把降價都說的這麼優雅,也就只有無印良品了吧?

2021-01-11 騰訊網

如果近期你逛過無印良品,一定會被其店內一句古怪的文案弄得有點摸不著頭腦——「價格的重新審視」。第一次看到這句文案,我注視了很長時間,從字面意思結合下面定價的變化我知道它表達的意思是——降價/打折。降價就降價,為什麼要把文案說的這麼複雜?

如果想以降價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那文案一定是像HM、ZARA、GAP那樣簡單直接,「全場99元起」,「70% off「,「一件8折,兩件7折」……而非無印良品這句清新寡淡,並未讓人購買慾大增的佛系文案。

如果這句文案放在中國語境下,它一定是不及格的,因為沒有幾個消費者能看得懂,在當今各種洗腦廣告爭奪消費者注意力,LOGO一定要「加粗加大」的商業環境下,這句佛系文案簡直是自尋死路。但事情一定沒有這麼簡單。

價格的重新審視到底是什麼鬼?

我第一時間聯繫了在無印良品工作的朋友,問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很快給出了回覆:「價格的重新審視「意思是通過改良商品的製作工藝,改進一些材質,降低成本,以更合理、更低的價格出售商品。」這樣聽起來,這句文案就更好理解了。不過我的朋友強調這句話是他的個人理解,而非官方解釋。隨後,我查詢了無印良品的官方渠道,發現了這個說法的來源。

「價格的重新審視」這句文案最早發布於無良印品MUJI公眾號在2019年1月18日的一篇推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正因為是每日使用之物,更需要反覆審視商品素材及生產工序,將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價格,傳遞到消費者手中。」

3月29日,「價格的重新審視」推出了為中國做出改變的活動,為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無印良品將床品尺寸進行改良,使其更符合中國消費市場。

從這些官方的內容與我朋友所給出的解釋可以看出,所謂「價格的重新審視」意思其實就是:改良商品製作工藝和材質,降低成本,以更低價格出售商品。

對於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來說,即便降價也並非簡單的打折促銷,而是擁有一個完整的解釋,一個不明白無印良品「心路歷程」的人當然看不懂這句文案的意思,但對於理解無印良品文化的人來說(比如我的朋友或鐵桿粉絲),他們是比較容易理解這句話的內涵的。

你可以將「價格的重新審視」視為一個Campaign,通過這個Campaign 無印良品不僅要實現促銷的目的,還要讓更多消費者理解自己的品牌文化,理解這個Campaign 背後表達的無印良品價值觀。如果普通品牌所謂「大減價」代表你必須如此,不買就虧的話,那麼無印良品的「重新審視價格」代表了其一貫主張的品牌理念——不是因為降價必須購買,而是因為重新審視才更加合理,合理就是——「這樣就好」。

像「價格的重新審視」這樣代表了無印良品一貫品牌理念的案例自其誕生以來便一直不斷得到強化,如果你了解無印良品的歷史和品牌的一貫主張,就會更理解它的市場行為了。

「價格的重新審視」背後——

「這樣就好」的品牌理念

1983年,無印良品在東京青山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這是日本結束了高速經濟增長,人民消費逐漸走向理性的開始。無印良品快速發展於21世紀開始,正處於三浦展的所謂的日本「第四消費時代」中,在這個階段,日本人對於消費從追求名牌開始走向追求簡單、休閒。他們不再「炫耀性消費」,因為他們對於擁有物品並沒有太大的熱情,無LOGO化基本款衣服的開始熱銷,這也象徵著日本人的消費從個性化品牌傾向轉向無LOGO化傾向。(見《日本的消費升級》)

無印良品的火熱切中了這個時代的要害,無印良品在日文中的意思是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從品牌名字就給人以「佛系」感覺。無印良品設計顧問原研哉和在闡述無印良品產品的理念時用了一句話,「不是非此不可,而是這樣就好」,「這樣就好」,這可以說體現了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不需要LOGO也顯示身份,而是理性消費。

《無印良品式營銷》這本書將商品分為三種,其一為沒有特色的一般商品,它們連品牌都算不上,其二是追求特色、個性的品牌,比如潮牌,它的潛臺詞是「這樣才好」——「非我不可」,而無印良品區別於二者,強調合理、適宜,潛臺詞是「這樣就好」,無印良品在這個品類上確立了自己的領先地位。

