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主角,卻共同塑造了獨一無二的《哈利波特》

2020-12-10 未來電影局

據說,英國只有兩種演員,一種是演過《哈利波特》的演員;一種是因為沒有演過《哈利波特》而感到非常遺憾的演員。

1997年,當這部經典巨著橫空出世時,就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魔法、幻想的烏託邦的來臨。2002年,當華納公司和克裡斯·哥倫布用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這個魔法世界在銀幕上重構時,JK·羅琳筆下這個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就變成了現實。《哈利波特》系列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兒童文學的框架,成為了一部影響全年齡與全世界的經典。在對於勇氣的建立、現實的諷喻甚至文學藝術經典致敬的領域,一直閃爍著恆星一般的光芒。

14日,4K修復的3D版嶄新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與觀眾們重新見面。這篇文章,我們不再聊哈利·波特這個「天選之子」的成長與救贖。《哈利波特》是一部卓越的群像作品,主角之外,仍有一群血肉豐滿的他們,共同塑造了獨一無二的《哈利波特》,使其教育性、文學性和藝術性達到了巔峰。

01德拉科·馬爾福:在正邪危難中成長的少年

之所以將德拉科放在第一個解讀,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馬爾福不僅是哈利·波特的B面,也是一個足夠真實的,在正邪與危難中成長的男孩。

首先,德拉科的名字裡就體現了羅琳對這一個角色的情感偏向。德拉科(Draco)這個名字原意為天龍座,展示黑巫師家庭用星座為孩子命名的傳統。而「馬爾福」(Malfoy)這個姓氏的詞根mal有可能從拉丁語單詞maleficus轉化而來,本義即為「邪惡」、「不忠誠」等負面含義。由此看來,羅琳本人對德拉科這個角色可能並不看好。但是,馬爾福的姓氏也有另一層含義。當時馬爾福一家所效忠的是得勢的伏地魔,所以「不忠誠」的姓氏含義也隱喻了馬爾福一家的審時度勢與明哲保身,以及最後關頭馬爾福未指認哈利的「反水」和搖擺不定。

其次,或許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種「馬爾福」們。他們從小就精明利己,惡作劇從來沒有得到教訓的原因是背後有一個強大多金的家庭。德拉科在性格、出身方面完全和哈利形成鮮明的對照組。德拉科自小在原生家庭中養尊處優,所以重家庭;哈利則從小吃苦受虐;德拉科的性格較為優質,直到《混血王子》一集父親與家族失勢,他才開始成熟和學會擔當;哈利則早熟,因為他無法從原生家庭中獲得庇護。正因為早熟與晚熟,才造就了兩人對同學態度的區別。哈利重視友情,因為別無他選,而德拉科則為自己培養了「跟班」,甚至霸凌同學。

然而,塑造德拉科這個角色,並不是為了襯託哈利的「正面」,而是為了展示人性與性格的多樣性,展示一代人在恐懼、彷徨中蛻變成長的過程。德拉科的角色複雜在於,他不算是一個好人,但更無法當一個壞人。

小天狼星曾經對哈利說過,「世界上的好人與壞人並不是界線分明,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光明與黑暗的方面,重要的是我們選擇做哪一種人,這才是真實的我們。」德拉科這個角色的塑造,也恰恰是證明了世界並不「非黑即白」。很「壞」的德拉科,最終也沒有墮入深淵。

當然不得不承認,電影版《哈利波特》的演員湯姆·費爾頓為德拉科這個角色增添了不少人格魅力,甚至已經超越了原著中的角色本身,使得觀眾和粉絲完全看不出來德拉科在8部電影中的戲份只有20多分鐘。

02羅恩·韋斯萊:他從來不是「綠葉」

從表面來看,羅恩似乎是一個並不幸運的「綠葉」。在主角三人組中,他既沒有哈利的主角光環,又沒有赫敏的聰穎。出生在孩子多的貧窮家庭,用的所有的東西都是「六手貨」,得不到老師或任意一個人的讚揚,成績也不優異。他仿佛永遠活在朋友或者家人的陰影之下,他真的太平凡了,平凡到可憐。然而,當《哈利波特》年輕的觀眾們成長並走入社會後,再回望魔法世界,才能突然體會到羅恩的魅力。他仿佛一朵芍藥,沒有牡丹的真國色,卻能在花開時動人心。

