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小微 微成都
四川按順時針方向走,分別與甘肅、陝西、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青海7省(市、區)相接。
但在今年除夕(1月24日)百度人口遷移地圖中,遷入四川人口主要來源地為:1.重慶;2、雲南;3、廣東;4、貴州;5、陝西。重慶佔四川遷入人口總量的38.42%。
城市層面,成都人口來源省外城市前五名分別是:1.重慶;2、北京;3、上海;4、西安;5、深圳。重慶佔比7.80%排名第一。[1]
成都東站客流。四月的夢/圖蟲創意
所謂「人口遷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到遷入地的永久性或長期性的改變。
人口遷移反映了人口流動與往來,也間接是經濟、交通、歷史等因素的反映。
成都,為什麼有這麼多重慶人?
成都,重慶人的第二故鄉在成都,重慶人往往都會有那麼一兩個親戚或朋友。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無非兩點:
在過去,重慶直轄前,重慶人都有一個「省城夢」,他們到成都,因為工作或淘金留了下來,但和重慶老家還有聯繫;
在現在,更年輕的重慶人依然往成都跑,有些人常住在成都。
1997年6月18日,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正式掛牌。/重慶晚報
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慶大量的三線建設工廠和科研機構陸續搬遷到了成都,跟著搬遷的還有數十萬名員工。僅成都龍泉驛區十陵街道,就生活著大半重慶人。
90年代,隨著三線企業的調整改造,十陵先後迎來了寧江廠以及天興廠,隨之跟著過來還有一大波的重慶人,他們全是在南川區土生土長的重慶人。
慢慢地這些重慶人開始在成都安家,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也有的把家人從重慶接來,開始在成都開啟新生活。
成都十陵街道寧江廠家屬小區內,隨處可見三線改造的文化長廊。/巴適成都
另外,在重慶外流人口變遷中,還有一個組織起著重要作用,渝商。渝商是成渝關係親近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僅分布在各行各業,還聯合發起成立了四川省重慶商會,商會現有會員單位1198家。
重慶在蓉企業的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建築、房地產,成都的幾大建材、家居市場,已經被「重慶商幫」三分天下。[2]
有的重慶人成群結隊到成都淘金,也有重慶人是單槍匹馬去成都闖蕩的。
成都蛟龍港遠近聞名,一個民營工業園區開創了全國先河的用地與開發模式,創始人黃玉蛟就是重慶涪陵人,1999年初來到成都「造」了一座幸福之城。
成都海濱城,蛟龍港產業轉型升級的首期項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年承接遊客人數突破2000萬人。圖為海濱城海立方
當然除此之外,新一代高學歷年輕人也有很多到成都發展。
據百度地圖發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城市活力研究報告》顯示,除四川省內其他城市之外,成都人口主要來自重慶、廣東、江蘇、浙江這四個區域,佔成都總流入人口的70%以上。
進一步從城市層面觀察,十大新流入成都常駐人口來源城市分別為重慶、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西安、昆明、東莞、武漢和拉薩。重慶再度上榜,以6.06%的佔比遠遠超過其他城市,成為了成都新流入人口的主要來源地。
機遇成都,越來越多的跨省移民選擇在此紮根。/奉龍DaneL
從歷史和現實層面,成都可以說是重慶人的第二故鄉。
成都,重慶人的親密鄰居那麼問題來了,重慶人為什麼要前赴後繼跑到成都創業、居家......
我們首先從地理氣候角度尋找原因。
兩山夾一平原的成都,佔據了四川盆地內自然條件最好的區域,堪稱精華中的精華。它風景秀麗,近處可見龍泉山萬木並立、鬱鬱蔥蔥,遠處又可仰望終年積雪的西部雪峰,更加有著一年四季分明的好氣候。
��成都龍泉山與蜀山之王貢嘎同框。 / 嘉楠
重慶正處於四川盆地的東南部,坐盆底、倚盆沿,橫跨盆中的方山丘陵、盆東的平行嶺谷,以及北、東、南三面皆山的盆周山地。山地、丘陵面積佔了90%以上,山城名副其實。[3]
重慶在四川盆地的位置。/蔣雪
成都到重慶間的盆地內部地勢剖面圖。越往重慶,地表起伏越大,但總體海拔卻在降低,盆地整體也是向東南傾斜。/蔣雪
重慶人上坡下坎,練就了黃桷樹般的堅韌與頑強,但這樣的地形較為閉塞,熱空氣難以散開,導致氣溫較高。
加之水資源豐富,水系發達,導致重慶的空氣溼度大,全年風速小,所以重慶地區的熱,不僅僅是氣溫上的熱而已,而是體感上的不舒服。
山城,是重慶最耳熟能詳的一個別稱。/olc_MOLI
重慶和成都,緯度和海拔都相差無幾,但是為何成都的夏天相比重慶而言要涼爽一些?