這樣就好的營銷風格——佛系營銷

如果你去看一下無印良品的平面廣告,會發現它的廣告完全沒有花裡胡哨的設計,沒有刻意的炫技,而是追求一種自然、樸素的價值觀。

比如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地平線」中,原研哉認為「這一視覺作品展示了無印良品的存在方式,告知人們消費者可以自由體會、自行定義無印良品,毫無限制。

在「家」這個作品中,原研哉認為無印良品應該是提供生活哲學的品牌,它「可以倡導一種『生活方式』,但這並不意味著提倡將無印良品匯集起來製作『家』這樣一個產品,而是認為無印良品能為在住宅方面擁有卓越的生活讀寫能力的人們,即能將『家』分解之後,自己再次構建的人們,提供幫助。」

在「水」這個作品中,原研哉提出了無印良品「像水一樣」的想法,「即在不知不覺之中進入不同的生活文化之中,成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是主張什麼,也不是以無印良品的特色去覆蓋什麼。

即便在最具促銷作用的無印良品目錄中,也見不到各種誇張、粉飾的文案。無印良品目錄開頭的幾頁看似完全與商品和品牌無關,而是在描述自然的魅力。

在商品介紹中,也是一貫的無印良品「佛系風」,如果你不仔細閱讀它的內容,恐怕很難理解「從用餐動作生孕生的形狀」,「越長用,越好用」這樣的文案。

歷數無印良品的廣告,都是這種自然、簡單、樸素的風格,你在這裡看不到誇張,看不到浮誇,只看到商品本來的樣子,這其實也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生活的本質是新鮮還是平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追求新鮮的人喜歡有個性的品牌,而對於追求平淡的人,無印良品給了他們選擇的答案。有人說生活的本質是回歸平淡,有人唱「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無印良品會說平淡就是——這樣就好。

