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被蟄身亡 女子質疑不是意外 如果沒人摘馬蜂窩馬蜂怎會蜇人

2020-12-15 旺哥談社會

汪女士住在杭州千島湖畔的一個村子裡,他們家在附近的山上種了枇杷和板慄,去年八九月份,她發現一棵板慄樹上掛著一個馬蜂窩。去年十月份,隔壁村的蔣師傅向她打聽馬蜂窩的位置,她開始是沒有答應的,畢竟馬蜂太危險了,對方說沒關係的,他是專業做這個的,並且有防護服,要等晚上馬蜂進巢之後才摘,也能多賣一點錢。

汪女士說,找到馬蜂窩後,蔣師傅去了她家,看起來十分高興。第二天一大早80多歲的老父親上山去看看情況,看看馬蜂窩摘掉沒有,順便撿點板慄,結果出事了。當她接到父親電話趕到山上,發現父親被嚴重蜇傷。她趕緊叫了救護車把父親送到醫院,結果還是去世了。

汪女士認為,馬蜂窩掛在樹上,如果不去碰它,它是不會傷人的。既然要摘掉馬蜂窩就應該要處理乾淨,不然不傷到她和家人也會傷到其他人。他認為是蔣師傅的責任。不過事發之後汪女士沒有第一時間報警,事情已經過去近1年多了,責任一直沒有明確。

汪女士帶記者找到了蔣師傅的家裡,敲門沒人回應。其嶽父母說,蔣師傅外出打工了。記者電話聯繫了蔣師傅,蔣師傅說,他也是幫別人問,他自己又不敢摘馬蜂窩,他家門口的樹上都掛著馬蜂窩,他不敢摘。汪女士家板慄樹上的馬蜂窩他有去看過,但並沒有去摘。汪女士父親意外去世,跟他沒有關係。

這件事有網友認為,如果不是蔣師傅,他應該把消息告訴了別人,摘馬蜂窩的人應該要承擔責任。也有網友認為,摘了馬蜂窩,附近肯定會有散落的馬蜂,一個80多歲的老人,一點常識都不懂嗎?還一大早跑去看,自己被馬蜂蜇死了,自己承擔責任。

