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七十高齡出家即任住持 三次見面張耀樞成為釋昌臻

2021-01-13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你聽說過一出家為僧,就立即擔任一座頗具盛名的寺院住持的怪事嗎?這位老和尚年輕時當過縣長,後來當過中醫,又做過教師,70餘歲出家擔任主持,這樣的高僧你不佩服嗎?請看今天鳳凰網佛教的《佛教故事》,這段昌臻老法師的奇緣,成就了一位高僧大德!


公元1992年(佛曆二五三六年)春的一天,這是一個極不尋常的日子。時年已七十有五的張耀樞,突然接到一封來自樂至縣報國寺的加急電報:報國寺的住持離欲法師要他火速趕去接「法嗣」(作接班人)。在他近「鮐背」之年出家,是否是與佛有緣,與離欲法師有緣,與樂至報國寺有緣,還是……。可他畢竟與離欲法師只見過三次面啊……

有人曾對張耀樞說:四川省有兩位大師你一定要想法見上一面。一位是成都昭覺寺的方丈清定法師(此人原是國民黨的少將處長,37歲時在重慶慈雲寺隨澄一法師出家。現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會名譽副會長等職。)一位是樂至報國寺住持離欲法師。張耀樞是成都人,清定法師他早巳認識並皈依,而這個住在偏遠縣份的離欲法師究竟為何人?卻不時勾起了他想去見上一面的強烈願望。

1985年夏,張耀樞終於抽出時間與侄子一道去了報國寺,並且有緣見到了離欲法師,雖是初次見面,卻也似曾相識。離欲法師精佛學,長醫術,被樂至人奉為「千師爺」。他鶴髮童顏,一對長壽眉下的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顧盼生輝,柱一支手杖,頗具仙風道骨……旁人都說:離欲法師的目光仿佛可以洞穿一切,照出你心中的「小」來,令人發怵。

對於那些行為不軌,造了孽的人來說,似乎有一種望而生畏之感。可今日,他的目光卻是那麼慈祥和充滿愛意,老是盯著張耀樞不轉眼。他不顧100歲高齡,親自領著張耀樞將整個報國寺逐一轉了個遍。一邊走一邊看,一邊看一邊用手杖對著寺廟指指點點:這裡修什麼、那邊修什麼。平日裡不苟言笑,為人嚴肅的離欲法師,今天顯得特高興,喋喋不休說個不停。倒是把初來乍到的張耀樞弄得忐忑不安,心裡挺納悶:你給我說這些幹什麼?反正我看了就要走的。離欲法師不僅對張耀樞特熱情,而且還挺好。用齋時,離欲法師特地將張耀樞安排坐在自己身邊,還將張耀樞的飯擺在他面前「加持」(佛教的一種保佑方式)。而與張耀樞同來的侄子卻被「冷」在一旁,沒受到這種「禮遇」。

一晃六年多,張耀樞似乎對樂至之行早已淡忘了。

l991年冬,張耀樞的一個朋友的女兒、女婿來約他去報國寺找離欲法師看病,他便第二次去了報國寺。

張耀樞再一次的到來,仿佛使離欲法師充滿期待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就在這次,離欲法師私下言辭懇切地對張耀樞說:「你有慧根,臨濟宗(報國寺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臨濟宗派寺廟)的第22代傳人就是你。」張耀樞推心置腹地對離欲法師表示,自己年紀大了,出家怕是不行嘍!況且自己信佛主要是想從文化方面去弘法,離欲法師說:「你還年輕!」不管張耀樞怎樣固辭不受,離欲法師就是執拗地堅持:就是你!不能推了。選定了!為物色這個人已經十多年了……。不知是出於受離欲法師精神的感召,還是出於對離欲法師心靈的呼喚,抑或是出於敬重106歲的高僧,張耀樞勉強答應了。但從內心講,還是想另找一個各方面比自己強的人來替代自己。

離欲法師見張耀樞答應了自己的懇請,便滿意地帶張耀樞到自己的房中,將寫字桌的抽屜拉開,拿出信箋請張耀樞寫份「簡歷」。並悄悄地對張耀樞說:「此事你不能對任何人談。」還特別叮囑一句:連家人都不能說喲!為了答覆離欲法師,距第二次去報國寺不久,張耀樞又去了一次報國寺。難道這三次與離欲法師的相見,會鑄成自己後半生的歸宿?

張耀樞接到從樂至發來的加急電報後,他就預感著這一天已經到來了,而且來得如此之快。從成都乘汽車到樂至,崎嶇的山路把張耀樞顛簸得渾身酸痛,畢竟年紀不饒人啊!都七十五歲的人了,還出家麼?七十五年的人生旅途,轉瞬即逝,往事不堪回首,卻又不時浮上心頭。尤其是在人的老年,更容易懷舊。

難道真的要出家麼?記得自己的胞姐張毓如(畢業於光華大學,居士)受家庭的影響篤信佛教,十四歲時,一次母病垂危,他姐號啕痛哭,祈禱於觀世音菩薩像前,願捨生命代替,並用剪刀,將左臂肉剪下一塊,暗置湯藥內,母病竟轉危為安。從此他姐學佛信念更加堅定,終身不復動搖,自己的姐尚有「我不人地獄,誰人地獄」的獻身精神,自己為什麼連出家都不能呢?

