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獄格羅茲尼:一個摩步旅幾乎全軍覆沒,裝備精良的俄軍為何輸給...

2020-12-08 騰訊網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共有2837人死亡、13270人受傷、337人失蹤、432人被俘,另外還造成了2.5萬平民死亡、1000餘幢房屋被毀。其中,俄軍進攻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戰鬥尤為慘烈,率先攻入格城的第131摩步旅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給「戰鬥民族」蒙上了陰影。

作戰背景

蘇聯解體之後,以杜達耶夫為首的車臣反政府武裝宣布脫離俄羅斯聯邦的統治,建立伊奇科裡亞車臣共和國,並要求與俄羅斯享有主權平等的權利。在多次談判失敗的情況下,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定決心要以強大的軍事實力迫使杜達耶夫政府放棄獨立企圖,如不奏效,則採取更強硬的作戰行動消滅之。

1994年11月29日,由國防部、內務部、邊防軍和反間諜總局組成的聯合領導機構開始實施一次「特殊戰役」,爭取在短時間內控制車臣局勢,一舉解決拖延三年之久的車臣問題。

作戰經過

俄國防部為了完成任務,制定了總的作戰策略,並組織總參謀部、內務部、反間諜總局、邊防總局共同確定了參戰的兵力兵器,計劃出動俄陸、海、空軍和邊防、內衛部隊6萬餘人,其中3.2萬人直接參加進攻格羅茲尼的地面行動。

精銳部隊打頭陣,俄軍實現對格市合圍。在參加戰役的部隊中,第131摩步旅曾立有赫赫戰功,其武器裝備在陸軍序列裡也算得上精良,配備有最新列裝部隊的T-80主戰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因此,聯合司令部決定在主攻方向上使用第131摩步旅,力求一鼓作氣打垮車臣武裝。

12月11日凌晨,俄空軍出動蘇-24前線轟炸機對車臣武裝的多處據點實施轟炸,並且重點打擊車臣在格羅茲尼北部的三個軍用機場。這三個軍用機場內停放有蘇聯時期留下的300多架教練機、殲擊機等,只可惜車臣武裝分子幾乎沒有受過訓練的戰鬥機飛行員,這麼多飛機沒有一架可以起飛戰鬥。

車臣武裝的空軍力量在俄軍的轟炸之後蕩然無存,杜達耶夫得知此情況沮喪萬分,但是為了鼓舞士氣,他居然給俄空軍總司令傑伊涅金髮了一封電報:「祝賀您奪取制空權,但我們會在地面相見。」杜達耶夫並非口出狂言,他確實在地面給俄軍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空襲開始之後,俄軍地面部隊分東、西北、西三個方向兵分5路向格羅茲尼進發。一路上,車臣武裝採取設置路障、遊擊襲擾的方法遲滯俄軍的行動,但是俄軍憑藉武器裝備和人員數量的優勢,還是在12月26日在西、北、東三個方向逼近格羅茲尼市區,實現了對該市的合圍。

攻城開始,第131摩步旅陷入包圍圈。12月31日凌晨,俄軍分別從北、東北、東三個方向,向格羅茲尼發起攻擊。擔任「北部集團」主攻任務的就是第131摩步旅,聯合司令部給該旅下達的作戰目標是快速佔領火車站,控制火車站後進一步向位於市中心的「總統府」發展進攻。

全旅1000多名官兵在旅長薩文上校的帶領下,乘坐120輛步兵戰車,在26輛坦克的掩護下,浩浩蕩蕩殺入格羅茲尼市區。出人意料的是,在部隊的進攻過程中,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該旅就突進至火車站附近。

然而,其它幾路俄軍部隊卻遭受到猛烈的抵抗。負責支援第131摩步旅的「東北部集團」還沒有進入格羅茲尼市區,就被車臣武裝的遊擊隊打亂了進攻隊形,各單位之間協同失調,戰場陷入一片混亂。「東部集團」第一梯隊的第129摩步團在突入四個街區之後,遇到了車臣武裝分子提前設置好的拒馬、鹿砦障礙區,並且遭受到來自多個方向的單兵火箭襲擊,由於在狹窄的街區內,裝甲部隊行動遲緩,第129摩步團陷入苦戰。

