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2021-01-12 育兒師Linda

昨天在小區玩耍,一個3歲的小女孩,玩具被4歲的過路男孩給搶了,小女孩哇哇地大哭,因為是她的奶奶帶她,奶奶說讓哥哥先玩一會好不,4歲男孩的奶奶也說不哭了,要學會分享,我們玩一下就給你了。

3歲的小女孩還是非常不樂意的,過了一會她的爸爸過來了,直接懟了4歲男孩子的奶奶一頓,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是我們的玩具,我們想讓你們玩就讓,不想讓就不讓,憑什麼我們連認識都不認識讓我們去給你們分享,在我看來這叫搶。

其實聽到這個女孩的父親說的話,我覺得挺有道理的,可是4歲的男孩子的奶奶卻不這樣認為,覺得人家爸爸說話難聽,吵了起來,最後2個罵了起來,如果不是物業拉開,就要動手了。

像搶玩具這件事,這在孩子玩耍過程中非常常見,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物權意識還沒有形式。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還沒有到了你的,我的明確界限的物權歸屬期。

寶寶物權意識形成:

大部分寶寶1歲之前,沒有物權歸屬意識,即使是別人拿走了自己的玩具,也就淡淡地看一眼,並不會有太多苦惱的情況,稍微一轉移注意力,就會被別的事物吸引了。

過了1歲之後,沒有到2歲之前,這段時間孩子都會有點霸道的感覺,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別人玩的就是好的,對於身邊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不自覺的直接伸手去拿,孩子不會分清你的和我的界限,於是就會有搶玩具的情況。

過了2歲之後,是屬於物權敏感期,意識從這個時候開始萌芽,我的東西就是我的,不許你碰,比較有原則的孩子,會直接你碰了我要打你,如果比較不知道表達的孩子,會直接哭,這也是他們直接的表現。

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老師的引導,會影響孩子接下來對待自己東西的看待,耐心地指導孩子,孩子會對待玩具被搶這件事,會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時候會懂得和好朋友要一起分享,如果不是好可朋友就不允許碰的情況。

如果平時的生活中,真的遇到了愛搶玩具的孩子,不斷地需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慢慢的孩子就會自己處理,一般教孩子分3步:

1,宣告自己的主權

告訴搶玩具的孩子,這個玩具是我的,不是你的,你要玩需要經過我的允許,或者讓你的爸爸,媽媽這給你買,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孩子適當的去說,面對愛搶玩具的孩子太軟弱。

2,公共場合是大家的

平時出去玩的時候,如果是公共場合的玩具,要讓孩子明白這些玩具是大家共有的,誰先拿到可以先玩一會,你可以先玩別的,需要等別人玩過之後再玩,也可以和別的小朋友商量可不可以一起玩。如果遇到直接從手裡搶的,也要大聲說,這是我先拿到的,你不能直接搶,你可以玩別的。

3,讓孩子學會給家長,老師說

尤其上幼兒園之後,家長不會隨時跟著孩子身邊,如果遇到蠻橫不講理的熊孩子,要鼓勵孩子給老師說,回來給爸爸,媽媽說,這樣的熊孩子真的是需要大人教育,引導的,一般小朋友都不是他的對手,反而會傷了自己孩子。

家長對待玩具被搶的處理態度

如果自己的孩子玩具被搶了,有的家長會直接上手教育對方的孩子,甚至上手打對方的孩子,有的家長雙方爭吵起來,有的家長會直接抱走自己的孩子選擇冷處理。也有些家長非常的大方不顧自己孩子哭鬧讓自己孩子強迫式分享,你是屬於哪類型的家長?

其實作為被搶的弱者,家長不同的處理方式,也會對孩子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孩子玩具被搶了,不僅僅和孩子有關係,也和家長的處理方式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要根據不同場合情況,教育孩子該怎麼做。

第一:先觀察孩子被搶後的反應

有的小孩子被搶後會大哭大鬧,家長不用著急,這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現,有的小孩就會表現得無所謂,可能還沒有到他的佔有欲明顯期,也有些孩子膽子比較大會直接搶回來,不同的反應和孩子他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沒有誰好誰壞之分。

第二:讓孩子自己先去溝通解決

如果孩子非常不願意被搶,不是繼續教孩子去分享,不分享是小氣之類的話,其實這種做法叫強迫式分享,強迫式分享時間久了,孩子會在社交中變得懦弱,也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不信任,做為家長要教孩子禮貌要回玩具,自己的玩具有分享與否的權利,如果孩子通過自己方式溝通要回玩具,或者願意讓對方玩一會,家長就無需插手了,