相關焦點

  • 父親被馬蜂蟄傷身亡,女子坦言這不是意外?女子:悲劇可以避免
    文案:崇凜編輯:劉一刀導讀:馬蜂又名為"黃蜂",是一種昆蟲含有毒性。馬蜂在遇到破壞時會四處攻擊,輕則產生一些過敏反應,重則可命喪黃泉。近日有媒體報導,杭州汪大姐的父親被馬蜂蟄後不幸身亡,對此看似一場意外,卻又不是意外。對於父親的逝去,汪大姐痛苦的表示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捅馬蜂窩賣錢汪大姐是淳安千島湖人,一家人在附近的山上種了板慄和枇杷。
  • 杭州一女子的父親,被馬蜂蜇傷去世,她說這不是意外,可以避免?
    父親被馬蜂蜇傷去世,不是一場意外?杭州女子表示原本悲劇可以避免!馬蜂窩這個東西,對於城裡的人來說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對於農村人來說就非常的熟悉了,這個東西一般人真的不敢去動,弄不好就被蜇傷,嚴重的甚至喪命。
  • 4人取走馬蜂窩後,一過路人被馬蜂怒蜇身亡
    在王方書遭遇野蜂圍攻前一晚,四名當地村民趁黑取走了馬蜂窩。慘劇發生後,受害人家屬將四名取馬蜂窩的村民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王方書生前在醫院搶救法院通過審理查明,2019年10月5日下午5時許,被告黃某波分別打電話給黃某華、韓某某及朱某某,提議摘取蜂巢,取蜂巢裡的馬蜂蛹吃,被告黃某華、韓某某、朱某某表示同意。
  • 重慶發生兩起馬蜂蜇人事件致一死六傷
    三兄妹上墳祭祖驚擾馬蜂被蟄  躺在病床上還心有餘悸的崔冬(化名)告訴記者,2號中午,他帶著22歲的妹妹和19歲的堂弟一起前往豐都縣保合鄉金盤村一起去給過世的父親上墳,當他們在墳頭燒完香燭錢紙剛點燃鞭炮,附近就飛出來一群馬蜂,由於堂弟隔得稍遠,他跟妹妹兩人便成了馬蜂主要攻擊的對象。
  • 大馬蜂蜇人 消防果斷「拿下」
    大馬蜂蜇人 消防果斷「拿下」 2020-11-19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家人摘板慄遭馬蜂襲擊 一旦被蜇該怎麼辦?
    據大河報9月23日報導,貴陽紅旗村曹師傅家三人摘野板慄時,幾百個馬蜂追著他一家人不放,曹師傅的妻子和孩子已經死亡,他本人正在急救中,家裡兩歲的兒子正盼著父親醒來。9月22日,記者在醫院見到了曹師傅的父親曹天德,他告訴記者,這棵板慄樹就在他家的房子後面,板慄樹上有一個大蜂窩,以前並沒有發生馬蜂蜇人的事。他趕到時,兒子,兒媳婦和孫女全身被馬蜂蜇傷。三人當場暈了過去。
  • 喪禮爆竹驚動馬蜂,抬棺老人被蟄死,賠償怎麼算?
    喪禮爆竹驚動馬蜂,抬棺老人被蟄死,賠償怎麼算?未成想,被點燃的煙花爆竹卻驚嚇到了屋前一棵樹上馬蜂窩內的馬蜂群,於是,它們開始攻擊送葬人群。結果有10多位村民被蟄傷,8人被送到醫院救治。但不幸的是,仍然有一人身亡。
  • 泉州市區一女子自摘馬蜂窩被蟄18處!
    進入夏天,氣溫越來越高戶外作業非常辛苦不過對於馬蜂來說它們卻不怕辛苦趁著氣溫高忙著築巢產卵一旦找到合適的落腳點幾天就能築成一個窩近日,讀者黃女士就致電96339表示,她家樓頂上的建築物裝飾架有一個很大的馬蜂窩,她自行摘除馬蜂窩時被馬蜂蜇傷住院,後來找消防員幫忙摘除,才算消除了家中的隱患
  • 路邊發現一個馬蜂窩 村民:馬蜂除了會蜇人還是個「建築師」
    8月9日,我們前往石家莊靈壽縣五嶽寨,途中停車欣賞沿路風景,發現在路邊一棟民房的屋簷下掛著一個馬蜂窩。細細觀察這個馬蜂窩,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層層疊疊好幾個出口,工蜂忙忙碌碌出出進進。外觀充滿科幻風格。據悉,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
  • 浙江一男子被馬蜂蜇傷去世,女兒懷疑不是一場意外……
    來源:1818黃金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汪大姐是杭州淳安縣人,她說去年10月3號,父親在自家地裡幹活,突然被馬蜂圍攻,最終不治身亡。汪大姐表示,這看起來像是一場意外,但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浙江一男子被馬蜂蜇傷去世,女兒懷疑不是一場意外......汪大姐住在杭州淳安縣千島湖鎮茂畈村,汪大姐說,他們家在附近山上的一片林地裡種了枇杷和板慄,去年八九月份,地裡一棵板慄樹上結了一個馬蜂窩,沒人敢動。
  • 採摘蜂巢致馬蜂回巢蜇死路人 法院判決:取馬蜂窩者承擔八成責任
