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視角、故事主題、引導意義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經典價值

2020-12-06 碧海微光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作品,豆瓣評分高達9.2分。該書不僅獲得了美國普立茲獎,更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即使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它依然是如燈塔一般的存在,成為無數人心中精神的指引。

《殺死一隻知更鳥》從小女孩斯庫特的視角,講述了她的童年時光裡經歷的故事。全書主要圍繞父親阿迪克斯為黑人湯姆·魯濱遜辯護的故事來展開,善良的黑人男性湯姆·魯濱遜被誣告強姦了白人女性,雖然阿迪克斯竭盡全力為他辯護,並掌握了湯姆並非罪犯的證據,卻依然阻止不了世俗對黑人的偏見,最終將湯姆扣上罪名導致他死於亂槍之下。

很多人評價這本書是具有重要人生啟示意義的書,說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生跟讀過之後的人生,真的很不一樣。

《殺死一隻知更鳥》既涉及到種族歧視、世俗偏見等嚴肅問題,又具有天真爛漫溫暖有趣的閱讀趣味,以孩童的視角展現出孩子面對世界的純粹和真實,反襯出成人世界的汙濁和偏見;同時,用兩個看似毫無關聯、實則的故事串聯起全書最重要的主題,揭示出面對偏見最正確的態度。全書最重要的的價值是它既給人關於教育的範本,又能夠引人重新審視如何堅守善良、堅守信念、如何為人處世這一人生重大課題。

1 孩童視角敘事,以輕快明媚的童稚語言,豐富故事閱讀趣味,也反襯出成人世界的偏見之深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以小女孩斯庫特的第一人稱視角進行敘事,以孩童的語言講述成人的故事,這種敘事方法在本是壓抑陰沉的故事裡增添了童真童趣,增強了讀者的閱讀趣味,同時又以孩子的純真簡單反襯成人世界的汙濁複雜,更突顯出世俗偏見對人傷害之大。

一、以孩童視角敘事,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孩子是這個世界的鏡子,他們從來不懂偽裝不懂掩飾,總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應他們感受到的世界。以孩子的語言描述所看所感,既真實準確地展現他們內心的純真,又能提升讀者的閱讀趣味,豐富故事展現力。

小鎮上的人對怪人拉德利·阿瑟的既定印象,是通過小女孩斯庫特的話講述出來的:

根據腳印推算,怪人身高約六英尺半;他生吃松鼠,還有他能逮得住的貓,所以他手上總是血跡斑斑——如果你生吃動物的話,沾染上的血汙就永遠也洗不掉。他臉上有一道長長的鋸齒狀疤痕,牙齒又黃又爛,眼珠子鼓鼓地向外突出,一天到晚都在流口水。

風趣中略帶幽默的語言,把周圍人對阿瑟的偏見全面豐富地展現出來。沒有過多修飾,孩子心中恐怖的怪人形象就躍然紙上,既展現出孩子想像的豐富,又側面烘託出成人對孩子觀念的影響之深,為後續故事開展埋下了伏筆。

同時,《殺死一隻知更鳥》在嚴肅的故事之中,穿插著對出孩童世界最純真無暇的表現,給全書增添了一些明媚的色彩。比如斯庫特和迪爾的青梅竹馬,斯庫特會認真地對別人說自己長大後會嫁給迪爾,迪爾也會在給斯庫特的信中寫到他會永遠愛斯庫特,還信誓旦旦地保證,等他一攢到足夠的錢,就跟斯庫特結婚。

作者用簡單純真又帶有童趣的語言,把孩子世界的純粹美好呈現出來,在天真爛漫的色彩中展露出他們真實認真的處世態度,為後續與成人世界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奠定了基調。

二、以孩童的眼睛看世界,反襯成人的汙濁複雜有人說:孩子的眼是世間最亮的星光,可以照亮黑暗,也可以照出妖魔。

梅科姆鎮上的大人都告訴孩子拉德利·阿瑟是個「惡毒的幽靈」,雖然他整日閉門不出,但小鎮上都有的壞事都跟他有關係。

但在斯庫特和傑姆在一次次試圖探究「怪人」真實面貌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的卻和大人告訴他們的截然相反:「怪人」會通過樹洞悄悄送他們口香糖、雕刻娃娃、懷表、紀念幣等小禮物,在火災出現時,「怪人」更是悄無聲息地為斯庫特披上一條毯子,保護了他們的安全。

