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水小刀
「電影會不會因此消失?」
今年夏天,在娛樂產業(ID:yulechanye )與導演王小帥的採訪中,我們就流媒體對傳統影院的衝擊,向他發出了以上提問。他表示:「這恰恰是每一個電影創作者都正在面對,又害怕聽到的問題,就像更早之前,數字電影取代膠片電影。」
緊接著,他拋出了問題中的問題:「我們也會想,電影怎麼能不是膠片的呢?」「電影怎麼能不在電影院裡看呢?」
時隔幾個月,類似的疑問以一種更加尖銳的方式被提出。昨天,華納兄弟宣布「取消窗口期」——2021年在北美上映的17部電影同步登陸HBO Max。也就是說,這些電影北美院線上映當天也會在流媒體同步上線。這一動作,將流媒體與影院的博弈推向高潮。
關於新舊的討論,似乎從未休止:早兩年Netflix被好萊塢視為「影院公敵」,李安試水高幀率電影,再到影院抗議窗口期越來越短……但不管承不承認,變化已經發生,而針對變化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一些變革性的影響,或許更值得提前關注。
窗口期是權力變化的照妖鏡
「震驚!我也算見證歷史了。」
得知華納將2021年所有影片同步上線流媒體,與風感到意外。作為電影製片人兼「學長北電考研」公眾號的創始人,他一直對國內外電影發行行業動向密切關注。原本在他的設想中,「取消窗口期」這樣一個變革歷史的動作,可能會由迪士尼發起,畢竟後者剛剛在縮短窗口期這件事情上,試水了《花木蘭》。理由是:迪士尼無論在北美還是全球,都是毋庸置疑的巨無霸娛樂集團。
當然,華納兄弟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之一,同樣有理由成為這個動作的發起者。「不愧是成立了百年的電影公司,不僅有魄力,更有腦子。」作為電影行業資深發行專家,林盛有著類似的感受,「他們一定判斷了未來一年北美院線的情況,以及自身的資金儲備狀況,才做出的決定。」
華納2021年片單
此前,就有媒體評價,2021年將是華納大片扎堆的一年。這份片單中包括《黑客帝國4》《招魂3》《空中大灌籃2》《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貓和老鼠》真人電影以及《真人快打》等影片,而打頭陣的正是成本最高的《神奇女俠1984》,將同時登陸流媒體和院線。如今看來,華納All IN流媒體的決心早已呼之欲出。
正如林盛所說,這是很有可能,是華納為了活下去,而做出的一個不足夠體面,但卻切實有效的決定。這背後不僅僅是全球第二大影院運營商Cineworld關停帶來的衝擊,更有美國公共衛生史上正在或即將迎來最困難時期的衝擊。
但新冠疫情也並非決定性原因,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在原本就逐漸縮短的窗口期變化上,加了一把乾柴。事實上,在新冠疫情來臨之前,好萊塢六大影業的窗口期就已經維持在3個月左右;要知道2012年時,北美院線窗口還平均為5個月22天;窗口期概念誕生之初,更是有完整的6個月的時間。
北美網絡點播窗口期變化
「窗口期」由好萊塢製片廠制定的電影發行概念,是指一部電影在院線、DVD、有線電視等不同播出平臺上的停留時間。其之所以呈現出越來越短的變化,實際上與好萊塢體系中掌握著話語權的製片廠,所做出的選擇有關,正如與風所說,「時間窗從來都是一個市場行為,誰更強勢就由誰決定」。
一位不願具名的影業負責人有類似觀點,「流媒體與影院主次正在逐漸衍化。」
正如疫情之下,流媒體成了被製片方選擇的那一個,影院窗口期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極速的變化:二十世紀福斯表示將影院窗口期縮短至30天到45天比較合適,環球影業和華納兄弟則認為窗口期可以被縮短到20天和17天,後來環球有表示希望能夠縮短至10天。
如今,華納兄弟乾脆一鼓作氣,取消了窗口期。
發行行業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而這種「流媒體與影院的主次衍化」,本質上取決於用戶的選擇。「要看觀眾是更願意在家裡看,走在路上看,還是願意去一個有儀式感的地方看。」但無論去哪裡看,短時間內,誰都不會被誰取代。
「依然有觀眾是電影院觀看形式的受眾」,與風告訴娛Sir。對此,華納方面也同樣心知肚明。《綜藝》稱華納高層此前接受採訪透露,「取消窗口期」這一操作只針對2021年,目前預計不會持續到2022年和之後的年份,「像一個特殊的一年計劃」,
華納傳媒CEO傑森·基拉爾
「我相信,在接下來幾十年時間裡,全球仍然會有很多觀眾選擇在晚上,尤其是周五和周六晚上,去電影院欣賞華納兄弟精彩的電影。」華納傳媒CEO傑森·基拉爾表示。與風也認為,「流媒體並不會取代影院,而是會逐步地成為主流。」
不過國外電影發行格局的這種變化,或許在短時間內並不會對中國形成太大的影響。至少就目前來看,「電影《八佰》的票房大賣,證明中國電影市場的恢復效率非常高,甚至在春節檔有望恢復疫情前的八成,片方依然能通過影院賺到錢,也就沒必要跟風調整窗口期。」從事發行工作的方嫋樂觀表示。
更具有說服力的說法是「國情不同」。國內的工業化程度還遠遠沒有達到北美的水平,也並未出現一個像迪士尼和華納兄弟那樣有話語權的製片廠,同樣在發行行業深耕多年的尚雲判斷,「電影要麼選擇先上院線,要麼選擇只上網絡。短期內我相信不會出現院網同步的嘗試」。
雖然有「破窗效應」,譬如成本較高的院線轉網電影《徵途》,但這樣的破窗幅度並不大。此前徐崢的電影《囧媽》,被西瓜視頻6億多拿下獨播版權,其模式更是難以持續。「國內窗口期沒有規律可循,情況比較複雜,每一個片子要具體來看,每一個公司要具體來看」,方嫋感嘆。
《神奇女俠》劇照
非要說變化,可能未來國內會和好萊塢一樣,權力隨著資本越來越集中,窗口期遲早也會變化。
但除了發行格局,更值得關注的可能是觀眾的觀影習慣。影院作為一種存在了上百年的娛樂方式是有它的生命周期的,電影的內容、美學風格、關注的話題一直在變化,但形式卻還沒有變。
「未來電影會不會像汽車影院一樣,成為一種情懷的存在?」更多的觀點認為:流媒體和影院會處於並存局面。「一種觀點是,流媒體和影院會處於並存局面,「話劇被邊緣化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消失」,尚雲說。電影或許也會是。
註:應採訪嘉賓要求,文中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