    採摘馬蜂窩泡藥酒,不料馬蜂回巢,將過路的朱某桂蜇傷後送醫不治身亡。近日,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結該案,判決採摘馬蜂者姚某周賠償受害人親屬損失38萬餘元。摘馬蜂窩泡酒惹事姚某周在一網絡視頻平臺看到李某松發布的關於馬蜂窩的視頻後,遂與其加為微信好友,並詳細詢問了馬蜂窩的大小、數量、位置等信息,並表示將前往摘取馬蜂窩泡酒。
  • 吉林天橋嶺:田間遭遇大黃蜂一女子被蟄身亡
    8月3日下午,在吉林省天橋嶺林業局張家店林場內,一女子及其家屬在自己家的菜地鏟蘿蔔白菜時,被大黃蜂蟄咬造成一人死亡。 被焚燒的大黃蜂窩 天橋嶺森林公安局/供圖 據天橋嶺森林公安局張家店派出所所長劉金龍介紹,事發當天,死者幹活時正好地邊有一馬蜂窩,無意中驚動了大黃蜂
  • 為什麼蜜蜂蜇人後會死,馬蜂卻不會?
    蜂類會蜇人這是一般人的常識,有許多人也知道蜜蜂蜇人之後自己也會死,但是其實並非所有的蜜蜂都會蜇人,也並非所有的蜂類蜇人之後都會死,比如馬蜂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攻擊其它生物,不用擔心自己會死,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過路村民被回巢馬蜂怒蜇身亡,頭晚摘走馬蜂窩取蛹吃的4人要擔責嗎?
    在王方書遭遇野蜂圍攻前一晚,四名當地村民趁黑取走了馬蜂窩。慘劇發生後,受害人家屬將四名取馬蜂窩的村民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2020年3月30日,筠連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宣判,判決被告黃某波、黃某華、韓某某、朱某某四人承擔30%侵權責任,賠償受害人死亡補償金、喪葬費、精神損失費等共計6萬餘元。
  • 四川攀枝花一男子被馬蜂蜇後出現休克 提醒:當季小心馬蜂蜇人!
    馬蜂兇猛,馬蜂蜇人可能危及生命。9月12日,紅星新聞從四川省攀枝花鹽邊縣公安局獲悉,2020年9月9日14時許,鹽邊縣公安局紅果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電話一端報警人焦急萬分:鹽邊縣紅果彝族鄉大槽村小槽組村民安某某因爺爺過世,在上山為老人辦理喪葬後事過程中,被馬蜂蜇傷後不省人事,有極大的生命危險,請求派出所出警救助。
  • 馬蜂蜇人致死,這些防「蜂」知識快收下,緊急時刻可救命
    每年的9至11月是馬蜂的繁殖期,也是馬蜂蜇人的高危期。一般人都懼怕馬蜂的蜂毒,所以遇到馬蜂時選擇避而遠之,但總會有些人喜歡特立獨行,他們不但不怕反而還去挑戰這些小動物。然而,馬蜂的脾性可不太好,當它們受到威脅或者打擾時,會群起反擊,十分可怕。
  • 70多人團建23人被馬蜂蟄傷後緊急送醫,醫生提醒:看到它立即遠離
    幾天前,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組織員工到寧波奉化山區團建,沒想到和一群馬蜂「狹路相逢」,最後導致23人受傷。一名同事被咬,一群馬蜂湧了過來70多人裡23人被咬「有位同事不知怎麼地被馬蜂咬了,沒過多久,一大群馬蜂聚集了過來,黑壓壓的一片,太嚇人了!」
  • 馬蜂蜇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蜇人的馬蜂居然有主人……
    養殖蜜蜂很常見但養殖馬蜂卻鮮有聽聞8月4日早晨,洲泉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長山河某村有馬蜂蜇傷了附近居民。洲泉派出所值班民警迅速出動趕赴現場。報警人向某,租住於洲泉。3日晚上,向某在自己租房內被一隻碩大的馬蜂蜇傷後疼痛難忍,不得不前往醫院治療。「這馬蜂不是野生的,是有人養的。」向某告訴民警,蜇傷自己的馬蜂是同住附近的另一名新居民楊某養的,「很危險,我們都很害怕,讓他處理掉他又不肯」。無奈之下,向某隻能報警求助。
  • 你知道蜜蜂什麼時候喜歡蜇人嗎?什麼時候不喜歡蟄人?
    蜜蜂尾部有蟄針,尾部裡面有毒液,一旦蟄了人以後會出現鑽心的疼,並且伴有紅腫的現象發生。因此在農村有一句說法,有事無事千萬別去戳馬蜂窩,一旦出了馬蜂窩就有被挨蟄的風險,戳蜜蜂窩後果也是如此。寓意一個人要沒事的時候不要去招惹一些沒必要的麻煩,一旦招惹了麻煩,就會被麻煩纏身。蜜蜂什麼時候蟄人呢?
  • 馬蜂頻頻蜇人致死原因何在?|周道生態文明第78講
    他們發現,現在大量的出現馬蜂蜇人事件,主要是因為人對馬蜂的打擾。周博士談到馬蜂蜇人的現象有兩個維度的去理解,一方面是因為人類擴張,馬蜂的棲息地的減少,導致馬蜂無處可去。一方面從自然界食物鏈的角度理解,馬蜂的自然天敵是灰喜鵲。醫學專家推測,灰喜鵲的數量可能在持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