這裡還有一個氣壓因素。
夏季勢力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控制我國的時候,盛行下沉氣流,但副高的西伸延伸不了那麼多,只能到達達州和宜賓一線附近,而影響不到成都,所以成都的夏天相對涼快。[4]
半山半水,重慶也被稱為「火爐」。/鑑心
經濟發達地區更具備吸引力,對人口遷移的擬合模型顯示,GDP和人口遷入率有著不可小覷的關係。[5]
重慶憑藉著良好的碼頭優勢形成生產力,並且快速通過規模優勢進入到了GDP2萬億俱樂部之中。
2018年全國GDP前10名城市排行(億元)
��「中國城市大比拼」各地區統計公報數據
2018年,重慶成為繼北上廣深之後,第五個GDP突破2萬億的城市,遠遠領先成都的1.5萬億。但GDP總量一旦轉到人均上來,畫風可能就變了,人均GDP的多寡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2018年重慶、成都GDP對比(億元)
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
2018年,成都人均GDP9.6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2萬元,購買力領跑西南。重慶人均GDP6.6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4萬元。[6]重慶作為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是一座擁有人口3000萬的超級都市,全市面積8.2萬平方公裡,這個面積相當於6個多的成都,GDP攤到人均自然就不算多。
2019年,第一財經發布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上,成都以綜合指數100分,第四次蟬聯中國新一線城市榜首。
2019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點擊查看大圖
滑動查看更多
在這個榜單上,成都在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上均表現亮眼。新一線第一城,成都作為最「巴適」的去處,自然是外面的人擠破頭想進來,裡面的「土著」不願出去。
有意思的是,重慶人也熱衷於在成都買房。
根據貝殼找房發布《2019新一線城市居住報告——成都篇》,新一線城市中,成都購房需求和交易熱度最旺盛,僅次於一線城市北京。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購買成都房屋的人群中,80.6%都來自四川。至於外省的購房者,則屬另一個「西南霸主」——重慶人最多。另一方面,據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數據顯示,流入重慶的人口中來自四川的佔46.7%,成都到重慶買房的人也越來越多。
勤勞質樸的重慶人張嘴閉嘴都在「找錢」,「找錢」幹什麼?到成都去買房子過安逸的日子。
重慶人常年穿梭在一座地圖無法導航,12樓出去就是馬路的8D魔幻城市,來成都感受「軌道+公交+慢行」交通體系,似乎到了「溫柔鄉」。
��刷爆短視頻平臺的輕軌穿樓——重慶李子壩輕軌站。/重慶晚報
成都的吸引力還在於她4500年城市文明史和2300年建城史浸潤出的天府文化,重慶人被杜甫的詩歌,諸葛亮的智慧,蜀繡的華美,大熊貓的憨態可掬吸引而來。
他們在這座城市能夠不為掙錢所累,而是享受人生。夏天還沒來,早就上青城山避暑了;秋天九寨溝和米亞羅的紅葉紅了,趕緊驅車前往......
重慶是「紅巖精神」起源地,比起市區內渣滓洞、白公館、大禮堂等紅色景點,成都周邊的自然風景,市區裡面的人文景觀就太吸引人了!
武侯祠、杜甫草堂、寬窄巷子、熊貓基地、青城山-都江堰等91家國家A級景區全堆在成都主城區和周邊。
��成都的文化裡,有一種閒適的氣質。/ Ying Wu
每到節假日,重慶人更願意一窩蜂自駕往成都,要麼成都周邊休閒遊,要麼走川西進藏,不亦樂乎。
成都,重慶人的血脈兄弟
這麼看,重慶人不斷來到成都,並且定居成都,其實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現實結果。重慶人來成都,離家近、交通成本低,也遠比不上北漂、滬漂或者移民海外孤獨。
2009年「達成鐵路」改造工程開通,成渝之間開行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運行時間壓縮到2小時。2015年「成渝高鐵」通車,成渝之間運行時間為1小時27分鐘。據統計,2009年-2019年成渝動車開行十年來,已累計運送旅客約1.8億人次。[7]
從重慶北站發出的成渝高鐵列車在璧山區的油菜花田旁飛馳。/ 重慶日報
成都和重慶之間的血脈交融,遠比分歧隔閡多得多。
巴蜀自古一家,成渝同源。一樣的川腔,在外地人聽起來難以分清彼此,成渝口頭禪可以在兩地同時流行。粉絲們說,李伯清不只屬於成都,應該屬於成渝大地,三杯烈酒哪能割捨兩地情誼。
曾經聞名全國的中華老字號川菜餐廳老四川,不在成都,而在重慶;曾經享譽全國的天府可樂,不在成都,而在重慶;近兩年有一家從成都火爆全國的火鍋店,名叫小龍坎老火鍋,而小龍坎這個地名,不在成都,而位於重慶沙坪垻區。
麻辣火鍋無疑是成都和重慶兩地的美食招牌。/阿島妹妹_
西南大學,西南財大,西南政法,西南交大......有幾個人分得清他們到底在成都還是重慶?