切身感受到拉德利·阿瑟的溫暖,他們就能憑心判斷,認定他是自己的朋友,更能夠勇於承認「他是一個大好人」,不管別人對他存有多少偏見,都不能動搖孩子由心而發的感受。

在阿迪克斯為黑人湯姆辯護的庭審過程中,孩子迪爾會因為對方律師的咄咄逼人顛倒黑白崩潰大哭,會受不了那麼不近人情地對黑人湯姆的不公平,傑姆在聽完整個辯護過程後,會說出湯姆會無罪釋放的話,斯庫特能夠說出「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就是——人」這樣充滿公平正義的話,都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著最純粹的善惡之分,無關種族,無關偏見,只關乎真相。

孩子會用最簡單的原則判斷人之好壞、世間善惡,而成人卻用摻雜了世俗偏見的有色眼光判斷人之好壞,無視真心,忽視真相。

《殺死一隻知更鳥》用孩子的純粹和真實反襯出成人世界的汙濁和不堪,能夠給讀者以對比鮮明的閱讀衝擊,更能夠引起讀者共鳴,引領讀者去審視思考自己在現實中的處事方法和原則。

2 故事主題:面對偏見,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

電影《哪吒》中說道: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這座大山,能夠將人置於地獄永不能翻身,甚至成為無血無傷的致命利劍。

《殺死一隻知更鳥》講述了兩個看似毫無關聯卻有著同樣主題的故事,引領人們思考究竟該如何面對偏見。拉德利·阿瑟是偏見的受害者,阿迪克斯是試圖打破偏見的先鋒者,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當整個世界都說你是錯的,你仍要有自己的標準,守護住心中的善良底色。

一、於偏見的煉獄中,我自堅守純良本色拉德利·阿瑟是偏見的受害者,因為年少犯過錯,他就被貼上了「惡魔」、「壞蛋」的標籤,被父親鎖在家中再不能出門,甚至被人誇大其詞地誣陷他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是小鎮上所有壞事的製造者。

因為偏見,他被圈禁在家,幾十年不得出家門一步,只能做一個黑暗中的「怪人」。

縱使身處黑暗煉獄,阿瑟卻沒有喪失為人的根本,沒有因身處黑暗讓心變得堅硬冷酷或是邪惡,在流言和偏見的裹挾中,他始終是那個善良、溫暖、貼心又溫情的「大男孩」。在斯庫特、傑姆擅自闖入他家時,阿瑟會悄悄幫傑姆把丟下的衣服補好,會在火災中默默為斯庫特披上毯子,也會在他們面臨生死危境時,衝出家門,不顧自己生死和處境,以一己之力護得斯庫特和傑姆的生命安全無虞。

偏見,讓阿瑟喪失了活在陽光下的機會,讓他一生無法擁有正常人的生活,但是在偏見無形的殺傷力中,阿瑟卻用自己的方式守住了做人的底線,抗擊著外界的中傷。他用自己的力量向世人宣告:偏見沒有把他打敗,也沒有讓他喪失人生的底色,即使活於煉獄、不被理解,他依舊以善面世,做最溫暖純良之人。

嘗盡世間險惡、受盡偏見無形之苦,仍能以最大的溫情,最大的善意去生活,這才是一個人面對偏見最強大有力的反擊。

二、總有人能一往無前,做打破偏見的先鋒者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在種族歧視和偏見嚴重存在的社會中,世俗的大多數人認為所有黑人都說謊,所有黑人在本質上都不道德,所有黑人在白人面前都不規矩。但阿迪克斯不這麼認為,面對黑人湯姆被誣陷被指控為強姦犯的案子,他義不容辭站了出來。

面對世俗對黑人的偏見和不公,阿迪克斯沒有做那個從眾之流,而是選擇了為公平而戰,為良心而戰。

他對自己的女兒說:「這個案子,湯姆·魯濱遜的案子,觸及了一個人良心的最深處——斯庫特,如果我不努力去幫助這個人,就再也沒有臉面進教堂去敬拜上帝了。」

因為要打破偏見為黑人發聲,阿迪克斯觸犯了社會裡一條根深蒂固的法則,站到了世俗的對立面,遭受了周圍人私下的評頭論足,連自己家族的人都覺得「他在一點點毀掉這個家族的名聲」,孩子也為此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甚至自己的生命都因此受到了威脅。但阿迪克斯堅守了他為人的準則,也堅守住了善良和公平的人生底色,用自己的行動昭示著他試圖打破偏見的信念:總要有個人,為打破偏見邁出一小步,才有可能把偏見消殺於無形、讓更多人獲得公平。

