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如果不寫詩,世間將多一位神醫

2020-12-15 林歌作品

姓名:王勃

時間:650-676年

籍貫: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愛好:學醫

家庭關係:爺爺王通,隋朝教育家、思想家

榮譽:初唐偶像組合J4成員、國家划船失敗運動員

專輯:《王子安集》

代表作:《滕王閣序》

名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社會履歷

六歲作詩。

九歲撰寫《指瑕》十卷。

十歲飽覽六經。

十二歲至十四歲,跟隨曹元學醫。

十六歲中舉,授職朝散郎。

十七歲C位出道,加入「四傑」組合。

十八歲著《鬥雞賦》,被貶。

二十七歲著傳世經典《滕王閣序》,卒。

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自幼聰明好學。

他六歲時,便能作文作賦。

他九歲時,便著有《指瑕》十卷,指出漢學大師顏師古所著《漢書》中的錯誤。

他十歲時,便飽覽六經。

十三歲時,他跟隨父親去了洛陽。

東都洛陽的繁華,一點兒不輸長安。

每天,他都要到街上亂逛,看到什麼新鮮事物,便跟人打聽,非要弄個明白。

這一天,他在西街口看到一群人正圍著一位白髮老者。

這種老者,在唐代是非常多見的。

很多不出世的人物,都是以這種裝束出現的。

比如說精於相術的袁天罡、有活神仙之稱的孫思邈,以及傳奇中描述的有御風而行的各種老神仙等。

年輕好奇的王勃立刻撥開人群走了進去,這才發現,原來這位老者在街心支了個虎撐,正在給把脈。

老者在給人看病的時候,閉著眼睛,並沒有去看病人的神色,卻將病情病症說得很準。

難道真的是傳說中的老神仙?

王勃向圍觀的人群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位老者叫做曹元,當時著名的神醫,據說一直隱居終南山中,採藥為生,最近不知道為什麼,來到了洛陽城,在街心隨便支了個攤子,替人看病。

短短幾天,憑藉著精湛的醫術,治好了很多人。

曹元在街口替人瞧了一天的病人,王勃居然也在一旁認認真真地看了一整天。

天漸漸地黑了。

看病的人都走了,曹元才注意到還有一個小孩子在旁邊。

他笑了笑,和藹地對王勃說:「小朋友,你要看病嗎,還是家裡有人要看病?」

當時,王勃的目前因為遊歷慈恩寺時,偶感風寒,有些咳嗽,伴著畏寒、發熱、氣促等症狀。

家裡也請了幾位大夫,用了葦莖湯、白虎湯等藥方,全然不見效。

王勃將母親的症狀向曹元描述了一番。

曹元聽後,微微思考了一下,便道:「取魚腥草、鮮蘆根,煎水服用,三天自有見效。」

王勃拜謝。

回去之後,王勃吩咐家人,按照曹元的藥方煎藥。

服用後,病勢果然好轉。

王勃立刻前往西街,向曹元當面拜謝。

他衝著曹元深深一躬,道:「先生高義,小子萬般言辭,不足以拜謝。」

曹元略略擺了擺手。

王勃又道:「人子不可不知醫,知醫者,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曹元道:「好一個王子安,果然非同一般。你小小年紀,詩書意境卻高於很多人,老夫極為欣賞。」

原來,曹元也愛好文學,他聽說過王勃的才名,也曾經看過王勃的詩文。

「自古以來,文學與醫學是一脈相通,先生若不嫌棄,小子願拜先生為師。」王勃說著,就起身下拜。

「不敢,不敢。」曹元連忙將王勃扶起。

王勃一再堅持。

曹元見王勃年輕好學,聰明勤奮,態度誠懇,心中有意收他為徒,但又有些但又,便拍了拍王勃的腦袋,說:「子安,學醫可是要吃很多苦的,這不是你這樣的小孩子能做的事,趕緊回家吧。」

