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堂——宏揚中醫藥智慧 打造一流中醫藥保健品牌

2021-01-11 和訊網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幾千年的積澱使得我們民族有許多從古流傳至今的寶貴傳統文化,中醫中藥便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與西醫西藥相比,中醫藥雖然用法和工藝繁雜,見效需時,但更貼合人體用藥,更安全且副作用少。

但一直以來就流傳有中醫藥是封建迷信,毫無科學根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丟棄的說法。並且伴隨著西醫藥理念的廣泛傳播與科技進步,中醫藥在我國曾一度處於尷尬地位。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和鼓勵,中藥傳統用法在「新中藥時代」得以回歸和升級,也贏得國人重新重視的目光。在這一背景下,很多中藥品牌正在迅速崛起,迎來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當然,伴隨機遇而來的還有挑戰。由於國家的扶持和民眾對與養生保健的需求與日俱增,各種中藥保健品牌滿坑滿谷。這也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問題,像近些年傳的沸沸揚揚的「中藥太假」一事,對於中醫界而言,絕對是充滿了無奈與憤慨。所謂的「醫好、方對、藥無效」,指的就是近年來中藥材或中藥飲片方面被人為摻雜使假,造成療效不實,最終累及到中醫聲譽受損的問題。也因為這樣,社會上曾一度出現了「中醫將亡於中藥」之說。這一說法雖說有些言過其實,但卻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何準確辨別品牌優劣成為消費者在購買中醫藥產品時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一般來講,像中醫藥這種具有明顯傳承性質的產業,最為重要的就是其品牌的歷史與信譽。傳承越久遠,其工藝越貼合傳統。同樣,產品質量有保證、信譽度高的品牌方能久遠。所以建議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認準老字號和大品牌。

以香港位元堂為例。位元堂始創於1897年,擁有逾120年歷史,作為一個最為香港人熟悉、歷史悠久的中醫藥品牌,一直秉承「以誠意用心造藥,憑信譽繼往開來」的宗旨,依循傳統古法配方,虔制優質成藥,宏揚中醫藥智慧。

時至今日,位元堂對藥材、產品的堅持始終不變,高度重視質量與品牌信譽,同時不斷求進,研發多元化的醫藥產品,將博大精深的中藥產品推廣至世界各地,遵從品牌創立宗旨。自2003年進軍內地市場以來,將百年優質中藥惠及民眾,獲得內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和信賴。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上升,位元堂在近年更是推出中醫藥保健產品,滿足消費者對「香港製造」的保健食品的龐大需求,旗下多個皇牌產品廣受市場歡迎,包括《安宮牛黃丸》、《養陰丸》(國內又名《扶正養生丸》)、《破壁靈芝孢子(升級配方)》、《阿膠糕》等,全系列產品滿足不同年齡層、男女老幼的各種需要,應對都市生活的「亞健康」 挑戰,全力捍衛消費者的健康,達致「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

如今位元堂銷售網點遍布香港、澳門,以及北京、天津、重慶及深圳等內地城市,於深圳更設有由有名老中醫坐診的「位元堂中醫館」,提供中醫內科、中醫針灸及中醫推拿等專業服務。並推出跨境購物線下線上(O2O)平臺,讓內地消費者可購買「位元堂」於香港銷售的中藥及保健品。線下至線上全方位照顧每位消費者的中醫藥保健需要。