原來,車臣武裝早就通過電臺探聽了俄軍的作戰企圖,他們故意在第131旅的進攻路線上不設置重兵把守,放該旅進入城區內部,削弱其裝甲和炮火優勢。而在其它防禦方向上全力阻擊,不讓其它俄軍部隊進入城區戰鬥,使第131摩步旅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集中優勢兵力將其殲滅。

經過數小時的戰鬥,其它幾路俄軍都沒能突破車臣武裝的防禦,但是這些部隊突入城區不深,能夠得到空軍航空兵和火炮的支援,傷員也可以得到及時救治。由於受到強烈的通信幹擾,第131摩步旅對友鄰部隊的動態毫不知情。在消滅了駐守火車站的200多名車臣武裝分子後,旅長薩文誤以為車臣武裝已經撤離格市主要地區,隨即命令部隊向位於市中心的「總統府」挺進。就這樣,第131摩步旅進入了車臣早已布置好的包圍圈。

苦戰三天兩夜,第131摩步旅險些全軍覆沒。俄軍第131摩步旅一進入市區中心地帶,守候已久的車臣武裝立即發動了全面的猛烈攻擊。由於俄軍是排成一列縱隊在狹窄的街道上行軍,車臣武裝首先使用RPG火箭筒擊毀俄軍位於最前和最後的兩輛步兵戰車,使俄軍頓時進退兩難。此時,車臣武裝主力從周圍的許多建築上向俄軍猛烈開火,一時間,RPG火箭彈、重機槍子彈、槍榴彈、AK-47衝鋒鎗子彈像冰雹一樣砸向第131摩步旅的官兵。

一部分士兵乘坐的步兵戰車被擊中後,立即爆炸或燃燒起來,裡面的士兵瞬間全部死傷。另一部分相對有經驗的士兵拼死衝出裝甲車,卻馬上遭受到位置極好的車臣機槍手的射擊。一些僥倖沒有被擊中的士兵躲在戰車或者建築物後向不明方向的車臣火力點或狙擊手的射擊。此時,車臣武裝又引爆了預先埋設好的地雷,造成大量俄軍士兵傷亡。

第131旅的坦克沒有在第一時間展開進攻隊形,由於坦克主炮受到射擊角度的限制,既無法壓低打擊位於地下室的火力點,也無法升高打擊位於屋頂的敵人。除此之外,坦克開火之後,從炮口出冒出的巨大火光會吸引來許多火箭彈的圍攻。編號537的坦克連續被7枚火箭彈擊中,當場爆炸,車內3名士兵當場身亡。編號531的坦克被6枚火箭彈擊中,車長指揮塔被整個掀掉,當場陣亡。

在接下來兩天多的戰鬥裡,俄軍第131摩步旅損失慘重:26輛坦克有20輛被徹底擊毀,120輛步兵戰車有102輛失去戰鬥力。旅長薩文上校多次呼叫司令部請求支援,但無線電通信已經被車臣武裝幹擾,俄軍司令部根本不知道第131旅被包圍。

在薩文上校的指揮下,全旅官兵奮力突圍,拼死佔據了幾個建築物作為支撐點。在經歷了三天兩夜的艱苦戰鬥之後,1月2日晚上10點多鐘,第131旅終於衝出了車臣武裝分子的包圍圈,且戰且退,回到了出發陣地。但是,他們卻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全旅1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長薩文上校在內的800多人陣亡,78人被俘,險些全軍覆沒。