說完,曹元便收起虎撐,背上藥箱離開了。

只是簡單的一問一答,曹元並沒有將王勃的話放在心上。

沒想到,到了第二天,他看見王勃一早就等待自己昨天看診的地方了。

這次,王勃又是一天沒回家,認真地看著他給人治病。

同時,他還問了一些藥理和病症方面的問題。

他還勤快地幫著跑前跑後。

就這樣,過去了半個月,王勃每天一大早上都在街邊早早地等著曹元的到來,同時幫他忙活各種跑腿賣茶買飯送藥的雜事。

他學醫的熱情絲毫沒有減少。

看到王勃如此認真,曹元覺得這孩子真是想學醫。

而且,他也覺得,自己是該收一個這樣好學的徒弟來繼承自己的衣缽了。

終於有一天,曹元在替人瞧完病之後,讓王勃帶著他去見他的父親。

王勃的父親王福,時任太常博士,生有五子,分別是王勔、王勮、王勃、王助、王劼、王勸。

王勃是三子。

按照平常人家的傳統,王勃應該是最易被忽視的那個。

但是,王勃卻憑著聰明才智,成為最為受寵的那個。

有一天,王福問幾個兒子:「你們的名字裡面,都有一個『力』字,知道為什麼嗎?」

老大王勔說:「是為了統一好看。」

王福疇搖了搖頭,面帶不悅。

其他幾個弟兄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這時,王勃站出來說:「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您是要我們什麼時候都要有同情心,想著那些勞力的民眾,不要以君子自居吧?」

聽到這個答案,王福疇不由得點頭擊掌,開懷大笑。

他對於這個聰慧的兒子,不偏愛都不行。

高宗麟得元年(664)仲秋,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

小小年紀的王勃便上書劉右相,反對討伐高麗。

「闢地數千裡,無益神封;勤兵十八萬,空疲帝卒。警烽走傳,駭秦洛之氓;飛芻輓粟,竭淮海之費」。

王勃的上書,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不滿情緒。

劉祥道看後,十分驚訝,贊王勃為「神童」,並上書表舉薦。

後來,哥哥王勔、王勮,都考中了進士,做了官。

王勃與王勔、王勮被王福的朋友杜易稱為王氏「三株樹」。

王助、王頡長大大,也都有文名,「三株樹」又變成了「五株樹」。

當然,這都是後話。

當曹元去拜見王福的時候,王福先是有疑慮。

但是,在王勃的懇求下,他最終還是答應了王勃跟著曹元出去見見世面的要求。

經過王福的同意後,曹元便決定收下這個徒弟,帶他進終南山學藝去了。

真正學醫之後,王勃才知道這一行的辛苦。

他跟著曹元到了終南山,每天都要跟著他上山採藥。

哪裡的山高,就往哪裡去。

哪裡的林深,就去哪裡。

有時候,走的遠了,當天不能回去,就呆在山林樹上或者山洞裡過夜。

山林裡經常有野獸出沒,很是危險。

而且上山採藥還不能按時吃飯。

有時為了果腹,兩人只能在山裡吃那些野果,或者直接打些野味來吃。

然而,從小生活優渥的王勃,並沒有被這種艱苦的條件嚇到。

他學醫的熱情戰勝了一切。

每天行走在山林野地,風裡來雨裡去,樂此不疲。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王勃除了專研文學之外,還潛心攻讀醫學,撰寫了《醫語撰要》,並為世人難以讀懂的《黃帝八十一難經》作了注釋,對「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匱之數」有所知曉。

後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寫有「事長安曹元有秘方,勃盡得其數」,記下了這一史實。

遺憾的是,王勃後去交趾探父,渡南海溺水受驚而死,使《醫語撰要》未能像《王子安集》流傳下來,否則,他在醫藥研究方面必有建樹。

雄勁的三秦之地,拱衛著雄偉的長安城,透過那重重風雲煙霧,遙望著蜀中五個渡口。

歷經滄桑的我們,在宦海中起起伏伏,浩渺不定,此時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

人生於世上,還好有你這個知己,今日暫且別離,縱使他日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心相系,情常在,今生今世,來生來世,永生永世,我們永遠是兄弟,兄弟,別哭泣。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堪稱唐朝版的《友誼之光》。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到這樣一個場面:

