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一戰究竟有多難?艾森豪曾在戰前寫好「戰敗感言」

2020-12-17 歷史西湖

我們總是說歷史事件的發生有著它的必然性以及偶然性。很多戰爭的成敗,有時候決定因素會有諸如天氣、戰術等主客觀偶然必然的原因。天氣或許就能決定勝負最終書寫歷史,但是今天我們要講述一個「人定勝天」的故事!筆者繼續來和各位歷史迷探討「美國戰魂」艾森豪和「沙漠之狐」隆美爾之間的戰爭。

在本文正式開始之前,作者想要請教您一個問題:人類歷史上的第2次世界大戰究竟哪一戰規模最大最殘酷?也許您會認為,這其中要數史達林格勒戰或者列寧格勒戰役等蘇德戰線。但是筆者以及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二戰規模最大的一戰」便是諾曼第登陸大戰。為了這一戰,您知道盟軍為此準備了多久嗎?長達三載!初中生高中生,利用三年的時光都能從懵懂的狀態變為迎接大考的成熟考生了。

諾曼第登陸大戰也是盟軍投入兵力最為之多的一場殘酷戰役!據歷史資料統計,盟軍的海陸空總共使用了300萬人的總兵力、1萬多架戰鬥機、船舶潛艇共6000餘艘出戰。為了能夠順利登陸,挫敗德國軍隊。有著「戰魂」之稱的艾森豪可謂是此番勢在必得,必須竭盡全力在這場戰鬥中全取三分。那麼艾森豪究竟有多麼重視諾曼第呢?

資料記載,他早在大半年前就秘密完成了於海底之中鋪設的輸油管建設,這可是一項在那個年代算得上「黑科技」的高難度工作。海底輸油管道的秘密鋪設足以保證盟軍所屬之艦船坦克能源能夠有著充足的補給,這成為最後戰爭獲勝的一大強力保障!接著我們就要寫開篇所說的運氣因素了,天氣也是導致戰爭出現不確定性的重大因素!

我國古代有孔明借東風一說,因此可見天氣對於戰局影響之大!即使艾森豪的麾下準備已經算是相當相當的充分,但是在這長達100海裡的英吉利海峽範圍內,潮汐的漲退、天氣的陰晴都將成為渡海作戰能否最終戰勝的重中之重。就在志氣滿滿準備下令猛烈進攻的艾森豪意氣風發之時,天氣預報給了他一個很大的難題。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盟軍原定於6月之初的登錄因為天氣預報報導暴雨將至,而被迫推遲。這樣如果冒著暴雨貿然上岸作戰,風險將會大大增加,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天氣很有可能左右戰局。在和高級將領們進行了長達40分鐘的大討論之後,統帥艾森豪還是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克服一切,務必抓緊時間登剿滅德軍。不過他也深知此次作戰登陸的艱難性,所以他終做了兩手準備,起草了一份倘若戰爭失敗的發言稿。

我們簡要的來了解一下此稿的內容:「很遺憾!我的兄弟們。登陸宣告失敗。我命令部隊如數撤回。這次戰敗的原因由我艾森豪一個人承擔。我的手下們非常的勇敢,非常的盡職,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諾曼第登陸之戰的戰果,我們都清楚:美國軍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場艱苦的戰役之中艾森豪功不可沒!

雖然天氣為登陸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德軍甚至一度預判美國人不可能冒險進攻,但是最後艾森豪做到了。這就是他一生所信奉的「排除萬難」的信條!諾曼第登陸之戰告訴了我們:只要有信念、有實力、有決心有計劃,人定勝天!奇蹟是存在的!

