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看了《封神榜》,被裡面的各路神仙所吸引,前幾日又看了《姜子牙》,被裡面的四不像所吸引。
其中最忽略的事紂王帝辛,當看過男頻玄幻的許多關於紂王的小說後,終於對他有了興趣,去所搜了這位昏庸帝王帝辛的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沒想到真實的紂王並非那樣昏庸,也並非是非不分,斬殺忠臣,這一切不過是西周描寫的紂王罷了。
商朝經歷了「九世之亂」,帝辛繼位。帝辛繼位後,對內重用了用費仲,鼓勵農桑,推行牛耕與灌溉排水;肅清王族內部異己,削弱貴族勢力;但對外卻在不斷擴張領土,派兵作戰東南夷族。
歷史上帝辛殺比幹,囚箕子,逐微子,並非十惡不赦誅殺忠臣良將,在當時是比幹、微子、箕子三人由於是賤出被剝奪了繼承權,帝辛繼位,所以就組成聯盟反對帝辛的統治。微子是帝辛哥哥,因庶出沒得到皇位而懷恨在心。所以他把朝歌空虛等情況出賣給周,讓他們趕緊帶兵來打商湯,這絕對是我大中華漢奸鼻祖。帝辛大怒,清除比幹三人聯盟。
武王抓住機會伐商。而在當時帝辛野心極大,一度將版圖擴大到江淮地區,一直到達渤海和東海之濱。作戰所需大量軍隊和物資,都要跟諸侯國徵收,且對他們多猜忌和鉗制,諸侯與他也是漸生嫌隙,離心離德。而此時的周到姬昌時代,國力日強,對外統一戰線搞的又好。結果是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在進行了三場勝戰以後,周切斷了商朝同西部屬國的聯繫。姬昌去世,姬發即位,商還是無暇西顧,姬發抓住機會繼續向東擴張。
其實縱觀歷史,紂王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君主,尤其在武力方面。
他開拓山東、淮河下遊和長江流域的功績。商朝疆域的擴展,促進了中原文明(商文化)的傳播,有助於華夏大地的生產力發展。
他更是為古代中國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的基礎,是統一古代中國的先驅者。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或許真的如此,紂王的失敗並非單單他的驕傲自大而是還有內憂外患,內亂比幹、微子、箕子等人,外有西周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