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能否碾壓司馬懿?

2021-01-12 太史叨叨令

#司馬懿#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分析曹操給諸葛亮寫信的事,應有延攬之意。可參看:曹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11個字的信,什麼目的?

不過史料中沒有記載諸葛亮有無回信,以諸葛亮的聰明應當把這封信拿給劉備看看,大家可以哈哈一笑而過。但是筆者就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諸葛亮投了曹操,三國形勢會發生什麼變化?這是一篇大文章,留待高人去慢慢解析。今天只從局部來探討,諸葛亮投了曹操,還有司馬懿的舞臺嗎?

01

雖然是一種假設,但並不是沒有分析的可能。

看人先看德。諸葛亮完全可以從「品德」方面碾壓了司馬懿,應該沒什麼懸念。試看一下,劉備在永安病重的時候,把國家託付給諸葛亮。據《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如果我的那個兒子劉禪是塊材料,就請你輔助他;如果他實在不成器,這個國家你就作主吧。」諸葛亮為了這番知遇之恩,後來盡心竭力,生生把自己累死了。死後家無餘財,只留給後人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

再看司馬懿,他也是大魏朝的託孤重臣,後來機關算盡,裝病示弱,卻突然發動高平陵事變,大權獨攬,架空魏室。雖然他自己沒有登基,卻基本為他的子孫篡魏打好了基礎。如明代學者、抗清名臣黃道周所言:「後晉帝基,皆懿遺祜。」據《晉書》記載,曹操曾經給曹丕提過醒:「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意思這個人將來一定會幹出以下犯上的事。可惜曹操既然看穿了司馬懿鷹視狼顧的本性,何以不曾殺他?

面對皇帝的寶座,一個是光明磊落,給都不要;另一個是陽奉陰違,全力竊取。由此來看,這是諸葛可以碾壓司馬的第一個方面。

其次看才能。才能本是很難評判高下的,兩人又不同在一國,但是從二人崛起的軌跡中可以有所觀察,今特勉力分析如下:

諸葛亮是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被劉備懇請出山的,出山之後就被倚仗為軍師,軍中大小事悉以諮之。而諸葛亮初出茅廬就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名震江湖,此時的他剛剛26歲。

司馬懿比諸葛亮還大兩歲,雖然也自幼聰明,博學多識,但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29歲的他才被曹操任命當了一個文學掾。這個品級很低的小官主要職責是管理學校,教授弟子,也兼管郡內教化、禮儀之事,跟主簿、部督郵、五官掾之類的人在一起廝混。

02

諸葛亮很快就風生水起,208年先是面見孫權,促成聯合,並於赤壁大破曹操。隨後給劉備獻計平定荊南四郡,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這個職務是劉備專門為諸葛亮設置的,總掌軍政事務,權任甚重,可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隨後劉備的勢力迅速擴張,接受諸葛亮的建議,211年進入益州。214年,諸葛亮率軍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劉璋被迫出城投降。諸葛亮隨之被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軍師將軍」也是劉備的原創,當然與曹魏正六品的雜號「軍師將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他還「署左將軍府事」,「左將軍」是漢獻帝正式給劉備任命的頭銜,級別很高了,相當於「大軍區司令」,論軍銜比四徵將軍要高,按照朝廷制度可以開府治事。而「左將軍府」的日常事務劉備也交給諸葛亮來處理,由此可見對他的高度信任。

這個時期,司馬懿一直處在蟄伏的狀態,直到215年,曹操徵討張魯,36歲的司馬懿隨軍出徵,應該是當了一個什麼參謀之類,總之能給曹操說上話了。張魯被討平之後,司馬懿曾經給曹操獻計,說趁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打他一下子,但曹操不聽。

此後的217年到219年,曹操和劉備在漢中對峙,諸葛亮擔任總後勤,調度有方,劉備在漢中大勝,遂稱漢中王。

而就在219年,司馬懿也升官了,當了個太子中庶子,奉命佐助魏太子曹丕,算是抱上一條粗腿。這個「太子中庶子」不過是個侍從官,「員五人,秩六百石」,同時擔任此職的有五人之多,與太子中舍人共掌東宮禁令,糾正缺違,侍從規諫,奏事文書。雖然官階不高,但好在曹丕對他相當信任,連曹操要他提防司馬懿的忠告也當了耳旁風。

此後,司馬懿被提拔當了軍司馬,這個職務在漢代是大將軍的屬官,工資長了一大截,「秩比千石」。「千石」是一個分水嶺,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員就算是混進「高幹」的行列了,跟丞相長史、大司馬長史、御史中丞等一樣,月俸谷八十斛。

