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發展 區域協同 對接武漢光谷彰顯邊際效益

2020-12-14 東楚網

  10日,在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拋光車間裡,41臺拋光機開足馬力生產,員工正小心翼翼地對面板進行拋光處理,消除面板表面一些毛刺。這一批新的拋光機投入使用後,拋光產能由過去的每天3000張玻璃提升至6000至7000張。

  疫情發生以來,顯示屏的需求激增,赫得納米搶抓商機,加快擴能擴規,優化生產工藝,全力滿足市場需求。4年前,赫得納米落戶開發區·鐵山區,就近對接武漢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三大面板廠,進行液晶顯示屏的單面、雙面減薄鍍膜生產。

  「去年產銷9000萬元,今年1至11月,實現產銷3億元,增幅達3倍。」赫得納米科技(黃石)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謝軍滿臉笑意。目前該公司一期產能已趨於飽和,正在加緊規劃二期項目建設,項目建設達產後年產量將達300萬片,躋身全國同行業前列。

  這些日子,離赫得納米2公裡的全洋(黃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碩修也十分高興,因為全洋生產製造的TFE CVD金屬掩膜板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已送樣給武漢一家光電大廠,用於其柔性屏的薄膜封裝。這是我國企業首次實現TFE CVD金屬掩膜板國產化。

  「武漢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是我們的大客戶。選擇黃石,既是看中黃石的產業基礎,也是為了離武漢更近。在靠近客戶的地方設立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就近滿足中國大陸需求,化解韓廠壟斷現象,實現國產化本地化。」許碩修介紹,從12月起,全洋(黃石)公司首條生產線已正式生產,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前景看好,公司計劃明年再擴大產能。

  10年前,開發區·鐵山區依託黃石獨特的銅資源,開始布局印刷電路板產業。現在,PCB產業聚集區正從全國第三向全國最大邁進。如今,圍繞承接武漢光谷產業溢出效應,開發區·鐵山區及時調整戰略,由印刷電路板向顯示領域延伸,每年以10個以上重大項目的速度引入相關顯示產業。兩年來,顯示板塊每年以80%以上的速度增長。

  「明年10億元的訂單已經到手,項目推進計劃必須按天記,確保春節前投產。抓住這波顯示產業風口,公司將更上一個臺階。」8日,聯創電子項目基地,湖北聯新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少鋒現場督辦項目進度。這是一家總部位於江西的上市公司,主營背光模組,是面板企業的下遊企業。今年8月籤約落戶黃石,租下8萬平方米廠房,立馬開工建設。

  承接光谷產業資源,黃石完成了量的積累,集群效應初顯。「圍繞著武漢的芯屏端網,招引相關配套企業,現在越來越好招,還有配套企業主動找上門來。」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鐵山區委副書記程珊珊介紹,近兩年來,武漢華星光電、京東方、天馬三大面板廠的上下遊生產企業逐漸在該區聚集,目前顯示企業達到12家,形成了包括玻璃基板、減薄鍍膜、IC封裝、顯示模組、顯示終端等門類齊全的顯示產業鏈,實現由「造板」到「觸屏」的升級。(下轉第3版)  (上接第1版)

  不止於此,開發區·鐵山區著眼「光芯屏端網」全鏈條發展,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

  光纖領域,總投資30億元的智慧雷射產業園項目,主要生產大功率脈衝及連續光纖雷射器、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固體雷射器等產品,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後,年營業收入可達60億元,年稅收6億元。

  終端領域,總投資20億元的聯創中大尺寸觸控顯示屏項目開工建設;天璣智谷產業園產銷兩旺,產值攀升3倍;瑞視光電主攻五線屏,成為全國第三大工業級觸屏材料供應商;歐朗電子建立了從白片玻璃到各類消費級觸控螢幕的完整生產線;信博科技主攻手機玻璃蓋板,今年前10個月產值同比增長244.7%。

  晶片領域,祿億半導體(黃石)有限公司大樓封頂,計劃明年5月試生產12英寸晶圓流片,下半年正式投產,將成為國內首家晶圓再生工廠。海德半導體項目,租下黃金山科技園廠房,建設真空泵POU生產線,打造除安徽外的第二生產基地,就近對接長江存儲。

  加快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黃石風帆再舉。10月20日,黃石(武漢)離岸科創中心在光谷成立。藉助這一平臺,上達電子、定穎電子、天璣智谷等電子信息企業,已與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緊密產學研合作,惠晶電子與武漢光迅科技、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建立產業鏈協同機制。