綠樹掩映,鳥語花香的樂至報國寺到了,當張耀樞於1992年農曆3月15日午後趕到報國寺,離欲法師已於是日凌晨圓寂,時年106歲,張耀樞只好在離欲法師圓寂的榻前下發了。法名:釋昌臻。

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 「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相關焦點

  • 這位苦行僧14歲出家苦修,曾割肉救母,終其一生的家當僅是件佛衣
    釋覺定,一位佛教真正的苦行僧,俗名陳多興。祖輩三代既能文又善武,故以教書習武為生。只是到了釋覺定這一輩,卻有了與祖輩不一樣的生存方式。釋覺定從小生活在貧苦的農村,五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跟隨母親一起到附近的寺廟祭拜朝香,從此便與佛教結緣。14歲,釋覺定毅然決然的決定出家修行,自此一修就是一輩子。
  • 雍和宮主要堪布、住持簡介
    19.代理住持伊什噶瓦(1887—1966)伊什噶瓦喇嘛是雍和宮著名高僧,又名邰元真,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右期人,1898年於雍和宮出家,在醫藥學扎倉學習醫學。後精通醫學,成為京城著名的「喇嘛大夫」。21.住持伯雲烏力吉(1926—1998)伯雲烏力吉,又名高全壽,蒙古族,1926年生,遼寧阜新人,從12歲起即在雍和宮出家為僧,1981年任雍和宮代理住持。1981年11月,任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1985年4月,當選為北京市人大代表。
  • 藏傳佛教薩迦派五大名僧,認識三個才算了解佛教精髓
    後幾經擴建,成為薩迦河南岸,大殿三層為其主體建築。藏傳佛教薩迦派由此傳揚。貢嘎寧布貢嘎寧布尊者為袞卻傑布長子,二十歲即任薩迦寺住持。他的佛學知識非常淵博,廣聞多才,使薩迦派獲得很大發展,故被尊為「薩欽」(意即薩迦派大師),為「薩迦五祖」之首。
  • 蘇州觀音寺住持、蘇州包山禪寺法主貫澈長老安詳示寂 世壽92歲
    江蘇省佛教協會顧問、蘇州市佛教協會顧問、吳中區佛教協會名譽會長、蘇州觀音寺住持、蘇州包山禪寺法主和尚貫澈長老於2020年7月16日(農曆庚子年五月二十六)9時15分安詳示寂1990年,任靈巖山寺監院。1995年,任蘇州包山寺住持。貫澈長老辛苦操持近20年,包山寺在殿宇修復、佛像重塑、文物保護以及恢復叢林制度、培養僧伽人才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 寺廟「住持」、「方丈」,誰才是老大?兩者有什麼區別?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寺就成為了出家人誦經禮佛的地方,而廟則是道教祭奠先祖的地方。不過從現在來看,已經沒有寺和廟之分,我們都統稱為寺廟。住持住持是在漢朝佛教的名詞,原意指久居寺廟維護寺廟佛法之人,是掌管一個寺院的最高領導者。
  • 金刀閃冷光,一剃一清涼:唐詩裡的佛教意蘊!
    1、僧尼出家剃髮是遁入佛門的一種傳統儀式。《佛學大辭典》對「剃髮」的解釋為:「剃髮,又作薙髮、削髮、祝髮、落剃、落飾、落髮、淨髮、莊發。即出家歸依佛門時,剃除發、髭而成為僧、尼。」僧人或女尼剃髮有三重含義: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無數的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一心一意修行;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凡是出家當和尚或尼姑的人都要剃光頭髮,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 浙江小夥剃度出家,因長太帥被富家女追求而走紅,現狀如何?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很多與佛有緣的人都選擇了出家。比如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先後出家四次,在其國內大興土木,修建佛寺。杜牧在《江南春》中寫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指當時佛教的盛況。在那個特殊時代,很多人都想方設法出家當和尚。
  • 如何出家當和尚?
    問:出家的意義及個人要做什麼準備?天台山慈恩寺住持智渡法師答:出家,一是出情愛之家,二是出世俗名利之家,三是出三界火宅之家。佛教發心出家相關條件(附受戒恩師開具號條格式)--- 文/天台山慈恩寺住持上智下渡法師(一)對於出家的學歷要求。並不是像很多人傳說的要大學學歷,佛制沒有規定,國家也沒有規定。
  • 圓通寺短期出家活動通啟
    聽經聞法、參禪作務、從行住坐臥中陶冶、薰習,真正體驗僧團和佛門清淨的生活,以培養對佛法的正見與信心,成為「身心自在」的「形同沙彌」。圓通寺期望在深度體驗、深層分享的基礎上,幫助佛弟子真正建立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短期出家更是一個增福修慧的好機會。
