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吃是因為潛意識匱乏某些東西
1 缺確定
何先生失業將近一年了,前兩天同事們約著小聚了一下。沒想到半年多沒見,他油膩了不少,身型也明顯的胖了一圈兒。有的朋友打趣的說:你這心寬體胖呀!
老何的臉抽搐了幾下,尷尬的沒有作答。
他知道我在做心理,所以,私下裡跟我聊了下自己的狀況。
」自我分析了下,貪吃是因為得不到認可,不像在單位裡表現如何總有人反饋,這心裡是有譜兒的。失業在家,我像斷了線的風箏,心無所依,心理每天跟貓撓的一樣,焦慮啊,後來發現吃些小食品可以緩解我這種情緒。」
老何的肥胖其實叫做壓力胖,跟他的心寬還真沒有直接關係。過去工作中的表現,反饋機制是確定的,現在則如漂浮在空中蒲公英,沒根沒落的,但他需要找尋確定感,而食物則是其補償心裡最好的替代物。
2 缺被愛
小馬在網際網路工作,估計認識他的人首先對他的印象就是那碩大的身形。
他表面性格開朗,熟悉了,才知道他的肥胖與他缺乏安全感有很大的關係。
他給我看了母親的照片,40多歲,風韻猶存,和他的反差非常大。這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原來母親很年輕就要了他,當時並不懂得怎麼做媽媽,又貪玩就把孩子扔給老人。後來自己做生意掙了不少錢,也沒有什麼時間陪他,而且姿色不錯,就和合作夥伴好上了。
父親知道後,對母親深惡痛絕,離了婚,後來就斷了往來。夫妻倆倒是給孩子在老家留了一套房子。
就在今年疫情期間,母親公司因為沒有了業務,但供應商的錢還得還,而她的資金鍊斷裂,流動資金是沒法循環起來。
於是母親想到了將他那所房子抵押出去。他知道母親還有別墅,也有兩輛豪車。怎麼都沒想到他媽如此自私。
氣憤之餘不免回憶起兒時,奶奶不疼,父母不愛,他總是當炮灰使,在父母的眼中是沒有價值的,他既恨母親又脫離不了這種母女關係。
每當焦慮之時,食物便是他的最愛,不停的吃吃吃,這可讓他可以獲得一種暫時的幸福感。
相對於其他物品,食物是最容易獲得、也是最能控制的事情。所以將自己內心匱乏的愛與溫暖通通轉移到吃這件事上。
小馬說「我之所以給人感覺還算陽光,是因為我痛恨那個灰暗的家庭,所以我渴望光亮。」
3 缺滿足
我的一位朋友W在減肥的過程中,買了成堆的口香糖,各種包裝,各種口味,各種顏色,讓人眼花繚亂。
從前他的嘴總是不停的吃這、吃那,大腦和胃口並不一致,其實胃裡不需要,但是大腦不受控,吃完就後悔,但過程中那種愉悅感,讓他停不下來。
如今因為肥胖的原因,找女朋友都困難,也著實影響了自己的健康,所以他到了不得不減肥的程度,但是不停咀嚼的習慣暫時沒有辦法停止,停下來會讓他慌亂。所以想到的最好的替代品就是口香糖。
W表現就是典型的幼兒口欲期未被滿足。
我們經常看到小嬰兒時不時的用吃奶的勁不停的咀嚼奶嘴來安撫自己,這像極了成人的不停的饕餮,這是通過咀嚼這個行為來達到緩解焦慮的作用。
後來了解到W出生後沒多久,正趕上母親調動工作,早早戒掉了母乳他得到母親陪伴的時間也微乎其微,所以幼兒期的匱乏一直延續到現在。
平時還好,外在的一些突發因素,比如壓力呀,生活中的不順呀,就會觸發他這種焦慮感,不停的咀嚼,讓它產生一種快感,由此可以緩解焦慮。
潛意識是所有我們未察覺的底層意識作業系統
潛意識幾乎全面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心理功能,並且決定性作用最終會演化為我們的物質實相,對我們的想法和行為影響十分廣大。
肥胖只是你內心缺愛或者是缺被認可後表現出來的表象,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我們可以有意識的深入自己的潛意識,觀察自己到底缺什麼。
從原生家庭角度而言,小馬早已脫離那個殼,也早已成為一個獨立個體,但起初心理上並未真正離開家庭的影響,極度的的不安全感或缺愛,表現到現實中,是通過不斷的填滿胃部來獲取一種滿足感。
而對於失業的何先生,既然已經脫離了原來的單位,要麼尋找新的契機,要麼重建自己的自信。接納現實,接納現狀,這是首先要做的。
作為獨立的人,並不能因為一件事情的失敗就打垮了自己,更何況失業是有很多諸多因素的結果,並不是因為個人的原因。
需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要拋棄自卑的負擔。退一萬步想職業非常重要,但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活在一個被外部評價的世界裡,但與此同時也可以去創造你想要的一個內部世界,安定、平和的內部世界才是你真正可以掌控的。
尾聲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可不夠,外在的雜音就很容易左右他。
在有限的自我世界中,你的價值系統也是有限的,它們會限制你自我更好的體驗和發展。所以在認識到先天或者後天的匱乏後,突破你的邊界和短板,要用更健康的方式來替代現有的生活,找回屬於你生命原本的自信,這樣人生才可圓滿。
#貪吃##肥胖知多少##減肥##安全感##心理諮詢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