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約180家企業布局 生物類似藥大戰一觸即發

2020-12-14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多個生物製劑大品種專利到期,全球生物類似藥規模進入快速增長階段,而中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恆瑞醫藥、綠葉製藥貝伐珠單抗的上市申請於近日相繼獲得受理,市場競爭一觸即發。

4款國產生物類似藥獲批

生物類似藥,是指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準註冊的參照藥具有相似性的治療用生物製品,也被稱為生物仿製藥。2015年2月28日,《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發布,首次明確了生物類似藥的定義,提出了生物類似藥研發和評價的基本原則等多方面內容。

近年來,生物藥快速發展,並在治療一些疾病方面顯示出明顯的臨床優勢。隨著原研生物藥專利到期及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原研生物藥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為基礎的生物類似藥的研發,有助於提高生物藥的可及性和降低價格,滿足群眾用藥需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4年全球生物類似藥的規模為17億美元,2018年達到了72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1644億美元。隨著我國藥企研發水平的提升及政策的放開,我國生物類似藥近年來發展迅猛。

截至目前,中國已有4款國產生物類似藥在2019年先後獲批上市。2019年2月,復宏漢霖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漢利康)獲批,成為我國首個獲批的生物類似藥。利妥昔單抗由Genentech公司(後被羅氏收購)研發,商品名「美羅華」,是美國FDA批准的首個用於治療癌症的單克隆抗體,也是全球最暢銷的單抗類藥物之一。

2019年11月7日,百奧泰自主開發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格樂立」)獲批上市,是國內首個獲批的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該藥原研藥修美樂由艾伯維研發,於2010年獲批上市,被稱為全球「藥王」,其銷售額曾連續7年蟬聯全球處方藥銷售冠軍,上市至今累計銷售額超1000億美元。2019年12月6日,海正藥業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建寧」)也獲批上市。

就在同一天(2019年12月6日),齊魯製藥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達」)也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原研藥為羅氏的「安維汀」。安維汀是羅氏的重磅抗腫瘤產品,據全球暢銷藥數據統計,該藥銷售額在2005年突破10億美元大關,隨後的銷售額成倍增長,2019年銷售額已經高達74.94億美元,總銷售額累計近859億美元。由於該藥專利期在歐美於2018年和2019年先後到期,成為熱門仿製產品。

原研藥市場受到巨大衝擊

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對原研藥市場造成巨大衝擊。如利妥昔單抗,受生物類似藥上市影響,美羅華全球銷售額出現下滑。羅氏在2019年一季報中提及,受生物仿製藥影響,美羅華在歐洲市場銷售額下滑38%,日本市場下滑50%;而2019年全球銷售額下滑4%。

中國市場上,漢利康也在以低價政策爭奪美羅華的市場。2019年7月30日,貴州省醫藥集中採購平臺發布公告,同意復宏漢霖將漢利康的價格由1640元/瓶調整為1398元/瓶,降幅15%。而美羅華同品規的價格為2294.44元。4月24日,復星醫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19年,漢利康於中國大陸境內的銷售額約為1.5億元。

對於阿達木單抗(修美樂)而言,未來日子更不好過。被稱為全球「藥王」的修美樂,在歐盟地區遭遇4款生物類似藥上市圍堵,其2019年銷售額相較其峰值時期下降了近8億美元。而修美樂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則一直很慘澹,艾美達數據顯示,2018年,修美樂在中國樣本公立醫院和樣本連鎖藥店的銷售額分別僅有2120萬元和1460萬元。獲批適應症少、價格高、未進國家醫保目錄等原因是其此前國內市場「遇冷」的主要原因,其在中國患者中的使用率不到1%。而彼時,國內已有多家企業在研發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

面對虎視眈眈的潛在競爭者,2019年年中,修美樂開啟了降價之路,單價從7600元調整至3160元,降幅近60%。2019年11月28日,阿達木單抗成功進入2019年醫保談判目錄,修美樂醫保支付標準為1290元。與修美樂的醫保支付價格相比,百奧泰的格樂立和海正藥業的安建寧在價格上仍略有優勢,新京報記者在米內網資料庫看到,兩個國產藥同品規的醫保支付價格分別為1160元、1150元。

貝伐珠單抗也面臨同樣局面。2017年,安維汀以近60%的價格降幅進入國家乙類醫保目錄,價格為1998元,2018年進一步降至1934元。米內網數據顯示,今年在福建省,齊魯製藥安可達的中標價為1198元,比原研藥安維汀的價格便宜了700餘元。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2023年貝伐珠單抗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指出,我國貝伐珠單抗受眾群體較少,市場規模較小,原研藥競爭優勢不明顯,隨著生物類似藥上市,憑藉其較高的性價比優勢,市場佔有率將迅速擴張。未來三年內,我國進入市場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種類將不斷增多,而率先進入市場的國內企業將優先受益。

