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萬盛模型店門口貼出一張海報,其中「再見」二字,佔據了海報一半位置。
萬盛模型店現址在體育場路143號。對附近居民來說,這家店的櫥窗裡,似乎永遠掛著飛機坦克模型,永遠在預示一個新奇的世界。
這是一家開了20多年的老店,因拆遷等原因而面臨搬遷和轉型,杭州的大型實體模型店將難覓蹤影。
不少模型迷來店裡合影懷舊
我的記憶裡,也有萬盛模型的位置。
我清楚記得1995年,讀小學二年級的我期末休業式那天,媽媽為了獎勵考試成績有所進步,帶我買了我人生第一輛模型車。
那是一輛紅色的法拉利,就是在萬盛模型店買的,那時候,店還開在曙光路浙江音樂廳對面,狹窄的店內擺滿各種漂亮的汽車、輪船,頭頂掛滿各式飛機。我也由此喜歡上了模型,萬盛模型也成為我童年少年時代最常去的地方之一,工作後不再常有時間玩模型,但隔三差五仍會去店裡逛逛。
昨天中午,我又一次走進店裡,店員戴大姐和每個老客都微笑著打招呼。
幾排貨櫃和玻璃櫥窗內,模型擺設沒有以前密集。許多模型包裝盒的標價籤旁,貼上了顏色更醒目的清倉價。算了一下,大約是原價的6到8折。
「我記得你前兩天才來過!」戴大姐拍了拍一位戴著眼鏡的小夥子,他已經在幾款二戰坦克的靜態模型前站了很久。
「嗯,看到你們的海報,特地來看看!」小夥子笑著拿起一盒售價200多元的坦克來到收銀臺付錢,臨走時,小夥子又向戴大姐要了一隻印有萬盛模型LOGO的環保袋,他說,環保袋上印有模型店的英文名「MAX HOBBY」,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最大的興趣」,在他們這些模型迷眼裡,周末來逛模型店,就是最大的興趣。
店長小楊說,海報是她做設計的丈夫做的,內容是經過公司商量決定的。不過不少人聽說搬遷的消息後趕來,並不只為了淘清倉貨,有的純粹是想來看看,或者和模型店合個影。
「20多年,我們積累了不少粉絲!」小楊說,1997年前店開在松木場附近,1997年搬到現址,跟別的模型店只做一類模型不同,他們店經營綜合類模型,從燒油充電的飛機快艇,到各種比例的靜態模型,幾乎所有的模型種類都有涉及,前些年還和一些學校合辦了一些模型比賽,成為杭州規模大知名度高的模型店。
四驅車、雷速登、雷霆賽車……
這裡裝載了很多男孩的記憶
在店長小楊印象中,萬盛模型店搬到體育場路上不久,就迎來了第一次快速發展的機會。
上世紀90年代,一部名為《四驅小子》的動畫片風靡校園,隨後,日本田宮公司推出了漫畫中的多款四驅車,這種可自己動手拼裝、改裝,電池驅動,在軌道上快速行駛的四驅車模型,很快在國內流行起來。那時每到周末,杭州青少年宮的四驅車軌道前總是被孩子們圍得水洩不通,每天要進行幾十場四驅車比賽。當時在萬盛模型店,銷量最高的也是各種四驅車和改裝件,男孩們幾乎人手一輛四驅車,不少人也是因此開始接觸模型。
到了2000年前後,一款叫做「雷速登」的遙控賽車面世。相比四驅車,「雷速登」可以自己控制方向前後,不受軌道限制,當時很多中小學校還組織了「雷速登」遙控比賽,一些玩得特別棒的孩子,甚至能以模型特長生身份為自己的升學加分。
再後來,雷霆賽車、遙控直升機……那些年,手機的功能還只限於打電話發簡訊,沒有手機遊戲,很多年輕人更願意花時間來玩模型,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個「爆款」。
那時,杭州的模型店都發展得不錯。除了萬盛,新華路的智信模型店、環城西路上的成長屋模型店,就連學校周邊的小店、超市裡,都能看到各種模型的影子,算得上是模型行業的黃金時期。
模型種類也在不斷變化。最早的汽車、飛機模型體形很大,不少需要燒油,飛機上一次天,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後來,動態模型慢慢變成充電式的,但門檻依舊很高。直到近幾年,遙控車多旋翼飛機已經成為稀鬆平常的玩具(模型),就連靜態的拼裝模型也在不斷升級換代。
在以前,軍事題材的模型多為進口,如今,國產品牌的模型廠商越來越多,產品質量也越來越好。隨著中國國防實力的提升和市場的擴大,「遼寧號航母」,「殲20飛機」等純中國元素的模型,不少國外廠家都搶著做。
店裡不少常客是「父子兵」
不少人因為玩模型改變自己的一生
昨天,好幾個孩子和爸爸一起在店裡挑模型。
今年上小學三年級的小朱同學,家就住在模型店樓上。店員戴大姐說,小朱經常會來店裡看模型,有時候下樓買個麵包,也要順便來模型店待一會,肯定是受爸爸影響,因為他爸爸小時候也住在樓上,一有空就鑽到店裡來。
另一個上小學二年級的男孩,在爸爸周先生的建議下挑了一輛摩託車和一架螺旋槳飛機的靜態模型。「我小時候常會來逛,拼模型能讓孩子提高動手能力!」周先生說,孩子也有這方面興趣,自己就儘量滿足他。
店長小楊說,不少人因為玩模型改變了自己的一生呢!
