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法國是現代潛艇創始人之一,非常積極的投身到潛艇研製中,希望通過新武器挑戰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但在發展過程中,法國潛艇也經歷了反覆搖擺和妥協,誕生了許多稀奇古怪的設計,浪費了大量時間資源,將一把好牌打得稀爛。百年潛艇9:想法很棒、設計奇葩、過程搖擺——一戰前後的法國潛艇
到1911年法國已經研製了10級潛艇,此後還有更多的潛艇不斷湧現出來,到一戰結束時共生產了19級。
11、克羅林德級(Clorinde-class)接上一篇序號:
▲最右邊這一艘是克羅林德級
1910年11月開工,1913年下水,共建造2艘,是上一級霧月級潛艇的發展型,同屬於馬克西姆•勞博夫系列。
潛艇全長53.9米,寬5.1米,水下排水量574噸。裝備2臺375馬力柴油發動機和2臺175馬力電動機,雙軸雙槳。水面航速13節,水下航速9節,續航力2670千米/10節,可搭載27名官兵。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6枚在傑維茨基吊架中,2枚在外部支架上。首次裝備了1門47毫米(1.9英寸)哈奇開斯甲板炮。一戰中,2艘潛艇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中航行,1926年都遇險沉沒了。
12、古斯塔夫·澤德級(Gustave Zédé-class)
1911年開工,1913年下水,共建造2艘。
▲後面第二艘是Q92「古斯塔夫•澤德」號
這一級潛艇體型迅速增大,全長74米,寬6米,水下排水量達到1098噸,開始跨入中大型潛艇行列,在法國海軍中擔任領航潛艇。
2艘潛艇動力各不相同,一號艇「古斯塔夫•澤德」號裝備2臺1750馬力蒸汽機,輸出總計3500馬力的強大動力,還有2臺810馬力電動機;二號艇「內雷德」號裝備2臺1200馬力柴油機和2臺810馬力電動機,苦逼的後勤看到後不知會有多崩潰。
得益於強大動力,2 艘潛艇的水面航速達到17節,水下航速10-11節,基本跟上世界水平,續航力也增加到5780千米/10節,可搭載47名官兵。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2枚在魚雷發射管中,6枚在雙聯裝外部支架上,依然讓人頭疼。還有1門75毫米(3英寸)甲板炮和1門47毫米甲板炮,與其他國家中大型潛艇基本持平。
13、安菲特裡忒級(Amphitrite-class)
安菲特裡忒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海洋女神,海神波塞冬的妻子。這個美麗的名字用在潛艇上合適不過了,浪漫得冒泡。
▲Q101"仙女座"號
安菲特裡忒級1913年開工,到1916-1918年才陸續完成,共建造8艘。
全長53.95米,寬5.41米,水下排水量614噸,屬於中型潛艇。動力很強,有2臺1325馬力柴油機和2臺175馬力電動機,所以水面航速達13節,水下航速9.5節,續航力2400千米/10節,可搭載27名官兵。
武器和古斯塔夫•澤德級相同,8枚450毫米魚雷:2枚在魚雷發射管中,6枚在傑維茨基吊架中。還有1門75毫米和1門47毫米甲板炮,
除1艘沉沒,外其餘7艘都平安度過一戰,到1920年代末退役,最後一艘1935年才退役。
14、貝隆級(Bellone-class)
▲貝隆級
1913年開工,1916-18年陸續完工,共建造3艘。
全長60.6米,寬5.4米,水下排水量804噸。裝備2臺900馬力柴油機和2臺40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4節,水下航速9.5節,續航力4300千米/10節,可搭載28名官兵。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4枚在外置吊架中(前2後2),4枚在傑維茨基吊架中。一戰中,3艘潛艇在亞得裡亞海和大西洋上巡邏,1935年退役。
15、杜普伊·德·勒梅級(Dupuy de Lôme-class)
1913年開工,1916年完工,共建造2艘。
▲Q106"薩內"號
全長75米,寬6.39米,水下排水量1291噸。裝備2臺1700馬力蒸汽機(又換動力了)和2臺82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8節,水下航速10.9節,續航力4350千米/10節,可搭載41名官兵。