��西南大學是西南師範和西南農業大學的「愛情結晶」,你又知道他們在哪嗎?/重慶潮生活
2020年,成渝公積金已初步建立跨區域轉移接續和互認互貸機制,作為房地產市場金融體系剛需中最重要的一環,已經開啟前進的步伐。那麼,接下來成渝主城區醫保、社保、養老、教育等互認互通的趨勢,已經不言自明。
成都、重慶在語言、飲食、生活方式上都是如此接近,可以說,不管是重慶人到成都,還是成都人到重慶,幾乎沒有任何的適應成本。
喜歡一個城市就如同喜歡一個人,雖然有很多很多理由,其實最後是勿需理由的。畢竟大家既愛重慶的悍,也愛成都的綿。所以成渝強強聯手是順勢而為,更是流淌於血液中的一脈深情!
成都,有種甜叫遇見重慶
今年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唱好「雙城記」。
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政府網
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成渝CP已官宣!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成為成渝地區人們熱議的話題和廣泛的共識。這是國內最大規模的「雙城記」,是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之間的一體化。過去雙城之間的競爭是拔河,如今雙城之間的合作是抱團。
成渝動車每天往返超過60趟,時速300公裡。車窗之外,成都和重慶人都在狂奔,未曾停歇,也不能停歇。兩座城市越跑越快,也越跑越近。
因為只有共同站在「中國經濟第四極」的位置上,西部地區,才能具備更強的人口、產業、經濟虹吸能力,較好發揮西部增長極作用,追趕跨越東部區域。
站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可一瞰未來之城全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
所以,「成都東進、重慶西擴」絕非偶然。作為西南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未來必將吸納大量人口,其規模甚至可能以千萬計。試想,今時今日「巴適得很」的城市,再湧入上千萬人,是什麼體驗。
越過山丘,空間廣闊。成都「東進」跨越龍泉山,變「兩山夾一城」的逼仄為「一山連兩翼」的寬廣。打破千年單中心的城市小格局,成就城市面向未來永續發展的新空間,也為支撐建設世界級成渝城市群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渝地區背靠中西部廣闊腹地,擁有3座國際樞紐機場,正形成全覆蓋五大洲220餘條國際航線、2億人次客運能力的空港優勢和年超3000列國際班列、1.9億噸航運吞吐量的陸海聯運優勢,集聚22個國家級開放平臺,為西部地區打開了連結全球的新窗口。
��5月22日,從空中俯瞰正在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成都日報錦觀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起步之年,兩地間撒起糖來也是相當齁人:成都寬窄巷子&重慶洪崖洞組成的「寬洪大量」強勢上線;五月的藍花楹同時造訪兩地街頭;連雨後超美的雙彩虹也是雙份......成都、重慶最大的相似,則是成渝人民骨子裡對生活的熱愛,如出一轍。
成都×重慶,這一次強強聯手,
成渝城市群「戰鬥力」與日俱增!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2020年,
兩座滿足市民美好生活嚮往的未來之城,
一個讓世人羨慕的未來世界級城市群,
正在中國的版圖上相向發展,
共同閃耀,分外明亮!
參考資料:
[1]百度地圖慧眼.2020年1月24日四川、成都人口遷徙大數據
[2]人民網四川財經頻道.(2011).四川省重慶商會喻開和:抱團同心其利斷金
[3]八二四研究所.(2018).什麼是重慶
[4]追問地理.(2017).重慶為什麼被稱為「火爐」
[5]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2013). 發展中的中國人口 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研究課題論文集 下.中國統計出版社,北京.
[6]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2019)《2018年成都市城鄉居民收支調查報告》.重慶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2019)《2018年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7]新華網.(2019)十年前的今天 成渝兩地之間開出西南首趟動車
——粉絲福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