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眼中只有一種顏色,而她的世界卻是五彩繽紛,別人看到的雨滴,在她眼中,便成為那成千上萬顆的淚水。
對生活敏感的她,原本可以與荷西快樂的過完一生,然而死亡最終成了她的宿命。
三毛的文字真實而浪漫,不加以太多粉飾,將生活的原貌展現給每一個人。
這些美好,源於遇到丈夫荷西之後,讓原本堅強的三毛,變得柔軟。看到了生活中更美好的一面。
原本這就是結局,可荷西的離世,讓三毛變得鬱鬱寡歡,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一時走出了陰霾。
作家都是敏感的,正如詩人海子,1989年選擇臥軌自殺;三毛在1991年,在醫院自殺;還有1993年,童話詩人顧城,最後依然選擇自殺……一切看來都是那麼毫無徵兆。
三毛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對於死亡她從不懼怕,相反從小與它親密接觸過之後,開始對死亡有著獨到的見解,她認為肉體的摧毀,可以讓我們得到觀念上的救贖。
三毛走過的48年中,她不止一次嘗試自殺也不止一次瀕臨死亡。
敏感和脆弱足以讓外界擊垮,可她卻一次次頑強地在掙扎裡活著。
48年的人生雖短暫,但已經活出了本該有的精彩,這是別人達不到的高度,也是別人模仿不了的境界。
「抗命不可能,順命太清閒,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是最自由自在,今日的事情,盡心盡意,盡力去做了,無論成績如何,都應該高高興興的上床恬睡。」——三毛
1943年,三毛出生在重慶黃桷埡,1948年,隨父母遷居到臺灣。
三毛的原名叫陳懋平,但自從3歲時,學會寫字之後,她便常常將中間的「懋」字去掉,管自己叫做「陳平」,直到後來「陳平」兩個字也懶著叫,直接叫自己「三毛」。
三毛從小就跟別的孩子不太一樣,她不喜歡跟女孩子一起玩,但除了與男孩子打架以外,她也不喜歡與男孩子一起玩。每天要麼自己去樹上抓蟲子,要麼就去河裡逮蛇。
在她2歲左右,一家人住在重慶的一處荒墳附近,在別的孩子看來是十分恐怖的地方,而對於三毛來說,卻是她一個人的樂園。
每天她都會跑到這裡玩耍,發呆,即使看到了一堆白骨,三毛也從未感到害怕。
除了在這裡玩耍之外,她最喜歡的就是看人宰羊。
沒有人知道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姑娘在想寫什麼,甚至在大禍臨頭的時候,三毛也從未表現出慌張。
這讓大人們不知道下一秒這個孩子又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那會兒,每家都會把自己家的大水缸埋在廚房的地裡,並且不允許孩子們靠近水缸,然而這個告誡,讓原本很正常的事,在三毛的心裡變成了好奇,就想一探究竟。
某天,家人聽到了廚房傳來了動靜,跑去時嚇了一跳。只見三毛頭朝下跌進了水缸,兩隻小腳丫不停地來回打著水。被撈上來之後的三毛,並沒有顯得慌亂,而是先感謝了上帝,然後從嘴裡吐了口水。
還有那麼一次,三毛騎腳踏車時不小心栽進了一口廢井中,想辦法從井底爬上來,看看自己摔傷的傷口,不哭也不鬧。
三毛除了在性格上與眾不同之外,更加與眾不同的就是夢想。
上小學的時候,她就當著全班的面,大聲朗讀了自己的作文,向所有人「宣讀」長大以後,自己想要做個拾破爛的人……但這個夢想,得到了老師的批評。
但出於老師的「逼迫」,三毛只好再一次將自己的夢想改成了賣紅薯和賣冰棍兒的小商販,繞到最後還是離不開做一個拾破爛的人。