03

雖然跨進了「高幹」行列,但與此時的諸葛亮相比,他還是個菜鳥。曹操給諸葛亮寫信應該是這段時間,如果諸葛亮投誠到了曹營,此時郭嘉荀彧荀攸已死,程昱賈詡均已老邁,蔣濟和司馬懿一樣,都還沒有起山。那諸葛亮被曹操倚為股肱是極有可能的。而且以諸葛亮的火眼金睛,能看出魏延腦後的反骨,就看不出你司馬懿的反骨?把他壓制在萌牙狀態也不是多難的事。

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協助丞相管理文書等。這算是平級調動,因為工資沒漲,秩級仍為千石。官沒加,卻進了爵,雖然是最低一等,也不容易。曹魏以亭侯以上九等為列侯,包括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亭侯。

就在這一年十一月,曹丕「禪」了漢帝,登基上位,搖身一變成了魏文帝。馬上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這次是又加官又進爵。(司馬懿應該有感言,從政看的不主要是才能,而是始終站隊正確。)

據《漢官儀》:「尚書,二千石事」。「督軍御史」,為監軍之官。曹操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負責糾彈百官朝儀。

公元221年,司馬懿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侍中在魏國是個加銜,職責與秦、漢侍中不同,雖仍在近側,而不任雜務,與散騎常侍同備顧問應對,拾遺補缺,是清要之官。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首腦。尚書僕射為尚書令之副。左僕射又有糾彈百官之權,權力大於右僕射。尚書令闕,則左右僕射為省主。

就在這一年,劉備也趕緊稱了一個帝,國號為「漢」,諸葛亮隨之被封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

魏國人才濟濟,爬升的難度應比蜀國大,司馬懿至此也終於擠進了權力中樞。三年之後,他奉命鎮守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撫軍」就是撫軍將軍,這是魏文帝專門為司馬懿設置的一個將軍名號。「給事中」,秦漢為列侯、將軍等的加官,侍從皇帝左右,備顧問應對,參議政事。「錄尚書事」,「錄」為總領尚書臺之意。權高位重。「假節」,「假」通「借」,「節」是符節,相當於「尚方寶劍」,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持節者可誅殺中級以下官吏,假節者可斬觸犯軍令者。當臣子任務完成後,節被收回。

04

雖然司馬懿也成為魏國重臣,但其地位與總理蜀國朝政的丞相諸葛亮仍然不能相比。直到226年,他率軍擊退吳軍,被任命為驃騎將軍才算把軍權正式把控在手中。

驃騎將軍,俸祿等同大將軍,金印紫綬,位同三公。由漢至三國,軍號泛濫,然始終以大驃車衛、四徵四方為最高。

230年,魏明帝曹叡決定興師伐蜀,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堂堂大將軍的他,才成為名正言順的最高軍事統帥。

「假黃鉞」,黃鉞,以黃金為飾,古代帝王所用,後世用為儀仗。以黃鉞借給大臣,即代表皇帝行使徵伐之權。

威風是足夠了,但此次徵伐勞而無功,被一場大雨就給澆回來了。

此後,諸葛亮開始與走到前臺的司馬懿較量。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圍祁山。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大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抵禦蜀軍。

此次北伐,是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一次正面交鋒。據裴松之引《漢晉春秋》而注《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力挫司馬懿,司馬懿便掘營自守、閉門不戰,而被魏軍將領嘲笑為「畏蜀如虎」。

後來的戰況,大家都熟悉,不再贅述。要說司馬懿能夠碾壓諸葛亮的也有一項,就是他活到了孔聖人的壽數,73歲,而諸葛亮只活了54歲。

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的評價是這樣的:「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參考書籍:《三國志》《漢晉春秋》《資治通鑑》《漢官儀》《晉書》