羅恩性格中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在處理與哈利友誼時的不卑不亢,不爭不搶的單純。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差距而埋怨朋友,當一個「有理」的弱勢群體,也沒有因為和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站在一起而自卑。反之,他忠誠、善良又勇敢。如果說德拉科·馬爾福佔盡了「斯萊特林」學院特點中的精明與明哲保身,那麼羅恩就將「格萊芬多」學院中的勇敢與忠誠發揮地淋漓盡致。

在第一集《魔法石》的末尾,為了阻止奇洛教授拿到魔法石,三人組需要下一場致命的巫師棋。然而在緊要關頭,羅恩卻甘願成為一枚棋子。當時,年僅11歲的他就說出了「我來做一個騎士」。隨後事實證明,羅恩確實是一個騎士。在尖叫棚屋中,他說「要殺哈利,就要把我們先殺了。」在霍格沃茲最終決戰時,大家都以為哈利死了,是羅恩用一聲吶喊打破了無聲咒。當赫敏和其他朋友被馬爾福辱罵時,是羅恩最先衝上前。格萊芬多的寶劍需要最具備格萊芬多精神的人才能拿起,而忠誠、善良、勇敢的羅恩則當之無愧地舉起了寶劍。

羅恩,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所要傳達的善良和勇敢的來源。他用實際告訴我們,即使活在陰溝裡,也要仰望星空。

03西弗勒斯·斯內普:賺足了觀眾淚點的「教授」

斯內普這個角色,幾乎是整部《哈利波特》中最具有戲劇性的角色。斯內普的名字Severu在拉丁語中就是「嚴厲」的意思。同時英語中的severe(嚴厲)一詞也來自這個單詞。

在前五部,陰森、嚴厲、黑暗(甚至個人衛生堪憂)的他並不受人喜歡。他是哈利的陰影,是羅恩和納威的噩夢,他「打壓」格萊芬多的學生,對於斯萊特林學院的過分「偏心」。更讓觀眾和粉絲們感到不解的是,一切的「證據」和苗頭仿佛指向了斯內普是一個「壞人」。然而這一切的猜忌、不解和偏見,統統在第六部解開了。

斯內普成了銀幕上最經典的「雙面間諜」角色。他賣命地打入食死徒內部,成為伏地魔的心腹,原來是為了替自己的一生所愛,哈利·波特的母親莉莉報仇。當哈利和觀眾知道真相時,一個痴情、勇敢、悲憫的豐滿的角色由此樹立起來。斯內普此前反常的所作所為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釋。甚至,當斯內普呼出自己的守護神,並說出「Always.」(我會永遠守護莉莉)和臨死前盯著哈利的眼睛(因為和莉莉的眼睛相似)的兩幕賺足了觀眾的淚點。

英國著名演員艾倫·裡克曼也為斯內普這個角色注入了超脫於原著的靈魂。由於裡克曼提早被羅琳「劇透」了斯內普的身世,所以裡克曼在表演時恰當地拿捏了對哈利嚴厲又憐愛的複雜情緒,作為「食死徒」時的斯內普演繹出了極致的「惡」與黑暗氣場,但是作為「守護者」的斯內普又被賦予了一種慈祥和悲劇性。斯內普教授的欣賞、守護、勇敢和犧牲使其成為了一個被哈利敬仰的角色,以至於成人後的哈利將斯內普的名字用作了自己孩子的中間名,以示紀念。

