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8筆退出

2020-12-17 澎湃新聞

「EFS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約為150萬美元。」

作者:Rexi

編輯:tuya

出品:財經塗鴉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2020年12月8日,維亞生物(1873.HK)舉辦了線上投資者開放日。

維亞生物於2008年成立,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其CFS(cash-for-service,傳統服務換現金)業務為全球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的臨床前階段的創新藥物開發提供世界領先的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服務,服務涵蓋客戶對早期藥物發現的全方位需求,包括靶標蛋白的表達與結構研究、藥物篩選、先導化合物優化直到確定臨床候選化合物。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

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維亞生物發展與展望

維亞生物主席兼執行長毛晨博士表示,目前全球的藥物市場規模10萬億人民幣,增長在2%-5%,研發費用2000億美元左右。全球的外包市場每年在10%左右的增長率,中國CRO增長率30%左右,其中特別是臨床前的研究增長率高達37%,意味著全球的增量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CRO/CDMO的增量。

講到新藥的發現,毛晨博士表示:「很主流的技術是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Structure-baseddrug design,SBDD),而維亞就是以SBDD技術品牌為主的CRO外包服務的。」

毛晨認為,市場中大公司的創新越來越靠近後期,前期的研發基本是由Biotech小公司負責——這也是維亞支持Biotech小公司的原因。這些小公司涉及的疾病領域非常多,每家公司都有許多Pipeline(研發管線)。

講到CXO的趨勢,認為,第一是向中國集中;第二是資本和技術的壁壘越來越高,現在進入越來越難;第三是上下遊的整合加劇,這意味著公司要大、要強、要全,把好多小的、有價值的產業鏈上的公司聯合起來;第四是CRO參與IP價值的創造,各方面都會參與。

CRO主要是靠研發服務,但與傳統公司不同的是,維亞生物現已開發一種極具拓展性的業務模式,將傳統的服務換現金(CFS)模式與獨有的服務換股權(EFS)模式相結合。

維亞現在以北美市場為主,服務於包括前十大藥廠及投資孵化Biotech小公司。

關於維亞生物人員及設施規劃,維亞生物執行董事兼常務副總裁吳鷹表示,截至11月,公司員工達到了1000人,人員大幅增長,其中90%為科研人員,50%以上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員,預計2023年達到4000人。維亞生物在上海、杭州、嘉興、成都擴張實驗室及辦公場所,以滿足高速增長的業務需求。

截至2020年5月,維亞生物共發放了5批股權激勵,共計超過16501萬股,期權激勵覆蓋近50%的員工。

核心技術平臺

維亞生物執行董事兼總裁任德林博士及首席技術官程學恆博士就維亞CRO技術服務平臺進行了介紹。

維亞的服務模式包括FTE(全時當量)、FFS(服務收費)及風險共擔三種。FTE適合長期合作,高度靈活且具有成本優勢;FFS適合短期合作,啟動便捷、優先靈活,但具有相對高成本;風險共擔是新開始的模式,佔比較小,有較低預付款,強調智慧財產權貢獻,擁有更高的回款及權利金。

維亞生物的核心技術平臺包括蛋白製備與結構研究(世界級、規模最大)、膜蛋白技術(技術含量非常高)、FBDD+ASMS篩選平臺(維亞的第二大名片)、計算藥物發現、生物活性測定平臺、藥物化學、治療性抗體發現、冷凍電鏡技術、生物物理技術。

公司CTO程學恆博士重點介紹了ASMS(化合物庫篩選/親和力質樸篩選)技術平臺。維亞ASMS的主要優點是快速、低成本,無歧視均相結合適合發現別構化合物,可應用於任何蛋白和化合物庫,低濃度無溶解度問題,直接測化合物無雜質幹擾,方法發現容易;主要局限是非生物活性檢測。據悉,維亞的ASMS平臺包括三個化合物庫,已為客戶完成100多個篩選項目,有些已進展到臨床試驗,成功案例包括新機理首創抗癌藥發現。

產業鏈布局

維亞生物執行董事兼財務長華風茂在公司的產業鏈布局介紹中強調,維亞生物深度整合朗華製藥,加速了維亞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建設。

維亞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後端的客戶流失到其他CRO公司。對此,公司接下來要大力往產業鏈後端布局,防止前端客戶後續流失。