此級潛艇速度很快,看建造時間應該是受英國「鸚鵡螺」號高速潛艇試驗影響,也開始嘗試高速潛艇,速度比「鸚鵡螺」號(17節)還快一節。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4枚在外置吊架中(前2後2),4枚在傑維茨基吊架中。1935年退役。
16、黛安娜級(Diane-class)
▲Q108二號艇「達芙妮」號
黛安娜,英語中稱黛安娜,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月亮與橡樹女神,代表純潔。是眾神之王朱庇特與泰坦族人拉託娜的女兒,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所以這又是一個有著優美名字的潛艇,比德國、英國、美國的字母潛艇有文化多了。
她1913年開工,1917年完工,全長68米,寬5.53米,水下排水量901噸。裝備2臺900馬力柴油機(又換回柴油機了)和2臺70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7節,水下航速11.5節,續航力4800千米/10節,可搭載34名官兵。也是一級高速潛艇,水下航速尤為出色。
武器增強到10枚450毫米魚雷,2枚在艇艏魚雷發射管中,4枚在外置吊架中(前2後2),4枚在傑維茨基吊架中,還有1門75毫米甲板炮。
首艇「黛安娜」號1918年失事沉沒,次艇「達芙妮」號服役到1935年退役。
17、阿米德級(Armide-class)
▲「阿米德"號
阿米德級原本是一戰前法國施耐德公司造船廠為希臘和日本海軍建造的潛艇,共3艘。一戰開始後被法國政府徵收,派到地中海區域巡邏,直到1932-1935年間陸續遭遇事故退役。
全長56.2米,寬5.2米,水下排水量670噸。裝備2臺1100馬力柴油機和2臺45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7.5節,水下航速11.5節,續航力4800千米/11節,可搭載31名官兵。
武器為6枚450毫米魚雷,都儲存在魚雷發射管中和艇內(不用吊架和支架了),還有1門75毫米或47毫米甲板炮。
18、喬塞爾級(Joessel-class)
▲Q109「喬塞爾」號
此級潛艇建造速度很慢,1913年開工,直到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完工,所以未能參加戰鬥。
全長74米,寬6.4米,水下排水量1247噸。裝備2臺1350馬力柴油機和2臺82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6.5節,水下航速11節,續航力8000千米/11節,可搭載47名官兵。其續航力很強大,可以算遠洋潛艇了。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都在魚雷發射管中和艇內,還有2門75毫米甲板炮。
它們有一個高度更高的圓柱形指揮塔,裝備2臺潛望鏡。原計劃建8艘,後來只建造了2艘就取消了。
19、拉格朗日級(Lagrange-class)
▲Q112「拉格朗日」號
該級潛艇也是下水很早,建成很晚。1913年開工,到1924年才全部完工,居然建了整整11年。估計是一戰後期法國也顧不上建造潛艇了,反正陸地上已經讓德國打殘了。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此級潛艇共4艘,都以科學家名字命名。全長75.2米,寬6.3米,水下排水量1339噸。裝備2臺1300馬力柴油機和2臺820馬力電動機,水面航速16.5節,水下航速11節,續航力8000千米/11節,可搭載47名官兵。續航力很強大,也是遠洋潛艇。
武器為8枚450毫米魚雷,都在魚雷發射管中和艇內,還有2門75毫米甲板炮和8挺8毫米機槍。
除了以上潛艇,一戰結束後法國還從德國接收了一些UA型(4艘)、UB-II型(4艘)、UE型(2艘)和1艘U-139號潛艇,在法軍中一直服役到1937年左右。
總之,一戰前法國在潛艇上行動很早,態度積極,對潛艇早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然而研製過程中設計師思路似乎比較混亂,並沒有清晰路線,在動力系統上反覆不定,這一級是蒸汽機,下一級就換成柴油機,然後再換成蒸汽機,浪費了很多時間和資源。武器系統也是變幻莫測,在魚雷發射管、傑維茨基吊架、外置支架中反覆變化,直到最後才統一為主流的魚雷發射管,獲得更好的外部艇型。
法國潛艇早期積累的那點優勢,很快就被目標專一的德國、英國潛艇所超越,戰爭中也沒有什麼搶眼表現,於歷史長河中慢慢歸於平淡,只有翻閱檔案時才會想起它們。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