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2020-12-06 中國農民合作社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出臺的背景、有關要求、如何貫徹落實等問題,接受記者專訪。

 問:請您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和重要意義?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隨著我國人口數量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必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採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司法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林草局研究起草了意見稿,以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印發。《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要堅持問題導向,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穩定非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嚴禁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樹挖塘;要堅持激勵約束相結合,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測,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問:《意見》對如何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提出了什麼要求?

答: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我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面對農產品生產需求多樣化,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對此,《意見》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首先,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其次,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第三,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

 問:《意見》對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和建設有什麼考慮?

答:糧食生產功能區是在永久基本農田中,劃定的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是確保糧食產能的核心區域,是穩定口糧種植面積的重要基礎。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要求,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並基本完成上圖入庫,精準落實到地塊。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按照《意見》要求,將從兩方面入手,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強監管,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弱化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已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引導作物一年兩熟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在種植一季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研究制定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意見,建立精準支持政策體系,推動相關農業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把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加快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問:《意見》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上有什麼考慮?

答:近年我國糧食生產成本剛性上漲,種糧效益持續下滑,農民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按照《意見》部署,將堅持多措並舉、多管齊下,提升種糧比較效益,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入,讓種糧農民有甜頭有盼頭。強政策,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實施稻穀補貼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提效益,培育糧食產業化聯合體,支持建設糧食產後烘乾、加工設施,打通糧食生產流通上下遊產業鏈,提高糧食經營效益。降成本,大力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積極開展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著力解決水稻機插、玉米籽粒機收等瓶頸問題,加快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防風險,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問:《意見》將採取哪些措施來穩定各地區糧食生產?

答: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舉全國之力解決14億人的吃飯大事,各地區都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和義務。但近年來一些糧食產銷平衡區自給率明顯下降,主銷區自給率持續低位下行,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糧食淨調入量明顯增加。《意見》要求,糧食主產區要努力發揮優勢,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為全國做貢獻;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保持應有的自給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產能有提升、產量不下降,共同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

按照《意見》部署,下一步將採取激勵和約束相結合措施,調動各地區重農抓糧積極性。細化要求,糧食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按照重要農產品區域布局及分品種生產供給方案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並抓好落實,扭轉糧食種植面積下滑勢頭。產銷平衡區要著力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保證糧食基本自給。主銷區要明確糧食種植面積底線,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壓實責任,各地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提高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考核指標權重,細化對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的考核要求。嚴格考核並強化結果運用,對成績突出的省份進行表揚,對落實不力的省份進行通報約談,並與相關支持政策和資金銜接,切實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利益補償,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將省域內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讓糧食生產大省大縣種糧不吃虧、有動力。

問:《意見》對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防止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近年來,各地積極引導和規範工商資本下鄉,在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出現了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現象。為此,《意見》將採取四方面措施解決。一是強化引導。強化政策激勵和宣傳引導,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發揮比較優勢,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適合企業化經營、效益高、不與農民爭利的領域,支持其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參與糧食全產業鏈發展。二是修訂相關法規。修訂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規範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加強對土地經營權流轉的規範管理,防止浪費農地資源、損害農民土地權益,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三是健全監管制度。督促各地抓緊依法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為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四是堅決制止違規行為。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監管,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並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問:為確保《意見》落實到位,將採取哪些舉措?

答:為確保《意見》落實到位,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摸清底數。底數搞不清楚,政策執行就會出現偏差。我們將指導各地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評價,摸清「非糧化」底數,從實際出發,分類穩妥處置,不搞「一刀切」。同時採取堅決措施,遏制增量問題,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二是加強監測評價。運用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每半年開展一次全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糧食種植面積。三是強化監督檢查。督促各地按要求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穩妥有序抓好貫徹落實。對《意見》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協調推動解決,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四是完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等的處罰措施,讓防止耕地「非糧化」有法可依。