長安城外,一群別離的人群,王勃舉著酒杯,周圍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瀟灑地唱著這首剛剛出爐的詩,一遍又一遍的。

酒杯空了,再次斟滿。

嗓子啞了,告別的歌曲還在一遍又一遍地唱。

——為別離,為相聚,為美好的往昔。

寫這首詩的時候,是王勃科考及第的第二年。

他被授予朝散郎,是朝廷中年紀最輕的官員。

他與一位姓杜的縣尉交好。

歷史中沒有關於這位姓杜的少府的詳細資料。兩人同桌而食,同榻而眠。

後來,杜少府收到朝廷調令,要去遙遠的蜀州任職了。

王勃不舍,和平日裡交好的朋友們前去送別。

時值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繁花似錦。

王勃在城外十裡長亭,擺下宴席。

古時,交通不便,長安與書中間隔著千裡。

不僅路途遙遠,中間道路非常崎嶇。此時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間。

而杜少府一想到即將遠離長安城的朋友和親人,也非常難受,眼角隱隱出現了淚光。

酒宴上的氣氛,一時間變得很是低沉。

為了不讓氣氛過於悲傷,王勃站了起來,端著酒杯,故作瀟灑地說道:「各位兄弟,杜兄此次前往蜀州任職,正是施展抱負的好時機。今日,我們不要多愁善感,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大家一起為杜兄他日的萬裡前程乾杯。日後飛黃騰達之日,也好讓杜兄照拂一二。」

說著,先幹為敬。

大家連連稱是。

見大家如此熱情,杜少甫連連道謝,跟著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酒席上的氣氛跟著活躍起來。

一位友人笑著說,「子安,你的詩名遍傳長安。今日這樣的場合,你為何不寫首詩贈與杜少甫呢?正好,帝都的幾位佳人都在,正好譜了曲子,吟唱一番。」

眾人紛紛稱是。

王勃笑著說,「送給杜兄的詩,我早已打好腹稿。既然諸位現在問到了,那我就獻醜了,麻煩這位佳人幫忙研磨。

長安城裡最紅的那位歌姬命奴婢將宣紙鋪展開,親自研磨伺候。

王勃倒了一杯酒,一飲而盡,提起狼毫筆,左手挽著衣袖,先是蘸了蘸墨,便開始寫了起來。

先完成的,便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兩句。

這兩句,是一副工整漂亮的對仗,讓人眼前一亮。

短短十個字,氣勢逼人:長安城宏偉的城牆,在三秦平原的拱衛下,巍峨壯觀。於城樓上遙望,仿佛可以看見險峻的巴山蜀水。雖然煙霧浩渺,猶如別離的心情。

特別是一個「望」字,拉近了長安與蜀中的距離,提升了詩的意境,也為後面的「天涯若比鄰」埋下了伏筆。

在眾人的喝彩聲中,王勃又寫道:「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這四句剛寫罷,在場的有人便忍不住大聲叫好。

這四句立意高遠,意氣風發,將天下所有離別時的傷感都一洗而空了。

身在官場,如在海上。萬裡飄蓬,背井離鄉,本是平常之事。

寬慰中,帶著不舍的深情,有傷感,卻不悲涼,充滿著兄弟之間的關懷。

但筆鋒一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卻讓全詩的意境得到升華。

知人容易知心難,人生難得有知己。只要能心意相通,心靈共鳴,那麼天涯海角仍似相聚一方。樂觀向上,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就在眾人沉浸在這廣闊的詩境中不可自拔的時候,王勃又寫出了全詩的最後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讀著王勃的這首詩,大家都爽朗的笑了起來。

