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梅梅爾百年命運 法國奪取的德國城市現在卻是立陶宛一部分

2020-12-14 hawk26講武堂

整整100年前,1920年2月2日,法國佔領了德國港口城市梅梅爾。

這座城市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現在是立陶宛所有,已經改名為克萊佩達。法國在哪裡,梅梅爾又在哪裡,法國為何突然佔領這座城市?這個故事真是非常的長。作為曾經的德意志帝國最東方的重要城市,梅梅爾出現的《德意志之歌》中。一戰戰敗後,法國人盯上了這裡,出兵攻佔了梅梅爾。圖為1923年梅梅爾街頭的立陶宛軍隊戴姆勒裝甲車。

法國人就這樣把波羅的海東岸的梅梅爾當作一個海外省統治了三年,1923年1月,立陶宛突然出兵攻佔梅梅爾。在奪取這座城市的戰鬥中,12名立陶宛士兵和1名法國士兵喪生。經過幾個小時的乏味衝突之後,梅梅爾省長加布裡埃爾·佩蒂涅決定投降,條件是他的官員和士兵可以不受阻礙地離開這座城市,這很法國。立陶宛同意了,他們將這裡改名為克萊佩達,並自豪地稱之為「克萊佩達起義」。圖為市政廳門前的法國水兵。

毫無疑問,1923年的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將立陶宛打成粉末,不僅能夠奪回梅梅爾,還能夠佔領立陶宛全境。然而,法國並沒有這樣做,從德國手中奪得這座城市三年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其實自己並不需要。圖為梅梅爾海外省長官檢閱守備部隊。

這就是立陶宛奪取梅梅爾的主力部隊——「立陶宛步槍兵聯盟」,這是一個民族主義準軍事組織,直接參加了戰鬥並迫使法國人投降。而因為他們的特點,讓立陶宛能夠宣布奪取梅梅爾的行動是「民眾起義」。從照片上看,他們使用的是德國武器,但戰績實戰沒法看。法國守備部隊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反抗也很難說,要不己方就不會只有一人喪生。

當時,梅梅爾絕大多數的居民是德國人,法國或立陶宛都不關心他們對自己城市歸屬的看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民眾表達自己城市應該保留在德國版圖內的權利都沒有。圖為佔領梅梅爾之後,立陶宛軍官合影留念。

讓德國最惱火的是,不但梅梅爾丟了,原來的波森省也被國際聯盟送給了波蘭,就是著名的港口格但斯克。這樣的屈辱讓德國民眾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復仇心理。1939年,納粹德國以通牒形式要求立陶宛歸還梅梅爾時,德國民眾普遍表示支持,立陶宛在考慮兩天之後,交出了這座城市。二戰後,這座城市又被蘇聯奪取,並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立陶宛的一部分。圖為在「克萊佩達起義」後,為那名喪生的法國士兵舉行葬禮。

