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達州市通川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省市河長制工作要求,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護好「盆中的水」兩大目標,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守護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責任感,堅決打好打贏河湖管理保護持久戰,奮力推進全區河長制工作走深走實,全區河湖面貌大幅改觀,加快向「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轉變,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5%以上。
一、河長主治,建立全覆蓋的治理體系。河長制的責任主體是「河長」。我們從責任、任務和機制上,對各級河長切實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戴好「河長」帽子,挑起「管護」擔子進行了明確和落實。一是壓緊壓實責任。及時調整區級河長6名,更新河湖長公示牌305塊,構建了區鄉村三級河長+河道警長+民間河長體系,195名鄉級村級河長上崗履職,全區83條河流、44座中小水庫、352座山坪塘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好了各級河長職能職責。二是明確職責任務。年初印發了《2020年通川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要點》,並先後召開6次河長制工作推進會、3次專題會進行系統安排部署,明確16項具體任務,各級「河長」按照「四張清單」逐條細化、推動落實。三是完善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工作例會、信息共享、河長巡河、聯絡員工作、督導檢查和考核驗收「六項」制度,各級河長定期開展巡河活動,保持頻率不減、力度不降,區、鄉、村河(庫)長累計巡河巡庫9000餘次、發現問題108個,切實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二、標本兼治,推進全方位的問題整治。汙染在河道,根子在河岸,我們始終瞄準汙染源頭,切實抓好防治水汙染、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等重點工作,全力斬斷汙染根源。一是有序推進水岸線治理。完成明月江通川段16.6公裡岸線規劃劃定,開展長灘河、雙龍河等8條規模以下河流岸線劃定工作。出動「清四亂」排查人員5000餘人次,巡查整治河道450公裡,同步摸排亂倒亂墾69起、規模性入河排汙口124個。二是有力實施水汙染防治。持續開展「清河、護岸、淨水、保水」四大行動,12座鄉鎮汙水處理廠投入運行、在建2座年內投用,清除河道垃圾3000餘噸。新建明月江堤防工程7.4公裡,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裡。全域推進適養區內123家畜禽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啟動蒲家、羅江「小微動」農村汙水處理系統試點工程,有效破解農村沿河排汙難題。三是有效開展水生態修復。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全面開展保護區禁捕退捕,累計回收拆解漁業捕撈船183艘、輔助船43艘,銷毀各類網具9431條,發放補償資金1958萬元、248名漁民退漁上岸,增殖放流魚苗50餘萬尾。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汙染專項整治行動,完善保護區隔離設施,持續推進河湖生態保護。
三、多元共治,完善全社會的監督機制。充分激發企業、群眾等群體積極性、主動性,共同做好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工作,確保河長制落地見效、發揮作用。一是創新管理機制。區河長辦在總結歷年經驗基礎上,規範編制《通川區河長制標準工作手冊》,讓新同志快速從「門外漢」成為「業務通」。依託河長制智慧信息平臺,通過手機APP實現主要河湖出口斷面、出境斷面全方位監控。二是優化績效考核。將河道治理資金統籌,按勞按量將資金向管護重難點流域傾斜。注重正向激勵,通過「考核問責」和「獎優罰劣」的工作槓桿促進河湖管護常態長效。三是延伸治理末梢。將河長制納入村規民約,廣泛動員「民間河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參與,切實發揮「群眾吹哨、河長報到、治理反饋」作用,促進由「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轉變。
推進河長制既是一項政治任務,更是一項民生工程。今後工作中,通川區將始終保持勁頭不松、力度不減,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第一,強化成果鞏固。對已銷號問題開展「回頭看」,對轄區河湖動態排查、查漏補缺,切實做到發現一起、清理一起,絕不懈怠、絕不手軟,堅決杜絕反彈現象發生。第二,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媒介,廣泛宣傳動員,持續提升群眾對河湖保護治理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進一步增強公眾責任意識、參與意識,營造「保護河湖、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第三,強化督辦問效。發揮三級河長體系督查協調作用,對工作不積極、行動滯後、效果不佳的單位和責任人予以通報約談,讓轄區河流湖泊更加清潔靚麗,為全市推進「四城同創」、建設「雙300」、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貢獻通川力量!
責編:李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