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英文)》新刊發布 打造「全球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使者」

2021-01-12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30日電(唐菁 陳靜)記者30日獲悉,《中醫藥文化(英文)》新刊發布暨國際發展研討會舉行。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傅繼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曹錫康、校長徐建光、副校長陳紅專,以及來自全國中醫藥領域及期刊出版編輯行業的諸多權威專家等出席會議。

  《中醫藥文化(英文)》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於2014年推出試行刊,2018年國際創刊,2020年國內創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主辦,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徐建光擔任主編。

  作為全球唯一的中醫藥人文領域英文學術期刊,該刊創辦之初就旨在從文化源頭全面解讀中醫藥學,向世界展示中醫藥學深厚人文內涵,打造中醫國際話語權,增進中醫藥學與世界多元醫學文化的互動交流。

  近年來,編輯部與國家漢辦、文化部以及海內外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組建了一支充滿活力的國際編委團隊,該刊的國際辦刊水平及學術影響力顯著提升,廣泛覆蓋孔子學院、中國海外文化中心、海外中醫中心等,2019年與法國《針灸》雜誌編輯部籤署合作備忘錄。目前被Google Scholar, Exslibris, Journal Gide等國內外知名資料庫收錄。2019年,該刊成功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2020年實現國內正式創刊,開啟了英文刊發展的新篇章。

  王國強在致辭中圍繞著期刊的宗旨與目標、主要任務、發展方向等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建議,強調在秉持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宗旨的同時,《中醫藥文化(英文)》應當力爭成為「全球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使者」。此外,王國強希望《中醫藥文化(英文)》不斷提升國際辦刊水平及學術影響力,為推動中醫藥加速融入國際醫療體系、不斷促進中醫藥事業的國際化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國際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中醫雜誌社社長劉國正、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段逸山、威科國際出版總監李晶、《中醫藥文化》編輯部主任李海英、《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原總編張月紅,圍繞著中醫藥國際化、科技期刊在中醫藥國際化中的平臺作用發揮、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現狀和《中醫藥文化(英文)》國際化定位等方面進行了立意高遠、學術含量很高的主旨發言,引發了與會專家的思考與共鳴。

  該刊主編徐建光在總結髮言中指出,《中醫藥文化(英文)》將以建設世界一流期刊為目標,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學科特色與自身優勢,匯聚一流的國際人才,在辦刊模式上轉變思路,整合資源,充分利用數位化時代的技術優勢,「講好中醫藥故事,提升中醫藥國際影響力,助力國際話語權構建」,推動全人類對生命與健康的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  