第三:家長陪伴解決

如果自己的孩子一直哭,而且不善於溝通,在溝通過後也沒有要回來被搶的玩具,家長在自己孩子心中就是無所不能的英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出面溝通,家長不要直接找孩子去奪回來哦,直接找對方家長溝通即可,相信同為家長是非常能夠理解的,讓他的家長以他們的方式要回玩具。

第四:安慰孩子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當被搶後,要回後都要記得安慰孩子,並教孩子下次該怎麼解決,該怎麼保護好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東西自己有權利去分享和處理,並且爸爸媽媽也會和你站在一起保護你哦,3歲之前是建議物權安全感最佳的時期,這個時候安全感建立得越好,孩子以後反而會懂得分享。

要想孩子懂得分享,先讓忍受孩子的自私,給孩子足足的安全感,在孩子以後社交的過程中,會比較自信。

孩子很多的行為習慣多半是受家長的影響,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了後,在面對孩子處於弱勢情況下,家長合理張弛有度的解決方式,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心理更健康地成長。

我是營養育兒師Linda,專注於寶寶0到6歲養育,育兒道路上,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努力。

【今日話題:你們遇到孩子被搶玩具的時候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一起討論】#生活#

相關焦點

  • 娃的玩具被搶了,兩位寶媽的不同態度,直接影響孩子未來性格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孩子們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家長們經常遇到自己的娃的玩具被搶,這也是常有的事兒,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第一時間會去求助媽媽,這個時候媽媽的態度很是說明問題。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若是這「4種情況」家長應該介入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孩子之間經常會打打鬧鬧,比如爭搶零食、玩具等,但是孩子和好也很快,沒多久就又玩到一塊去了。因為小孩子大多不記仇,沒有那麼重的心思,但父母不同,的想法更複雜。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但這4種除外
    好玩的、能吸引孩子的玩具一般也會受到更多孩子們的歡迎,如果多個孩子同時看上了一個玩具,就很可能發生爭搶的情況,最近就有一個因為孩子爭搶玩具而引發的事件:視頻中一群孩子在遊樂園裡玩兒,一個身穿藍色衣服的男孩搶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被搶玩具的孩子找到家長哭訴,家長便上前推搡,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前言:每個人對屬於自己的物品都有較強的保護欲、佔有欲,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的手中的玩具被搶走時,大多數孩子都會非常生氣,甚至會因此哭鬧不休。家長們是否知道,孩子玩具被搶走時的表現,將暗示著他們今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 孩子玩具被搶,你會怎麼做?媽媽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性格
    而不是,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直催促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乖孩子,我們要學會分享對不對?」 分享是建立在自願的原則上,強迫孩子,會讓孩子對保護自己玩具零食的行為,產生懷疑。在保護自己權利時產生動搖,認為不分享是自己的錯。
  • 孩子被搶玩具時的種種表現,暗示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只不過藉助玩具,集中呈現了出來孩子社會化中的張力、覺醒和點滴成長。但是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可以愉快的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耍,而這個時候就避免不了孩子們因為想要尋求除自己手裡以外的新玩具而發生爭搶,當孩子手裡的玩具被搶走的時候,就會變得傷心和委屈。
  • 「他搶我的玩具!」孩子這樣說時,兩個寶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
    在這位媽媽的做法中,她是全身心地同孩子在一起,對於孩子完完全全是接納的,對孩子沒有任何評判也沒有任何標準,有的只是引導。我們生活中絕不僅僅只有解決孩子因為玩具發生衝突這一件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你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讓孩子從小養成替他人考慮,培養孩子如何不自私的品質非常的重要。
  • 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
