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平凡高手

2020-12-19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摘下聽診器,脫去白大褂,只見陳紹傑轉身走出門診室,來到村衛生室門口的空地上,起勢、拗步、雲手、蹬腳……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太極拳的剛柔並濟盡顯其中。

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人。在這個河南省焦作市黃河北岸清風嶺上的小村莊,300多年前,陳紹傑的先輩、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了太極拳。如今,太極拳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

「穿上白大褂,我是村醫。換上練功服,我也是一名拳師。」陳紹傑說,鄉間行醫近30年,工作之餘帶著100多名拳友習練太極拳,不收學費,純屬愛好,一年到頭還要外出七八次,會會各地拳友,教拳法、傳心得。

陳紹傑10歲起就隨父親習練陳氏太極拳。「『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我們村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練太極拳。」陳紹傑說。

離開村衛生室,正逢街邊一身穿橙色環衛服的大娘,手提快趕上她兩個高的大掃帚,邊走邊將落葉、菸頭等掃成堆,眼看垃圾量差不多了,拿起畚箕一把搓起,倒進垃圾桶。

大娘上了年紀卻身手矯健,一雙大眼陷入眼窩,臉上條條皺紋,似乎在訴說些什麼。上前一問,果然,是習拳之人。

大娘名叫黃春英,今年62歲,早年曾在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學過拳,「後來嫁了人,要帶娃,還要忙農活,一直在想啥時間能重拾這童子功」。

4年前,黃春英當上了村裡的環衛工,有了一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也有了重新練拳的空閒。「老架一路、二路,春秋大刀,太極雙刀,這些招式咱現在都重新撿起來了,圓了兒時夢。」黃春英說。

談話間,黃春英利索地打掃完了街道。換上練功服,在村委會門前的小廣場上,劈、砍、截、刺……20多斤重的春秋大刀在她手中運用自如,引得同村村民跟在後面比划起來。

42歲的吳波是裝修工人,練習太極拳28年,從事裝修行業20年,曾在多項太極拳賽事中獲獎。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記者在村中走訪了解到,儘管時過境遷,被保留下來的20多處太極拳名師傳藝授業故居裡,昔日崢嶸依然為人們津津樂道。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如今有著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和拳師800多名。

在陳家溝,老幼婦孺習拳成風,歷代名手輩出。走在村內與你擦肩而過的人,也許就是自小習練太極拳的行家裡手。

52歲的吳平利是陳家溝一家民宿的老闆娘,多年來,她在勞作之餘跟隨作為拳師的丈夫練習太極拳。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我們村隱藏著太多太多關於太極拳的人與事。」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斌介紹,在王廷大街南段的陳德瑚故居,當年河北人楊露禪就是在這裡從偷窺到學拳,最終投身一代宗師陳長興門下,苦練拳法,成名成家。

在陳斌的記憶中,先祖前輩們的功夫故事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彌留之際往往會感嘆「終其一生未能盡得太極拳之妙,乃人生一大憾事」。