無奈,三毛再次將夢想改為長大以後,想當一名醫生……來矇混過關。
雖然三毛最後並沒有變成一個拾破爛的人,可她卻是在撿破爛中長大的。
她將別人不要的東西視為珍寶,對於生活的熱愛和發現,很少有人可以超越她。在垃圾中無論是一塊木頭還是一個空香水瓶,她都覺得它們特別可愛。
甚至一根普通的別針或者一個玻璃球,都可以讓她欣喜若狂地撿回家。
三毛不僅喜歡「拾荒」,還熱愛文學。五年級的時候,她第一次看了《紅樓夢》,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這種快樂,在她13歲的時候戛然而止。
當時的三毛有點偏科,除了數學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十分優秀。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退學的三毛,因為數學老師的「過分」對待,選擇了休學。
三毛的數學特別不好,但有一天三毛無意間發現了考試的試題全部來源於課後練習題時,她憑藉著驚人的記憶力,將所有題都背了下來。
就這樣,三毛的數學連續考了6次滿分,這引起了數學老師的注意。
後來,數學老師將三毛叫進了辦公室,臨時抽查,憋到最後,她只好以「不會做」告終。
可數學老師並沒有因此罷休,認定6次滿分的三毛是作弊,並且用毛筆在她的眼圈外畫了兩個大圓圈。
之後,讓她「帶妝」站在教室角落整整一堂課,毫無反抗能力的三毛又在老師的「淫威」之下,被迫去操場跑了一圈。黑黑的「墨汁眼鏡」引得旁人哄然大笑。
三毛天生就是倔強的,她沒有哭。只是在以後的日子裡再也無法正常上課,看到教室就能立即昏厥過去,如此一來,她只能休學在家,關於數學的課程由父母悉心輔導。
休學的幾年間,三毛幾乎讀遍了市面上能夠看到的所有國內外名著。
她將自己關在臥室中,不與人交往。從此,她不得不在生活中偽裝成正常人的模樣,模仿著世人們的喜怒哀樂,成為一個「空心的假人」。
在沒有與荷西在一起之前,三毛的感情相當曲折,她仿佛是遊蕩與愛情中的種子,剛要發芽,就被人腳將它踩爛。
愛情足矣讓三毛生存,愛情也足矣讓三毛毀滅。
19歲的時候,心智逐漸成熟的三毛開始接觸外界,因此她遇到了初戀——舒凡。
這次的情竇初開,卻以分手告終,這段感情讓三毛愛得歇斯底裡。
舒凡是三毛的大學校友,儒雅的氣質和落筆不凡的文採不僅深深吸引著校園中不少女學生,也吸引著三毛。
追求舒凡的女生中,三毛不算是長得好看的女生,但她算是非常有氣質的女生。此時的三毛早已在校內發表過幾篇文章,並且小有名氣。
在這段愛情中,三毛放下身段,對舒凡「死纏爛打」,最終打動了舒凡。
大學期間,舒凡與三毛的感情也是非常甜蜜,兩個人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玩遊戲等等,可臨近畢業的時候,卻和三毛提出了分手。
畢業前夕,三毛向舒凡提出了結婚的想法,但舒凡卻希望先立業再成家,無奈之下向三毛提出分手。
這段感情中,三毛是主動的,對於舒凡來說,也許愛得並沒有那麼深,一切都是三毛「一廂情願」罷了。
失戀過後的三毛遠赴西班牙療傷,遠走他鄉。
離開傷心地之後的三毛變得樂觀起來,她開始學會享受生活,常常與朋友聚會,並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了荷西。
但此時的三毛一直將小她6歲的荷西當做弟弟來看待,並未讓他走進自己的生命。
但這時的荷西卻將三毛看得特別重要,有一次在公園的石凳上請求三毛等自己6年。
荷西承諾,4年大學外加2年的服兵役時間,之後便來迎娶三毛。