而身旁伺候的歌姬也早就被這詩境感染。

很快譜好了曲子,在箏和琵琶的伴奏下,吟唱起來。

歌聲中,杜少府踏上徵程,不再傷感,充滿著他日再相逢的期待。

後來,王勃的這首詩被公認為是唐代著名的送別詩作之一。

杜少府到了蜀州,有了很大的作為,但留在長安的王勃,官場卻漸漸黯淡。

他先是投效在沛王李賢手下,擔任修撰之職。

王勃以玩笑的口吻寫了一篇《檄英王雞》,討伐英王雞,以此為沛王雞助興。

但是,這篇檄文卻傳到了唐高宗李治手裡。

李治看後大怒,認為王勃故意挑逗二王,便命人將他逐出了沛王府。

失勢後的王勃,到虢州擔任參軍。

期間,他又藏匿了官奴曹達,後來怕走漏風聲,又將曹達殺死,因此犯了死罪。

但幸虧遇大赦,死罪改成三年有期徒刑,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

這件事情,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疇。

王福疇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

出獄之後,懷著羞愧和自責的王勃,南下去探望自己的父親。

路過洪州時,正逢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並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

閻都督與王勃父親是舊相識,於是也就邀請了王勃陪坐。

席間,閻某為了讓自己的女婿出風頭,想讓他寫一篇歌頌滕王閣的賦。

他假意請王勃先來,誰知王勃不推辭直接作賦,寫下了極富盛名的《滕王閣序》。

後來,王勃來到了父親王福疇貶謫的地方,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內心悽涼。

不久,他便辭別父親踏上了歸途,在途中溺水而亡。

相關焦點

  • 刺客伍六七:神醫身份沉迷,或許他將會是一位隱藏大佬
    阿七作為動漫中的主角,時不時就會遇到一些強大的敵人時常都會被這些敵人打到重傷,而這時小雞島上的一位人物就會出現,他是救活阿七無數次的人,一次次地把阿七從死神身邊拉走,他就是小雞島上的神醫。這位神醫可以說是小雞島上非常獨特的一位,在他手中基本上沒有治不好的病,但隨之他的醫療費用收費也是非常的貴,同時這位神醫也是從來都不說話每次都是用寫的來告訴病人多少醫療費。可以說這位神醫全身充滿著神秘感。
  • 王勃《滕王閣序》很牛,為何做初唐四傑之首楊炯不服?性格惹的禍
    在很多人眼裡,《滕王閣序》就是千年文壇中排在首位的駢文,它牛的地方至少有三:首先,這首詩共用了40多個成語和十幾個典故,而且很多成語都是王勃首創的,這是其它詩文做不到的;其次,這首詩是即興所作,當年王勃是路過滕王閣見有一群才子在寫詩,便臨時加入的,這種即興詩最見真水平;再次,這首詩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首詩讓一座樓紅了千年。
  • 一天一首古詩詞:《羈春》王勃
    羈春 【唐】王勃 【賞析】 這首詩創作與作者《山中》相似,同是王勃旅蜀時的作品,只是一首寫於暮春
  • 刺客伍六七:貓貓神醫出場,狗狗神醫另有故事,小雞島疑似人造島
    神醫弟子的師傅是貓貓神醫眾人很容易就來到了不語國隔壁的神農國,拿著神醫弟子的介紹信,也找到了神醫。看過動畫的小夥伴,會知道小雞島也有著一位神醫,甚至可以使用豆腐乳治療可樂的基因缺陷,它就是不能說話的狗狗神醫。
  • 刺客伍六七:貓貓神醫出場,狗狗神醫另有故事,小雞島疑似人造島
    神醫弟子的師傅是貓貓神醫眾人很容易就來到了不語國隔壁的神農國,拿著神醫弟子的介紹信,也找到了神醫。看過動畫的小夥伴,會知道小雞島也有著一位神醫,甚至可以使用豆腐乳治療可樂的基因缺陷,它就是不能說話的狗狗神醫。
  • 觀看《龍嶺迷窟》,不要將潘粵明張雨綺姜超對比陳坤舒淇王勃