相關焦點

  • 二戰疑雲:諾曼第登陸背後到底有何鮮為人知的故事
    回望歷史,人們意識到勝利是必然的,這場被稱為「霸王行動」的登陸戰背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戰中雙方最高統帥,美國的艾森豪和德國的隆美爾,他們在登陸戰打響時大為不同的態度和表現是影響這場戰爭結局的直接因素。
  • 二戰終章:諾曼第登陸戰役
    這場代號為"霸主行動"(Operation Overlord)的戰役開始於1944年6月6日,也被稱為"諾曼第登陸日"(D-Day)。 當時,大約15.6萬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聯合軍隊在法國諾曼第地區戒備森嚴的50英裡(約合80公裡)長的海岸線上的5處海灘上搶灘登陸。
  • 諾曼第登陸到底有多慘,盟國300萬大軍最後活下來的有多少
    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很多人都知道聞名世界的諾曼第登陸,它曾被稱作是最偉大的戰役之一,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登陸戰
  • 美國第一位五星上將總統,從軍人到總統,艾森豪的逆襲之路
    他每天都在負責部隊的訓練工作 他積極申請參加前線作戰 但是都被拒絕 直到1918年 美國陸軍部計劃派他於11月18日前往法國 指揮一支裝甲部隊參加對同盟國的反攻行動 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參加實戰的機會
  • 諾曼第登陸成功後,西線德軍已崩潰,為什麼德國還能堅持大半年?
    1944年6月6日,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的諾曼第登陸。在此後一個多月時間裡,將近300萬盟軍部隊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的大反攻序幕。
  • 老照片:1944年諾曼第登陸,場面宏大如大片,留下遍地彈坑
    1944年6月6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組成的盟軍,開始在諾曼第登陸(代號"霸王行動"),行動持續了兩個多月,近300萬軍隊渡過英吉利海峽,此役成為上世紀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
  •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關於諾曼第登陸,14個事實真相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第進行了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之一,並且仍然是二戰中最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這裡整理了一些關於諾曼第登陸令人驚訝的細節,這是納粹帝國滅亡的開始,也是解放歐洲的起點。
  • 《戰地5》首張概念圖洩露 反映美軍101空降師諾曼第登陸_遊俠網...
    在《戰地5》即將正式公布之際,有國外玩家從《戰地5(Battlefield 5)》的Google+頁面發現了下面這張新作的概念原畫設定圖:  通過這位士兵臂章和臉上的特殊的符號,國外玩家已經考證出了,這位士兵應該屬於二戰時期諾曼第登陸戰役中的美軍101空降師。  相關歷史照片: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諾曼第登陸戰
    暴風雨來了,停泊在港口的軍艦上人仰馬翻,還沒有出發就有大量人暈船,D日被迫推遲一天。6月5日,據氣象部門報告風暴將在6月6日早上暫時停止,艾森豪當機立斷、幹撇撇地說:ok,我們上路吧!艦隊第二次駛入波濤洶湧的海峽,雲層密布,天海茫茫的彼岸、那片蒙蒙薄霧低垂的地方就是期待已久的第二戰場。
  • 諾曼第登陸前,盟軍如何瞞天過海「騙過」德軍將主力調離
    在諾曼第5個海灘的登陸作戰中,除了美軍步兵第1師在奧馬哈海灘遭到了德軍第352步兵師的頑強抵抗外,盟軍在朱諾、劍、猶他和金海灘並沒有遭到德軍的頑抗,整個諾曼第登陸戰鬥進展相當順利。  盟軍取得諾曼第登陸戰役勝利的原因有很多,但這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盟軍對德軍代號為「衛士」的戰略欺騙計劃。
  • 紀念諾曼第登陸76周年:珍貴老照片回顧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從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開始,到8月19日盟軍渡過塞納-馬恩省河結束,有接近300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 「D日」即「霸王行動」打響第一天,接近16萬盟軍士兵在諾曼第登陸,當天盟軍傷亡、失蹤超過1萬人,其中包括6603名美國軍人。
  • 諾曼第登陸為何能成功,除了士兵浴血奮戰,背後的算計也功不可沒