視頻素材:李安 李嘉南 許雅楠

視頻剪輯:盧燁

文字編輯:樹文

新媒體編輯:周欣

籤發:江紅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新華社鄭州12月17日電 題:隱藏的高手——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  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  摘下聽診器,脫去白大褂,只見陳紹傑轉身走出門診室,來到村衛生室門口的空地上,起勢、拗步、雲手、蹬腳……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太極拳的剛柔並濟盡顯其中。  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人。
  • 探訪太極拳發源地河南陳家溝:人人都能「露兩手」
    圖為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八大天王」之一的張福旺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 闞力 攝圖為在陳家溝楊露禪學拳處,太極拳習練者在認真練拳。 闞力 攝圖為陳家溝村街頭,兩名路邊玩耍的小學生展示太極拳。 闞力 攝  圖為陳家溝一廣場上,60多歲的環衛工黃春英展示太極拳。她說,她從12歲起就拜師習練太極拳。 闞力 攝圖為在陳家溝,一名下班回家路上的保安大哥應邀向記者「露兩手」。 闞力 攝圖為陳家溝一餃子館的後院裡,當地村民教食客習拳。
  • 探訪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習太極者「上至哼哼下至能能」
    這句諺語,在太極拳發源地河南溫縣陳家溝廣為流傳。【解說】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感受最深的就是陳家溝老幼婦孺習拳成風。當記者問正在打掃衛生的黃春英「會打太極拳嗎」?今年62歲的她二話沒說,放下掃把便演練起來。【同期】環衛工人 黃春英 我每天打掃衛生,每天來早的話,我就開始練(太極拳),練過拳以後再掃地,每天如此。
  • 太極拳申遺成功!這一晚,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驚豔了世界!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與會領導敲響得勝鼓 徐宏星 攝東溝拳影 徐宏星 攝水中放歌 徐宏星 攝太極拳祖祠慶祝現場 徐宏星 攝當晚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流光溢彩
  • 真正的太極拳發源地,隱藏在河南小縣城的小村裡,你知道嗎?
    真正的太極拳發源地,隱藏在河南小縣城的小村裡,你知道嗎?很多朋友都喜歡出去旅遊,旅遊不僅是為了欣賞美景、放浪形骸,也是為了探索內心的未知,豐富自己的經歷。河南稱得上是中華武術之鄉,「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就在河南嵩山,而隨著中華武術在歷史演進中的開枝散葉,也形成了很多招式各異的門派,這其中最為有名的,肯定就是太極拳了。國士鍾南山曾說,太極拳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幫助我們抵抗病毒。那麼太極拳發源自哪裡呢?你能相信,如此神秘的武術招式,居然來自於河南一座普通小縣城的山溝裡嗎?
  • 太極之鄉的「隱藏高手」
    45歲的陳紹傑是陳家溝衛生室的村醫,練習太極拳35年,工作之餘免費教100多名拳友練太極拳。扛上掃帚,她是環衛工人;穿上白大褂,他是村醫;系上圍裙,她是民宿老闆娘;拿起切割機,他是裝修工人……然而,穿上太極服,他們都是「武林高手」。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是太極拳發源地。
  • 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
    新華社鄭州12月18日電 題:一個村 一部史——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的百年滄桑新華社記者桂娟、李文哲進入寒冬臘月,82歲的張蔚珍本應在兒女城裡的家中,盡享天倫之樂。而他卻與老伴兒守在陳家溝村一隅的舊式小院裡,靜靜等待一個消息。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市領導劉濤、宮松奇、王付舉,縣領導毛文明、李培華、李備戰、胡義勝、鄭愛珍、朱保平、陳寧、孫啟衛、王詠生、任紅星、史玉龍等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一起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的舉行恰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項會議正式公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時。
  • 太極拳入選非遺,發源地在河南溫縣,來陳家溝感受太極拳魅力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太極拳發源地則是在河南溫縣的陳家溝,為慶祝太極拳申請非遺成功,當地也是歡聚一堂,舉行慶典來紀念這一歷史性的一刻,陳家溝的各個景點依然燈火通明、流光溢彩,一片熱鬧景象。陳家溝位於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七大門派齊聚——陳家溝
    太極聖地陳家溝隆重舉行了「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慶祝活動,太極拳六大門派齊聚「光明頂」——陳家溝。太極拳聖地——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趙堡鎮,距離溫縣5公裡。300多年前,陳紹傑的先輩、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編了太極拳,太極拳自陳王廷首創之後,在陳家溝世代相傳,到現在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如今有著太極拳學校3個、家庭拳館40多個和拳師800多名。