這種天真的想法被三毛毅然決然的拒絕了,這次告別,兩個人再也沒有相見。
三毛完成西班牙4年的學業之後,也回到了臺灣。
離家多年的三毛,再次回到臺灣時,已經沒有太多的渴望,此時的她只希望在這熟悉的土地上,找個人結婚生子,過上平穩的日子。
這段時間,三毛又經歷了兩段讓她痛徹心扉的愛情。
第一位男友是有家室的畫家,可起初三毛並不知道他已經有了家事。
畫家對她體貼入微的照顧下,讓三毛相信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情,並且兩個人在經常去的那間咖啡屋裡舉辦了小型的訂婚儀式。
當時還有一些藝術圈裡的朋友為他們做了見證,然而這一切都是一場幻夢。
知道畫家有家室後,三毛痛苦的一度想自殺,在父母的照料下她才放棄做傻事,可惜的是,父親原本為她準備的婚房,卻白白拱手於那位騙子畫家。
之後,三毛在臺灣又遇到了第二位重要的男人,他是一位德國教師。
兩個人相處一年後,男子向她求了婚,三毛二話不說一口答應了下來,但造化弄人,就在兩個人即將結婚之際,德國教師突發心臟病,猝死在了三毛的懷中。
一切來得太突然,三毛難以接受未婚夫的離世,便吞了大量的安眠藥企圖殉情,被父母及時發現後才沒有造成悲劇。
這兩段戀情,讓6年的時間,顯得十分短暫。身心疲憊的三毛再次遠赴西班牙。此時的荷西已經完成學業,而三毛早已忘記了當初的誓言。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仿佛在荷西這裡實現了。
在西班牙朋友的聚會上,再一次與三毛重逢。三毛被荷西執著的6年深深感動。
「如果我現在答應會不會太晚?」三毛看著荷西的屋子裡掛滿了自己的照片後,動情的說道。
荷西聽完後像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激動地抱著三毛連轉了好幾圈。
1973年,三毛終於與曾經的傷心說再見,在沙漠與荷西結婚了。
三毛喜歡流浪,荷西喜歡跟隨。
「我們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踏踏實實地向前走,永不逃避生活交給我們的重負,才是勇者。當驀然回首之時,生活會給你應得的回報和突然的驚喜。」——三毛
在沙漠中,三毛與荷西住在一間小房裡,這裡水資源缺乏並且常常斷電。
為了生活三毛不得不每天徒步十幾公裡去提水,回到家時已經無力去鎮上換煤氣,只能借鄰居家的爐子在屋外燒火,眼睛時常被嗆出眼淚。
由於物資緊缺,三毛終於可以過上小時候夢想的生活----「拾破爛」。
她經常廢物利用,將外面的破車胎,棺材箱撿回家,車胎做椅子,棺材箱當沙發……在條件艱苦的條件下將日子過的十分有趣。
而三毛的這些鄰居們會時常來她家佔便宜,借東西,家裡的東西除了牙刷和丈夫沒有被借走過之外,剩下的東西都是有借無還。
但其實若丈夫和牙刷也可以借的話,相信鄰居也不會「手下留情」的。
荷西不僅愛三毛,他也懂三毛,擁有愛情的同時,靈魂上也可以共鳴。
這是三毛一生中最快樂的事,那些在別人眼中也許是瘋狂的事,但在荷西的眼裡早已變的理所應當。
當初三毛選擇來撒哈拉這麼艱苦的地方生活時,荷西辭去了工作與她一起在沙漠裡安家;三毛不喜歡世俗的珠寶,而荷西卻在婚禮時,將親手挖出的駱駝骨送給了三毛,這讓三毛開心不已。
他們的相處模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卻又令人十分羨慕。
三毛的作品影響著一代人的思想,有多少人當時想要和她一樣去流浪遠方,卻始終無法放下現實的生活去遠方流浪。
為了讓三毛開心,荷西左思右想,開車往返200多公裡的地方,為她尋找小烏龜的化石和貝殼。
