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疑雲:諾曼第登陸背後到底有何鮮為人知的故事

2020-12-22 騰訊網

1944年6月6日,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戰爆發:破曉時分,盟軍近7000艘艦船橫渡英吉利海峽,轟炸機開始向德軍海防陣地發起猛攻。諾曼第登陸戰役的序幕被拉開,二戰反法西斯第二戰場由此正式開闢。而今,世人仍不時追思那場偉大的戰役,緬懷那長眠於奧馬哈海灘下的6000多名無名英雄。

戰爭勝利了,此後,盟軍以摧枯拉朽之勢給予法西斯重創,加速了納粹王朝的毀滅。回望歷史,人們意識到勝利是必然的,這場被稱為「霸王行動」的登陸戰背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戰中雙方最高統帥,美國的艾森豪和德國的隆美爾,他們在登陸戰打響時大為不同的態度和表現是影響這場戰爭結局的直接因素。

艾森豪

在諾曼第登陸戰發生之前,艾森豪原將登陸日期定在6月5日,後來聽說這一天將降暴雨之後,艾森豪便在6月4日黎明部署,登陸日期至少推遲一天。當天他在吃晚飯的時候,他又收到了新的天氣預報:暴雨將在黎明前停止。陰天對於進攻雖略有不便,但他認為,轟炸機和戰鬥機仍可以作戰。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在經過與參謀長、地面部隊司令與空軍司令進行短暫而激烈的討論後,艾森豪沉思片刻,終於下定當晚登陸的決心。命令一出,餐廳中的各級指揮員紛紛在30秒內就位。

而此時的隆美爾卻動身前往黑爾林根——他的妻子生日就在6號。隆美爾確信盟軍不會在雨夜冒險登陸。經過一天的顛簸,他終於在傍晚之前趕到黑爾林根。當艾森豪下令準備登陸時,隆美爾正同他的妻子在一起。過分的自信使隆美爾這隻「沙漠之狐」喪失了應有的警惕。

此外,若從1941年12月華盛頓會議算起,策劃這場戰役就已花去盟軍3年多的時間。其間,盟軍集結了海陸空三軍近300萬人,各種型號的飛機1萬餘架,艦艇、船舶等超過6000艘,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一次部署。為了保證登陸成功,盟軍還鋪設了一條臥海輸油管提供能源補給,在距離海岸一段距離的兩個據點建立人造港和防波堤,甚至請專家對登陸當天的潮汐進行評估。就這樣,盟軍的海軍部隊共計30個師的實力大為增強,可以保證至少10個師在登陸日當天上岸。而德軍統帥部對此的防禦措施是,強迫50萬外籍勞工修建所謂的「大西洋壁壘」,1.8米厚的混凝土碉堡林立。

為了迷惑敵人,盟軍還故意做出要在英吉利海峽最狹窄部分進攻的假象,使敵人探不清主攻方向。盟軍還利用雙面間諜和中立國家的電臺的電臺提供和散布大量假情報,並讓皇家空軍四處散發錫箔片。這些隨風飄揚的「金屬幹擾帶」造成一支艦隊向東駛去的假象,伴隨著大量的假情報,德君果然上當受騙。

但是,這仍是一次十足的軍事冒險行動。英吉利海長達100海裡,海上情況變幻莫測。橫渡海峽後,成功登陸還需要一些自然條件,比如潮汐。好在當時的盟軍還擁有許多有利條件:當時的納粹水部隊已經基本肅清,盟國空軍成功取得控制權;法國的反法西斯陣營也對基本設施進行了破壞,法國北部成為「無鐵路區」。

據說,當初下達進攻命令的艾森豪仍無百分之百的獲勝把握,因此他還準備了一份發言稿:「我們的登陸已經失敗,我已將部隊撤回。我在此時此地作出發動進攻的決定,是根據國家能夠得到的最可靠的情報作出的。我們的軍隊非常勇敢和盡職。要說有什麼責任和缺點的話,全是我一個人的。」好在這份發言稿最終沒有派上用場——因為一旦如此,就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將會改寫。

6月5日夜,聯合艦隊在艾森豪一聲令下起錨登程。轟轟烈烈的諾曼第登陸戰開始了。

6日破曉,隆美爾引以為豪的納粹軍團在一片密集的槍炮聲中驚恐醒來:一邊是盟軍轟炸機,他們已經在德軍海防一線狂轟濫炸了一會兒了;另一邊,英美的3個空降師部隊竟悄無聲息地降落在了德軍防線後方。此時的納粹軍團一改往日的殺氣騰騰、不可一世,連抵禦都來不及,何謂反擊?納粹們驚呆了,他們沒想到坦克居然能直接從對岸直直開過來,沒想到這密不透風的炮火竟然是登陸的絕殺武器,更沒想到裝甲車能夠一邊掃雷,一邊進行近距離射擊,一舉端了德軍的陸上陣地。德軍只能眼睜睜看著盟軍上岸卻無力阻擊。原來,德軍的大炮是針對滿潮時登陸的軍隊設計的,盟軍在半潮時就上了岸,一時間德軍的炮口竟因為打造時修得太厚而無法旋轉。