相關焦點

  • 誠意用心 精製良藥 百年優質中藥企業獎花落位元堂
    近日, 第四屆「弘揚中藥貢獻獎」及「百年優質中藥企業獎」頒獎典禮在香港舉行,百年品牌位元堂榮獲由中藥業協會頒發的「香港——百年優質中藥企業獎」。據了解,中醫藥品牌位元堂在香港家喻戶曉,非常受廣大市民的歡迎,憑著優質的產品及服務, 已連續多年來榮獲行業各項殊榮。業界對位元堂多年來弘揚中藥文化,傳承中華國粹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的高度肯定。
  • 位元堂無間斷支援銀髮一族對抗新型疫症
    捐贈健康防護禮品包 提供門診優惠及煎藥服務百年中醫藥品牌—香港位元堂,一向視守護市民健康為己任,提倡『未病先防』的中醫理論,尤其關注免疫力較低的長者一旦染上新型疫症,後果不堪設想。面對疫情的爆發及反覆,為體弱多病的老人帶來無法估計的潛伏健康隱憂。
  • 安舊立新 繼往開來 百年老店位元堂煥發健康新活力
    安舊立新 繼往開來 百年老店位元堂煥發健康新活力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601519,股吧)。經過五千多年歲月的洗禮,中醫藥不僅沒有淹沒在浩瀚的歷史海洋中,反而被一代代傳承下來而且愈發受到現代人的青睞,靠的便是一代代中醫藥人全心傳承中藥傳統,不斷開拓創新。
  • 位元堂百年品牌歷程之《太陽出來了》
    《太陽出來了》的頭兩句歌詞「位元堂養陰丸,好似太陽咁溫暖」,香港人耳熟能詳,能脫口而出,就連星爺也向經典致敬,可見位元堂品牌已深入人心。一些從小就是「電視送飯」的觀眾朋友們可能會記得,廣告歌后面的兩句歌詞是「驅寒理咳除頑痰,強壯機能保氣血」,言簡意賅地道出「位元堂」品牌的核心價值——以中醫藥滿足現代人的保健需求,強壯機能、守護健康。
  • 《中醫藥文化(英文)》新刊發布 打造「全球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使者」
    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胡鴻毅,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傅繼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曹錫康、校長徐建光、副校長陳紅專,以及來自全國中醫藥領域及期刊出版編輯行業的諸多權威專家等出席會議。
  •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正式進場
    人民網天津10月27日電 今天上午,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正式進場。 據了解,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作為天津市重點民生工程,將在該院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在參建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打造廉政工程、質量工程、安全工程、按期工程。
  • 浙江中醫藥大學:優秀中醫藥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中醫藥學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深度介入預防、治療、康復的全過程,為打贏疫情防控的總體戰、阻擊戰作出重要貢獻。如何將中醫藥更好地傳承下去,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是每一位中醫藥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奮鬥目標。
  •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
    市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臨床急需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的評估機制,定期向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推薦適宜調劑使用的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品種。  第三十一條 舉辦提供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的企業,應當依法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經核准,登記的經營範圍為「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非醫療)」。
  • 上海楓涇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小鎮,中醫藥文化也融入小學教育
    一座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健康小鎮,將在滬浙交界處的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古鎮出現。6月28日,在金山區楓涇鎮長三角路演中心,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正式揭牌。未來,楓涇將以更快步伐,打造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健康小鎮,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四年級二班學生陳思源(右一)展示「五色荷」標誌的新校徽。
  • 打造中藥強省,《河南省中醫藥學科與中藥材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出臺
    在河南省產業發展研究會舉辦的這次發布會上,中原學者、河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報告》主要研究人苗明三介紹說,《報告》由河南省科協資助、河南省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會承擔,匯聚了省內近10餘位專家學者及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成果,對我省中醫藥學科與中藥材產業發展進行了全面整理分析,更集聚了行業專家智慧,為河南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協商進行時|加強中醫藥服務功能建設 打造黃浦海派中醫特色品牌 2020-04-24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中醫藥大學舉行一流本科及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建設推進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月8日下午,上海中醫藥大學一流本科及課程思政領航計劃建設推進會暨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成立儀式在學校圖書館四樓學術報告廳舉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規財司原司長蘇鋼強,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張懷瓊,河南中醫藥大學原校長鄭玉玲,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原局長邱德亮,天津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周桂桐,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與評價中心原主任楊天仁,上海市衛健委中醫藥服務監管處處長趙致平,以及上海中醫藥大學校董企業代表受邀出席會議。
  • 「中醫藥+美食」讓古鎮樓塔人氣爆滿
    特別是樓英所倡導的「陰陽五行生化萬物」之說成為浙派中醫研究抗病延年的養生保健重點課題。  「挖掘樓英中醫藥文化,著力打造古鎮旅遊品牌,提升古鎮吸引力,通過舉辦中醫藥養生美食展,促進和提高群眾養與食的健康生活意識,把養生與中醫文藥化進一步融合。」樓塔鎮副鎮長王國燦說。  18日,記者行走在樓塔古鎮街頭,古鎮散發濃鬱的香味,夾雜著縷縷中藥的氣息。
  • 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
    (六)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鼓勵家庭醫生提供中醫治未病籤約服務,加強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重點人群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大力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太極拳、八段錦等養生保健方法。到2022年,實現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全覆蓋,在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廣20個中醫治未病幹預方案。  (七)發展中醫藥特色康復服務。
  •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明年5月1日施行,中醫養生保健不得開展醫療活動
    《北京市中醫藥條例》昨天經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5月1日施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企業打著「治病」旗號,將診療項目當成保健服務項目牟利的亂象將被終止。中醫養生館、中醫保健會所等一類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企業不得開展醫療活動,也不得進行帶有醫療性質的宣傳。
  • 茂名市中醫藥大會召開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甘楊松 攝許志暉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加快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努力走出一條獨具茂名特色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之路。要深刻認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對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意義,切實肩負起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
    12月11日,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現場會暨蘭溪第四屆張山雷中醫藥文化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行業、教育界專家學者和嘉賓齊聚「江南藥都」蘭溪,共商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深入開展,加快「康養蘭溪」建設步伐。
  • 破除發展困擾挖掘寶庫精華 我省將出臺發展中醫藥條例
    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為全球戰「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更向世人展現出中國醫學的強大力量。這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到,中醫藥是中華民族之瑰寶,作為衛生資源、經濟資源、科技資源、文化資源、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專訪Ola Lotus·蓮地曾偉峰:用國潮思維賦能中醫藥,打造國內商業新...
    第二是打造「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臺」,重點發展以養生保健示範、中醫藥文化展示、健康旅遊等為主的瑞蓮莊(橫琴)度假主題酒店、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及Ola Lotus•蓮地等項目,逐漸形成「健康產業與文化推廣集群」。
  • 激活中醫藥發展「一池春水」 江門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光彩
    江門人特別重視養生保健,促成中醫藥在這片土地上「長盛不衰」,碩果纍纍。正宗的王老吉涼茶創始人王澤邦以及源吉林甘和茶創始人源吉蓀皆出自江門鶴山,為此,在2013年鶴山還被授予「中國涼茶之鄉」稱號;開平人潘氏兄弟研製潘高壽川貝枇杷露;新會陳皮為「廣東三寶」之首,歷經900多年沉澱,香溢四海,成為道地南藥的標誌性品種之一……「不治已病,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