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司馬懿的共同點:都是諸葛亮的主要對手。都和諸葛亮有過精彩的對決。周瑜被諸葛亮氣死,英年早逝。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司馬懿和諸葛亮交手雖然吃過敗仗,但是最後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可以這樣說:周瑜成就了諸葛亮足智多謀的美名;諸葛亮成就了司馬懿老謀深算的榮譽。
人一生若要取得點小成就,需要朋友的幫助;人一生若要有大成就,則必須要有強大的對手!
曹操是劉備最大的對手,也是劉備最大的貴人!周瑜屢次要謀害諸葛亮,諸葛亮的人生貴人和知己卻是周瑜。諸葛亮弔孝周瑜痛哭流涕,不完全是政治作秀,也飽含有人生知己失去的痛苦真情。
諸葛亮是司馬懿一生最強的對手,也是司馬懿最大的貴人。袁紹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的對手,也是曹操最大的貴人。
人生就是這樣錯綜複雜、亦敵亦友。學會善待你的朋友,是聰明人。懂得善待你的敵人,必然要具備大智慧才能辦到!
周瑜年紀輕輕掛帥東吳大都督,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八十萬大軍。當年公瑾雄姿英發,確實乃一世英傑。他想方設法要除掉諸葛亮,不只是個人妒忌,也不盡然是心胸狹窄,更有對東吳孫權統治集團的大局謀劃和擔憂。他作為東吳統治集團的重要骨幹和將帥,最能深刻領悟到像諸葛亮這樣的能人,一旦算計侵佔東吳,後果會是多麼可怕!
赤壁之戰剛結束,諸葛亮略施計謀就能輕鬆奪取南郡、荊州、襄陽和桂陽。令東吳顏面掃地。周瑜的擔心愈加真切急迫。更關鍵的是東吳群臣上下能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很少。他感覺自己責任重大。經過一番番鬥智鬥勇,無奈技不如人,諸葛亮略高一籌,周瑜累到吐血而亡。周瑜的死對孫權和東吳來說,也是盡心盡責、忠心報國的壯舉!值得東吳上下敬重!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雖然累死在了五丈原,長使英雄淚滿襟。但是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激勵了無數後人。諸葛亮北伐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味。與曹魏相比,當時蜀國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不佔優勢。
只是諸葛亮有劉備託孤重任在身,蜀國還有幾員能徵善戰的大將,再加上魏國一時沒有真正出色的將領(初,司馬懿遭猜忌,被閒置。),抱有一線希望就毅然出徵了。
可以說,如果司馬懿不出山,魏國別的將帥還真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蜀軍攻下魏國都城洛陽不是不可能。但是歷史往往就那麼巧合!諸葛亮連勝幾仗不久,司馬懿又獲得信任和重用,重新出山。
司馬懿眼光深邃,準確抓住了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千裡遠徵,戰線太長,糧草不夠。堅定地採取了正確的戰略:佔據有利地勢,堅守不戰。最終拖死了求功心切的諸葛亮。贏得了最大的戰功。
司馬懿率軍抵擋諸葛亮,肯定是奉命保衛曹魏政權,建功立業。但是在長期帶兵徵戰中,為了自身和家族未來考慮,肯定也有養敵以自重的意圖。也必然夾帶著個人擁兵自重的野心。只不過隱藏得比較深罷了!他帶兵穩重,通過不斷消耗蜀軍,最後戰勝諸葛亮。一方面為國建功立業、加官進爵;另一方面在軍中培植個人勢力,為以後自保和奪權積累了實力和聲望。司馬懿才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最大的受益者。諸葛亮是司馬懿人生最大的貴人。
看這三個人的故事,細細想來,不生感慨!他們身陷戰局,各為其主,往往身不由己。英雄惜英雄,一將成名萬骨枯。太平都由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今英雄已不在,英雄故事永流傳。
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