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長五遙五送嫦五!北航人,再立新功!航天人,自立自強!

2020-12-14 中國青年報

今天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12秒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點火升空!成功發射!

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

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

我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前排右三)受邀到指揮大廳現場觀看發射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探月!

嫦娥五號探測器

將實施中國首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

嫦娥五號探測器

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 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樣返回任務,是該工程中最關鍵的探測器。

01 嫦娥五號: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完成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首次從月面起飛

首次在38萬公裡外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整個任務包含運載發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下降、月面採樣、月面上升、交會對接、環月等待、月地轉移、軌道分離、再入回收12個部分。

來源 | 新浪微博@太空精釀

02 中國的探月之路

長五遙五送嫦五,冬月奔月去探月

九天攬月星河闊,十六春秋繞落回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

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在軌有效探測16個月,首次實現我國自主研製的衛星進入月球軌道並獲得全月圖。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一步戰略目標。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號作為二期工程先導任務發射成功,為嫦娥三號詳勘了落月區域,驗證了部分關鍵技術,獲得了世界上首幅7米解析度全月圖;拓展任務實現飛赴日地L2點開展探測,與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

2013年12月2日

嫦娥三號踏上奔月之旅。12月14日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表面,隨後,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成互拍並將圖像傳回地面。實現我國探月工程第二步戰略目標。

2014年10月24日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從地球出發,成功繞月後,11月1日,返回器以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地球大氣層,安全精確著陸,為嫦娥五號任務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

2018年12月8日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通信衛星「鵲橋」發射成功。「鵲橋」穩定運行在地月引力平衡點軌道,解決了月球背面與地球的通訊問題。同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從地球啟程,於2019年1月3日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的預選著陸區,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五戰五捷,碩果纍纍

到嫦娥五號任務完成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即將收官

為世界航天做出中國貢獻

嫦娥探月,北航人立新功

助力「嫦娥」奔月,等待「嫦娥」歸家

這其中更少不了北航人貢獻!

01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北航校友李東(左一)和王珏(中)在嫦娥五號發射現場

校黨委書記曹淑敏(左)和長五總師、北航校友李東(右)

「長五」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

是北航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1985級本科生

「長五」總指揮王珏

是北航2009屆博士畢業生、宇航學院兼職博導

副總設計師楊虎軍

是北航1995屆空間飛行器與應用專業畢業生

2016年12月,李東及其團隊做客北航大講堂,與北航同學進行互動問答。圖中分別為:李東,1989屆飛機設計專業畢業生、總設計師(中);楊虎軍,1995屆空間飛行器與應用專業畢業生、副總設計師(右二);何巍,2007屆飛行器設計專業畢業生、總體主任設計師(左二);沈丹,2008屆飛行器設計專業畢業生、負責火箭總體設計(右一)

材料學院王華明院士團隊的

高性能大型關鍵金屬構件增材製造技術

成果應用於火箭研製

航空學院吳大方教授團隊為火箭熱防護方案

進行關鍵性的地面熱環境試驗

宇航學院蔡國飆教授團隊開展了長五火箭

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和YF-77 氫氧發動機的

仿真和多學科優化設計,以及

火箭二級底部羽流熱效應分析、布局優化等研究

圖源|我們的太空

動力學院閆曉軍教授團隊研發智能釋放裝置

可靠性學院章文晉教授團隊開展長五部分系統

及海南發射場可靠性分析

航空學院董朝陽教授團隊進行了

火箭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

火箭數學模型推導和驗證、星箭分離等工作

……

02 嫦娥五號探測器

彭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飛行力學專業。2005年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主要從事深空探測器設計工作。

月面著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趙壽根副教授團隊完成了嫦娥五號著陸緩衝裝置動摩擦力與時間、緩衝柱運動位移關係的試驗測試工作,確保嫦娥五號著陸緩衝裝置設計的準確性和實際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王春潔教授課題組參與嫦娥五號著陸器著陸緩衝機構展開過程穩定性分析、衝擊動力學分析、動力學仿真分析、多探測器系統的力學分析等工作,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題,研製起飛等過程的總體仿真平臺軟體,為確保嫦娥五號圓滿落月返回提供技術支撐。