戰例點評

格羅茲尼的慘敗引起了俄軍的高度重視,在檢討分析的過程中甚至有人提出「裝甲部隊不適合城市作戰」的論斷。縱觀第131旅的戰鬥過程,其失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裝甲部隊使用不合理是俄軍慘敗的主要原因。裝備第131摩步旅的T-80坦克是俄軍最新型的主戰坦克,戰鬥全重53.5噸,有一門125毫米主炮、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火力非常強大。在該坦克剛剛問世的時候,許多西方專家都認為T-80坦克與北約的主戰坦克性能相當。但是,該型坦克在作戰中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首先,俄軍使用的坦克在城市作戰中存在致命弱點。T-80坦克主炮的俯仰角為-4°~+18°,不足以攻擊隱藏在地下室和建築物頂部的目標;坦克頂部和底部的裝甲較薄,使RPG火箭筒和反坦克地雷有機會攻擊這些部位;坦克的125毫米主炮旋轉半徑過窄,在狹窄的街道中只能攻擊前弧目標。此外,由於經濟吃緊和準備時間過短,第131旅的許多坦克都沒有加裝反應裝甲,這種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坦克裝甲,其內部填充有炸藥,使迎面飛來的空心裝藥破甲彈最先觸碰到這些裝甲內的炸藥而引爆,從而減小其對坦克車體和車內人員的損傷。失去了反應裝甲的保護,俄軍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大大降低。

其次,俄軍在裝甲部隊的戰術選擇上存在嚴重失誤。從以往的戰爭經驗來看,俄軍的裝甲部隊往往採取集群衝鋒的方式擊潰對手。第131摩步旅在城市的狹窄街道內作戰,死板地套用這一戰法,片面強調裝甲單位的數量,將眾多的坦克、步兵戰車排成一列縱隊向目標發起進攻。雖然主戰坦克在遭受多枚RPG火箭彈的打擊後才被擊毀,但當縱隊中的前鋒和後尾裝甲車輛被摧毀後,整個縱隊被困在狹長的街道裡,即使是再好的坦克也無法還擊。

戰場指揮官的決策失誤是俄軍慘敗的直接原因。由於缺乏訓練,俄軍指揮官的應變能力和指揮水平相比蘇聯時期有了大幅下降,在第131旅的戰鬥中體現地尤為明顯。

首先,旅長薩文上校並未根據現實情況做出及時調整。在第131旅的通信受到嚴重幹擾時,旅長薩文上校曾經有兩次機會與友鄰和上級取得聯繫,進而改變部署,甚至扭轉戰局。第一次是在第131旅進攻順利,而其它部隊進攻受阻的時候。薩文上校可以採取運動通信的方式,派出通信兵前往友鄰部隊的戰鬥區域通報作戰情況,此時城內的戰鬥還沒有進入最激烈的時候,第131旅也沒有進入敵人的包圍圈。

第二次是在進入包圍圈之後,薩文上校一味通過電臺呼叫司令部請求支援,司令部由於距離較遠,根本無法收到他的信息。而擔任支援任務的「東北部集團」獨立第74旅就在第131旅的側翼,正準備撤回出發陣地籌劃第二次進攻。假如薩文上校改為呼叫第74旅或是派出突擊力量衝出包圍圈尋找支援部隊,第131摩步旅可能早已突出重圍,損失也不會那麼慘重。

其次,基層指揮官犯下低級錯誤。在進攻受阻的時候,指揮官命令裝甲車輛進入附近建築物之間的狹窄空間內躲避敵人的射擊。但是這樣一來,許多坦克和步兵戰車的車側裙板和柵欄裝甲很容易就被建築物的外牆刮掉,車側的裝甲薄弱部分暴露在外,更容易被擊毀。夜間戰鬥中,交戰雙方都缺乏實用的夜視器材,俄軍坦克車長指揮炮手對車臣武裝分子的火力點進行盲目射擊。坦克主炮炮口巨大的火焰好像照明彈一樣為車臣火箭筒射手指示目標,除了537和531,還有許多坦克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夜間被擊毀的。