諾曼第戰役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盟軍成功搶灘,建立了灘頭堡。盟軍以巨大代價德國部署在法國的軍事力量,並在8月25日解放巴黎,宣告結束諾曼第戰役。

事隔半個多世紀,對待這場戰役,世人仍有不同的看法。在歷史與軍事學界,學者們都對諾曼第登陸戰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此次戰役是徹底扳倒納粹的關鍵一戰,大大加速了納粹帝國的滅亡。

當然,也有人認為,所謂的「登陸日」計劃根本沒有實施的必要。當時法國與德國的反納粹地下組織也反對希特勒,向盟軍提供了大量可靠情報,甚至包括德軍作戰命令以及德軍的反盟軍登陸的作戰計劃。

但是,他們反對諾曼第登陸作戰,希望爭取和平解放。然而很遺憾,歷史沒有假設,盟軍按命令出擊了。

戰爭勝利了,當年那些不畏犧牲的勇士們可謂傳奇。然而,直到如今,仍無人能夠說清,這崢嶸歷史的背後,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陰謀之爭。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德軍去哪了?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第,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諾曼第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鬥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去哪了?有人認為,諾曼第登陸時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所以無力抵抗300萬盟軍的攻勢。這種說法雖然聽上去頗有道理,但卻不符合客觀事實。
  • 靈長爭霸——二戰篇:諾曼第登陸,被忽悠的德軍
    前幾期我們講述了二戰的來龍去脈,復盤了一下二戰的整體框架,但其實,二戰的許多細節才能讓我們真正的感受到哪令人窒息的殘酷戰爭。交戰雙方的鬥智鬥勇,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戰例。本期內容,我們來感受一下,二戰最大的忽悠局——諾曼第登陸。我們現在知道,二戰到了1944年已經接近尾聲了。然而在當時,德國雖然已經顯露敗像,戰局卻依然十分焦灼。
  • 諾曼第登陸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哪個對二戰的走向影響大?
    要說諾曼第登陸和史達林格勒戰役,哪個對二戰的影響更加大。這個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一般都會選擇史達林格勒戰役影響大。不過我們還是簡單的來看看諾曼第登陸和史達林格勒戰役在二戰的影響。 首先是諾曼第登陸的影響在哪?
  • 二戰終章:諾曼第登陸戰役
    這場代號為"霸主行動"(Operation Overlord)的戰役開始於1944年6月6日,也被稱為"諾曼第登陸日"(D-Day)。 當時,大約15.6萬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的聯合軍隊在法國諾曼第地區戒備森嚴的50英裡(約合80公裡)長的海岸線上的5處海灘上搶灘登陸。
  • 諾曼第登陸為什麼能決定二戰走向,一組數據告訴你!
    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角之一, 法西斯聯盟的大巨頭, 德國在二戰中到底有多強呢? 從它的裝甲部隊橫行在整個歐洲戰場我們就可以看出來。 當時的歐洲戰場已經不足以滿足德國的野性, 於是德國開啟了對蘇聯的進攻, 由於前期蘇聯準備不走, 德國在和蘇聯的戰爭中, 佔領了大片的蘇聯領土, 其中還包含了蘇聯的工廠和一些豐富的資源。
  • 二戰諾曼第登陸作戰,美軍為何不在登陸艇前加裝盾牌?行動不方便
    為什麼諾曼第登陸時登陸艇前方不用一個金屬盾牌,在登陸時用盾牌向前推進以減少傷亡?這個問題實際上盟軍早就考慮過了,在實際作戰中也確實在船頭加裝了那麼一塊擋板,但美軍在諾曼第登陸時出現的重大傷亡,並非是在登陸艇上發生的。
  • 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加萊位置更好,盟軍為何選擇諾曼第登陸?
    導讀:1944年的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成功登陸,震驚了世界。這一天不管對於盟軍還是德國納粹而言,都決定了最終的成與敗。而且,這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役,也是二戰中最精彩的博弈!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重要的戰役之一話說1941年日本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給徹底惹毛了,正式宣布參戰。
  • 都認為「諾曼第登陸」死傷慘烈,看了數據,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由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戰役,代號為「霸王行動」。通過這次行動,盟軍運送了近三百萬士兵穿越英吉利海峽,正式開闢了西線戰場。這場行動也是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到今天,諾曼第登陸被改編成了多部影視作品,而其中登陸首日的D-DAY更是備受青睞。
  • 諾曼第登陸:世界歷史上規模強大的登陸戰,其難度到底有多大?