月面取樣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丁希侖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空間極端環境下機構複雜序列運動地面測試裝備關鍵技術」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其中一項技術獨創深層鑽取採樣機構運動性能綜合測試裝備,成功完成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深層鑽取採樣機構極端工況下的模擬月壤鑽取性能測試。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趙振副教授團隊參與探月三期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工程,為實現在低重力惡略環境下完成自動鑽採任務開展實驗、建立模型,研究成果已應用於嫦娥五號月壤鑽取工程中。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屈玉福教授團隊將利用採樣封裝分系統上安裝相機採集的圖像,重建採樣區域三維形貌並進一步提取地形信息,實現從圖像-點雲-採樣安全信息的數據轉換和分析過程,為採樣封裝任務的採樣點選擇、採樣過程和月壤樣品轉移過程提供控制指令指導,保障採樣任務的安全執行。

月面上升

宇航學院蔡國飆教授團隊針對嫦娥五號探測器任務開展了羽流分析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團隊研究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羽流效應,評估了嫦娥五號軌道器在軌及上升器交會對接時的羽流效應。

團隊研究工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系統轉階段、工程轉階段做出了突出貢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因此獲得國防科工局授予的「探月工程三期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研製優秀單位」,蔡國飆教授榮獲「探月工程三期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研製優秀個人」

交會對接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馮文全教授團隊參與嫦娥五號的飛控模擬設備的研製工作,通過長期的實驗和技術改進,實現高精準的數據演練及分系統運行仿真,已應用於北京指揮控制中心,保障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返回器等的準確對接和可靠運行。

返回地球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大方教授團隊建立了嫦娥五號返回體氣動熱試驗模擬系統,通過對返回體表面熱流密度與溫度載荷的動態復現,得到重要的試驗測試數據,驗證了新增設的熱防護結構的安全性,為保證嫦娥五號月壤採樣返回體的安全著陸做出貢獻。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閻超教授團隊為嫦娥五號研製了先進的CFD模擬系統,建立了月球返回大氣模型和化學/熱化學非平衡模型等,對嫦娥五號返回器的氣動特性進行了系統的仿真和研究,幫助完成了返回艙構型設計、高超聲速氣動力/熱計算、飛行穩定性分析等。

展望未來的月球探索事業

從探月工程向載人登月

月球旅行、地外基地、移居生存...

北航人也已做好準備!

「月宮一號」團隊由北航劉紅教授組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世界上第三個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2018年5月,團隊完成「月宮365」實驗,創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標誌著中國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領域達到世界尖端水平。

長徵啟航,北鬥組網,神舟圓夢

天宮問宇,嫦娥奔月,逐夢火星

……

北航人在中國航天各條戰線上

心懷夢想,紮根奉獻

圖源 | 我們的太空

從北航出發

續寫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篇章

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

努力建設新時代航天強國

向著星辰大海,前進!