相關焦點

  • 司馬懿一生只怕3個人:一個是對手諸葛亮,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誰?
    戲說三國,都會想到隆中先生諸葛亮,但是有個和諸葛亮鬥智鬥勇了一生的人物,也在三國時期有著一定地位,他就是司馬懿。司馬懿從小好學聰明,博聞強識。長大後的司馬懿多次明確拒絕了官職誘惑,不過還是逃不過宿命,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強行給了他一個文學掾的官職。
  • 司馬懿一生傳奇,用一招贏得了曹操的信任,還拖死了諸葛亮
    而且這些亂世梟雄中,有一位歷史上頗具爭議,這位就是司馬懿。作為西晉開國元勳的司馬懿,其一生十分傳奇。以其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和詭計多端的謀略,他一生所用的兩招,不但贏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最終把諸葛亮拖死了。司馬懿第一個招數就是「裝」。到了曹操還是丞相的時候,便把司馬懿收為己用。
  • 諸葛亮和司馬懿誰的軍事才能略勝一籌?
    諸葛亮在《隆中對》規劃,先佔據荊州、益州,東連孫權,北依山川、長江之險以據曹操。等天下有變,兵分兩路,一路兵出宛城走水路;一路兵出祁山,可得天下。司馬懿出山後一直在破壞諸葛亮的《隆中對》的戰略部署。①一破其戰略部署曹操取漢中後,達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欲撤軍回許昌。司馬懿建議曹操,趁劉備新得益州,人心不穩,乘勝奪取益州。曹操答覆司馬懿:「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從而撤軍漢中,給了劉備喘息的機會,使劉備益州穩定後,便開始徵伐漢中。
  • 三國志司馬懿跑去蜀國,北伐能否逆轉嗎?諸葛亮:蜀國無藥可救!
    要問到三國志11這款十幾年前的老遊戲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那自然是通過編輯器去直接修改年份和人物所在的勢力國家,看看能否改寫歷史了。例如就有老玩家嘗試過讓司馬懿也跑到蜀國協助諸葛亮,看看臥龍冢虎共同聯手,是否能夠打贏北伐戰爭!
  • 諸葛亮足智多謀,為何「唯才是舉」的曹操,始終看不上他?
    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打動,留下一篇《隆中對》計劃後成為劉備的軍師。而此時的曹操部隊剛剛到達宛城,離隆中地區還有不少距離,而且荊州一直不是曹操的勢力範圍,曹操自然不知道諸葛亮這個人。曹操倚靠中原、河北士族況且,此時曹操的勢力已經成型,哪怕他知道諸葛亮也不會重用他。
  • 諸葛亮除掉張郃,看似大功一件,實際上卻幫了司馬懿!
    在東漢末年,張郃原本是袁紹的手下,在官渡之戰中,張郃歸降了曹操。自此之後,張郃跟隨曹操攻取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建安二十年(215年)末,張郃攻打益州,遷徙民眾到漢中,後被蜀將張飛擊敗。接任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隨夏侯淵在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次年正月,夏侯淵戰死,張郃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後屯陳倉。
  • 諸葛亮的致命弱點是什麼?司馬懿作為老對手,看得一清二楚!
    並且因為他對劉備的忠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得到了古時眾多統治者的肯定和褒獎,但人們常說,最了解一個人的,就是他的對手,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如何,作為他一生的對手,司馬懿才是最有發言權的。剛剛起兵之初,郭嘉作為曹操帳下,最為有謀略的智囊,是極有可能與諸葛亮平分秋色的,偏偏郭嘉英年早逝,使得諸葛亮難尋對手,直到司馬懿的橫空出世,諸葛亮才真正遇到了難纏的對手,起初司馬懿在曹操的陣營當中是不被重用的,雖然司馬懿頗有謀略,但是野心也是極大,生性疑心極重的曹操對於司馬懿,有著天生的不信任感,不得不說,曹操的疑心是極為正確的,經過曹家數代努力奮鬥的成果,最後確實被司馬家奪走
  • 訪談|朱子彥: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才智可論高下嗎?
    朱子彥教授澎湃新聞:您在書中特別考察了司馬懿祖父司馬儁的交遊圈,認為其對司馬氏的崛起意義重大。能否簡述司馬儁的交遊圈,其在司馬氏的崛起和司馬代魏的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澎湃新聞:司馬懿只跟隨曹操十二年,且官職不高,為何您說司馬懿是曹操事業的最大繼承者?朱子彥:司馬懿長壽,一生歷經曹魏政權四朝,成為二代君主的託孤重臣。他在曹操時期固然官職不高,但至曹丕時已官居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
  • 曹操辛苦一輩子,怎麼反而讓司馬懿家族得到了天下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英雄,戎馬一生,為曹魏奠下根基。奈何曹操過後,曹丕早逝,曹睿早逝,三國實力最強的魏國,最後卻歸了司馬家。魏蜀吳三足鼎立,彼此交戰多年都未能統一,最後還是司馬家統一天下。司馬家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最要感謝的就是司馬懿。
  • 諸葛亮和司馬懿博弈,張郃成了犧牲品,是司馬懿的失策還是陰謀?
    曹操知道了這樣的人存在後,動用了很多力量來抓他。而反觀劉備,知道了這位高人的事情後,決定去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大業。後來諸葛亮被劉備感動,幫助他成為了一霸。提到諸葛亮這個人,他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優點了,除了善於用計外,他還會洞察人。縱觀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利用他人,只有一次是被人利用了,也可以說是中計了。