    1944年6月6日當天,諾曼第登陸開始,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三軍聯合登陸戰。經過盟軍將士兵分五路的全線突擊,德軍的大西洋壁壘終於崩潰,盟軍反攻西歐大陸的號角正式吹響。那麼,在具體的登陸行動中,盟軍登陸的難度到底有多大呢?
  • 英國97歲二戰老兵感染新冠病毒去世,曾參加諾曼第登陸
    英國97歲二戰老兵感染新冠病毒去世,曾參加諾曼第登陸 梁弢/@央視軍事 2020-04-01 10:22
  • 「熱血五邑人」之二|江門籍二戰老兵講述「諾曼第登陸戰」經歷:187...
    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在這場歷史性戰役中,有江門籍華人的身影。他就是在2009年獲得美國政府頒發紫心勳章、銅星勳章(美國最高軍隊榮譽勳章)等9枚勳章的黃君裕。黃君裕當兵時的戎裝照(圖片:《華人之光:登陸諾曼第的二戰老兵黃君裕》)黃君裕,1924年出生於臺山(大江水樓潮慶村),1938年移民美國,1943年自願參加美國陸軍,當時隸屬美軍第28步兵師,是登陸諾曼第的先遣部隊。
  • 諾曼第登陸到底有多慘,盟國300萬大軍最後活下來的有多少
    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第,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很多人都知道聞名世界的諾曼第登陸,它曾被稱作是最偉大的戰役之一,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登陸戰
  • 老照片:飛艇也是軍事武器,二戰時大量使用,諾曼第登陸用到了它
    【圖為二戰時期的美國飛艇,下面還帶有吊艙】 飛艇是一種輕於空氣的可操縱的飛行器,體積大,飛行平穩,被譽為「空中航母」。【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齊柏林」飛艇】飛艇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德國立下汗馬功勞,多次執行偵察任務和空襲任務。
  • 江門籍二戰老兵講述「諾曼第登陸戰」經歷:187人衝鋒僅他1人存活
    黃君裕當兵時的戎裝照(圖片:《華人之光:登陸諾曼第的二戰老兵黃裕》)黃君裕,1924年出生於臺山(大江水樓潮慶村),1938年移民美國,1943年自願參加美國陸軍,當時隸屬美軍第28步兵師,是登陸諾曼第的先遣部隊
  •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與諾曼第登陸遙相呼應,兩個戰場一盤棋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第登陸,6月22日,蘇軍發動了代號為「巴格拉季昂行動」的白俄羅斯戰役。對此,有些人認為,盟軍選擇這個時候登陸歐洲是為了搶奪勝利果實。也有人認為,即使盟軍不在諾曼第登陸,蘇軍照樣可以打到柏林,贏得蘇德戰爭的最後勝利。那麼,這兩種觀點真的值得推敲嗎?沒有盟軍在西線開闢第二戰場,蘇軍在東線戰場會那麼順利的打到柏林嗎?
  • 二戰諾曼第登陸行動,隆美爾為何將3個裝甲師分散部署?力不從心
    早在1941年莫斯科戰役打響以後,史達林就向邱吉爾提出了盟軍登陸歐洲開闢西線第二戰場的問題,但是這個過程進展很慢,雖然在1942年和1943年盟軍兩度進行了第艾普和西西里登陸,卻對減少蘇德戰場壓力並沒起什麼作用,直到1944年6月份蘇軍已經進行到全線大反攻第五次戰役了,盟軍才開始在諾曼第登陸,說明英美盟軍為這個行動籌劃了很長一段時間。
  • 諾曼第登陸日:油畫藝術再現1944年6月6日的細節和背後的故事
    這是為了使83,000名英國和加拿大士兵以及73,000名美國士兵能夠在諾曼第登陸,反攻法國境內的納粹軍隊。諾曼第的五個海灘在諾曼第登陸日成為襲擊目標,並被賦予代號:猶他州和奧馬哈,分配給美國軍隊;朱諾由加拿大軍隊負責;劍和黃金,是英國軍隊的攻擊目標。
  • 川普在法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日活動:我們的紐帶牢不可破
    在結束對英國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後,美國總統川普6日抵達法國北部城市諾曼第,在那裡與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國際政要一道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當地時間2019年6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和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同出席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活動。
  • 參加諾曼第登陸的中國士兵,英勇作戰,無一傷亡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在英美的盟軍中,有21名中國士兵,在火線上為諾曼第登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當時的英國海軍,也在二戰中戰鬥減員嚴重,急需基層指揮官。所以,在英國的這些中國學員畢業後,便被派到了前線,而他們的首戰,就是諾曼第登陸戰。
  • 納粹德國都被蘇聯打殘了,英美才發起諾曼第登陸,有什麼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到1944年春天時,其實這時歐洲戰場的形勢,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納粹德國氣數已盡,那麼這時西方列強發起諾曼第登陸到底有何意義,畢竟沒有他們納粹德國也會被蘇聯「解放」。我們看看當時歐洲戰場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