04盧娜·洛夫古德:月亮一般神秘

因為出場時間比較晚,盧娜或許在「存在感」上不如前幾個角色,甚至還被部分觀眾質疑「盧娜這個角色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這個角色在後期會這麼頻繁出現?」然而事實上,盧娜的存在,是最貼近「魔法」主題的佐證。我們還是從盧娜的名字入手。盧娜的名字在多種西方語言中都有「月亮」的意思,而月亮總是因為其出現在夜晚、聖潔、神秘的特徵,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會與魔法、神秘學產生聯繫。盧娜的名字也隱喻了她特立獨行和感性主義的特質。

其次,純潔的月亮也和盧娜純潔、神秘的外貌形成了映照。並且Luna這個詞根也有「瘋狂」的意思,Lunatic就是「瘋瘋癲癲的」的意思,符合盧娜瘋癲又開朗的性格。在《哈利波特》黑暗、凝重的後期劇情中,正是盧娜堅定的信念給了哈利無限的支持。幼年喪母的盧娜和哈利一樣是不幸者,所以他們都能看到夜騏。曲折的人生經歷也讓盧娜更加成熟。就算大家都懷疑哈利,盧娜也敢於站出來表示自己的信心。在「鳳凰社」之後迅速與哈利一行人締結成「六人組」對抗伏地魔。

羅琳本人也認為盧娜是赫敏某種程度上的「對立面」。因為赫敏是一個理性主義者,堅信事實與邏輯,而盧娜則相信直覺。正是盧娜的直覺,賦予了盧娜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也帶給了哈利和其他夥伴溫暖。或許盧娜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女孩,但她總能帶來驚喜,甚至決定了故事的發展。因為她的存在,哈利不再被父母的死亡牽絆;因為她的存在,魂器之謎得以解開;盧娜臥室天花板上那副命名為「朋友」的裝飾畫,也是黑暗的後半部曲中不可多得的溫暖與曙光。