  • 探訪太極拳之鄉:誰掙錢多誰的功夫好!
    徐曉冬20秒KO雷雷,讓太極拳「假打」爭議四起。事情過去多月,當我們探訪陳氏太極發源地時,硝煙並未完全散去。太極拳的名聲,就是陳家溝的名聲,也是經濟命脈。「誰掙錢多誰的功夫好」陳家溝旅遊或是慕名學習太極拳的外地人,都會在溫縣中轉。
  •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唐朝皇宮和太極拳發源地都在河南
    太極拳發源地現在這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很多神奇的故事,還有很多都帶著神話的色彩,這些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是也都是在我國歷史上有著一定依據的,河南就有很多的神話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河南這個名揚天下的太極拳發源地。
  • 中國武術史上有名的「偷師事件」,就是在這裡發生:太極拳發源地
    直到2020年末,直到中國「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我才知道原來當年的《太極宗師》是有一段真實的歷史背景,吳京主演的楊昱乾並非虛構人物,具有傳奇色彩的「陳家堡」也非是編劇構造。楊昱乾的原型就是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陳家堡」就今河南焦作陳家溝,楊露禪看拳偷學的地方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 美麗陳家溝!中國太極拳的故鄉!
    美麗陳家溝!中國太極拳的故鄉!這裡是太極拳發源地,剛柔相濟、動靜合分的太極拳架起這裡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塑造了村民虛懷若谷、謹慎謙遜的性格,流動中的魅力充滿了朝氣。試問這裡拳風風濃濃幾許?「上至哼哼(指老年人),下至能能(指小孩子)」「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有勇氣就能創造奇蹟。
  • 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一張世界級名片!
    太極文化博大精深, 值得且需要被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以及全國太極拳比賽的恢復, 陳家溝太極拳傳承逐漸走上軌道。 1 PART 原河南商報記者 王向前 當時去陳家溝探訪時,最詫異的是「名不副實」。
  • 陳家溝在全國已布局4000餘家拳館
    今年,陳家溝國際太極拳交流中心的精彩賽事不斷,千名高手角逐的「王廷杯」公開賽剛落幕,百支代表隊爭霸的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又登場;溫縣趙堡鎮陳家溝村,武校和家庭武館裡,頗具氣勢的習拳隊伍和國內國外的眾多學員拳姿行雲流水……不負「朝陽產業」美譽,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產業現已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來源標題: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 太極拳申遺成功,作為發源地的河南陳家溝,一夜之間便全世界聞名
    此時,我便來到了「溫縣陳家溝」這個太極拳的發源地,探尋最純的太極文化。對世界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說,陳家溝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魅力之地」,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這裡到處可以看到太極文化的身影,大街小巷,門前牆角,到處都有太極的痕跡,更別提像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這樣的大型建築,更是村裡舉世矚目的地標。
  • 陳家溝僅存的一張畫像,隱藏著太極拳發展歷史怎樣的一段秘密?
    照片右上角,陳小旺毛筆寫著「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明末清初太極拳師陳王廷(坐)暨其長工蔣發遺像」。夾雜繁簡文體共28個漢字,蔣發持大刀靠在右邊,與三國關雲長、周倉相似。陳家溝僅存的一幅陳王廷和蔣發畫像,陳小旺題字陳家溝陳正雷編著《陳氏太極拳械》。上卷第一頁也刊登了這幅畫像。畫像右上角陳正雷題有「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公與友蔣發遺像」。
  • 陳家溝點燃世界「贊」火 全國大屏接力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太極拳的申遺成功,頓時在全國上下掀起了慶祝的熱潮。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哈爾濱、成都、重慶、西安、天津、鄭州、焦作等十餘座城市聯動響應,發起了「點亮全國多城地標」大屏接力行動。中國·焦作·陳家溝」的祝福視頻,以正能量傳遞的方式,將數以萬計的目光聚焦陳家溝,讓全國民眾共享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喜訊,傳播了「共享太極,共享健康」的理念,也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記住了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太極拳的申遺成功,得到全國上下的一致矚目,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們紛紛點讚。在大屏下,大家紛紛拿起手機進行拍攝,將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喜訊迅速擴散轉發朋友圈,同時網絡上也引發了相關話題的討論和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