相關焦點

  • 普魯士本非德意志民族,為何卻能統一德國?
    這個王國在鼎盛時期囊括了今天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領土。歐洲社會也由此進入了中世紀。相對於古羅馬帝國,日耳曼人初始的文明發展水平較低。但通過數百年的融合和學習,日耳曼人逐漸歸皈了基督教,並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的軍事採邑制度,取代了古羅馬的行省制。可好景不長,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成東、中、西三個部分,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便是德意志民族的前身。
  • 法國德國世仇,不也和解了?
    法國、聯邦德國於1950年5月9日提出「煤鋼共合體」的構想,1951年4月18日在巴黎籤署的條約,隨後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六國先後加入法國和德國,是如何跨越三百年的世仇,拋下曾經歷史的隔閡,成為三百年來都沒有成為的「好朋友」呢?
  • 尼斯:法國第五城,為何在義大利和法國之間來回易手十餘次?
    ▲尼斯是巴黎之外,法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其區域被稱為「藍色海岸」可回溯歷史你就會發現,這座距離義大利邊境僅30公裡的城市在此前數百年間一直歸屬義大利,為了獲得尼斯的統治權,統一的法蘭西與分裂的義大利進行了三百餘年的爭奪。
  • 「小國」發揮大影響力 白俄羅斯危機,立陶宛為何「搶鏡」?
    在白俄羅斯因大選而引發的危機中,一個西方大國眼中的「小國」正發揮「大號」影響力,用德國《世界報》的話說,其出拳力度遠超出自己的體重水平。它就是與白俄羅斯相鄰的立陶宛。該國為白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提供庇護,數次在歐盟緊急會議上呼籲保障白俄羅斯人權,並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比根、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政要商討有關局勢。
  • 國內就業形勢下法國德國海歸的命運
    ▼ 法國是世界上第5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的5%,金融交易量佔全球的6%。法國是歐洲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國,它也是世界上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接受國。 一.
  • 法國和德國就歐洲的未來吵了一架,核心是還要不要認美國做老大
    法國和德國,就歐洲的未來吵了一架。美國已經不是那個美國,歐洲也已經不是那個歐洲啦。圖說:2018年北約在挪威海域展開軍演。 來源:紐約時報互嗆「我可沒有聽到(德國)總理說北約是多餘的。」圖說:馬克龍與默克爾。 來源:英國每日快報在雄心勃勃、始終呼籲建立歐洲聯軍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看來,這頗有些諂媚的味道。「我完全不同意德國國防部長的判斷。」馬克龍明確站在這位德國高官的對立面,很是罕見。
  • 立陶宛國家隊兩名NBA大將,德國五名NBA球員,施洛德在列
    根據立陶宛籃球記者Donatas Urbonas的報導,中鋒約納斯-瓦蘭丘納斯和多曼塔斯-薩博尼斯預計將於11月底加入立陶宛國家隊,參加即將到來的FIBA窗口期比賽。
  • 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最終的受益者是英國還是法國?
    為了紀念戰爭帶來的劃世紀的影響,後來的世界史學家們,將英法這段時間的戰爭命名為「百年戰爭」。10年之後,1356年,英國再次強盛追擊,進一步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斯和加斯科涅。此次戰爭就是普瓦提埃之戰。這次戰爭,讓法國元氣大傷。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在這場戰役中,法國的國王和王室很多貴族大臣被英國俘獲,英國向法國索取巨額的賠償款,否則不會釋放王室人質。
  • 維希法國: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
    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法軍節節敗退,法國總理保羅·雷諾無力抵抗,引咎辭職,由貝當繼任總理。貝當無意抵抗,向德國投降,建立了服從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那麼維希法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二戰爆發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但是腓力六世的統治並不穩固,同樣要求繼承法國王位的還有兩個人同樣,一個是查理四世王后因為她正懷著一個尚末出生的嬰兒,另一個就是極具威脅性的查理四世的外甥,被腓力四世遠嫁英國的法國公主伊莎貝拉的兒子英國王愛德華三世。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越過海峽進攻法國,英法百年戰爭爆發。
  • 拿破崙攻俄失敗之謎,立陶宛葬坑揭開秘密:罪魁禍首竟不是嚴寒
    然而,隨著立陶宛萬人墓穴的出土,拿破崙攻俄失敗的真正原因也漸漸浮出水面,罪魁禍首不是嚴寒,竟與波蘭、俄羅斯過於落後有關!1812年,拿破崙一世在歐洲大陸取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法國佔領了幾乎整個義大利、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聯邦),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義大利、尼德蘭等地和西班牙北部。
  • 布麗吉特訪問立陶宛!穿一身藍色卻縮著脖子,輸給立陶宛第一夫人
    當地時間周一,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陪同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立陶宛。因為疫情的原因,布麗吉特今年的出訪次數明顯減少,這算是布麗吉特今年的首次出國訪問了。 布麗吉特選擇了一身的藍色,內搭藍裙和藍色的外套搭配起來,單看的話氣質確實還是相當在線。
  • 人口還沒北京朝陽群眾多,東歐小國立陶宛也敢「捍衛臺灣」?
    作者:塞西 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的一部分。但是蔡英文一直拒絕承認,並企圖通過拉幫結派的方式在國際舞臺上提升臺灣地區的聲譽。在此關頭,只有一些小國願意站出來對蔡英文表示支持,東歐小國立陶宛就是其中一國。
  • 立陶宛禁止盧卡申科入境 俄外交部:這是幹涉白俄內政的鐵證
    扎哈羅夫臉書截圖 海外網8月2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9日報導,立陶宛外長林克維丘斯19日通過國家電臺表示,立陶宛外交部將包括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內的林克維丘斯表示,立陶宛已針對白俄抗議活動擬定製裁名單,「這份名單裡有32人,我不說出所有人的名字,只透露一點:包括亞歷山大·盧卡申科」。林克維丘斯聲稱,被制裁人員包括涉嫌「偽造大選結果」的選舉委員會成員,以及逮捕抗議示威者的官員。 對此,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扎哈羅娃19日在臉書上發文稱:「好極了!
  • 鎮江參加德國曼海姆市國際友城虛擬市長峰會
    央廣網南京9月10日消息(記者景明 鎮江臺王曉琴)當地時間9號上午,北京時間9號晚上,德國曼海姆市牽頭舉辦國際友城「虛擬市長峰會」,曼海姆市13個國際友好城市參會,著重就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和後疫情時代城市如何復甦展開對話。鎮江市常務副市長郭建參加會議。
  • 除德國外,還有哪些國家說德語?
    此外,在法國有120萬人講德語,分布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1871年至1918年屬於德國)。講德語的義大利人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博爾扎諾省(1919年前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60%的人口是德意志人。瑞士人自己說:「在德國、法國和義大利,有些人不想再當德國人,有些人不再想當法國人,有些人不想再當義大利人,他們在一起組成了瑞士人。瑞士是一個多山的內陸國家,歐洲大陸三大河流的發源地,被稱為「歐洲水塔」。山川秀美,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綠地。它是瑞士手錶、奶酪、巧克力和瑞士軍刀聞名於世。
  • 「立陶宛」從黑暗到黎明,歐洲中心小國走過的輝煌歷程!
    抵達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之前,我對立陶宛的唯一印象就是「名字好可愛」。在逛過古城之後,我真的非常好奇宗教和戰爭對他們的影響,於是就從自己感興趣的角度認真研究了這個「文明古國」的輝煌歷史。立陶宛在1240年建立了「大公國」,有點像我們所說的諸侯國,雖然有獨立的領導人,卻必須要聽從於更上層的君主,和主權獨立只需上貢的藩屬國不同,大公國僅是沒有主權的領地。當時的立陶宛可一點都不小,領土包括了波蘭和白俄羅斯的部分地區,且曾附庸於蒙古人統治下的欽察汗國。而700多年前,剛好是我們的南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