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在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拋光車間裡,41臺拋光機開足馬力生產,員工正小心翼翼地對面板進行拋光處理,消除面板表面一些毛刺。這一批新的拋光機投入使用後,拋光產能由過去的每天3000張玻璃提升至6000至7000張。
疫情發生以來,顯示屏的需求激增,赫得納米搶抓商機,加快擴能擴規,優化生產工藝,全力滿足市場需求。4年前,赫得納米落戶開發區·鐵山區,就近對接武漢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三大面板廠,進行液晶顯示屏的單面、雙面減薄鍍膜生產。
「去年產銷9000萬元,今年1至11月,實現產銷3億元,增幅達3倍。」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謝軍滿臉笑意。目前該公司一期產能已趨於飽和,正在加緊規劃二期項目建設,項目建設達產後年產量將達300萬片,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
這些日子,離赫得納米2公裡的全洋(黃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碩修也十分高興,因為全洋生產製造的TFE CVD金屬掩膜板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已送樣給武漢一家光電大廠,用於其柔性屏的薄膜封裝。這是我國企業首次實現TFE CVD金屬掩膜板國產化。
「武漢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是我們的大客戶。選擇黃石,既是看中黃石的產業基礎,也是為了離武漢更近。在靠近客戶的地方設立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就近滿足中國大陸需求,化解韓廠壟斷現象,實現國產化本地化。」許碩修介紹,從12月起,全洋(黃石)公司首條生產線已正式生產,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前景看好,公司計劃明年再擴大產能。
10年前,開發區·鐵山區依託黃石獨特的銅資源,開始布局印刷電路板產業。現在,PCB產業聚集區正從全國第三向全國最大邁進。如今,圍繞承接武漢光谷產業溢出效應,開發區·鐵山區及時調整戰略,由印刷電路板向顯示領域延伸,每年以10個以上重大項目的速度引入相關顯示產業。兩年來,顯示板塊每年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長。
「明年10億元的訂單已經到手,項目推進計劃必須按天記,確保春節前投產。抓住這波顯示產業風口,公司將更上一個臺階。」8日,聯創電子項目基地,湖北聯新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少鋒現場督辦項目進度。這是一家總部位於江西的上市公司,主營背光模組,是面板企業的下遊企業。今年8月籤約落戶黃石,租下8萬平方米廠房,立馬開工建設。
承接光谷產業資源,黃石完成了量的積累,集群效應初顯。「圍繞著武漢的芯屏端網,招引相關配套企業,現在越來越好招,還有配套企業主動找上門來。」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鐵山區委副書記程珊珊介紹,近兩年來,武漢華星光電、京東方、天馬三大面板廠的上下遊生產企業逐漸在該區聚集,目前顯示企業達到12家,形成了包括玻璃基板、減薄鍍膜、IC封裝、顯示模組、顯示終端等門類齊全的顯示產業鏈,實現由「造板」到「觸屏」的升級。(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不止於此,開發區·鐵山區著眼「光芯屏端網」全鏈條發展,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
光纖領域,總投資30億元的智慧雷射產業園項目,主要生產大功率脈衝及連續光纖雷射器、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等產品,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年營業收入可達60億元,年稅收6億元。
終端領域,總投資20億元的聯創中大尺寸觸控顯示屏項目開工建設;天璣智谷產業園產銷兩旺,產值攀升3倍;瑞視光電主攻五線屏,成為全國第三大工業級觸屏材料供應商;歐朗電子建立了從白片玻璃到各類消費級觸控螢幕的完整生產線;信博科技主攻手機玻璃蓋板,今年前10個月產值同比增長244.7%。
晶片領域,祿億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大樓封頂,計劃明年5月試生產12英寸晶圓流片,下半年正式投產,將成為國內首家晶圓再生工廠。海德半導體項目,租下黃金山科技園廠房,建設真空泵POU生產線,打造除安徽外的第二生產基地,就近對接長江存儲。
加快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黃石風帆再舉。10月20日,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在光谷成立。藉助這一平臺,上達電子、定穎電子、天璣智谷等電子信息企業,已與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緊密產學研合作,惠晶電子與武漢光迅科技、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建立產業鏈協同機制。
通過離岸科創中心,黃石探索出「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石」的發展新模式。眼下,位於光谷的科創園和位於黃石開發區·鐵山區的產業園,正同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
「『十四五』期間,將堅定不移地按照省委十一屆八中全會的精神要求,進一步與武漢城市圈的其他的頭部企業互動,強化區域之間的分工,進一步做大自身產業鏈,並且向其他領域延伸擴展。」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鐵山區委書記吳之凌表示,「武漢—黃石」同城化發展初見雛形,開發區·鐵山區電子信息產業將以武漢光谷為依託,加快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記者 董浩 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