國內近400個研發管線

中金研報指出,中國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有望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中國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僅16億元,2014年-201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8.9%。生物類似藥研發成本更低,因此更具價格優勢。隨著中國逐漸建立生物類似藥監管審批路徑、醫保資金成本控制加強、中國企業製造能力提升以及大量知名生物製劑的專利即將到期等因素,中國生物類似藥市場規模將於2030年達到589億元,2018年-2030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為35.1%。

雖然中國批准的生物類似藥數量目前只有4款,但是研發管線數量卻是全球最多,國內藥企都在加速研發。據藥渡資料庫統計,截至2019年12月,中國生物類似藥研發管線數量約有391個,約有180家企業在布局生物類似藥,主要靶點包括CD20、EFGR、VEGF、TNF、RANKL、HER2等,涉及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貝伐珠單抗、阿達木單抗等50餘款原研藥物,先後已有近200餘個生物類似藥的臨床試驗申請獲批。業內根據目前中國生物類似藥的平均開發和上市審評時間預測,未來3年將會有近30款國產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其中今年預計有6款獲批。

以國內獲批數量最多的貝伐珠單抗為例,國產生物類似藥方面,至少有20多家企業在布局,除了齊魯製藥的安可達已獲批上市,信達生物的貝伐珠單抗上市申請早在2019年1月就已經獲受理,今年4月,恆瑞醫藥、綠葉製藥提交的上市申請相繼獲受理,安維汀很快將迎來多個新對手。另外,百奧泰、東曜藥業、華蘭基因、復宏漢霖、神州細胞、康寧傑瑞、華海藥業、特瑞思藥業、正大天晴等多家企業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已經進入臨床三期。未來幾年,貝伐珠單抗的市場競爭將非常激烈。