今年11月,維亞生物以25.6億元人民幣(約28.42億港元)完成對朗華製藥80%股權的收購。朗華製藥主要從事CDMO服務,同時從事原料藥、中間體及製劑買賣。維亞生物董事會此前表示,郎華製藥與集團目前核心專長非常契合,亦與現有業務具潛在協同效應,同時可擴大機構投資者對集團興趣。

公司多元化地區擴展,加強亞洲、歐洲、南美、北美業務開發,強化現有CMC及CDMO基礎,衍生布局製劑生產,通過自身建設、戰略合作、併購整合等方式打造一站式研發生產服務,打造藥物管線需求閉環。

在收入方面,2017-2019年收入在50%左右的增長,預計未來三年會更加加速,從量變到質變,維亞及朗華都會加速內生增長,對未來3-5年淨利潤的增長也是比較樂觀的。

朗華製藥業務及發展展望

朗華製藥董事班豔女士就朗華製藥的業務及經營情況進行了介紹。朗華製藥是小分子藥物及先進中間體方面的CDMO平臺,負責小分子藥物及中間體開發、優化及商業化的有關業務。

朗華2004年進入研發領域,專注於新工藝的開發和優化,長期和國際頂級製藥公司合作,開發200+個工藝,擁有100%的工藝放大成功率。朗華2020年全年完成CDMO項目33個,其中毛利總額超過500萬的有8個。螺內酯新工藝投入應用,左氧氟沙星在美國註冊完成。

主營業務上,朗華自主仿製藥與CDMO業務並舉,自主引入特色仿製藥原料藥,加強與製藥大企業的CDMO業務合作;原料藥與中間體結合,保證項目可持續引入並帶來效益;客戶開發及項目引入爭取覆蓋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強與國內製劑企業的合作。財務上,截至2020年6月朗華營業收入80920萬元,淨利潤11532萬元,資產負債率57.6%。

朗華製藥董事馬建國博士介紹朗華業務發展規劃時表示,維亞與朗華合併後可進行資源整合,朗華承接維亞約800家客戶的下遊創新藥CMC/CDMO需求,帶入極大業務增量,合併後可進行資源整合。在朗華、上海及寧波三大研發中心布局,加大研發投入。

朗華維亞CDMO的整合目標是打造成世界先進的CDMO企業,導入維亞CFS+EFS流量,擴大客戶群體,打造前端藥物發現到後端商業化生產的一站式服務。

維亞生物EFS模式:已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維亞生物EFS孵化平臺是綜合性藥物發現服務平臺,包括從苗頭化合物篩選到臨床前候選化合物選擇。

維亞生物首席商務官許大強博士表示,維亞生物創新中心(VBI)每年審閱近1000個項目,不斷擴大包括頂尖大學及研究機構、前沿孵化中心、投資機構及行業會議的全球合作網絡,提供優質項目。

維亞生物創新中心專家團隊包括30位事業合伙人,嚴格審閱項目,把控投資風險,將項目通過率控制在5%以下。針對早期生物醫藥初創企業的發展痛點,VBI提供CRO服務、資金、專家、產業及資本網絡及運營的資源與支持。

資金層面,維亞生物選擇在種子輪或A輪領投、跟投,選擇性參與後續輪次的融資。產業及資本網絡方面,維亞對接VC/PE等投資機構,幫助後續融資;對接產品開發、生產等服務資源及國內外藥企資源,幫助商務拓展。

2018年以來維亞EFS已完成8筆退出,案例包括治療眼科和皮膚科全球首創藥物的Vivavision(投資回報率892%)、TED腫瘤表現基因檢測公司易畢恩(投資回報率494%)、治療癌症和感染類疾病的前細胞因子融合蛋白平臺Proviva(投資回報率279%)、新一代神經毒素分子的醫美應用研發平臺Bonti& Allergan(投資回報率315%)、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首創小分子化合物公司DOGMA &AstraZeneca(投資回報率5000%+,被阿斯利康收購)等。

截至2020年10月30日,維亞被投企業已完成9輪新融資,融資總額近2億美元,新增24家投資機構參與維亞portfolio投資。啟愈完成數百萬美元的A+/B輪融資,主要用於推薦主要管線項目的臨床前發現;QurAlis完成4200萬美元A輪融資,專注於研發治癒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療法;Anji Pharma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專注於研發領先的脂代謝領域創新藥;Arthrosi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致力於開發治療痛風等代謝類疾病的創新藥;ABMTX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

維亞孵化超過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共計109條管線產品,截至10月30日,10個管線產品已經進入臨床階段(臨床一期4個、二期5個、三期1個),覆蓋多項適應症,預計明年將有20個管線進行IND申報。