通信聯絡不暢通是俄軍慘敗的重要因素。城市戰鬥不同於野戰,市區內高樓林立,存在許多通信死角。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民用通信設備投入使用,城市內的電磁環境也越來越複雜,這對參加城市戰鬥的部隊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明顯俄軍對戰鬥中的通信困難預想不足。第131摩步旅使用的電臺有兩種:坦克和裝甲車的車載電臺、旅通信連的超短波背負式電臺,這兩種電臺的理論通信距離都不超過50千米。在戰鬥中,該旅並未得到上一級通信力量的加強,全旅甚至沒有一部衛星通信器材。戰鬥一開始,這些電臺因地形受限,通信質量就開始大幅下降。此外,車臣武裝分子為了切斷該旅同友鄰部隊的聯繫,把己方的通信設備全部開機,使得格羅茲尼上空的電磁信號紛繁複雜,嚴重幹擾了俄軍的通信聯絡。

大量新兵投入戰鬥加劇了俄軍的戰損程度。由於政局動蕩和資金短缺,俄軍許多部隊都存在嚴重缺編現象,擔任主攻任務的第131摩步旅戰前缺編達50%。為了讓這支「精銳部隊」完成任務,俄軍在第131旅的開進途中臨時為這支部隊補充了人員,但是這裡面大部分是沒有經過充分訓練、沒有經過戰火洗禮、甚至是從來都沒有親歷過戰鬥的新兵。由於經驗不足,這些新兵一進入戰場就錯誤百出,白白丟了性命,有的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心生畏懼,當了俘虜。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維克託·舍伊尼斯曾經參與營救戰俘的行動,他在回憶錄中說:「開始的時候他們完全無精打採,衣衫襤褸。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要幹什麼,只是被裝進車廂運到了格羅茲尼,而他們中間許多人彼此都不認識。這不是經過磨練的部隊,而是匆忙收羅起來的士兵。」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這種情況屢見不鮮,也是導致俄軍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第131摩步旅退出戰鬥之後,俄軍總結經驗教訓,馬上調整作戰部署。將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分成若干小組,配備射界範圍較廣的ZSU-23型高炮支援強攻部隊,同時嚴令裝甲車駕駛員保持50米以上的車距,避免多車同時陷入伏擊。此外,俄軍還針對車臣武裝分子的作戰特點研究出了「遊戲木馬」的坦克防禦戰術,不僅可以對目標實施不間斷的火力壓制,也能大大降低敵方武器的命中概率。這些舉措使俄軍逐漸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最終取得了格羅茲尼之戰的勝利。