  • 寂源法師13歲出家,面相慈悲清透,如今23歲是中國最年輕的住持
    ——《易經》自從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後,就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迅速流傳我國大江南北。古往今來,很多人都信奉佛教,古代人燒香拜佛祈求保佑,現代人則大多去寺廟中上香。但不論用什麼樣的形式,可以看出,信仰佛教的人依然很多,這也就是佛教在我國成為第一大宗教的原因。
  • 實拍五臺山建造最晚的寺院,住持大和尚還是年青的佛教書法家
    實拍五臺山建造最晚的寺院,住持大和尚還是年青的佛教書法家文圖/二指禪掌門去五臺山旅遊,看完黛螺頂,朋友說,去普化寺找妙生法師聊幾句吧。客隨主便,一行人來到清水河畔的普化寺。相對於很多寺廟的依山而建,普化寺顯得平常的多。
  • 一家三姐妹,個個顏值出眾,卻都選擇出家當尼姑,今兩人已成住持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投身佛門,根據估測,現如今全國共有大型的佛教寺廟和僧院16000座,出家的僧眾達到了20萬人,而信佛和持修的俗家弟子更是不計其數。廣東省雷州市,便有一家三姐妹全都「削髮為尼」投身了佛門。
  • 蔡志忠少林寺剃度出家,為啥成為「沙彌」而不是「比丘」?
    11月17日上午9點,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蔡志忠剃度,取名釋延一,自此成為一名「沙彌」。那麼,出家後的蔡志忠,為何成為一名「沙彌」而不是「比丘」呢?上午9時,少林寺藏經閣內,莊嚴肅穆,佛音迴蕩。在少林寺兩序大眾的見證下,蔡志忠先生步入藏經閣,釋永信大和尚為其剃度。
  • 演覺法師當選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會會長
    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70名佛教界代表和81名特邀代表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的任務是,總結中國佛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以來的工作,交流經驗,分析問題,研究部署今後5年主要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理事會。
  • 住持與方丈,寺與廟,師傅與師父,意義不同,別再傻傻地分不清!
    中國寺廟中真正有住持之稱的,是始於唐百丈懷海禪師,從此確立住持為寺院的最高職位的。受漢傳佛教的影響,道教全真派仿照佛教管理制度,也設有住持一職,掌管觀中大小事務。方丈,在道教中指古代仙人居住的島嶼,而在佛教中指寺院長老或住持的所居之處。唐百丈懷海建立住持制度後,方丈專指住持的居室,後轉申為禪林住持,或對師父的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 圓藏大和尚當選合肥市佛教協會會長,104歲妙安長老寄期望
    2020年8月17至18日,在市委統戰部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合肥市佛教協會召開第四次代表會議。
  • 釋妙興與妙興故裡謝灣村(組圖)
    釋妙興其人  釋妙興,生於清末1891年,小名謝疙瘩,家裡一共有4個兄弟和一個姐姐。因家貧,8歲釋妙興即出家少林寺,拜雲松恆林大和尚為師,參禪習武。師父給取法號妙興,字豪文。  妙興聰明穎悟,為文習武,皆超群僧,被恆林稱為奇才。恆林遂將少林嫡傳鎮山棍、羅漢拳、點穴、擒拿、卸骨、氣功七十二藝練功法等傳授給妙興。
  • 中國東方巨龍書畫藝術家研究協會受釋圓真住持邀請參觀走訪興國寺
    興國寺住持釋圓真師傅率本寺法師在山門前熱情迎接藝術家們,對調研團一行的蒞臨指導表示熱情的歡迎。太中山興國寺曾用名太中山三教庵, 位於河北省安國市東長仕村,寺院始建於西漢宣帝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當地俗稱東長仕廟。西漢末年劉秀與王莽作戰的故事就發生在安國市一帶。
  • 佛教歷史丨後漢佛教:佛教流行於中國最早的一個階段
    其後王謐答桓玄書也說:「大法宣流為日諒久,年逾四百,歷代有三。」又劉宋宗炳《明佛論》說:「劉向《列仙(傳)敘》七十四人在佛經」;《世說新語.文學篇》劉注也依據《列仙傳》說:「如此即漢成、哀之間(公元前32—1)已有經矣。」這些皆是泛指西漢末年而言。 其三,宗炳又說「東方朔對漢武劫燒之說」,好象漢武時(公元前140—87年)已經知道和佛教有關的劫灰說。
  • 漫畫大師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蔡志忠#畫的一本關於歷代禪宗大師頓悟故事的漫畫書,沒想到今天他出家了。11月17日上午9點,嵩山少林寺在藏經閣為蔡志忠舉行剃度儀式,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臺灣一代漫畫藝術大師蔡志忠剃度,取名釋延一,自此成為一名「沙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