縱然阿迪克斯的努力最後沒能拯救湯姆的性命,沒有讓他免於判刑,但他的執守、他對善良的堅持以及為了打破偏見所做的一切也感染了很多人,比如莫迪小姐,比如泰勒法官,比如他的兩個孩子。阿迪克斯用自己一己之力慢慢在一部分白人心中種下「人人生而平等」的種子,成為了打破世俗對黑人偏見的引領之光。

偏見是一座大山,但總有人會直面險峻山嶺,以人性純善之光去撬動偏見的根基,引領普羅大眾突破偏見桎梏走向更加自由公平的未來。阿迪克斯就是這個人,以善良本心為武器,於千萬人不敢為之的方向上邁出了第一步,成為打破偏見的先鋒者。

3 精神意義:引領讀者重新審視該如何為人

《殺死一隻知更鳥》被評為最具教育意義的一本書,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一個悲壯、深刻的故事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芒,從而引導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從書中收穫如何為人的精神指導,這是一本書能夠給人精神啟迪、教育意義最重大的價值。

一、勇敢,是人生最需要的品質「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註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並且不管發生什麼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我想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錯誤地認為手裡拿把槍就是勇敢。」

這是阿迪克斯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一課,也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需要的品質。勇敢不是粗魯地應對生活中的荊棘,不是行動上的莽撞,而是即使知道前路艱難,知道自己面對的是洶湧未知的強大反擊,依舊能堅守住內心的善良和準則,縱使步履維艱也要擲地有聲地走好自己的路。

力克·胡哲說: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時候你還能堅持去做。

正如電影《綠皮書》中說到的:唯有勇氣,才能改變人心。阿迪克斯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生而為人,唯有勇敢能讓人戰勝內心怯懦、戰勝世俗偏見,堅守住做人的底線。

二、謙遜低調,不恃才傲物,是人生大智慧《菜根譚》中提到:「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

阿迪克斯是一個神槍手,也是一個下棋高手,還是個會吹單簧口琴懂音樂的人,但是在傑姆和斯庫特的眼中,他們一直覺得父親是個什麼都不會的普通人。直到他們親眼看見阿迪克斯開槍打死一隻瘋狗,從莫迪小姐口中得知阿迪克斯曾經的輝煌事跡,他們才知道自己的父親不是一無是處,只是習慣了收斂自己的鋒芒。

阿迪克斯說:「一個人沒有必要把自己懂的東西都展現出來。」

這是他的做人準則——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懂得謙遜低調為人,從不恃才傲物。

他知道這世間大多數人不喜歡身邊有什麼人比他們自己懂得多,所以懂得斂才華避鋒芒,讓身邊之人感到愉悅。從阿迪克斯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真正的智慧之人,一定是平和、低調、謙遜有禮的。不刻意炫耀自己,不傲慢自居,能夠避己鋒芒,亦能夠與人相處融洽。

三、要有一顆洞察世事的寬容之心「你永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懂得寬容待人、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是阿迪克斯身上最閃亮的人性光芒。

因為替湯姆·魯濱遜辯護,阿迪克斯遭到了尤厄爾的報復恐嚇,不但對他惡語相向還衝他吐唾沫。但阿迪克斯選擇了原諒,他說:「我寧願他的發洩對象是我,而不是他那一屋子孩子。」

阿迪克斯知道尤厄爾雖然勝訴,卻只是勝在自己是白種人,而他誣陷黑人的齷齪行為已是人盡皆知,再無法在白人中立足。能夠洞察別人生活的不易,懂得了尤厄爾惡行背後的原因,阿迪克斯用看似軟弱實則強大的內心原諒了尤厄爾的行為,讓自己不積存怨恨,活得坦蕩無悔。

洞察世事、寬容待人,才能看得見更遠處的人生,也能夠以博大的胸襟原諒無理之人的魯莽,讓自己收穫雲淡風輕又愜意自在的人生。

《殺死一隻知更鳥》在看似嚴肅的種族歧視、世俗偏見故事講述中,處處穿插著如何為人處世的哲理闡述,讓讀者看見人性最純粹的品質,從而引導人們去反思、改善自己的人生態度,實現自我人生的完滿。

4 結語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仍舊把《殺死一隻知更鳥》奉為經典之作,不僅是因為它的故事迷人,它的語言有趣,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縮影裡每個人該有的人生態度。

生而為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偏見,與其被世俗裹挾,不如做一個先鋒者,循著內心的真知築一道公平的城牆。

能夠勇敢直面人生,執守住內心的準則,以謙遜的態度、寬容的心態清醒地面對生活的風雨,在世事多變的流光歲月中保持住為人的底色和良知,是我們終其一生的期許。

願你我都能處濁世而不改純良本色,做一個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良知之人。

-END-

碧海微光:以手寫心的情感作者,願用文字點一束微光,伴你看生活萬千,隨你走歲月長河!