編輯 王鹿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TOP10生物類似藥
    不同國家和地區生物類似藥在研數目此外,中國在生物類似藥上布局的企業有近180家,其中代表性的企業有蘇州康寧傑瑞、齊魯製藥、浙江海正、復宏漢霖、正大天晴、三生國健、雙鷺藥業、華蘭基因、百奧泰、安徽安科生物、嘉和生物、哈藥集團生物工程、通化東寶生物、廈門特寶、信達生物、上海復旦張江生物等。
  • 信達生物(01801.HK):創新藥管線布局前瞻,腫瘤免疫療法行業龍頭...
    同時信迪利單抗積極布局大適應症,研發進度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其中兩項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症已提交 NDA 申請,此外尚有肝癌、胃癌以及食管癌等適應症處於臨床 III 期階段或即將報 NDA,尤其肝癌一線聯合療法的臨床數據達到了優效標準,有望在 2021 年獲批。
  • 維亞生物:EFS業務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原標題:維亞生物:EFS業務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EFS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約為150萬美元。」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實現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類似藥倒逼原研藥企降價,阿達木百億市場再增實力玩家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中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市場將於2023年增至47億元,2030年達到115億元規模。 當然,在復宏漢霖領跑的這條賽道上也不乏一些競爭者。就阿達木單抗而言,目前國內已有三款阿達木單抗的生物類似藥上市。
  • 長城國瑞證券--基蛋生物:國內POCT領先企業 積極布局大檢驗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國內 POCT 領先企業,業績快速增長。1)公司專注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公司業績有一定程度下滑,隨著二季度國內疫情開始好轉,醫院診療服務逐步恢復,公司業績明顯改善,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及歸母淨利潤均實現同比高速增長,分別同比增長 102.01%、124.78%。  2016-2019年,公司收入核心來源的試劑業務毛利率一直維持在 86%以上,盈利能力強。3)建立七大技術平臺,初步實現全產業鏈布局。
  • 加速國產化替代 華東醫藥等國內藥企加速GLP-1類藥物布局
    國內的GLP-1RA市場由外企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和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壟斷。數據顯示,2019年利拉魯肽PBD銷售額達到2.2億元,佔我國GLP-1市場份額為92%。目前,以生物藥申報進入利拉魯肽Ⅲ期臨床的國內企業有6家,其中不乏國內醫藥巨頭的身影,如華東醫藥(000963)、江蘇萬邦等。
  • 30家機構上榜!CB Insights中國創新藥中早期投資機構榜單發布
    現註冊資本 54.2 億元,管理各類資金總規模約 3510.37 億元。2019 年度,深創投共 15 家投資企業實現上市,其中科創板 8 家,兩項指標均居國內創投行業之首。在近兩年的時間裡,先後 7 家被投企業成功實現 IPO,其中包括康辰藥業、信達生物、微芯生物等創新藥方向的明星企業。通過以價值創造為基礎的賦能式投資,同創偉業將繼續發揮其優勢,完善健康產業圖譜。部分被投企業:臻格生物、晶雲藥物、微芯生物、銀杏樹藥業等。
  • 三生國健&復宏漢霖 首個國產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物將花落誰家?
    若順利獲批,復宏漢霖HLX02將成為進入歐洲市場的第一個"中國籍"單抗生物類似藥。為了應對赫賽汀生物類似物的衝擊,羅氏並沒有坐以待斃,提前布局了Perjeta和Kadcyla,其中Perjeta即帕妥珠單抗,它也是一靶向HER2單克隆抗體,作用機制與赫賽汀相同,但結合部位不同(赫賽汀特異性結合到HER2蛋白在細胞膜外的第4個功能域(D4),阻斷信號轉導,介導細胞免疫作用對腫瘤殺傷,帕妥珠單抗特異性結合到HER2蛋白在細胞膜外的第2個功能域(D2),阻斷HER2二聚化抑制
  • HLX02有望8月首登歐洲 復宏漢霖-B(02696)領航國產生物類似藥出海
    智通財經了解到,5月31日,復宏漢霖發布公告稱,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藥品委員會(CHMP)對其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在歐洲的上市申請(MAA)給予了積極審評意見,建議批准HLX02用於治療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以及未經治療的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處腺癌。
  • 進擊的巨人|藥明生物
    本文共約4500字預計閱讀時間30分鐘生物藥CDMO,除了藥明生物,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全天下的生物藥CDMO,做的事兒,用的人,大同小異。四個維度來分析。第一,是否有持續增長的訂單數量CDMO的客戶主要是生物藥企業。藥企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組織。面對CDMO,不同企業選擇很不同。
  • 凱因科技:專注病毒性疾病創新藥研發的國內行業領軍企業
    近年來,凱因科技先後入選中關村高端領軍企業、中關村新銳企業百強、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G20)工程。全產業鏈抗病毒藥物開發平臺眾多PE看好凱因科技,背後是凱因科技強大的研發實力。事實上,凱因科技是國內首家成功開發出C肝泛基因型全口服藥物組合的醫藥企業,擁有國內最為齊備的C肝治療方案。公司自成立以來,持續專注於病毒性疾病領域,以提升臨床治癒率為目標對治療方案進行升級和不斷迭代,產品管線涵蓋四代C肝治療方案,是國內擁有C肝治療藥物組合最多的企業,包括普通幹擾素、長效幹擾素、DAAs 等。
  • 復宏漢霖-B(2696.HK):獲歐盟GMP證書,打破國產單抗生物藥「出海...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本土僅有兩家公司獲得歐盟GMP認證可用於生產大分子單抗藥,復宏漢霖正是其中一家。據悉,HLX02曲妥珠單抗是中國首個開展國際多中心(中國大陸、烏克蘭、波蘭和菲律賓)3期臨床試驗的生物類似藥,也是中國首個按照生物類似藥指導原則開發並獲得NMPA上市申請受理的曲妥珠單抗,有望用於治療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及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
  • 浪潮之巔,中國創新藥迎來黃金時期
    分析發達地區代表性市場美國,生物類似藥、505b2申報藥物、CAR-T和基因療法成為創新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類似藥蓬勃發展。以阿達木單抗、培非格司亭、利妥昔單抗、曲妥珠單抗、英夫利昔單抗、貝伐珠單抗等18個品種的類似藥是熱門研發品種。我國共批准了9個單抗類生物類似藥。505(b)(2)是FDA創新藥的重要組成部分。
  • 華邦健康:公司目前在生物創新藥方面已布局3個海外(美國)項目和1個...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26日訊,有投資者向華邦健康提問, 公司在生物創新藥方面有沒有布局和儲備?目前進展如何?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目前在生物創新藥方面已布局3個海外(美國)項目和1個國內項目,其中海外項目均為我司的參股公司,我司具有研發藥品在中國大陸的全部權益。
  • 嘉和生物提交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上市申請
    10月27日,嘉和生物宣布已向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提交英夫利昔單抗生物類似藥GB242的上市申請,這也是繼PD-1抗體傑諾單抗後嘉和生物提交的第二個上市申請。查詢NMPA官網信息,除了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的原研藥類克(英夫利西單抗)外,目前中國尚無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英夫利西單抗是一種抗腫瘤壞死因子(TNF-a)單克隆抗體。
  • A股「生物疫苗」概念風生水起?領漲的26家龍頭企業一覽
    A股"生物疫苗"概念風生水起?領漲的26家龍頭企業(名單)一覽 海利生物 獸用生物製品的定點企業,動物重大疫情防治生產基地 與藥明生物成立上海藥明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的
  • 立足中藥、生物藥,進軍疫苗領域,步長製藥的轉型升級之道
    進入2019年,"一帶一路"戰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2030戰略全面實施,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國內健康消費升級加快,醫藥工業將呈現企業創新更加活躍,行業洗牌持續加劇等趨勢。  當下,中國醫藥(600056,股吧)行業正迎來一場根本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