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美國The Drive網站報導,在雅典附近的希臘港口發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海難事故。光天化日之下,一艘希臘海軍的掃雷艦「卡利斯託」號與一艘在港口的商用貨船相撞,結果「卡利斯託」號當即生生斷成兩半,讓人大感意外。據悉,事故造成多人受傷,當即便被緊急送至雅典醫院進行救治。
一般來說,海難事故中通常噸位較大的船隻更佔優勢。因為更大噸位的船隻往往擁有更大的體積,因此在結構等方面也會擁有更多的空間進行防護性裝置的安裝。而且,由於噸位更重,船體使用的材料也要比小型船隻更堅固。因此,在船與船之間的碰撞上,往往是體型越大的船隻越有優勢。
據悉,事故中的商用貨船是一艘總噸位達50700噸的商用貨船,隸屬於一家主營業務為化學品運輸的德國公司。與之相對的,在海難中折戟的希臘掃雷艦,只不過是一艘屈屈排水量達750噸的小型艦艇。據當地媒體報導,隨著一聲巨響,商船直接「越過」了這艘750噸的小型軍用艦艇,足以見得兩艘船之間的差距。
事實上,在現代艦艇中,750噸級已經十分少見,這個數據已經要比二戰時的艦艇還要小很多。現在,強國的海軍驅逐艦排水量如果不超過1萬噸,都不好意思說是驅逐艦。如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金剛、愛宕和摩耶級驅逐艦等,都是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驅逐艦。
這些艦艇越造越大,有四點原因。首先是為了有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艦艇上可以安裝更強勁的動力系統,使艦艇在海上的奔襲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是因為現代艦艇在武器裝備上有更多的要求。為了容納更多的發射單元和更多的彈藥,因此排水量越做越大。
第三,隨著雷達等越來越多的電子元件安裝在艦艇上,也需要艦艇擴大空間。
第四,大的艦艇往往擁有更強的反潛能力。因為大排水量的艦艇往往可以提供更大的直升機起降平臺,將使艦艇的反潛能力得到加強。
不過,一撞就直接斷成兩截,對於一艘軍艦來說,似乎也太脆弱了點。事實上,「卡利斯託」號由於是一艘掃雷艦,為了預防磁性水雷吸附在船上,因此該艦的艦體由玻璃纖維打造。因此,在與貨船的碰撞中被「切成兩半」也是情有可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