維亞生物首席科學官葉志雄博士強調,維亞與投資公司的不同在於,EFS項目是在維亞公司內部孵化的,公司對風險十分了解,與被投企業溝通密切,對項目推進及管控有很好的把握,參與投後管理並從研發角度給予初創公司切實建議。

維亞生物方面透露,預計2021年,通過EFS的研發項目數將達到60個,預計2022年,通過EFS的研發開發數將達到90個,隨著維亞生物對產業鏈下遊資源的不斷整合,EFS的孵化服務能力將同步擴張(包括CMC、CDMO等服務)。維亞約30%的項目已經完成了早期研發,平均每個項目的投資金額約為150萬美元,服務周期約為2-3年。

相關焦點

  • 維亞生物: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過去三年已實現8筆退出
    公司的EFS(equity-for-service 服務換股權)業務亦向全球高潛力的生物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藥物發現及孵化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維亞生物已累計為全球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研究過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向客戶交付超過17000個蛋白複合物結構,共計投資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 維亞生物:EFS業務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原標題:維亞生物:EFS業務孵化逾60家生物醫藥初創企業   「EFS平均每個項目投資金額約為150萬美元。」
  • 維亞生物發佈2020年度中期業績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已累計為全球逾495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累計交付超過17,000例蛋白複合物結構,研究超過1,300個獨立藥物靶標。CFS業務收入保持強勁增速,從去年同期105.4百萬元攀升至154.0百萬元,同比增長46.1%。
  • 維亞生物發布2019年業績
    回顧期內,CFS 業務收入由去年同期154.7百萬元大幅增加58.8%至245.6百萬元,累計為包括全球十大製藥公司(按2019年收益計)中的九家,以及名列 Fierce Biotech 15 全球最具增長潛力生物藥企的29家公司等逾438家生物科技及製藥客戶提供藥物發現服務,並取得在手訂單合同金額約為349.0百萬元,同比增長91.8%。其中來自回頭客戶所得的收益佔期內收益的81.5%。
  • CRO行業初探-維亞生物
    20世紀80年代初起源於美國,它是通過合同形式為製藥企業、醫療機構、中小醫藥醫療器械研發企業、甚至各種政府基金等機構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發過程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一種學術性或商業性的科學機構。CRO是個高增長的行業,裡面的很多上市公司值得關注,今天我們來分析一家很有特色的公司叫維亞生物。
  • 維亞生物戰略收購SYNthesis,加速拓展全球創新藥研發服務能力
    上海2020年9月21日 /美通社/ -- 維亞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亞生物」或「本公司」)訂立股份購買協議,據此,維亞生物同意收購及賣方同意出售SYNthesis med chem (Hong Kong) Limited(以下簡稱 「SYNthesis」,或「該公司
  • 維亞生物(01873):醫藥CXO+投資協同推進的一體化平臺
    2018年開始,公司陸續退出6個孵化項目,獲得總投資處置收益1.13億,平均投資回報率258%。目前孵化項目研發進展順利,其中3家處於臨床II期,1家臨床I期,1家IND階段。2020年9月17日,公司孵化企業Dogma項目被AZ收購,我們推測項目估值約為6-8億,投資回報或達到5000%。我們認為這體現了公司的投資邏輯:1)專業團隊深度參與,嚴格篩選孵化項目,降低風險,提高回報。
  • @初創企業,最快兩周即可入駐生物城這個孵化器!
    成都天府生物產業孵化園Bio-Link生物醫藥孵化器為生物藥、化學藥的新藥及首仿藥研發創業團隊提供可拎包入駐的實驗辦公環境和開放式的共享檢測服務平臺,承接研發項目落地,助力初創企業融資孵化二、三層,為孵化單元,建築面積約3700平方米,擁有具備研發及基礎辦公功能的8間生物藥孵化單元,12間化學藥孵化單元,並提供辦公家具、實驗臺櫃、通風櫥櫃、試劑櫃等實驗基礎設施。
  • 初創企業,最快兩周即可入駐生物城這個孵化器!
    為助力生物醫藥領域初創型企業團隊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著力打造的 Bio-Link生物醫藥孵化器, 首批載體已經具備入駐條件。
  • 聯合世界500強 天府國際生物城打造Bio-Link生物醫藥孵化器
