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發創新舉措!上海臨港允許境外仲裁機構設立業務機構、本地律所...

2020-12-19 界面新聞

記者 方卓然

2020年12月17日,臨港新片區舉行「全面提升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會上,上海市司法局制定發布了《境外仲裁機構在臨港新片區設立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率先允許境外仲裁機構在臨港新片區設立業務機構,並率先允許上海本地優秀律師事務所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同城分所。

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拿到了001號牌照,成為全上海第一家同城分所。

段和段律師事務所主任、創始合伙人段祺華表示,在臨港新片區批准創設同城分所,是上海市司法局充分調動律師服務經濟社會的法治力量,為這片開放引領的前沿陣地量身定製的重大創新。「今後我們也將充分整合總所及全球28家分所的法律服務資源,全力助推臨港新片區法治建設,為新片區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制度探索、全球合作保駕護航。」

臨港新片區設立以來,最高院、上海高院、市檢察院、市三中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浦東新區法院、市檢三分院等分別發布了司法服務保障臨港新片區的工作意見,為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發展、營商環境優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上海高院制定發布《上海法院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21項舉措,涉及30餘項具體工作任務。市三中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浦東新區法院等也結合各自職能定位,陸續發布實施了專門的服務保障措施,形成了以市高院《實施意見》為統領,中級(專門法院)、基層法院系列舉措為保障的「1+N」服務保障工作體系。

發布會上,上海市三中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海事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浦東新區法院、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中證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等10家訴訟、仲裁、調解機構共同籤署了臨港新片區一站式爭議解決中心共建合作協議。

上海市檢察機專門出臺《上海市檢察院關於服務保障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工作意見》,為臨港新片區發展量身定製6項22條檢察服務新舉措,重點加強新片區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加大公益訴訟工作力度,構建涉國際運輸案件快辦機制。

檢察機關建設集辦案、研究、預防、服務於一體的智慧財產權檢察保護中心,在新片區管委會設置專門的檢察官辦公室,將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延伸到開放創新最前沿。

此外,上海市檢察機關加大推動公益訴訟工作,與海關緝私局、海警局、三中院會籤《關於服務保障臨港新片區建設加強反走私工作的意見》,與港航公安局、航運辦、金融辦建立聯動機制,維護臨港新片區全球樞紐港建設運輸安全。

發布會上,由專業化辦案團隊核心成員組成的首批「檢察辦案精英團隊」正式入駐基地,為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專業支持。

自去年8月20日揭牌以來,臨港新片區內新增註冊企業已超過21000家,同比增長62.5%,覆蓋製造業、服務業、高科技、進出口貿易等各個領域。伴隨市場活躍度的提升,法律糾紛及相關案件也逐漸增多,截至2020年9月,全市法院共受理各類涉臨港新片區民商事案件3265件,主要涉及商事糾紛、跨境貿易糾紛、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且案件涉外因素明顯。

針對市場主體法律需求大、近距離法律服務供給不足、涉外專業法律服務短缺的現狀,臨港新片區積極回應市場主體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主動對接國際通行規則,從服務開放型產業發展全鏈條出發,圍繞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不斷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持續提升臨港新片區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核心競爭力。

截至目前,臨港新片區已成功洽談引進境內外知名律師事務所、仲裁、調解、公證、司法鑑定、外國法查明、法律新媒體等18家法律服務機構,建立起司法機關、法律服務機構、企業共存的法律生態體系,為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提供法律服務保障。

發布會上,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也正式揭牌,上海市法學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中證資本市場法律服務中心、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及上海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聯合(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融孚(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金茂凱德(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上海通力(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等上海首批同城分所、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浦東公證處、張江公證處、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律新社等18家單位共同籤署集中入駐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協議。