相關焦點

  • 第一次車臣戰爭始末:俄羅斯為何拿不下小小的車臣?
    1867年,車臣復亂,1877年,車臣和達吉斯坦爆發大規模起義,俄軍瘋狂鎮壓,幾乎將抗俄的車臣人滅絕,才控制住局面。 1973年,安德羅波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1958~1972年間,(車臣)因各種犯罪行為而被內務部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有115455人,也就是每六個城市居民中就有一個人·······在格羅茲尼群眾性鬧事的最積極的參加者中,無業人員幾乎佔了一半。 在鼎盛時期的蘇聯,失業是比較難的(勞動力一直比較缺乏)。
  • 一個阿兵哥就能幹掉一輛坦克?連老59都表示不服氣了:痴心妄想!
    最近,關於怎麼打坦克,有人發出奇論,只要一個阿兵哥扛著一具火箭筒就能幹掉一輛重型坦克。對於這種近乎於腦殘的言論,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因為重型坦克其實並不好打,其戰鬥全重在50噸以上,裝備有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還有並列機槍和高射機槍。
  • 俄軍開進首都葉里溫,接管軍隊指揮權
    6個觀察哨,未來俄軍將負責監督停火協議的執行,並將對拉欽走廊周邊5公裡和實控線地區進行巡邏。很明顯,俄羅斯此舉是試圖阻止土耳其通過納卡地區,進一步加強對外高加索地區的滲透,當然,能否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根據停戰協議,俄軍在納卡地區僅能部署1960人,其主力裝備是90輛BTR輪式裝甲運兵車,此外就是一些軍用卡車,但根據一些流出的圖片和報導看,俄羅斯方面很明顯違反了停戰協議:前往納卡地區的俄軍第15摩步旅,還攜帶了T-27主戰坦克、BM-21火箭炮和米-
  • 上千名俄軍被全殲,屍體被堆砌成掩體
    上千名俄軍被全殲,屍體被堆砌成掩體眾所周知,俄羅斯是蘇聯解體後最強的繼承者。它是一個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由多民族組成。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和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相比不相伯仲,在國際上影響力廣泛,國土面積世界第一,除了美國和我們之外,沒有其他國家能和它相抗衡。
  • 裝甲部隊進入巷道,上千俄軍被當場全殲,普京:轟平他們
    導語:裝甲部隊進入巷道,上千俄軍被當場全殲,普京:轟平他們我們知道,在上個世紀蘇聯解體初期,車臣和俄羅斯因各種問題,一直以來都有著不少的矛盾,車臣原本是在俄羅斯管轄下的一個共和國,想要自己獨立,但俄羅斯並不想答應。
  • 俄軍打算在加裡寧格勒組建一個新師,可威脅中歐
    俄羅斯方面的想法很簡單,加強駐紮在加裡寧格勒的軍事力量,如今正打算在2021年內,組建一個新的摩步師,從而磨出尖牙,讓波蘭不敢惦記。加裡寧格勒不算是個太小的地方,人口也不少,可以駐紮相當數量的軍隊,這些年以來俄羅斯正在加強其軍事防禦。俄羅斯的一連串舉動,讓北約的噩夢來了!
  • 俄軍神兵天降,埃爾多安得知番號後臉色難看,抱怨普京做事太絕
    至於為什麼會妥協,消息人士指出,主要是因為俄軍派往納卡地區的軍隊不同尋常,埃爾多安在得知番號後臉色相當難看,甚至懷疑俄羅斯不是去維和的,而是去打仗的,親信當中還有人發出抱怨,認為普京把事情做得太絕了。 據外國媒體報導,此次被派往卡拉巴赫維和的主力是俄軍第15摩步旅,這支軍隊並不是單純的維和部隊,是俄軍的主力,常年處於戰備狀態,近年來俄羅斯參與的所有軍事行動,第15摩步旅都有參加,從2008年打喬治亞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2014年的克裡米亞行動中,第一時間出現在辛菲羅波爾的也是他們,東烏衝突、敘利亞戰爭、中東反恐……
  • 8萬大軍不敵2萬人,上萬俄軍被殲下場慘烈,俄:血債血償
    俄羅斯從一開始就沒有將車臣放在眼中,每一個俄羅斯人都認為這次出徵是必然會成功的。甚至國防部長都說:「只用一個空降營,就可以將車臣的叛軍拿下」。 車臣戰爭當時非常激烈,讓俄軍都沒有想到,特別是格羅茲尼巷戰讓俄軍傷亡慘重。在這場戰役中敵我雙方力量懸殊,俄軍有8萬大軍,特別是還配置了上千人的坦克部隊。
  • 俄軍列裝「終結者」,號稱死亡聯合收割機,兇猛火力成步兵噩夢
    在上世紀90年代的車臣戰爭中,貌似強大的俄羅斯裝甲部隊在打進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之後,被四面八方飛來的各種火箭推進榴彈炸到懷疑人生,當時無論是堪稱精銳的T-80U主戰坦克還是皮薄餡大的BMP系列步兵戰車,都難逃敵手,各種裝甲單位被成建制殲滅的情況屢見不鮮。
  • 俄軍已嚴重落後時代:無人機像兒童玩具,精銳炮兵手工作業!
    然而,在最近俄軍系列演習中所展示出來的細節,卻顯示出俄羅斯陸軍與世界現代化陸軍的距離越來越大。以現代化地面戰爭要求,俄軍還在吃蘇聯老本。已經嚴重落後時代。日前,俄羅斯中央軍區舉行了一次檢驗性裝甲兵炮兵實戰演習。出動2000名士兵及配套重武器裝備在烏拉爾地區進行實戰演練,其中還包括T-72主戰坦克。乘坐BTR-82AM從薩馬拉向奧倫堡地區行進了200公裡。