    觀看《龍嶺迷窟》,不要將陳坤舒淇王勃對比潘粵明張雨綺姜超眾所周知,正在播出的《龍嶺迷窟》是鬼吹燈系列中的一部探險懸疑網劇,是由費振翔執導,潘粵明(飾演胡八一)、張雨綺(飾演雪莉楊)、姜超(飾演王胖子)領銜主演。
  • 神醫毒妃系列:本以為她將陷入泥潭,卻綻放風華,變身為天才神醫
    今天小編推薦神醫毒妃系列:本以為她將陷入泥潭,卻綻放風華,變身為天才神醫。第一本:《神醫毒妃》作者:花落春歸簡介:她是被奪走能力,搶走地位的廢柴王妃,受盡欺辱後一朝重生,誓要奪回一切,改寫命運。他是天生病弱,壽命有數的太子,強大,聰慧,卻難溶於天地。 當他們相遇,命運開始脫軌。陰謀、暗算、毒計全都不在話下!靈丹、妙藥、珍獸全部接踵而來。
  • 「詩界莫扎特」辛波斯卡: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於不寫詩的荒謬
    如果有一首詩,沒有幽深難懂的意象,沒有複雜難解的深遠意境,沒有旖旎繁複的遣詞用句,卻讓全世界喜愛詩歌的人熱衷傳頌,比如辛波斯卡的《種種可能》:我偏愛電影。我偏愛貓。我偏愛華爾塔河沿岸的橡樹。我偏愛狄更斯勝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偏愛我對人群的喜歡勝過我對人類的愛。
  • 王勃:閣中少年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誰知他這朋友不幹了,心想,整天說你兒子有才,一群小孩兒經得住這麼誇嗎?!遂道:「武子有馬癖,君有譽兒癖,王家癖何多耶?」意思是說:你們家這癖好怎麼這麼多呢。但這話剛說出去不久,他就感到後悔了。因為看了王勃弟弟王助的文章,於是驚呼:「生子若是,可誇也。」看來,王氏家族的強大基因當真不是隨口一說。
  • 一介書生的王勃,怎麼突然會因殺人入獄,是陷害還是……
    想等到象孔明那樣的三顧茅廬是不可能的。中國最能禮遇人才的天可漢李世民已經去世了。李治,那是不可能來請他。象劉邦那樣的創業者,也是打不贏了才拜韓信為帥,用完了趕緊殺。為什麼呢,因為韓信才能高,劉邦不放心呢。更何況王的才華,李治再投胎三次也趕不上。李世民手上有那麼多牛人,是因為李世民牛啊。所以王想明白了就要認命。為什麼,人家掌握資源,人家是壟斷公司,你不進去,想名垂青史,門都沒有。
  • 6歲能寫詩,9歲注史書,12歲學醫,一篇遊戲之作毀掉了仕途
    6歲能寫詩,9歲注史書,10歲讀六經,12歲學醫,被唐高宗稱為奇才,一篇討好皇子的遊戲之作,卻毀掉了他的仕途。他就是王勃。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16歲考中進士,由於文採出眾,很受主考官器重。主考官介紹他去沛王府作文書。
  • 韓愈稱讀完忘吾憂,卻飽受世人的爭議,王勃的這部序文有多驚豔
    詩人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不吝讚美:「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關,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將《滕王閣序》作為解決憂愁的工具。終唐一世,衍至宋元明清,再到近現代,無數文人不吝讚美之詞。直到現在,《滕王閣序》依然被認為是駢文第一。
  • 刺客伍六七:繼狗狗神醫之外,竟還有貓貓神醫,神農真的存在嗎?
    在《刺客伍六七》動畫中,小雞島存在著多位隱世強者,比如天蓮派曾經的掌門繼承人江主任,神鍛國的錘哥等等,就連能夠醫白骨而活死人的狗狗神醫也隱居在小雞島。狗狗神醫出場雖然不多,但是給大家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幾次出手都將足以致人性命的傷勢治療痊癒,「神醫」之稱名副其實。
  • 刺客伍六七:神農國神醫和動畫神醫不是一個,白其或許還有救