當你看到這裡,應該也就理解了「價格的重新審視」的含義。

如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在看」哦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無印良品「山寨」圍城 九次降價難振業績
    來源:時代周報[摘要] 財報顯示,在截至8月31日的2019財年二季度,無印良品中國市場在實施降價策略後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可比銷售下滑2.2%。30歲的重慶白領林明(化名)最近看中了無印良品的一款行李箱。但這款行李箱最小尺寸也要逼近1000的價格,這最終使他望而卻步。對價格煩惱的不僅僅只有林明,無印良品自己也深陷其中。
  • 為什麼說,未來的無印良品,就是今天的「肯德基」?
    」有些傷感的是,4年之內的9次降價,並未阻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銷售放緩的步伐。最大原因誰都知道,無印良品有點貴。關稅,匯率,物流,選址,以及更微妙的商業策略等原因(在日本,無印良品是親民品牌的代表;在中國,至少對於部分消費者,無印良品是裝扮其精緻生活,完成「自我價值確認」的載體),讓其在中國的價格普遍高於日本,每一個去過日本無印良品店的消費者,都難免會產生諸如「哈根達斯在國外就是和路雪」的恍然領悟。
  • 無印良品倒閉了?
    (負債總額達到6400萬美元)  本以為網友們,會為無印良品感到惋惜, 誰知評論區不是號召清倉大甩賣, 就是說無印良品已經out了。  (順便提一下,同期誕生的還有優衣庫) 以至於當時日本的大街小巷,甚至便利店裡, 都有無印良品的貨架。
  • ...深澤直人|日本_財經|名創優品|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美國|設計師|...
    雖然我總吐槽MUJI,但想當年它可是帶我入圈的日本家居行業大佬,怎麼能說涼就涼呢?!還好後來仔細看了新聞發現說的只是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破產倒閉」,而是申請了破產保護。受美國疫情影響,MUJI美國已經負債6400W美元,所以這次要關閉19家中的18家商鋪。
  • 無印良品,涼了?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產品質量問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
  • MUJI 無印良品敢在中國如此「有恃無恐」
    事實上,進入 21 世紀以來,無印良品已經不怎麼把低價作為賣點了,比如 2003 年的廣告主題是「地球規模的無印良品」,2004 年是「無印良品的家」,2006 年是「自然而然」,2008 年是「更貼心的存在」,今年是「自然、當然、無印」,都在強調一種簡約自然的生活方式。
  • 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無印良品和其他企業對比,最大的不同和優勢就是在於,「眼光向前,腳步向後——我們的眼光一直在注視時代的前端,我們的腳步一直在回歸商品的本質。」成長遇挫折,增長下滑無印良品1983年開出面積只有33坪(約100平米)、商品種類只有200個,青山1號店開業第一個月就達成了一年的銷售目標,而且良好的銷售業績一直持續。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其實,無印良品在內地出現質量問題絕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6月29日市工商局通報的不合格服裝名單中,無印良品一款軍綠色「棉彈力燈芯絨瘦長褲」,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也就是說水洗後易掉色。而一周後,北京市工商局公布新一批服裝質量抽檢結果,無印良品的服飾產品被檢不合格,同一款燈芯絨短褲又出現了耐溼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雖然在此後的七年時間裡,無印良品都處於一段沉寂期,發展速度較慢,但2012年後,無印良品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間店鋪的速度在中國擴張,2019年底,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56家店,超過全球門店數量的一半。回首來看,在初期發展階段,無印良品確實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並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
  • 頻繁開拓新業態,無印良品欲尋找突破口
    有網友稱,「地段金貴,性價比真不高」、「經濟型酒店賣出五星級酒店價格,相同的裝修,全季、亞朵,價格只有三分之一」。2019年12月21日,無印良品又推出家裝服務品牌MUJI INFILL,提供包括從地面、牆壁、屋頂,到收納、廚房、沙發、床、淋浴、浴缸、衛生間等基本家裝服務。
  • 為什麼無印良品的員工離職率這麼低?
    這麼說不免難登大雅之堂,但我還是要指出:「置身逆境」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今能夠體驗逆境的場合越來越少了。幾乎人人都能考上大學,而且很多學校都在實施避免過度競爭的教育方式。即使初到社會,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以「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脆弱」為理由,進行儘量避免失敗的員工教育。這樣一來,一旦遭遇重大的失敗或意外,企業就會潰不成軍。
  • 無印良品比不過「山寨牌」,在美負債67億日元,在中國也不行了?
    2019年7月,也被北京有關部門通報,無印良品的6件家居產品宣稱的材質和實際使用的材質是不符合的。從無印良品2005年入駐中國市場開始,從備受追捧,到如今問題頻出,導致近五年來以11次高調降價來挽救頹勢,其中家居類產品降價的力度高達了40%。我們曾經鍾愛的無印良品,為何如今卻慘被消費者「嫌棄」,即使降價也沒有挽回多少消費人群呢?這個需要從開始講起。
  • 無印良品餅乾陷「致癌門」背後:良品不易,下沉很難
    或尚未真正下沉中國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無印良品已涉及多次產品質量風波。早在2014年9月,原國家質檢總局便發布報告稱,無印良品多批次進口食品出現不合格的問題;2017年,無印良品因產品質量、誇張宣傳等問題被行政處罰多次;2018年4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抽查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軟殼行李箱振蕩衝擊性能不合格。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卓越的、簡約的設計,配合高超的營銷能力,使得無印良品成為個性化消費的代表,深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01、中日無印良品「人紅是非多」,商標火更是爭議多,打假是知名品牌商的一項重大而漫長的智慧財產權維權活動,無印良品也不例外。一般來說,品牌商打假打的都是「高仿貨」,一打一個準,一打一個贏。可這次無印良品打的是持有其同名品牌「北京無印良品」。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自2007年入駐美國後,無印良品經營狀態一直不鹹不淡,高昂的租金和對海外文化的不了解導致無印良品在歐美市場逐漸陷入苦戰,近年都處於連續虧損狀態,財報顯示,截止今年2月的一財年最終虧損18億日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前一財年虧損9.4億日元(約合5960萬元人民幣)。在中國市場,無印良品近三年被爆十餘次質量問題,五年間連續降價11次。一時間,無印良品變無印「涼」品。
  • 無印良品下沉賣菜,能否重拾年輕人的歡心?
    在MUJI官網上,「和田地相連」是其對MUJI菜市場的定義,裝修上無印良品的菜場場景也保持了統一的調性——「日式美學」風格,也就是說當你去店鋪買菜,還是清一色的極簡主義。 梳理業務會發現,這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玩跨界,基於MUJI的產品線太繁複,似乎每個品類拎出來都可以單獨開設門店。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近日,北京「無印良品」和日本「無印良品」的「商標拉鋸戰」終於有了官方定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這場持續了十幾年的「紛爭」作出終審判決,判令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