出品 | 航小萱工作室

素材來源|央視新聞 新華社 公眾號「我們的太空」等

編輯|張曉磊 史越

範安琪、姚智愷、徐維樂亦有貢獻

來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相關焦點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長五遙五送嫦五
    來源:央視直播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五奔月」:三所「非航」大學直接參與,許多人沒有想到
    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點火起飛之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從這段報導可知,探月工程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運載工具,此次用的是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一是月球探測器,此次是嫦娥五號探測器。
  • 長五遙五送嫦五,開啟探月新徵程
    這次任務是中國航天史上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也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作。「繞、落、回」三部曲走到了最後一步,嫦娥終於不再一去不返,而是會帶著月球的「土特產」回到地球。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升空(圖片來源於孫霈源)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重8.2噸,共配置了6臺有效載荷和一臺載荷管理器。6臺有效載荷分別為降落相機、全景相機、全景相機轉臺、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月壤結構探測儀和國旗展示系統。
  • 視頻丨120秒回顧,從「長五」發射到「嫦五」入軌全過程
    視頻丨120秒回顧,從「長五」發射到「嫦五」入軌全過程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4日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長五」和「嫦五」「最強大腦」均由西安造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此次,「長五」與「嫦五」的「最強大腦」均由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造。此次任務中,「長五」能夠穩定飛行,離不開九院771所研製的箭載計算機。
  • 都說長五送嫦五,只是「送」這麼簡單嗎
    「初戀」:眾裡尋她 緣定嫦五長五火箭與嫦五探測器的特殊「緣分」需要回溯到10多年前。2006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立項,2009年轉入初樣階段。黃兵從2006年加入長五火箭團隊,恰逢研製任務剛剛起步,全程見證了「長五」與「嫦五」的緣起。這也成為了他心中頗具羅曼蒂克色彩的「初戀」與「初心」的故事。「遲到」:穿越山海 一波三折「嫦娥五號的研製任務進展非常順利,將於2017年前後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
  • 「長五」送「嫦五」 航天電器助力「長五」成功啟程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打響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收官之戰。作為我國首顆地月採樣往返探測器,嫦娥五號將在月球著陸並採集月壤返回地球,這是我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 發令送「嫦五」圓了探月夢
    胡旭東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緊隨「五、四、三、二、一,點火」口令的,是持續良久的轟隆巨響和劃破夜空的火箭尾焰。
  • 「長五」「嫦五」已就緒,還有一枚「神助攻」!
    中國航天,又有好消息!「長五」「嫦五」已就位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此前已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 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日前,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胖五」送「嫦五」出徵,真正進入倒計時!身材壯實的「長徵五號」將用最穩固的陪伴,助「嫦五」開啟「九天攬月」之旅,書寫「浪漫故事」。而如果走近長徵五號,它的背後可是有一支神秘的新一代火箭家族哦~長徵五號:不是虛胖,是壯!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挖土」
    圖為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海南文昌11月24日電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北鬥民用,北航立新功,創兩個「第一」!
    」項目取得重大成果 北航人,再立新功!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整個團隊十餘年來日夜兼程孜孜不懈奮鬥的結果三代北航人:接力攻關北航人一直與北鬥系統有著不解情緣自1995年起北航已開始追蹤ICAO NSP與衛星導航相關的標準制定和先進技術討論
  • 為什麼「胖五」發射「嫦五」要選在凌晨?看完你就懂了→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運送至地月轉移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為了盡全力保障本次任務,中國航天名副其實的「夢想號」、運載能力最強的「胖五」——長徵五號親自上陣,護送最複雜的航天探測器——嫦娥五號,力圖保證「嫦五」順利落月,帶回月球第一抔土。
  • 「長五」成功送「嫦五」,探月工程第三步拉開序幕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升空(李迪克 攝) 人民網北京11月24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在破曉中劃出一道亮麗的金色弧線,經過
  • 「長五」送「嫦五」 這位嫦娥「五姑娘」不一般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 題:「長五」送「嫦五」 這位嫦娥「五姑娘」不一般  作者 龐丹 郭超凱  11月24日,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航天。
  • 「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採樣返回
    來源標題: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採樣返回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取土!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在航天小劇場看懂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此次長五遙五送「嫦五」為何被稱為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為何要選在凌晨發射?「嫦五」這位「五姑娘」有何特別之處?她又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哪四個「首次」?
  • 「胖五」送「嫦五」「奔月」採樣去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月面採樣...
    原標題:「胖五」送「嫦五」「奔月」採樣去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月面採樣返回核心任務   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
  • 嫦娥攬月|長五送「嫦五」,揭秘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三大看點
    本文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萬珂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看點一:今年最具「分量」的發射有「胖五」之稱的長徵五號火箭大家並不陌生,這款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起飛重量約87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