我想起兒時的一個夥伴阿力,他高高的個子,小學時和我坐在同一排,從小熱愛研究海軍史,立志要做一個軍工科學家。在阿力的家裡,有很多軍艦和飛機的模型,他最喜歡最滿意的是一艘德國二戰時的戰列艦「俾斯麥號」。阿力曾經在萬盛模型店的櫥窗裡看到過一艘拼裝噴塗完整的「俾斯麥號」,他一直也想拼一艘一模一樣的,於是一點點攢零花錢買模型,買噴漆、噴筆、打磨膏……花了一年時間終於完成。
後來,阿力了去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留學,現在法國從事設計(船舶)方面的工作,夢想終於成真。
技術革新和網購平臺衝擊下,還會有實體模型店嗎?
在模型店的收銀臺前,掛著一架用木棍、泡沫板和牛皮筋做成的模型飛機,售價9元。
店長小楊說,這是最初級的入門航模,以前,幾乎所有航模初學者的模型夢,都從這架航模飛機開始。
小楊又指著旁邊櫃檯上一輛油罐車模型說,這輛比例為1∶14的公路網拖頭油罐車,在店裡放了十多年了。原本,玩模型挺講究積累和循序漸進,比如前幾年的大型飛機、直升機航模,入門門檻很高,學會如何操控一架油動的直升機,非常費時費錢,像在模型界有點名氣的主持人周立波,在我們店門口玩一架直升機時,就曾因為操作出現一個小失誤,把飛機栽了。
如今隨著科技發展,市場也經歷了巨變。比如這兩年特別火爆的無人機,操作方便、價格便宜,對傳統航模市場帶來很大衝擊,再加上網購平臺越來越發達,在網上買模型比實體店要便捷和便宜得多,很多人放棄了實體模型店。店員戴大姐說,現在來逛模型店的人,更多的是喜歡模型店裡那種眼見為實的感覺和氛圍。
今年30歲的苗先生再過幾個月就要當爸爸了。前天我的同事在店裡碰到苗先生時,他正在挑選坦克。苗先生說,他十幾年前就開始玩模型,最早買的都是「環球」、「正德福」這幾個比較便宜的牌子,後來越玩越精,越玩越好,從自己簡單拼裝到現在給模型打磨,上漆,做舊……這些年來已經攢了上百件各種模型作品。
這些年,苗先生和其他玩模型的朋友也都很少在實體店買模型了,但他還是會每隔一段時間來逛逛,一是實體店能淘到一些網上未必有的貨,二是可以打開盒子看看板件更放心。有時候實體店更像一個聚集點,可以跟玩模型的朋友隨時交流心得,這是網上購物所體會不到的。
萬盛的店員說,他們還在尋找新的店址,搬遷後應該會開一家新店,未來可能會更側重於人工智慧、動漫影視方面的產品,新店還是不是一家傳統的模型店,現在很難說。實體模型店終究不會一成不變,但抹不掉的,是這20年來模型店陪杭州幾代人度過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