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由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戰役,代號為「霸王行動」。通過這次行動,盟軍運送了近三百萬士兵穿越英吉利海峽,正式開闢了西線戰場。這場行動也是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
到今天,諾曼第登陸被改編成了多部影視作品,而其中登陸首日的D-DAY更是備受青睞。在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慘烈」成為了人們對諾曼第登陸的第一印象。那麼,盟軍在諾曼第戰役期間總共投入了近300萬兵力,最終到底傷亡了多少士兵呢?
早在1942年,盟軍就在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理念上達成了共識。在經過兩年多的籌劃後,「霸王行動」才正式被實施。
從地理因素來看,盟軍要穿過英吉利海峽從法國登陸,只有兩個比較適合的登陸點。第一個登陸點是加來。歷來英國人從海路前往法國,基本都是選擇在加來登陸。而德軍對這一點也早有防備,他們早早地在加來安排了重兵駐守,盟軍想從正面登陸難度極高。
第二個登陸地點是諾曼第。德國同樣安排了不少駐守軍隊。
為了減少德軍在諾曼第的防禦力量,盟軍搞出了一個假的第一集團軍群,將巴頓任命為司令。巴頓向各部隊下令,隨時做好向加來進發的準備。甚至他們還故意讓德軍截獲了己方電報,營造出了重點進攻加來的態勢。
德國在截取情報後果然中計,他們迅速將諾曼第的主要部隊調向加來。一時間加來堅不可破,而諾曼第則防禦空虛。
1944年6月6日,盟軍17萬先頭部隊率先向諾曼第進發。德軍在發現敵情後,迅速對搶灘士兵展開阻擊,搶灘登陸戰由此爆發。
搶灘登陸戰,歷來被多數人認為是諾曼第戰役中最慘烈的戰鬥。但從實際傷亡人數來說,卻並不見得有多慘烈。
盟軍的戰鬥主要在五個海灘進行。其中劍灘傷亡了600多人,金灘傷亡400多人,猶太海灘傷亡200人,朱諾海灘傷亡1200人。而以美軍為主最血腥的奧哈馬海灘,其總傷亡人數也只有4000人。
當然,一場戰役造成數千人的傷亡,確實可以算得上慘烈。但相比於一戰索姆河戰役英軍一天超過6萬人的死傷,搶灘登陸戰就顯得平淡了許多。甚至於比起二戰東線戰場中上百萬死傷,蘇軍士兵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3分鐘的史達林格勒巷戰來說,搶灘登陸戰也遜色了不少。
實際上,諾曼第戰役真正慘烈的,其實是登陸之後的地面推進戰。
搶灘登陸勝利後,盟軍大部隊陸陸續續抵達戰場。而在經過最初的被動後,德軍指揮部也已經完全回過神來。他們迅速將加來的部隊調到了戰場,甚至有少量蘇德戰場上的軍隊也開始回援。
由於盟軍並未在登陸第一時間拿下卡昂和瑟堡,德國援軍便圍繞著這兩個點同盟軍展開了激戰。在卡昂戰役中,德國黨衛軍第12裝甲師在左右兩翼對盟軍發起了拼死反擊。盟軍在經過一番苦戰後勉強擊退德軍的進攻。第二天,德軍5個裝甲師大軍集結,又對盟軍陣地發起反擊。
在短短幾天之內,德軍和盟軍交替佔據主動,前線陣地也多次易主。雙方均遭受了大規模的傷亡,卡昂戰役的慘烈程度遠非搶灘登陸戰可比。
事實上,德軍的空軍力量大多數在蘇德戰場上,這就使得盟軍始終在西線戰場佔據著制空權。
到7月初,盟軍已經有100多萬部隊抵達戰場,而德軍的支援卻差上了一大截。隨著人數優勢的逐漸體現,盟軍開始慢慢向前推進。
不過,德軍的裝甲部隊無愧於世界最強。在面對數倍於自身的盟軍時,德軍部隊依然能夠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拖慢盟軍前進的步伐。比如蒙哥馬利帶領的英國軍隊,愣是在激戰半個月,付出了一萬多死傷的代價後,才勉強向前推進了10公裡。
就連裝備精良的美軍,也基本上要在死傷近萬人之後,才能向前推進一小段距離。直到7月10日拿下卡昂之後,盟軍才憑藉著制空權和人員補充的雙重優勢,慢慢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
到8月底解放巴黎時,盟軍總共傷亡了13萬人。其中主要的傷亡都是在地面推進戰中出現。儘管這一數據看起來似乎不大,但德軍能在各方面全面劣勢的情況下,在兩個多月中造成如此殺傷,其戰鬥力確實令人震驚。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