05結語

當然,《哈利波特》系列中還有許多值得描摹的人物。「逆襲」的納威,溫暖的「狼人」錄屏教授,古靈精怪的韋斯萊雙胞胎,甚至伏地魔本人……正是因為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才構成了HP的經典。它不僅塑造了恢弘、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烹製了一場留香百年的想像力盛宴,同時,也永遠將愛與溫暖銘刻在了每一個觀眾的成長之路上。圖像與聲音雖然不如文字的想像力悠長,但總是一個有形狀和記憶的描摹。當再次面對生活的痛吻時,你總會想到20多年前那個勇敢的男孩,手握著魔杖,與自己的恐懼、懦弱對抗。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為何哈利波特愛上金妮,而不是赫敏?
    這期我們終於來到了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與第五部一樣,這部電影也由大衛·葉茨再次擔任導演,當然他也陸續地導演了之後的幾部作品。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我們的小英雄哈利波特已經到了戀愛的年齡。在電影的一開頭,哈利波特就迎來了美女的搭訕。正處於青春的哈利波特正滿心歡喜時,鄧布利多大駕光臨,瞬間毀了哈利準備約會的好心情。
  • 《哈利波特》中最受歡迎人物排名,赫敏沒上榜,哈利波特不是第一
    第五名 斯內普斯內普是《哈利波特》全系列故事中一個重要的角色,他表面上不喜歡哈利波特,卻因對莉莉的愛而一直暗中保護哈利波特;但斯內普內心認為哈利波特跟他父親一樣「驕傲自大」,因此在學校中對哈利波特百般刁難。
  • 《哈利波特》導演,你難道是按照《指環王》選主角的?
    看過《指環王》的觀眾們,會神奇地發現《指環王》中的某些主演與《哈利波特》的主演長得十分相像,都是魔法世界,只是年代不同,因為妝容的原因,導致粉絲會誤以為《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中的某位演員是同一人。《哈利波特》的導演難得是照著《指環王》主演選角的?
  • 《殺手47》是如何塑造讓人印象深刻的主角的?
    在我們玩到這款遊戲之前,我想為大家回顧兩款最棒的《殺手47》遊戲,它們塑造了47號這個遊戲史上獨一無二的優雅光頭,並為所有遊戲開發者們上了關於「如何用遊戲內容塑造一個超人類角色」的一課。這兩款遊戲分別是《殺手:契約》以及《殺手:血錢》。《契約》的第一關位於一間實驗室裡面,這間實驗室中充滿了死屍,跟47號的長相穿著都一模一樣。
  • 哈利波特中那些配角們的最後結局,他們的人生也同樣精彩!
    哈利波特中除了主角三人組,還塑造了非常多的配角,這些配角雖然沒有主角們消滅魂器,擊敗伏地魔那樣的戰績,但他們也有屬於各自的人生,過著自己精彩的生活。那麼我們來看下這些配角們,他們與伏地魔的霍格沃茨之戰結束後,各自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吧。
  • 《哈利波特》中為何赫敏的丈夫是羅恩而不是哈利波特
    作為陪伴85後90初小夥伴們成長的系列電影,《哈利波特》可謂是像一個烙印般深深地印刻在了我們的記憶裡。而很多哈迷都和小編一樣一直不理解為何聰明機智的赫敏會選擇笨拙的羅恩而非男主哈利波特?其實在小說及電影都我們的J.K.羅琳早已埋下伏筆。
  • 在《妖精的尾巴》中,主角的性格為何要這麼塑造?
    這是一個充滿魔法的世界,在一個菲奧雷王國中,生活眾多魔導士,也就是會使用魔法的人,他們會加入各種公會,接受委託人的委託任務用以賺錢來生活。而主人公所在的公會正是一個名為妖精的尾巴的公會,故事也從這裡展開。女主角露西一直想加入一個公會,好擺脫自己討厭的父親,自己一個人獨立生活。
  •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男孩》出版
    對於全球的80後、90後甚至00後來說,英國作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滿足了他們對魔法世界的全部想像。所以,當7月31日第8本作品《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男孩》英文版問世時,當羅琳宣布哈利波特系列就此完結時,全球的哈迷開始搶購新書。而就在前一天的30日,同名舞臺劇也在英國首演,同樣一票難求。
  • 《哈利波特》,哈利三人組中,為什麼主角不會是赫敏和羅恩?
    《哈利波特》七部曲中,擁有最多鏡頭的無疑是哈利三人組。多看了幾遍電影後,小編突然有了這麼一個想法,為什麼哈利會是主角?而不是羅恩或者赫敏呢?羅恩·韋斯萊,哈利的「好基友」。怎麼說這個角色呢?感覺他有點小心眼,不夠大氣。他是個十分喜歡慪氣的好朋友。
  • 哈利波特男主角:丹尼爾雷德克裡夫揭示了影迷們一直以來的疑慮
    我不是特別奢侈,」丹尼爾。這是一種說法。或者你可以簡單地說丹尼爾碰巧是一個公共人物,他之前提到過私人生活的值。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的隱私「非常重要」克萊夫的演藝生涯也許使他成名,但他仍然設法控制自己的私生活,並在私生活中做得很好。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他談到了自己在一個名為《隱私》的劇本中的角色。
  • 哈利波特&神奇動物在哪裡