    不出意外的話,古貓寧的名字玩的是Goodmorning的諧音梗,按道理說應該音譯成古德貓寧,漫畫將其設定成了古貓寧或許有深意存在。 個人感覺古貓寧的設定應該是缺德的意思,畢竟古貓寧沒比古德貓寧這個名字正經到哪去。而且古貓寧這個角色的畫風也是有些問題的,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慈眉善目,反而有些像很有心計的樣子。
  • 中國古代史上的華佗,本是一代神醫,為何蒙冤而死?
    華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神醫,他創造了在千年之前為病人做手術的神話,由於醫術高超,他一直在民間擁有很高的聲望,但就是這樣一位妙手回春的神醫,又是怎樣和政治扯上了關係,並被曹操殺害的呢?曹操雖然疑心重,並且脾氣暴躁,但他為何要殺害這樣一位神醫,讓世間很多醫術失傳呢?
  • 詩人禾青子:寫詩圖利當然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
    創作談禾青子不知不覺,寫詩已經快十年了。對於這不長也不短的詩寫歷史,是十年一夢呢,還是十年磨一劍呢?如果都不是,那究竟詩歌又帶來了什麼?而到底什麼是詩,我至今仍然感到滿懷疑惑。也無從給我的詩歌夥伴們什麼樣的建議。倒是最近有個剛學新詩寫作不久的新詩友給我提了一些關於寫詩的問題。正好利用這次子俊老師讓我談談創作的機會,趁機在這邊做個解答。
  • 王勃《別薛華》:今日一別,各自珍重!
    圖片來自網絡同為送別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很熟悉很喜歡,而「送送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我們可能不太熟悉,多讀兩遍可能還會傷感,而它們都出自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筆下,不同的境遇原詩如下: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裡道,悽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據說薛華與王勃感情深厚非一般人可比,他們既是同鄉,又是好友,還是通家(即世交)。
  • 早應該知道的人生真相,一位天才神童的死亡之劫
    唐朝的天才神童,當屬王勃,六歲寫詩,十歲能講解六經,十二歲參悟《周易》《黃帝內經》,這智商少說也有180。王勃十六歲就進入朝廷,成為大唐最年輕的從七品博士官員。相當於初中生就去幹縣長,十分了得。進入政界,王勃看得眼花繚亂,參與唐朝倆位王爺的遊戲,搞砸了。倆位王爺喜歡鬥雞,也有私下過招較量意思,王勃還在鬥雞現場發文鼓勁。
  • 《神醫喜來樂》播出十八年,承載滿滿回憶,演員有的息影有的去世
    「來路短去路長,人生百年多思量,薪火相傳煮憂患,說清說重說興亡,風雨中熱心腸,懸壺濟世歲歲忙,千迴百轉問出路,去邪扶正有主張……」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能夠記得這首《不求名來名自楊》。它是電視連續劇《神醫喜來樂》的片頭曲,因曲調婉轉優美,這首歌當年也曾廣為傳唱。如今再聽一聽,別有一番回憶滋味。
  • 王勃一字千金——空|漢字故事
    王勃一字千金——空王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六歲便嶄露頭角,能詩善文,下筆千言,才驚四座。小小年紀便已聲名遠揚,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王勃當時才十四歲,恰好路過,便應邀參加了這個盛會。按當時的風俗,人們要為滕王閣寫一篇文章表示慶祝,這往往也是青年才子一舉成名的好機會。閻都督有意讓他的女婿出頭露面,卻命人取出紙筆,假意邀請在座的賓客撰文。人們早就知道他的意圖了,所以都故意謙讓,推辭不寫。誰知推讓到王勃這裡,這位年紀最輕的客人居然毫不客氣,欣然提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