相關焦點

  • 淺析《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知更鳥」的象徵性意義指代
    父親說:「你射多少藍鳥都沒有關係,但是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因為它們只是哼唱美妙的音樂,供人們欣賞,什麼壞事也不做。《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哈伯 ·李的經典作品,該作品在1961年榮獲了普利茲文學獎,以該書為題材,在1963年拍攝的同名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也榮獲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最佳藝術指導獎。55年來,美國人說這本書在美國地位僅次於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緣何成為一部永恆經典的成長小說
    甚至,在曾經的一次民意投票中,它以壓倒性的票數超過《聖經》,成為「最具啟示意義的書」。這本書就是《殺死一隻知更鳥》,被媒體盛讚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成長小說之一」。而這本書的作者哈珀·李更是憑藉此書獲得了普利茲小說獎,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殺死一隻知更鳥》為哈珀·李帶來了巨大聲譽,但是也招惹了許多不必要的是非。
  • 《殺死一隻知更鳥》:書名本義是不要殺死知更鳥,內容卻恰恰相反
    稱得上經典的作品,可以面目多樣、風格各異,卻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普遍經過時間的洗禮,越發顯示出她們的價值;不同於快餐文學的曇花一現,經典永不過時!在我看來,哈珀·李的長篇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便足以稱得上這樣的經典。小說出版於1961年,並榮獲當年度的普立茲獎,至今已被譯作四十多種語言,發行量超過3000萬冊。
  • 《殺死一隻知更鳥》:願你保持善良,願你溫暖如光
    ——《殺死一隻知更鳥》《殺死一隻知更鳥》前言《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女作家哈珀創作的一部經典小說。1960年一經推出,就在全美引起轟動。斯庫特和阿迪克斯此書之經典,完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接下來我們將從此書獨具匠心的敘事結構,多重象徵和書中所傳達的豐富主題三方面來分析這部作品,進而探討下人性之中的正直、勇敢和善良。
  • 《殺死一隻知更鳥》:基督徒兼女作家視角下,兒童教育的發掘
    在《殺死一隻知更鳥》裡,就是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斯庫特的父親阿蒂克斯為黑人湯姆·魯濱遜辯護,但是最終陪審團判湯姆敗訴。湯姆在越獄過程中被槍殺。斯庫特有問阿蒂克斯,為什麼他一定要為湯姆辯護。他的回答是:「如果我不去做,我就不能再教導你和傑姆如何做人。」《殺死一隻知更鳥》常被奉為教育聖經。
  • 殺死一隻知更鳥:黑命賤的故事
    最初知道《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因為主演《羅馬假日》的格利高裡·派克憑藉此片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名字有印象,純粹是因為生活當中從沒有聽過這樣怪怪的鳥類名稱。後來,經常在一些書單上看到這部同名小說的身影,在知名書評網站上讀者們對它的評價也是一片高贊。比如豆瓣上有7萬多人評價,評分高達9.2分。
  • 舞臺劇《殺死一隻知更鳥》百老匯熱映,這次編劇是艾倫·索金
    2018 年 11 月,舞臺劇《殺死一隻知更鳥》在紐約百老匯舒伯特劇院預演。這是《殺死一隻知更鳥》首次被改編為舞臺劇。本月,百老匯版《殺死一隻知更鳥》迎來巨大成功,其票房上升之快,甚至超過了《歌劇魅影》《阿拉丁》這樣的經典百老匯劇作。
  • 殺死一隻知更鳥!
    其實我不太愛看西方國家的文學名著,我更喜歡他們寫的詩,像高老頭,人間失格,大衛這種名著,翻譯過來有些機器,體會不到文字的美感,更不會把我拉進情緒中。殺死一隻知更鳥就處理得很好,所以在我看過那麼多本國外文學裡,這本一直是心中最佳。
  • 《殺死一隻知更鳥》最真實的十句話,人要有良心,不能隨波逐流
    有很多文學作品都時以童年的視角寫成的,《城南舊事》、《夏先生的故事》、還有哈珀·李享譽盛名的代表作——《殺死一隻知更鳥》,這些都是。那麼,在這個有童心的六月,來讀一本用兒童視角寫的書吧!那便是獲得過普利茲小說獎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
  • 經典小說改編成電影仍是爆款,《殺死一隻知更鳥》的魅力在哪裡?
    說到《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書,我想大部分朋友應該都不會太陌生,因為它太經典了。可想而知,當時的種族矛盾有多深刻,而《殺死一隻知更鳥》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三十年代,南北戰爭只過去了半個世紀,南方的農場主和土地主們在戰爭過去很多年之後還擁有著他們的土地,小說裡以阿蒂克斯所代表的芬奇家族,也是靠在美洲的土地發家的。
  • 《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中學生必讀,《聖經》都只能屈居第二
