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青幫,就不得不提舊上海大亨杜月笙,他後來被譽為「三百年來幫會第一人」。
杜月笙最初到上海時,在十六鋪摸爬滾打好幾年,吃過多少虧,挨過多少打。但是加入青幫以後,籠罩在他頭頂的烏雲頓間消散了許多,就連他所工作的水果店提貨銷貨更加順暢了。
加入青幫是杜月笙一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刨除掉他為人八面玲瓏,單是這個決定,是他成為上海大亨的關鍵。
與杜月笙有著錯綜複雜關係的蔣介石,也曾加入青幫。
1916年,蔣介石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失敗,為逃避債主,以「蔣志清」的名字拜上海青幫大亨黃金榮為師。黃金榮召集蔣介石的債主們表示:蔣介石的債務由自己承擔。債主們自然不敢不知天高地厚地去找黃金榮要債,於是蔣介石的債務問題也就不了了之。
後來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以北伐軍總司令的身份再次來到上海時,黃金榮送還拜師帖,表示不敢以蔣介石的師傅自居。
與蔣介石,杜月笙有著千絲萬縷的青幫,究竟有著什麼神秘背景呢?
青幫不是近代才出現,而是由來已久。據學者研究,中國古代的秘密社會組織可分兩種,秘密教門和秘密會黨。
洪門是秘密會黨的典型代表之一,與三點會,邊錢會是同一類型。
而青幫的前身羅教就是秘密教門的代表,與白蓮教,聞香教,八卦教同一性質。
根據現存青幫秘籍,青幫前身羅教是明代的羅清創建的。由於始祖羅清當過運糧軍人,因此羅教在漕運水手中得以傳播,是很自然的事情。羅教在漕運水手間的傳播與清幫的形成是有直接關係的。
接著繼羅清之後,明末的翁巖,錢堅,潘清三人,對羅教在漕運水手中的傳播也是起重要作用。
根據清代文獻記載:根據清代文獻記載:「明代時有密雲人錢姓、翁姓,松江潘姓三人流寓杭州,共興羅教,即於該地各建一庵,供奉佛像,吃素念經,於是有錢庵、翁庵、潘庵之名。因該處逼近糧船水次,有水手人等借居其中,以至日久相率皈教。」
康熙,雍正年間,羅教在蘇杭二州建設庵堂傳教,主要是通過宗教慈善活動進行得,並沒有在水手中拉幫結派。庵堂內還可以借住給水手,久而久之,大量的水手都住了進來,進而皈依羅教。
與此同時,水手行幫中新出現了「攬頭」,類似於包工頭,招募水手,處理事務,必須經過攬頭的同意,負責押運的運丁無權過問船上事物,使他們有了幫派的雛形。
到了乾隆年間,清政府不讓羅教建設庵堂,還沒收經卷,驅散水手,迫使羅教把庵堂遷轉到船上,出現了「香火船」。以香火船為中心,融合發展起來的水手行幫,久而久之,逐漸形成了具有宗教特色的水手幫組織——青幫。
直到1855年,黃河泛濫,運河改道,漕運被迫停運了。失去飯碗的水手有的參加了反清的太平軍,有的當了土匪,就在這分崩離析的危機下,蘇北的青幫為了掩人耳目,又組成了「安清道友」的一個新組織。
19世紀末,出現一位傳奇人物:徐寶山。他加入青幫後廣收門徒,約有1萬有餘,可以說在近代青幫發展史上,徐寶山是一個關鍵性人物。
但他去世後,青幫又衰敗了,許多青幫中人都跑到上海了,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得意門生,張仁奎和高世奎。最終上海成為了青幫分子的最大聚集地。
在這風雨飄搖的大上海,大部分青幫分子面對生存的威脅,他們與「地頭蛇」勢力相結合,廣收門徒,開設妓院,走私軍火,販賣人口等等,又形成了新的「青幫」。
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都是在這期間吸收的,還有小八股黨等等,一些頗具名望的人也被收納其中。
這個世界真的是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宴賓客,眼看它樓塌了,誰不知道自己烈火烹油似的繁華能夠持續到哪一天。青幫從一個宗派特色的組織,變為民國時期的衰敗模樣,除去外在的因素,都是人為放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