  通過離岸科創中心,黃石探索出「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石」的發展新模式。眼下,位於光谷的科創園和位於黃石開發區·鐵山區的產業園,正同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

  「『十四五』期間,將堅定不移地按照省委十一屆八中全會的精神要求,進一步與武漢城市圈的其他的頭部企業互動,強化區域之間的分工,進一步做大自身產業鏈,並且向其他領域延伸擴展。」市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鐵山區委書記吳之凌表示,「武漢—黃石」同城化發展初見雛形,開發區·鐵山區電子信息產業將以武漢光谷為依託,加快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記者 董浩 汪磊)

相關焦點

  • 網友建言提升江夏廟山定位,促進江夏光谷協同發展!
    近日,楚天都市報整版發文,全方位聚焦光谷交通,引發網友熱議。其中提到,2021年,將重點推進高新三路快速化改造、民族大道(三環線-江夏大橋)、高新二路(民族大道-佳園路)等主幹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大光谷區域路網結構。江夏段的江夏大道會不會有所改造計劃呢?
  • 「武漢光谷」核酸檢測車馳援河北,來看《光谷新聞》
    溫馨提示周先旺調研光谷:大力提升農業科創水平,加快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生態1月1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調研東湖高新區,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全會和市委全會部署要求,大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加快建設中國種都;大力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建設
  • 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讓武漢成為新發現新發明「最活躍」區域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加快打造全國經濟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武漢如何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記者進行了多方採訪。
  • 光谷渡江發展,新城建設提速,打造武漢「星谷」 新洲蓄勢待發
    「十四五」期間,新洲將瞄準「四區一高地」的發展定位。即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新區、長江經濟帶創新改革示範區、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標杆區和內陸對外開放高地。作為中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依託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比肩中國光谷的「武漢航天星谷」橫空出世,未來可期。
  • 武漢光谷產業擴張引發的爭議:為什麼不把東西湖建成第二個光谷
    武漢光谷歸根結底,還是要進行產業擴張,正好光谷有產業升級溢出,而繼續走周邊區位抱團的老辦法已經開始人口流失,為什麼不考慮在東西湖區共同發展呢,也只有東西湖的各種條件滿足,和光谷企業形成產業互補,一江兩岸雙引擎共同發展。
  •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
    三方協同合作 武漢高校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0日 08:50 來源:中新網湖北 通過三方協同合作,華夏理工學院的8項科技轉化成果順利落地,現場籤約總金額2087萬元。  當天,由武漢市科學技術局、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主辦,東湖大學科技園、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協辦,海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專場」成功舉辦。
  • 共話臨空發展,引領人居新篇——東西湖區域發展與人居價值高峰論壇...
    中國生產力學會循促委副主任、秘書長 胡超隨後,克而瑞武漢區域總經理吳洋與自媒體《羊鍋說樓》出品人楊傑就東西湖的區域發展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在2020年武漢GDP預計下滑20%~25%的背景下,克而瑞對武漢經濟發展依然保有樂觀預期,吳洋表示,預計2024年武漢GDP將達到2萬億,而到2030年,將比肩上海達到3萬億。
  • 武漢唯一1所以「光谷」命名的大學,距光谷2站路,250分就能報考
    你要問起武漢人,武漢有哪所職業學院最厲害,基本上大家都能猜到答案,就是武漢光谷職業學院,武漢唯一1所以「光谷」命名的大學,距光谷只有2站路,250分就能報考。當然,一定程度上是沾了武漢光谷的光,但是,他不只是名字跟光谷沾邊,實際上學校非常多的事務或者合作都跟光谷有關,你猜猜是哪些?
  • 武漢這個區域徹底爆發!