    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殺死一隻知更鳥》美國作家哈珀·李1960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這是一部關於教養,偏見與正義的故事。不要殺死一隻知更鳥知更鳥在美國很常見。它與捕食性鳥類不同,知更鳥代表著和平。斯庫特的鄰居莫迪小姐解釋說:「知更鳥除了給我們帶來音樂的享受,其他什麼也不做。它們不會吃掉人們花園的植物,不會玉米倉裡建窩,它們只是為我們歌唱它們的內心。
  • 《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解說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經典電影「殺死一隻知更鳥」。1932年美國大蕭條已經持續了三年,無數人失業,無數人無家可歸, 人們看不到未來。在這個貧窮不安和恐懼的年代, 古老的南方小鎮梅克姆卻看起來一切那麼祥和安靜, 在這裡人們懶洋洋的耗著時間, 好像一天不只有24小時。
  • 殺死一隻知更鳥——以孩子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的是非正義
    「知更鳥只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他們不吃人們園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忠心地為我們唱歌。這就是為什麼說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知更鳥,字面意思是一種不破壞花草糧食,對人類無害且喜歡唱歌的普通鳥。
  • 讀《殺死一隻知更鳥》有感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殺死一隻知更鳥》。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我閱讀後的感受。這本書是從一個小女兒斯庫特的視角出發,阿蒂克斯選擇為一個被指控強姦白人女性的黑人辯護,這在那個種族歧視依舊嚴重的小鎮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而斯庫特也在這場案件中悄然成長,他們結識了善良的怪人拉德利。
  • 什麼是勇敢 薦書《殺死一隻知更鳥》
    這不僅因為每個人受教育程度,也與成長背景、社會背景、職業背景皆不同有關,視角不同,汲取書中的養分也不一樣。但經典名著,終是書中的最精華部分應該可以滋養每個時代、每個人。如果讀者能真正觸碰到作者的內心,那將是最好的解讀。本次推薦是公認的美國文學經典《殺死一隻知更鳥》,內容非常精彩,書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芒至今影響著美國以致全世界。
  • 《殺死一隻知更鳥》:歷史意境的背後,隱藏著3點成長啟示
    在惋惜、感慨之餘,讓我聯想到《殺死一隻知更鳥》裡的怪人拉德利,拉德利做為一個十幾年足不出戶的怪人,在緊要關頭卻走出家門捨身救人,傻子和他一樣都是勇敢而善良的人。《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美國作家哈珀李發表於1960年的長篇小說,1961年獲普利茲文學獎,在世界範圍內銷售3000萬冊。豆瓣評分9.2分。
  • To kill a mocking bird 殺死一隻知更鳥
    看了才發現這本書是一個青少年讀物,但是內容卻很深刻,從一個孩子的視角看待種族問題。種族問題即使是在今天的美國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知更鳥是一種無害的鳥兒,殺死一隻知更鳥比喻殺死一個無辜的人。然後就進入書的主題,一個無辜的黑人被捲入強姦案中,隨著案子的發展,人物形象也逐漸鮮明起來,即使受到其他白人的威脅。雖然「被害人」明顯在說謊,大家都知道,但在這個地方在黑人與白人的官司中,黑人從未勝訴過。他被判有罪,在羈押等待上訴期間,絕望地企圖越獄,最後身中17槍慘死獄中。
  •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什麼是知更鳥?為什麼要殺死知更鳥呢?你知道嗎?題目,是小說的眼睛,是作者傳達內容的關鍵,往往從中能看出作者的意圖。但《殺死一隻知更鳥》無疑是個例外,單單看名字,根本不知道作者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但這不妨礙《殺死一隻知更鳥》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
  • 金尼爾將主演戲劇《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版派克是男主
    新京報訊 (記者 李妍)2月26日,據外媒消息,百老匯戲劇製作人宣布,美國影星格雷戈·金尼爾將從4月21日開始接替現任男主演艾德·哈裡斯出演戲劇《殺死一隻知更鳥》,而哈裡斯將在此兩天前進行最後一場演出。
  • 《殺死一隻知更鳥》何以成為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
    本文配圖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李的《殺死一隻知更鳥》是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改編成電影之後依然深受觀眾喜愛。故事的講述者是珍·芬奇,她回顧了自己兒時的生活,當時人們稱呼她為「斯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