相關焦點

  • 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啟動 線上線下同步舉辦
    本報記者 喻京英攝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啟動(醫聲)本報電 (記者喻京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湖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共同舉辦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啟動儀式。儀式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直播間進行線上直播,同步在武漢市首義廣場舉行線下活動。
  • 激活中醫藥發展「一池春水」 江門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光彩
    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的江門,湧現了眾多名中醫以及新會陳皮、王老吉涼茶、源吉林甘和茶等知名中成藥。傳承中醫藥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健康中國戰略下,我市中醫藥文化傳播邁出新步伐:全市各類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累計接待全球各地參觀人數超450萬人次;在海外成功舉辦中醫藥專場推廣活動,以僑鄉優勢助推中醫藥海外傳播。
  • 上海楓涇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小鎮,中醫藥文化也融入小學教育
    未來,楓涇將以更快步伐,打造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健康小鎮,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四年級二班學生陳思源(右一)展示「五色荷」標誌的新校徽。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楓涇小學將成具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特色小學活動當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金山區教育局、楓涇鎮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框架協議》,意味著這所具有115年歷史的學校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中。
  • 海寧向全球發布徐志摩文化傳播使者邀請函
    海寧向全球發布徐志摩文化傳播使者邀請函 2020-05-20 0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
    12月11日,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行業、教育界專家學者和嘉賓齊聚「江南藥都」蘭溪,共商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深入開展,加快「康養蘭溪」建設步伐。
  • 創新傳承方式,弘揚民間文化|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開幕
    通訊員王浩航記者程海波「臨岐鎮中醫藥文化資源豐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散落在民間的寶貝都撿起來,蓋上臨岐的章,在全國推廣,把臨岐打造成一個中醫藥文化小鎮的全國樣板,以創新思維和方式深層次挖掘中醫藥寶庫,傳承弘揚民族醫藥文化
  • 弘揚中醫藥文化 首屆中藥回歸文化節在銅川藥王山舉行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傳承,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目標趨使下,要使中醫藥成為國人最重要的保障。近日,由本草品匯健康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首屆中藥回歸文化節」在銅川藥王山成功舉行。
  • 《麼麼俠》:中醫題材熱血動漫崛起,中醫藥文化創新傳承
    中醫題材熱血動漫《麼麼俠》的問世可謂順勢而為,不僅是迎合了「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還為我國「母嬰服務+動畫原創」樹立榜樣,亦為中醫藥文化傳播提供了新方式。該片以動畫形式為傳播載體,通過將中醫五行深厚的文化內涵化為麼麼五行之力,生動形象的演繹出來,畫面精緻唯美,情節跌宕起伏,故事幽默搞笑,但又寓教於樂、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和感染力。
  • 孫鋒:傳承好中醫藥文化瑰寶 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仲景宛西製藥董事長孫鋒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面對當前新形勢,中醫藥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融合發展,中醫藥從業者要助力中醫藥文化宣傳,進而成為中醫藥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共同為實現健康中國目標貢獻力量。
  • 「康舟生物」入選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丨「中醫藥+旅遊...
    這個集基地生產、產品加工、市場營銷、菌種培育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儼然已經成為集休閒養生、文化傳播於一體的農旅項目基地。近日,《2020年浙江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擬認定名單》發布,「康舟生物」成功入選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遊示範基地。對於企業而言,將中醫養生與旅遊結合,不僅是對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更有利於向遊客傳播「自然」「綠色」「健康」的產品理念。
  • 深化太極文化交流 上海中醫藥大學把「太極健康中心」開到西班牙
    上海中醫藥大學太極健康中心巴塞隆納分中心雲授牌儀式現場。(受訪者供圖)新華社上海12月20日電(楊愷、李潔)記者近日從上海中醫藥大學獲悉,在「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際,該校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設立太極健康中心海外分中心。
  • 打造中醫藥養生文化學習氛圍 東阿阿膠世界景區榮獲全國研學旅行...
    當前,東阿阿膠憑藉近三千年的阿膠滋補養生文化、高端的旅遊場景和優質的文化體驗項目,致力於打造精品中醫藥養生文化研學遊品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的學生前來體驗,讓同學們在寓教於樂中學習領略中醫藥養生文化的魅力。
  • 新時代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舉行
    本報訊(記者 高楊)「新時代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暨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攝影分會成立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何維在論壇開幕式上作視頻致辭。新發展階段的現代化特徵將更突出,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將賦予新的現代化使命。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中醫藥創新發展將迎來新的、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質量效益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民群眾的共享發展。中醫藥如何提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品質,值得同志們深入研究與探索。何維表示,在新發展格局中,擴大內需是重要的戰略支點,積極應對老齡化是國家的新戰略。
  • 北京市首個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東城)將開館
    發布會現場為弘揚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進一步提升東城文化影響力,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將於10月2日至8日舉辦第十三屆北京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周暨第十二屆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北京市首個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東城)將正式在東城開館,首個北京市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區(東城區)建設全面啟動。本次文化節的主題為「弘揚傳統文化、共享健康生活、傳承中醫精華、保健康迎小康」,活動採取地壇公園(線下)和網際網路雲展(線上)相結合的方式。
  • 北京首個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將正式開館
    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陳杭)為進一步弘揚中醫文化,推動中醫藥改革有新突破、新作為,進一步提升東城文化影響力,助推中醫藥改革與發展,第十三屆北京中醫藥健康文化宣傳周暨第十二屆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下稱文化節)將於10月2日至10月8日舉辦。
  • 【曙光·新聞】上海中醫藥博物館舉辦「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一場以中醫藥文化與金石篆刻藝術為主題的「中醫之道·篆刻之美」文化藝術巡展開幕式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三樓展廳隆重舉行
  • 位元堂——宏揚中醫藥智慧 打造一流中醫藥保健品牌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幾千年的積澱使得我們民族有許多從古流傳至今的寶貴傳統文化,中醫中藥便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與西醫西藥相比,中醫藥雖然用法和工藝繁雜,見效需時,但更貼合人體用藥,更安全且副作用少。但一直以來就流傳有中醫藥是封建迷信,毫無科學根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丟棄的說法。並且伴隨著西醫藥理念的廣泛傳播與科技進步,中醫藥在我國曾一度處於尷尬地位。
  • 山西深挖中醫藥文化資源 推進「脈祖」王叔和文化傳承
    圖為山西省王叔和文化研究會成立現場。 範麗芳 攝中新網太原11月28日電 (記者 範麗芳)「王叔和現象出現在山西,從另外一個層面啟發我們,山西作為神農文化的原創地,要進一步傳承發展神農文化、中醫藥文化和王叔和文化。」
  • 茂名市中醫藥大會召開
    深刻認識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對於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在造福人類健康中不斷塑造茂名文化形象、文化品牌。許志暉強調,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發揮中醫藥獨具特色的健康服務資源優勢,加強中醫藥服務機構建設,全面提升疾病防治能力,推動中醫藥科研技術創新,以完善體系、優質服務和群眾口碑,全面發展中醫藥事業。
  •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的預防和成功治療作用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結合我區大健康發展戰略、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以及醫療科技發展趨勢,為科學謀劃即將制定的中醫藥發展規劃,凸顯我區中醫藥資源優勢,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開展「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對口協商。4月22日下午,協商調研組聽取區衛健委及香山中醫醫院有關中醫藥發展情況的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