相關焦點

  • 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揭牌,上海首批5家同城分所入駐
    12月17日,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揭牌。12月17日,在全面提升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上,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正式揭牌。上海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等上海首批5家同城分所籤署集中入駐臨港新片區法律服務中心協議。
  • 《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業務機構登記管理...
    ,北京市司法局制定了《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業務機構登記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了境外仲裁機構的業務範圍、設立業務機構的條件和程序、鼓勵開展業務交流與合作以及相關管理要求等,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 臨港新片區籤約今年首批服務業項目,涉及法國立輔律所、吉的堡教育...
    2020年10月13日下午,臨港新片區與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項目籤約儀式今天在臨港舉行。會上,法國立輔律師事務所、上海大道包裝隔熱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臨港服務中心、德國隱形冠軍聯盟臨港中心、上海新人力人才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現代服務業促進中心服務平臺6個產業項目與臨港新片區籤約。
  • 逐條解讀上海臨港50條新政:非戶籍人才購房社保年限將至3年
    (一)支持新片區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原則上,重大改革舉措優先在新片區試點,在新片區適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的各項政策。今後我市出臺的政策,對企業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優於本意見相關規定的,新片區按照「政策從優」原則,普遍適用。
  • 25條創新舉措出爐,上海將這樣加快推進金融科技中心建設!還有兩大...
    具體從金融科技領域來看,上海科技要素與高科技企業集聚,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成果豐富,例如,擁有張江、紫竹、臨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創新園區,並加快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吸引了支付寶、建信金科、金融壹帳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科技企業落滬,已具備成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實力。
  • 【有模有樣】一歲而已 一歲而立 ——臨港新片區成長檔案
    一年前,在魔都日出最早的東南方,臨港新片區橫空出世。Ta帶著自由創新的不羈靈魂,肩負著構築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偉大使命,呱呱墜地之時,就立下「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彪悍flag。   一年來,新片區交出了足夠驚豔的「成績單」   速度越來越快   以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核心的制度體系逐步形成,創造出多個全國「第一」:   全國首個特殊綜合保稅區揭牌;   全國首個合資理財公司落地;   率先允許境外知名仲裁機構設立業務機構;   率先實施產業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試點
  • 報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在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監管和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國家層面對中心建設的領導和支持,協調推進中央與地方以及上海本地各區的政策執行,形成信息共享、定期會議的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地方各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統籌金融行業監管、改革開放、風險防範等重大事項。運用監管科技匯總全行業金融數據,創新監管方式,加強功能監管與行為監管。在浦東尤其是臨港新片區推動制度創新。
  • 最高法、司法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就2019年商事仲裁司法審查年度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1.201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通過了《關於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請問最高人民法院在落實《若干意見》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 境外證券投資機構調查:法律空白下平臺「裸奔」
    本報記者 張欣培 上海報導  近日,證監會發布的一份境外證券買賣風險提示,使從事美股等境外證券投資業務的機構終於受到外界關注。  不過,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是,這些境外券商在境內開展業務是否符合境內證券法的規定?7月26日,證監會提示風險中表示,我國《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在境內經營證券業務,應當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沒有任何一家境外證券機構在境內經營證券業務。有些只不過是設立了分公司,或者只在境內進行軟體推廣,證券業務其實都是放在境外的。」