    【軍武次位面】FriedrichLau諾曼第登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事件,而是在訓練有素的士兵和極富頭腦的決策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最終促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實現。以下是一些和諾曼第登陸有關的文件資料,大家可以通過幾個細節看看這些高級將領是如何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創造出1944年6月6日的這次奇蹟的。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諾曼第登陸戰役,盟軍投入大量兵力和裝備,僅人數就超過200萬
    指揮這支部隊的是脾氣暴躁的美國將軍喬治巴頓,他因為刪了為戰士兵的耳光,被從西西里戰場撤職,巴頓被德國人認為是盟軍最善於進攻的將領,也恰好是他們心目中指揮登陸歐洲行動的人選。1943年末盟軍任命美國將軍德懷特艾森豪為登陸歐洲的盟軍最高指揮官,英國將領伯納德蒙哥馬利則是第一波攻擊部隊的總司令。然後我就諾曼第登陸戰的時間定在了1944年6月5日,登錄兩個月前,艾森豪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空襲,破壞了德軍通往海岸線的交通。這次行動同樣是精心策劃的,目的是製造盟軍的目標是加萊地區的假象。
  • 諾曼第登陸日:油畫藝術再現1944年6月6日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
    這是為了使83,000名英國和加拿大士兵以及73,000名美國士兵能夠在諾曼第登陸,反攻法國境內的納粹軍隊。油畫《諾曼第登陸準備工作》德懷特·D·艾森豪將軍是這次行動的最高盟軍司令,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是第21集團軍的司令,第21集團軍由登陸中使用的所有地面部隊組成。
  • 美國最懂戰爭藝術的總統艾森豪
    他是美國最懂戰爭藝術的總統,曾在二戰中戰功赫赫,他是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一八九零年十月十四日,艾森豪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丹尼森,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 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西歐盟軍的最高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艾森豪在坦克訓練中心學習,後來被晉升為上尉,並獲得了傑出服務獎章,幸運的是,戰爭在他被派往海外之前就結束了,他隨麥克阿瑟到菲律賓協助重組大英國協軍隊,並在那裡他被授予菲律賓傑出服務勳章,並晉升為中校,在德國入侵波蘭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階段後不久,他回到美國,並於一九四一年三月成為正式上校。
  • 靈長爭霸——二戰篇:諾曼第登陸,被忽悠的德軍
    大家好,這裡是智讀歷史。前幾期我們講述了二戰的來龍去脈,復盤了一下二戰的整體框架,但其實,二戰的許多細節才能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哪令人窒息的殘酷戰爭。交戰雙方的鬥智鬥勇,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戰例。本期內容,我們來感受一下,二戰最大的忽悠局——諾曼第登陸。我們現在知道,二戰到了1944年已經接近尾聲了。
  • 同樣都是登陸,盟軍在諾曼第之前進行的登陸戰可謂千奇百怪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諾曼第戰役,二戰中一場至關重要的行動,到不能說是一氣呵成,但起碼是一場勝利的登陸行動,而且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場登陸行動。它的成功開闢了西線戰場,並為盟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這之前,盟軍的登陸行動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 僅用不到一年取勝 西媒回顧諾曼第登陸對擊敗德軍影響
    他是當天搶灘登陸的軍人中最年長的一位。在戰鬥的前20分鐘,一個連有60%人員傷亡在諾曼第登陸戰中,美軍遭受了極其巨大的損失。但是,第116步兵團第1營A連的遭遇尤為慘烈。該連的任務是搶佔一條通往法國小村維耶爾的道路。在登陸前,情況就已經變糟。洶湧的海浪讓人頭暈目眩。
  • 忽悠希特勒:諾曼第登陸的陰謀,從納粹中計開始
    如果納粹提前48小時獲知諾曼第登陸的時間和地點,整個諾曼第登陸任務也可能隨之而失敗。因此他們精心策劃了一場虛假情報聯合運動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計劃代號為"保鏢行動",從而誤導德軍進行錯誤的戰略部署與行動。這是盟軍針對德軍的戰前特別行動,關係到幾十萬軍隊的聯合作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