    其中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產業總部經濟建設、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和生物農業產品研發、創新企業孵化、產業鏈協同出新、技術平臺支撐等,打造成該市大健康產業驅動核。
  • 逆戰不停,機器轟鳴,光谷正復甦!他們「不服周」……
    28日起,武漢光谷交通公司服務境外返漢人員協調工作專班正式進入實戰階段,值守漢口火車站和武昌火車站,嚴防境外輸入!光谷火車站項目3月28日正式復工當前,光谷交通公司在繼續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同時,有效開展復工復產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譜寫國企責任和擔當,為大光谷、為大武漢復甦貢獻力量!
  • 如果臨空港整合黃陂盤龍城、武漢經開託管蔡甸,結果會是雙贏嗎?
    鼓勵國家級開發區整合或者託管區位相鄰、產業互補的省級開發區或者特色園區,打造更多集中連片、協同互補、聯合發展的產業共同體。看來,去年有意向的幾個中外合作產業園還是在推進中,中法和中德位於蔡甸,中日位於黃陂,中印估計是光谷,中美則位於江夏區。
  • 被時代遺忘的區域 武漢中心城區最宜居的區域 絕大部分人不知道
    1中部地區中發展最好的城市非武漢,雖然新型冠狀體肺炎的爆發,促使武漢一度受到極大的傷害,但是武漢的基本面沒有受到損傷,再加上國家的大力扶持,武漢的發展被一致看好。除了這些知名度較高的山,能為武漢帶來高曝光,高風景展示,武漢還有一些山水相間的區域,這個區域不被廣大市民所了解,這個區域就是花山。3花山坐擁一江三湖,這一江是長江,這三湖是東湖、嚴西湖和嚴東湖,除了一江三湖,花山被眾多山脈包圍,形成一個盆地。
  • 光谷、白沙洲……大武漢網紅居住地,迎春爆款新房來了
    NO.1 宇宙的中心光谷宇宙的中心光谷一直名聲在外,不少人認識武漢都是從光谷的名字開始的。如今的大光谷也確實不負眾望,不僅在產業增長上驚喜不斷,人口上更是日漸繁榮。大光谷置業也在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光谷核心區域土地稀有,新房首付要60萬+;沿地鐵11號線的貫通,光谷中心城成功接力光谷核心區,目前首付在45萬+左右,如今也逐漸在向南北兩端外擴。從年底的土拍情況來看,花山成為了大光谷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區域內也確實湧現了不少精品項目。
  • 中電光谷(00798)附屬就武漢的物業訂立租賃協議
    智通財經APP訊,中電光谷(00798)發布公告,於2021年1月8日,武漢中原電子(作為出租人)與武漢光谷聯合(本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作為承租人)訂立出租租賃物業的租賃協議,為期四年。租賃物業位於武漢中原電子民品園項目一期園區6#、7#、9#及10#樓,總佔地面積為16702.08平方米。
  • 武漢光谷大悅城招商全面啟動,預計2022年4月開業
    此次發布會上,長沙北辰三角洲大悅城、武漢大悅城招商全面啟動,同時首次對外曝光了大悅城控股華中區域商業戰略及未來規劃,正式宣布未來將在華中區域實現大悅城、大悅春風裡、祥雲小鎮的全產品線布局。
  • 武漢爭創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光谷研發投入強度將達10%
    盛繼亮表示,未來5年,武漢將以創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為目標,將科技創新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起點,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統籌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創新發展新路徑。
  • 武漢四大」網紅「區域 到底值得買嗎?
    武漢選房師 隆重出品 在武漢,總有一些地方,你明明知道它不好,卻有大波兒「粉絲 ,比如,礄口、四新、白沙洲、光谷。也許,吸引你的只是房價,但你看好的卻是規劃。那麼,這些地方真有發展潛力嗎?小編來詳細說明。
  • 武漢光谷萬豪酒店6月16日盛大開業
    武漢光谷萬豪酒店正面縱觀全球都市,城市發展最繁華的地方,往往都匯聚了一座城市最精華的資源。名副其實的C位——光谷中心城從魯巷轉盤、到關山大道,再到光谷中心城,光谷的發展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發展越來越快,格局越來越高。從2010年的一張規劃藍圖,到2019年的蔚然大觀,光谷中心城已經在不經意間書寫了光谷發展新的奇蹟。作為光谷主中心,它是武漢未來城市樣板。
  • 武漢光谷中心城「雙料地王」下半年登場!
    哪裡的房子潛力大,答案十有八九是光谷,不但正光谷區域拿地價格持續升溫,它周邊的新房市場也陷入了「奪地戰」之中。光谷的備案價格遠遠超過同環線的其它項目。房企業扎堆於光谷,也反映出各房企十分看好此區域的潛力,表現最為明顯的品牌就數南山集團,6月28日報規曾地王項目——光谷南山府。
  • 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布局光谷的背後,主題產業園的價值是什麼?
    瞄準網際網路新經濟崛起的時代潮流,以軟體服務外包產業為主導,通過對城市與產業格局的重新思考和規劃定位,中電光谷的前身,當時的光谷聯合打造了光谷第一個開放式主題產業園區,為軟體服務外包和科技研髮型企業量身打造辦公生活空間,也重新定義了光谷產業與城市的共生關係。▲武漢城市群技術與產業協同的主要策源地:光谷軟體園十年磨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