    今天,墨墨來分享一波HP的美圖,想要無水印原圖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找我嗷倫敦平面設計師Liam Ashurst設計的哈利波特與神奇動物在哪裡主題的插圖。簡潔卻獨一無二的設計風格(cr. instagram liamashurst)倫敦平面設計師Liam Ashurst設計的哈利波特與神奇動物在哪裡主題的插圖。簡潔卻獨一無二的設計風格(cr. instagram liamashurst)倫敦平面設計師Liam Ashurst設計的哈利波特與神奇動物在哪裡主題的插圖。
  • 藝評|他們不是舞臺上的,卻是我們生活中的主角
    這是一部具有煙火氣的作品,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有的是具有陝西風味的很多吃食,包括順子和他撿來的媳婦兒素芬之間,很多故事都在灶臺邊上展開;灶臺之外,這些人的工作是裝臺拆臺,他們並不是舞臺上的光鮮亮麗的主角,然而卻是我們生活中的主角。
  • 《哈利波特》:愛是最偉大的魔法
    就比如在電影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騎士巴士從兩輛紅色巴士中解縮出來的特寫鏡頭,就這麼短短一個神奇的鏡頭就運用了CG車輛、粒子動畫、特效動畫和合成技術等多種手段,製作團隊坦言拍攝巴士內部擠壓和所有事物變形花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甚至有一部分細節還是通過手動動畫製作完成的;又比如在電影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那吐著火焰的匈牙利樹峰龍
  • 哈利波特手遊魔杖
    哈利波特手遊魔杖由華納兄弟與網易公司共同構築的手遊,根據知名的同名電影改編,讓我們走進這個奇幻的魔幻世界,感知一段精彩紛呈的冒險內容,經典的歐式風情建築,充滿復古的情懷,重現魔法世界的懷舊畫面,帶領我們享受沉浸式的冒險體驗,在這個神奇的魔法世界中,我們就是故事的主角,與同伴開啟神秘的幻想旅途,書寫傳奇的篇章故事
  • 40歲的哈利波特、31歲的丹尼爾 「他們」最近怎麼樣了
    能勾起一代人青春回憶的,除了陪著他們長大的那些流行歌手哼唱的音樂旋律、或者文學作品裡的種種美好信念,有時也可以是一個只存在於熒幕裡、被虛構的姓名。比如《哈利波特》這部作品中,在1991年7月31日迎來11歲生日的文學角色「哈利波特」,儘管已經過了19年,但依然沒有被忘記,只是這個在書裡、在劇中的主角不知不覺40歲了。
  • 《哈利波特》中最成功的男人不是哈利竟然是他,你發現了嗎?
    提到《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最成功的男人,相信很多哈迷小夥伴的第一感覺一定是KO反派大BOSS,迎娶溫柔美麗金妮,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主角光環的哈利波特吧
  • 《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茲四大分院的反派代表,竟然有他們?!
    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作者J.K.羅琳不僅塑造了許多正面的人物形象,也塑造了很多並不受觀眾待見的反面人物形象。今天,小編就來和各位小夥伴們叨一叨霍格沃茲四大分院的反派人物代表。小夥伴們速來圍觀,看看有沒有你們所討厭的那一個吧!
  • 從原著剖析《哈利波特》赫敏為什麼選擇了羅恩,而不是哈利
    導語 從原著剖析《哈利波特》赫敏為什麼選擇了羅恩,而不是哈利《哈利波特》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都陪伴了一個時代的孩子度過了這個青春。奇幻的魔法世界讓孩子們嚮往的同時,也告訴了大家愛與勇敢的力量。尤其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已經完結了多年,但一直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赫敏為什麼沒有嫁給哈利?赫敏冰雪聰明,哈利善良勇敢,多般配的一對。可是,為什麼赫敏最後選擇了羅恩而不是哈利呢?今天一伶就從原著的角度為大家解析這個問題。
  • 「哈迷」福利:哈利波特婚禮的花樣玩法,每個細節都充滿魔法氣息
    主題婚禮現在是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當一場婚禮的主題為兩個人的經歷,兩個人的喜好或者兩個人共同的愛好時,那麼這一場婚禮也註定與眾不同且印象深刻。情境式婚禮與主題婚禮的結合更讓年輕人們眼前一亮,在這樣的婚禮形式中,他們不僅可以擁有獨特的主題,自己乃至賓客都可以沉浸在情境中並成為「劇情」中的主角,婚禮的花樣玩法也就此在新人中展開。哈利波特是陪伴很多人成長的一部魔幻類兒童文學,有一些人接觸到哈利波特可能並不是從文字開始,而是從影片開始。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魔杖圖鑑一覽 哈利波特手遊魔杖外觀圖片
    標籤: 魔杖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魔杖外觀是遊戲魔杖圖鑑,每根魔杖有獨特木材與杖芯合成,所以外觀也各不相同喔,那麼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魔杖外觀有哪些、哈利波特手遊魔杖外觀圖片匯總呢,18183手遊網為大家帶來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