來源: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

相關焦點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政策解讀)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出臺背景、要求和如何落實等問題進行了解讀。穩面積、穩產量,把糧食安全抓在手裡近年來,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是,部分地區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如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
  • 中國發布丨農業農村部:全年糧食麵積達17.5​2億畝 糧食人均佔有...
    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就當前及元旦春節期間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生產形勢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 郭天虎 攝中國網12月24日訊 (記者 郭澤涵)農業農村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表示,今年糧食生產形勢較好,全年糧食麵積達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扭轉了連續4年下滑的勢頭,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
  • 農業農村部規範統一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
    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規範統一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的通知》。據悉,這是本輪機構改革後,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標識的統一規範。《通知》明確了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及其使用說明。根據《通知》,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以圓為基本形態,整體以農業元素構成,以綠色和橙紅色為主基調。標識由文字和圖形構成,外圈繞排「高標準農田」中英文,中文「高標準農田」標於上方,醒目且莊重;英文標於下方,採用《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2014)的英文翻譯。
  • 農業農村部:沒必要!糧食還是吃新的好
    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5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糧食供給和保障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司局負責人等回答媒體提問。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造成國際糧價上漲,針對大家關心的糧食供給與是否囤積的問題,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可以從以下幾組數據就可以打消人們的顧慮。第一,糧食產量。
  • 農業農村部:明年國內農產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
    記者12月24日從農業農村部獲悉,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稻穀、小麥庫存保持歷史高位,生豬產能恢復勢頭良好,畜禽及果蔬生產穩定。明年國內農產品市場有望繼續保持穩定,特別是元旦春節期間,「米袋子」「菜籃子」重點品種供給總量充足、品種豐富。
  • 農業農村部:11月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孟哲)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11月份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高質量推進秋冬種,抓好生豬等「菜籃子」產品生產,抓緊抓實長江禁捕退捕,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秋冬種作物長勢較好。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增產113億斤,增長0.9%,創歷史新高。其中,大豆產量達到392億斤,增產30億斤,增長8.3%。秋冬種基本結束,實現應播盡播、一播全苗。
  • 人民網「六保」地方策系列報導之四:繃緊弦 拉滿弓 守住糧食能源安全
    同樣作為農業大省,吉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也擔負著重大責任。「跟過去種田不一樣,我們現在都是問科技要效益,種植全程實現了機械化。」說話間,榆樹市天雨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叢百元還不忘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帳」:100多公頃的穀子和大豆,完成播種只花了5天時間,之前還種了800公頃的玉米,機械化真是省時省錢又省力。
  • 經濟學家萬喆:糧食安全問題是個什麼問題
    三是農業人才和從業人員儲備數量低。我國農業勞動強度大、工資低,缺少城市「五險一金」保障,農村教育、衛生、文化、體育與娛樂等生活設施嚴重滯後,難以吸引年輕人口務農,農業勞動力人口日益萎縮。還要將培養農業人才擺在農業工作的關鍵位置。要保障糧食安全,人才是關鍵。要加大力度培養多層次農業科技人才。一方面要加強農業大學和農業技術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讓年輕科技人才能夠長期紮根農村。將耕地保護作為農業工作的紅線。強化監督管理,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行為,堅決守住耕地紅線。
  • 見證「十三五」|人均年糧食量超470公斤,23年後再回應:糧食安全無憂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就相關問題進行解讀時稱,我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並基本完成上圖入庫,精準落實到地塊。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 農業農村部部長: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一定確保老百姓碗裡不缺肉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  糧食安全  「糧食連年豐收,庫存比較充裕,口糧絕對安全,飯碗端在手裡。」22日,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就糧食安全問題給出一顆「定心丸」,並就糧食生產形勢、生豬生產供應、扶貧產業發展等社會熱點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糧食連年豐收 庫存比較充裕 口糧絕對安全  對於中國會不會發生糧食危機,韓長賦給出了明確答覆,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 麻辣財經:糧食安全有保障,更要珍惜不浪費!
    日前,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糧食生產,種地一點都沒耽誤。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創歷史新高。今年的夏糧產量,比2019年增加了24.2億斤,增長0.9%。
  • 農業農村部:無人機植保等智慧農業技術已廣泛應用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今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農業科技對豐富中國人的「米袋子」「菜籃子」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智慧農業上,糧食作物遙感監測、水肥藥精準施用、無人機植保等技術已廣泛應用。隨著農業大數據分析、5G農用技術、農業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突破,糧食生產智能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廖西元表示,近些年來,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重大農業科研專項、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舉措,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
  • 我省5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
    近日,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婦聯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的通知》,決定共同組織開展2020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周活動。
  • 農業農村部正在組織編制「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10月2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農業農村部正在組織編制「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積極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的農業重大工程項目,重點圍繞高標準農田、現代種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數字農業農村、動植物疫病防控、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支撐
  • 農業農村部: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增產趨勢明顯
    央視新聞移動網8月16日消息,力促早稻增產是今年國家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之舉。農業農村部昨天發布,目前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今年早稻生產呈現三大亮點,增產趨勢明顯。保糧食安全,首要是保面積。早稻面積比上年增加470多萬畝,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勢頭,是今年早稻生產的最大亮點。根據測算,面積增加的這部分,可以產出30多億斤早稻,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培塑懷化新優勢——四論學習貫徹市委五屆...
    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務必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真正「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讓水潤萬物、水利於民,以科技助力不斷提高糧食生產防災減災能力;深入實施優質糧油工程,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更好滿足城鄉居民對綠色優質糧油產品的消費需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堅決遏制耕地拋荒、農地「非農化」、糧田「非糧化」。
  • 西安網評:讀懂糧食豐收的「中國智慧」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糧食是一切的根基,確保糧食安全,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要素。
  • 一國糧食安全,繫於種質資源
    新華社發【聚焦我國糧食安全與種子問題(下篇)】編者按: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和用種大國,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發布消息稱,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
  •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2020/12/18 15:19:07 來源:央視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良種對糧食增產、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
  •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公告(第5號)_農業農村部_權威發布...
    根據《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規範》要求,經地市級、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優質農產品)工作機構審核,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專家技術評審確認,並在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網公示,山西省稷山縣棗業發展服務中心等單位申請的「稷山板棗」等153個產品符合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