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民購物理念的變化,「網絡代購」這種購物方式正在我市悄然興起,而人們之所以要通過代購買東西,可能是因為相同的商品國外或港澳比較便宜;也可能是因為某些商品在國內沒有專櫃;還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國外的商品比國內的質量好。但是在調查中記者卻發現,這其中存在不少問題。
香港代購 鶴崗發貨
「我就覺得挺奇怪的,我明明買的是香港代購,怎麼到家發貨地顯示鶴崗呢?」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小韓向記者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據了解,小韓喜歡代購化妝品,最近聽說一款澳州VE面霜不錯,正好在她微信裡有一個名為「YUAN香港代購」經常在朋友圈裡更新自己的代購商品,小韓經過詢問,一個VE面霜僅售75元,這比京東網和洋碼頭這些可以代購的網店都便宜近30元錢,因為不貴,小韓立即下單購買。
可是下單後,VE面霜卻遲遲不到,小韓詢問得知,對方吞吞吐吐地說,因為代購繁忙,自己忘記發貨,並承諾兩天後準到。
兩天後,小韓收到一個包裹,可是送貨員不是快遞人員,而是跑腿公司,這令小韓感覺奇怪。在包裹的外包裝上也沒有香港過來的快遞面單,而是有一張陳舊的面單,小韓仔細一看,發貨方只能勉強看到鶴崗字樣,而且字跡十分模糊。
小韓開始以為,對方想節省快遞費用,讓其鶴崗的朋友統一配送,可是打開VE包裝後,小韓發現,這VE不僅塗在臉上油油的,而且味道十分刺鼻,小韓這才知道自己上了當。
記者了解快遞行業後得知,正常情況下,從香港購買一件商品,正常情況下到達我市大約需要10天左右。
小韓找到賣家詢問此事,「YUAN香港代購」只說自己是良心代購,便再不說話。
收到假貨 也能掃碼
「我通過網上代購買了一瓶法國產的眼霜,價格比國內專櫃的售價便宜許多,而且附有國外賣場的小票,但後來發現,是假貨。」市民孫麗說,這瓶眼霜外包裝上列印的生產日期字跡模糊,而且,她又通過朋友買了一瓶後發現,她用的是假貨。
令孫麗迷糊的是,當時眼霜到貨時,她還特意掃了一下條形碼,手機裡直接出來了正規報價,難道這樣的東西也是假貨嗎?
據做澳洲保健品代購的馬曉透露,有條形碼的東西也未必是真貨,有一些人標榜自己是做海外或者香港代購。多數買家其實對海外代購根本不了解,代購的商品其實運輸時間少於半個月,而且部分商品購買時有數量限制,商家很難做到不間斷大量現貨供應。
日本足貼 難辨真假
記者在不同網站搜索,同樣一款日本天然樹液樹之惠足貼的價格報價竟天地差別。
京東網站報價107元30枚,淘寶報價80元30枚,個別微信代購報價僅60元30枚。僅看價格,消費者便會出現選擇困難。據經常出入日本的導遊宋小慧介紹,日本的代購中,價格便宜的80%為假貨。
據市民王某介紹,她曾經買過日本足貼,當時在朋友日本親戚那裡花115元代購了一盒樹之惠足貼,給父母用後感覺還不錯,於是她又想買一盒,可是看見別人那裡買的便宜她便動了心。可是足貼到家後,拆開包裝和真品沒什麼兩樣,只是用時王某才發現,原來用的足貼無味道,這個拆開包裝就發出一股刺鼻的香料味道,就連貼足底部的粘貼都氣味燻人,王某沒敢讓父母用就直接扔掉了。
記者了解到,除了排溼祛寒的足貼外,日本的膏藥、加拿大的血糖平衡片、日本的胃藥都是代購的熱點,可是這些藥物一旦是假貨,將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據國家二級營養師王慧介紹,有一些代購來的藥品雖然是正品,但也並不一定適合中國人的體質,如果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對身體十分不利。所以,代購藥品時不同於化妝品和生活用品,藥品代購更應該慎重,在代購前,儘量遵醫囑行事。
業內提示——
仔細觀察每一個細節
針對現在網絡代購魚龍混雜的情況,業內人士建議,除非消費者特別熟悉每個品牌在每個國家專櫃小票和發票的格式,否則不要依靠賣家提供的小票和發票辨別真假。
另外,消費者可通過國際快遞公司網站追蹤代購貨品的物流記錄,不購買因稱「有現貨」而從中國內地發貨的貨品。但不排除當您購買奢侈品時,商家將貨品先運至國外,再郵寄給客戶的可能。
還有就是,留心發票上產品序列號與包袋上序列號是否一致,但不排除某些高仿票據也注重了細節的一致性。
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擦亮眼睛,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此外,記者在海關部門了解到,為完善進境物品進口稅收政策,經國務院批准,4月8日起對進境物品進口稅稅目率進行上調。
政策實施後,將為國內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營造穩定、統一的稅收政策環境,引導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公平競爭,有利於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並將有利於提升消費者客戶體驗,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