  • 三國中最聰明的謀士,從不說廢話,諸葛亮司馬懿都不如他
    如果要說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那很多人一定會先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因為演義中在三國後期花了太多的濃墨去書寫他倆之間的傳奇。可是要論三國中真正最厲害的謀士,那應該是賈詡,他在出謀劃策的時候從來不說廢話,諸葛亮司馬懿都不如他!。
  • 三國中最聰明的謀士,從不說廢話,諸葛亮司馬懿都不如他!
    如果要說三國時期最厲害的謀士,那很多人一定會先想到諸葛亮和司馬懿,因為演義中在三國後期花了太多的濃墨去書寫他倆之間的傳奇。可是要論三國中真正最厲害的謀士,那應該是賈詡,他在出謀劃策的時候從來不說廢話,諸葛亮司馬懿都不如他!。
  • 三國:司馬懿一生中最害怕的人有三個,除了諸葛亮另外兩個人是誰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司馬懿的智慧可以說和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而且司馬懿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一位,但是司馬懿一生中最怕的一共有三位,你知道是誰嗎?第一位就是曹操了。司馬懿可以說是出身貴族,祖祖輩輩都是做官的,不是將軍就是太守。
  • 《三國演義》中周瑜、諸葛亮、司馬懿三人微妙關係和人生啟示!
    周瑜和司馬懿的共同點:都是諸葛亮的主要對手。都和諸葛亮有過精彩的對決。周瑜被諸葛亮氣死,英年早逝。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司馬懿和諸葛亮交手雖然吃過敗仗,但是最後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 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為啥終生不再伐蜀!司馬昭心知肚明
    三國後期的故事主要是圍繞著司馬懿和諸葛亮開展的,蜀魏之爭說白了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之間在學識,軍事,兵法之間的博弈,他們二人可以說是棋逢對手。由他們二人甚至可以聯想到戰國時期的孫臏和龐涓,秦末時期的劉邦和項羽。這幾組人群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難分伯仲。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強與司馬懿交鋒多次,誰更略勝一籌
    毫無疑問地說三國第一謀士非郭嘉莫屬,有鬼才,他幫助曹操大破袁紹,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打下了基礎,但是天妒英才,郭嘉英年早逝,要不然三國的歷史可能就會改變了。三國第二謀士就是法正,善奇謀,他協助劉備取得西川,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與郭嘉一樣英年早逝天妒英才。但是三國中最著名的兩個謀士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他們兩個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司馬懿作為跟諸葛亮媲美的權臣,為何死後不讓後人去祭拜自己?
    而歷史上比較出名的相愛相殺的冤家對手有諸葛亮和司馬懿了。在這其中,司馬懿的個人價值正是通過諸葛亮表現出來的,步步為營,到最後取得了曹魏勝利的果實。但對於司馬懿的說法評論多多,想模仿諸葛亮一樣淡泊名利,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比之下,諸葛亮的才能更加出眾,這讓在位的曹操感到威脅,不得不重用司馬懿。
  • 諸葛亮和司馬懿竟達成共識
    張郃原來是袁紹手下名將,官渡之戰時投降於曹操,曹操對張郃大為賞識,跟隨曹操徵戰沙場,平馬超,滅張魯,戰功顯赫,後被封為五子良將。諸葛亮北伐之時,張郃擔任司馬懿先鋒,在街亭擊敗蜀將馬謖,逼著諸葛亮撤兵。後來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張郃表現極佳,連諸葛亮也稱嘆他是不可多得的一員猛將。之後諸葛亮五出祁山,在劍閣設計埋伏,將前往追擊的張郃亂箭射死。
  • 司馬懿為什麼能統一?能忍、狡猾、不要臉,還有一點諸葛亮都不如
    縱觀三國,每個政權至少都有一個超級人才,諸葛亮就不必多說了,劉備沒了他分分鐘亡國,周瑜、荀彧、郭嘉、張昭都毫不遜色,他們是三國爭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曹操手下的這個司馬懿可不得了,幹了所有謀臣不敢幹的事,憑藉一己之力掀翻三國,建立了一個嶄新的政權,不得不令人為之驚呼。
  • 劉備落魄的時候,水鏡先生給他推薦諸葛亮,為何不推薦司馬懿?
    三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也是頂級武將、謀士進行對抗的平臺,當時被稱為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他就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然後把司馬懿推薦給了曹操。 而且因為博學多識可以因材施教,在那個時代就交出了諸葛亮、龐統、徐庶、崔州平這樣的學生,同時也經常提點自己的遠親司馬懿。後來事實證明,這些人都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的成就都非常高,有的甚至青史留名,也算對得起司馬徽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