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100年前,1920年2月2日,法國佔領了德國港口城市梅梅爾。
這座城市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現在是立陶宛所有,已經改名為克萊佩達。法國在哪裡,梅梅爾又在哪裡,法國為何突然佔領這座城市?這個故事真是非常的長。作為曾經的德意志帝國最東方的重要城市,梅梅爾出現的《德意志之歌》中。一戰戰敗後,法國人盯上了這裡,出兵攻佔了梅梅爾。圖為1923年梅梅爾街頭的立陶宛軍隊戴姆勒裝甲車。
法國人就這樣把波羅的海東岸的梅梅爾當作一個海外省統治了三年,1923年1月,立陶宛突然出兵攻佔梅梅爾。在奪取這座城市的戰鬥中,12名立陶宛士兵和1名法國士兵喪生。經過幾個小時的乏味衝突之後,梅梅爾省長加布裡埃爾·佩蒂涅決定投降,條件是他的官員和士兵可以不受阻礙地離開這座城市,這很法國。立陶宛同意了,他們將這裡改名為克萊佩達,並自豪地稱之為「克萊佩達起義」。圖為市政廳門前的法國水兵。
毫無疑問,1923年的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如果他們願意,可以將立陶宛打成粉末,不僅能夠奪回梅梅爾,還能夠佔領立陶宛全境。然而,法國並沒有這樣做,從德國手中奪得這座城市三年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其實自己並不需要。圖為梅梅爾海外省長官檢閱守備部隊。
這就是立陶宛奪取梅梅爾的主力部隊——「立陶宛步槍兵聯盟」,這是一個民族主義準軍事組織,直接參加了戰鬥並迫使法國人投降。而因為他們的特點,讓立陶宛能夠宣布奪取梅梅爾的行動是「民眾起義」。從照片上看,他們使用的是德國武器,但戰績實戰沒法看。法國守備部隊是否進行了有效的反抗也很難說,要不己方就不會只有一人喪生。
當時,梅梅爾絕大多數的居民是德國人,法國或立陶宛都不關心他們對自己城市歸屬的看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敗國,民眾表達自己城市應該保留在德國版圖內的權利都沒有。圖為佔領梅梅爾之後,立陶宛軍官合影留念。
讓德國最惱火的是,不但梅梅爾丟了,原來的波森省也被國際聯盟送給了波蘭,就是著名的港口格但斯克。這樣的屈辱讓德國民眾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復仇心理。1939年,納粹德國以通牒形式要求立陶宛歸還梅梅爾時,德國民眾普遍表示支持,立陶宛在考慮兩天之後,交出了這座城市。二戰後,這座城市又被蘇聯奪取,並在蘇聯解體後,成為立陶宛的一部分。圖為在「克萊佩達起義」後,為那名喪生的法國士兵舉行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