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pple Watch和一眾產品開啟了這個品類,智能手錶就不斷伴隨著進步和爭議。
蘋果的高調入場讓人們抱以極高期望,同時蘋果也在用等同於當家產品iPhone的節奏迭代,不可謂不下功夫。但結果並沒有像前輩產品那樣皆大歡喜,Apple Watch以及跟隨它的智能手錶,至今還只是小眾科技產品。
智能手錶的困境
智能手錶要達成的目標的確不少,就如同它的名字那樣,要兼顧作為手錶和可穿戴設備的雙重屬性。
一方面,得像傳統的機械手錶或是電子手錶那樣,提供不僅僅是計時的裝飾品屬性:或是體現佩戴者的對時尚穿搭的態度、或是體現科技範兒。蘋果的做法是,軟體層面提供大量精緻的可更換錶盤,同時表身用上不鏽鋼、陶瓷等傳統手錶材質,可替換的錶帶也不斷推陳出新。
另一方面,智能屬性又不能太差,目前主流認知都希望智能手錶可以是手機在呈現通知、進行快捷操作的延伸,也可以是記錄運動、睡眠、健康等個人隨身狀態的核心設備。雖然個頭不多大,卻必須要同時監控來自人體和手機的多種數據。
在滿足上面兩大方向的需求後,智能手錶還要考慮續航。作為一個從起床到入睡,幾乎每時每刻都貼身攜帶的設備,理應提供至少長達十餘個小時的有效續航。要是剛到下午就沒電關機,不但要當成純粹的裝飾品多戴幾個小時,對個人信息的記錄也不完整,可以說是本末倒置。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智能手錶,在外觀上做得還不錯,畢竟有傳統手錶可以充分借鑑,而且智慧型手機積累下來的經驗也能活用。但功能和續航的平衡就沒那麼好實現了,體積限制下要麼是長續航輕功能,要麼是短續航重功能。
同樣的至少一天續航下,硬體進化帶來的性能提升紅利實在不多,所以即使是年年都有新品登場,智能手錶也要謹慎地在均衡發展和突出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見慣了智慧型手機飛躍式進化之後,智能手錶的情形多少讓人感覺尷尬,難以用樂觀的眼光去看待它。
畫風不太主流的小天才
就算有蘋果這等體量的公司在推動,智能手錶也只能是「死路一條」嗎?
如果讓目光跳脫出主流的智能手錶定義,放大到廣義上的腕上智能終端,就能發現一些頗為有趣的產品路線。比如說小天才為首的兒童手錶,產品定義和市場表現相比之下輕鬆自由很多,絲毫不見與續航搏鬥的苦大仇深。
高通剛剛在本月初發布了新一代可穿戴設備平臺Wear 4100,在性能和續航上有了頗為明顯的進步。高調宣布將首發這款平臺的廠商中,除了一直都在Android系統智能手錶領域耕耘的出門問問,還出現了小天才,智能手錶報導中不常見但在兒童群體中有用不低認知度的品牌。
首批用上Wear 4100的小天才Z6巔峰版,就出現了好些就連常年體驗新款智能設備的雷科技,也不會認為會用在智能手錶上的功能。
整個手錶帶有些許硬朗風格,這似乎並沒什麼稀奇,然而表身可以從錶帶上解除鎖定,像翻蓋手機那樣把屏幕部分半支撐起來——舉起手臂就能看到畫面,頗有《名偵探柯南》裡江戶川柯南所佩戴的手錶道具的感覺。小朋友的時尚,或許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