    初創企業常面臨巨大的創業風險和成本,身處需要不斷創新的生物醫藥領域,情況往往更加艱難。如果企業在成長初期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和協助,成功率將有所提高。今日,小錦獲悉,針對生物醫藥領域初創型企業團隊,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著力打造了Bio-Link生物醫藥孵化器,提供全鏈條體系的服務支持。日前,孵化器首批載體已經具備入駐條件。
  • 維亞生物:創新藥浪潮已起 研發服務及投資需求強勁
    本次金牌董秘網絡票選時間為7月10日-8月7日。評選期間,新浪財經將舉辦「對話上市公司高管」活動,近距離了解企業故事。本期,新浪財經帶您走近維亞生物,一起採訪公司投資者關係負責人。談公司業績:淨利潤大幅上升193.5% 談及公司過去一年的成績,張倩表示,對於維亞生物而言,2019是意義非凡的一 年,5月9日維亞生物於港交所掛牌上市,就此翻開嶄新篇章。
  • 維亞生物急升近14% 公司料去年純利升1.8倍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維亞生物(01873)現價升13.71%,報4.48元;成交約290萬股,涉資1272萬元.股份升穿10天線(4.347元)、20天線(4.321元)、50天線(4.281元)及百天線(4.395元)。
  • 杭州灣新區生命科技園開園,預計引進100餘家生物醫藥企業!
    寧波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再落一子。今天上午,寧波杭州灣生命科技園在杭州灣新區正式開園。 據介紹,該園區佔地約100畝,是杭州灣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二期規劃的核心園區,總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含2萬平方米孵化樓與1.5萬平方米企業獨棟。
  • 缺乏明星投資人加持的維亞生物為啥突然爆發了
    但是,過去一周,沒有明星投資人加持的維亞生物徹底爆發,一舉超越明星投資經理加持而且管理層優秀而被市場高度關注的方達控股,市值來到百億附近。可以預計下周很可能就會突破百億市值大關,並且不斷向更高處攀升,對於國內方興未艾的藥物發現市場,暫時看不到市值天花板。
  • 維亞生物:服務鏈拓展小分子CDMO收購落地新天花板打開給予「買入...
    我們認為,公司此次收購不僅幫助維亞生物快速進入外包領域中最景氣的細分賽道 CDMO,也將進一步放大投資孵化及 CRO 服務之間的協同作用,實現良性循環,有望提升公司市值天花板,打造自帶導流的一體化服務平臺。
  • 醫藥健聞周刊|生物醫藥史最大筆股權投資完成;默沙東CEO稱研發中的...
    創新基地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充分利用默克全球領先的科技產業資源和上海張江的創新生態資源,引入優質的創新項目,孵化和加速醫藥健康、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和相關新興領域如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創新項目。計劃建立的默克上海創新基地,將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默克中國創新中心對初創公司、企業、科創機構的孵化加速、項目培育和人才培養支持。
  • 維亞生物(01873)擬25.6億元收購朗華製藥80%股權以擴張CDMO業務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維亞生物(01873)公布,2020年8月8日,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維亞生物科技(上海)訂立股份購買協議,擬向中寧化集團、諾柏投資、致寧投資、單孟春、楊諾及班豔收購朗華製藥80%的股權,代價為人民幣25.6億元
  • 中國生物製藥投資規模已躍居全球第二
    過去三年,中國有57起風投注資的私有醫療健康公司過億美元融資交易——超過歐洲的21起,但仍落後於美國驚人的155起。中國的這些大規模融資交易中,30%有企業投資機構參與。 其中,生物製藥領域所獲中國境內與境外機構的投資最多。
  • 生物醫藥產業園
    小鎮依託「中國靈芝之鄉」資源稟賦,圍繞健康主線、靈芝主題,以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研發為目標,不斷加大產業配套設施建設,落實優厚的科技、人才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和創新企業,重點發展體外診斷試劑(IVD)行業,通過創新項目,實現成果轉化,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 維亞生物再跌近8% 早前宣布購朗華製藥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生物科技股普遍受壓,維亞生物(01873)現價下跌7.98%,報9.22元;成交約3117萬股,涉資2.89億元.該股暫錄三連跌,盤中低見8.9元。集團早前公布,以25.6億元人民幣(約28.42億港元),收購朗華製藥80%股權.朗華製藥主要從事CDMO服務,同時從事原料藥、中間體及製劑買賣.維亞生物董事會認為,與集團目前核心專長非常契合,亦與現有業務具潛在協同效應,同時可擴大機構投資者對集團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