  • 俄軍最精銳部隊嚴重落後中國陸軍:無人機似玩具,炮兵手工標圖
    第20摩步旅配備了最新型的偵察無人機和「射手座-哨兵」綜合系統,可以把新發現的敵軍目標信息傳送到炮兵指揮控制中心。俄軍宣稱,由於使用了最新的偵察射擊技術,執行射擊任務的速度加快了三倍。此次訓練針對6公裡外的潛在敵軍坦克、偵察裝甲車和工事掩體進行殲滅摧毀,一共完成了50次火力打擊任務。
  • 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強悍?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
    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強悍?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第四野戰軍在我軍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存在,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原七大軍區中的廣州軍區、瀋陽軍區,都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那麼,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首先,第四野戰軍的底子主要是八路軍115師的底子。115師的前身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蘇區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經歷了長徵歷練,及至抗日戰爭時期,115師的團級幹部基本上都有過在紅一方面軍擔任師級幹部的履歷。特別是抗戰八年,紅一方面軍出身的指揮員,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
  • 俄軍最強21世紀步兵師:300輛坦克,全新編制,號稱鋼鐵怪物
    近幾年,俄軍在閱兵式上展示了大量夢幻般的地面武器,例如每年勝利日閱兵式上大家看到的T-14主戰坦克、「迴旋鏢」裝甲車、「庫爾幹人-25」步兵戰車,聯盟全自動自行火炮。但這些武器在俄軍部隊中卻始終沒見到大規模裝備。俄軍目前的主戰武器也是以類似T-72B3M這樣的改進型的武器為主。
  • 阿方特種兵遭遇伏擊,拼死突圍卻遭全殲,大批精良裝備被亞方繳獲
    阿軍部隊在發現中了亞方伏擊之後,雖然奮起反擊試圖突圍,但在亞方的火力猛攻下全軍覆沒。從亞方公布的視頻看,阿軍雖然裝備精良,但遭遇伏擊未能及時反應,所乘坐的裝甲車被炸成廢鐵,剩餘裝備也被亞方繳獲。隨後,亞美尼亞軍方回應此次伏擊戰,當時阿方特種兵試圖對納卡防線的後面進行滲透,被亞方士兵發現後對其發動伏擊。戰火短暫而急促,阿方特種兵被全數擊滅。
  • 亞塞拜然強攻接觸線遇襲,一個特種加強連全軍覆沒,敗退安全區內
    就在局勢較為敏感之際,亞塞拜然軍方強攻接觸線遭遇巨大阻力,前沿部隊遇襲,一個特種加強連全軍覆沒,不得不敗退至安全區內。 交火發生後,亞美尼亞一側立即反擊,使用重型裝備密集射擊亞塞拜然軍方的陣地和設施,並向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派出特種作戰部隊。 激戰正酣時,亞塞拜然一個加強連的特種作戰士兵抵近雙方的接觸線時遭遇伏擊,經過數小時的交火後,幾乎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 單輛BMPT相當於一個步兵排,可撕裂各型號裝甲車
    作為最強大的「步兵收割機」,敵軍士兵在2.5公裡之內面對BMPT幾乎露頭必喪命。不僅如此,在1.5公裡射程內,BMPT也足以撕裂各型號裝甲車的裝甲,堪稱最實用的戰場火力怪獸。事實上,俄羅斯人之所以改裝設計出火力支援車這種新型陸戰裝備,是接受了血淋淋的教訓。
  • 就連美國人都說,這是史上最殘忍最血腥戰爭片 | 《煉獄》
    片名/煉獄導演: 亞歷山大·涅夫佐羅夫編劇: 亞歷山大·涅夫佐羅夫主演: Alexandr Baranov / Viktor Stepanov / Viktor Stepanov類型: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裝備精良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
    而此時還存在有清王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爺慶親王奕劻,他與袁世凱的關係密切,此外,還有孫中山先生在堅持著自己的革命道路。不過據了解,清朝當時還有裝備精良的7萬皇家衛隊,那麼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他們為何不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