  • 上海如何養成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聽資深律師詳解
    對於外資機構,最關鍵的部分包括,提及研究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金融市場法律制度對接效率,允許境外機構自主選擇籤署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NAFMII)、中國證券期貨市場(SAC)或國際掉期與衍生工具協會(ISDA)衍生品主協議;《意見》多次突出「合作」,例如,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外資機構在上海合資設立理財公司等;還提及豐富債券、利率、外匯、期貨期權等上海金融市場的業務和產品,促進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建設
  • 三家中國律所入圍2020Acritas亞太律所品牌指數前十
    TOP50公布○ 高銘暄捐贈100萬設立「高銘暄優秀法律援助案例獎」○ 盈科、泰和泰、康達喬遷新址律新社《律界情報》根據法律科技平臺、律所官網、公眾號發布信息及相關聯繫人提供內容整理,歡迎各大法律服務機構主動提供新聞動態。
  • 上海啟動新一輪QDLP額度發放,這次有何新意?
    日前,第一財經記者從多方獲悉,上海已啟動新一輪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額度發放,包括瑞士精品資管機構百達(Pictet)等正式取得QDLP試點額度,惠理投資等機構則取得了追加額度,並正積極籌備新產品的設立發行。QDLP是上海於2013年先試先行的創新項目,一大批國際資管巨頭藉此「嘗鮮」中國市場。
  • 新一輪QDLP有諸多新意 上海已形成外資聚集效應
    日前,第一財經記者從多方獲悉,上海已啟動新一輪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額度發放,包括瑞士精品資管機構百達(Pictet)等正式取得QDLP試點額度,惠理投資等機構則取得了追加額度,並正積極籌備新產品的設立發行。QDLP是上海於2013年先試先行的創新項目,一大批國際資管巨頭藉此「嘗鮮」中國市場。
  • 2020ALB中國最大30家律所排行公布丨律界情報
    最大30所中國國際律所排行請點擊連結查看:上海103家外國律所駐華代表機構通過年檢近日,司法部公告通過2019年度檢驗,獲準在中國境內執業,提供境外法律服務的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據了解,共185家代表處通過年檢,其中北京74家,上海103家,廣東6家,遼寧和浙江各1家。
  • 踐行國家戰略,中建八局上海臨港新片區又一重大工程開工!
    踐行國家戰略,中建八局上海臨港新片區又一重大工程開工!▲開工儀式現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武偉,發改處處長唐浩,規資處處長史炯,建交處副處長唐餘鈞,商旅處副處長何曉英;上海臨港新城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穎青,總經理張繼志
  • 瀛和律師機構創始合伙人董冬冬:未來一定是運營管理驅動律所做大做...
    「一家律所,職能部門的人數可以少,但創始人必須像一個企業家一樣思考律所的管理,因為未來一定是運營管理驅動律所做大做強。發展戰略、產權模式、決策模式、分配模式、營銷與品牌、協作與共享等等,無不考驗著創始人們的智慧與格局。」近日,瀛和律師機構創始合伙人董冬冬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 開 發 區 - 上海浦東
    金融開放創新有力推進,落實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方案,啟動自由貿易帳戶境外融資和外幣服務功能,跨境人民幣結算、本外幣雙向資金池等業務實現規模化運作。圍繞優化審批、提高效能,全面取消區級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行政權力,全面取消區級「紅頂」中介機構。圍繞信息共享、聯合監管,浦東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網上政務大廳等開始運行。制度創新、擴大開放等先行先試舉措,促進了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功能進一步拓展延伸。
  • 自貿區海事案件呈現新特點 上海海事法院發布白皮書
    此外,涉訴境外保險機構、境外保險機構設立的境內保險機構和境內保險機構的件次比例為3:4:19,隨著自貿區保險市場進一步擴大開放以及航運保險產品註冊的實施,未來航運保險競爭將更為激烈,對服務水平和產品創新能力提出新的考驗,新類型糾紛亦可能相伴而生。
  • 連載|財富管理機構競爭力報告——第十一章 律師事務所
    從律師行業的對外開放程度看,我國律師事務所境外設立分支機構較少,僅122家,僅佔規模50人(含)以上律所的14%左右。此外,截至2018年底,共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家律師事務所在中國(內地)設立了302家代表機構,其中有11家港澳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建立了合夥型聯營律師事務所,有5家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代表處的外購律師事務所與中國律師事務所實行聯營,律師行業對外開放程度有待提高。
  • 北京律師34907名、律所2735家;43家律所為上市公司IPO項目提供服務
    共有43家律所為這119家新上市公司IPO提供法律服務。業務單數最多的律所為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16單),第二名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10單),第三名為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8單)。據了解,第一屆律委會經過公開招募、兩輪報名,最終共吸納來自北京、上海、廈門等地法律服務機構的16家單位會員、52位個人會員,未來將致力於為協會會員單位和廈門市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及時、專業、便捷、公益的法律維權服務,為推動廈門市智慧財產權保護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持續改善智慧財產權營商環境、構建公平正義的智慧財產權法律環境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