    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四歲的寶寶自私,寶媽干著急,掌握這3點讓寶貝更優秀現代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優質的學習條件和物質生活,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如說孩子大方乖順就是家長所希望的。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當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時,如果出現了求助、氣餒、不高興、委屈、呆滯以及哭鬧等情緒,那麼建議家長要幫孩子把玩具「搶回去」。可以問孩子「這個玩具你是想分享給哥哥,還是更想要回來呢?」,如果孩子明顯想要把玩具要回來又沒有社交能力,那麼家長就要把玩具「搶回去」了。 這個「搶回去」當然不是要讓家長動武,而是要代替孩子認真地跟那個小朋友聊一聊,比如以孩子的口吻說:「大哥哥,這個玩具是弟弟的,他暫時不想分享給你,或者你拿他喜歡的玩具交換玩怎麼樣?」
  • 「媽媽,我的玩具被搶了」是分享還是爭取?你的態度決定孩子一生
    你說,教孩子把玩具搶回來吧,又怕被人家說自己家的孩子小氣,同時也怕孩子搶不過導致受傷;但是你不教孩子搶回來,又怕孩子會越來越懦弱,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以後處處退讓,不懂競爭。然而,對比起教孩子如何做,其實我們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 孩子看著新買的玩具發呆,媽媽趕緊過去關心,孩子:把它扔了吧
    不排除這種做法的可行性,但肯定的是有些孩子隱藏了活波好動的性格、無人比擬的創造力以及未來無限的可能,他們變得小心翼翼、沒有主見、隨波逐流,不知道孩子以後會是怎樣的結局。作為家長該怎麼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呢?
  • 遇到別人家孩子搶自己孩子玩具起爭執,媽媽要不要管呢?
    被搶玩具小朋友的家長也看到了這個情況,但是並沒有上前阻止,而是看著自家孩子沒有哭鬧後,便繼續陪伴在身邊。還有一種情況是,當孩子的玩具被無緣無故搶了之後,開始哭鬧,這時候家長就要介入了。前一種情況是因為被搶孩子並沒有覺得自己受到傷害了,家長自然也就不需要進行幹預。
  • 幾種「危險玩具」早已被拉入「黑名單」,孩子再喜歡,家長也別買
    不過,有很大一部分玩具對於孩子的傷害都是很大的,家長給孩子挑選玩具時,還需要關注玩具的安全性、材質質量等方面,確保孩子能夠遠離危險,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種玩具槍由來已久,除了這種玩具槍,還有水槍之類的玩具,很多家長都不以為意,但其實小孩子還是應該遠離。 電擊玩具雖然這種電擊類的玩具賣得火熱,但如今,市面上不少玩具的電壓,其實已經超過人體安全電壓36伏。
  • 孩子不願分享,喜歡搶玩具?家長做好5點,幫孩子度過物權敏感期
    你可以學著巧虎招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樣招待妹妹。因為提前講的清清楚楚,穎寶沒有表現出任何不開心,接受度很高。 所以,當妹妹剛來時,她會主動給陽陽剝香蕉,給她玩玩具。大部分時候玩具還能一起玩,穎寶還會指導陽陽玩拼圖。偶爾的一次分歧,是兩個人都想玩那個推沙車。突然地一下穎寶的倔強勁上來了,妹妹想拿走,她就是不相讓,兩個小朋友就哭鬧起來。
  •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自私還是另有原因?很多家長都錯怪孩子了
    忍不住為莉莉媽媽的做法點讚,而奶奶完全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譴責「不分享」的人,就像是我有錢,就一定得把錢分給你一樣,這是沒有道理的。有些家長好面子,覺得孩子獨佔玩具會讓他們面子上掛不住,從而斥責孩子,強制孩子要分享玩具。
  • 6歲孩子臉部被玩具槍打傷,家長注意,別讓玩具成為傷娃「兇手」
    這人一多,玩具行業頓時變得熱鬧起來,各種稀奇古怪的玩具紛紛湧現出來。真的是啥亂七八糟的都有,但是它的品質卻實在是不敢恭維,參差不齊。更讓人生氣的是,有些製造商,為了賺錢,連孩子都不放過,無所不用其極。質量不好先不說,有的玩具極其危險,具有殺傷力,還有些含有有毒物質,實在是讓人氣憤。
  • 2020年度「奪命玩具」盤點,家長別再給孩子買了
    玩具是孩子童年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孩子對每一樣玩具都特別的好奇,特別是家長帶孩子出去玩時,孩子的目光都會放在賣玩具的地方,當家長稍不注意,孩子就會馬上跑到賣玩具那裡玩玩具,如果實在太喜歡了就會吵著讓家長買。家長也會順著孩子,買給孩子,家長往往忽略的是一些玩具會「奪命」,即使寶寶再喜歡,哭得再厲害家長也不要心軟給孩子買。
  • 越來越多孩子「染上」白血病,與3種玩具脫不了關係,家長別買了
    近些年來,原本那些看似很健康的孩子都慢慢病變,身體不同程度的都出現了問題。 聞之令人心生恐懼的白血病,近年來朝著2-7歲的孩子奔去,本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卻遭受疾病的侵蝕,被迫承受一次次化療的痛苦。 那麼,白血病是從何而來呢?白血病一般都是遺傳、放射和化學所引起的。
  • 女兒偷偷「夾腿」,2位媽媽不同的做法,孩子人生也不同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對性別知識閉口不談,甚至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談性色變」,加上本身知識匱乏,更是拒絕與孩子談相關話題。殊不知,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進入青春期不僅身體開始發生變化,心裡也充滿了好奇,對異性也開始有懵懂的認知。如果此時家長能及時正確引導,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