他會記得三毛偶爾提起過的娃娃,去鎮上將它買下並「藏」在了微波爐裡。當三毛在微波爐裡發現這個娃娃時,已經感動不已。
曾經被陰霾籠罩的三毛,被荷西的晴天所替代。
她不再孤獨,不再高傲,放下一切的防備,接受著荷西給予的愛。看似灑脫的她,內心卻是一個渴望被人呵護的小女孩。
三毛甘願為荷西放棄工作,從一個大小姐變成了一個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
每日在烈日之下,驅車三個小時送荷西上班,為他送飯,在驅車三個小時接荷西回家;為了荷西也隱忍了婆家要求媳婦兒包攬一切家務瑣事的「封建思想」。
在新年時,荷西與家人一起在餐廳慶祝,而三毛卻獨自默默地打掃著所有餐盤汙垢。
為了荷西,三毛不惜提出讓荷西與他新結識的女孩一起生活,若他們相處美滿,三毛便自己尋找出路,若他們因了解而分開,只要荷西一個電報,三毛就會立刻飛回他的身邊。
但荷西最終還是選擇了三毛,在他們相處這幾年間,他們為了彼此,都付出了不少。
在眾人眼中,三毛是個另類,可她遇到了荷西,註定會讓他們的生活與眾不同。
直到1979年,三毛與荷西結婚的第6年,三毛的父母終於見到了「洋女婿」荷西。
當時二老正要前往歐洲旅行,在途中專門繞道來看望女兒和女婿。
呆了兩天之後,三毛陪著父母前往倫敦。在機場,荷西向他們揮手告別,可這一別就是一生。
與荷西分別兩天後,三毛突然變得心神不寧,一種不祥的預感由心而生。
隨後,三毛接到了越洋電話,對方告知荷西在潛水時溺水身亡,她連忙趕回去看到荷西被打撈上來的屍體後,難過的幾天不吃不喝,神志幾乎處在「半瘋」狀態。
三毛的朋友們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紛紛打電話來安慰。
當時,三毛的忘年交——瓊瑤,與她通了20個小時的電話,直到聽到三毛親口說出「不會自殺」後,才掛斷了電話。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三毛都是依靠藥物維持睡眠,她常常盯著門口發呆。
每天一早三毛都會去墓地看望荷西,直到夜幕降臨,被人催促才遲遲離開。但第二天墓地一開門,三毛便又直奔荷西的墓地走去……
父母不忍女兒這樣痴情接近癲狂,於是決定帶著她回臺灣生活。
最後一次從墓地離開時,三毛突然崩潰的哭泣,並用手指挖開地面上的土,希望與荷西一起「共眠」。直到被父母拉了起來,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墓地。
回到臺灣的三毛,在父母的照料下恢復了正常的社交和工作,她每日忙於演講,寫作,偶爾也會旅行。
肉體的分離,依舊擋不住愛情的延續。看似一切正常的三毛,開始了「重生」。並且在《不死鳥》中寫道「只要父母不肯我死去,我便不再有放棄他們的念頭。」一切仿佛又回到了當初。
1990年的時候,她接到一位厭世者的來信時,勸告他要好好的活下去,並說若自殺能解決問題,那麼世上就沒有活人了。
1990年底,三毛已經將來年的行程計劃安排妥當。
1991年1月2日,三毛因病住進了醫院,1月3日進行了手術,手術十分成功,並告知她1月5日便可以出院。
手術前一天,三毛給好友賈平凹寫了一封信,信上告訴賈平凹說自己想再去一次西安,希望他能為自己借到一輛自行車,這樣就能自己去鄉下走一走。
手術後的那天晚上,她又打電話給了好友眭澔平,看似一切都十分平常。
1月4日的凌晨,她放下手中剛剛看到一半的書,將絲襪攥在手中,留下了那空無一人的床。
第二天清晨,護士像往常一樣走進病房查看病人的情況,發現三毛不見了蹤影,於是便走到了洗手間,眼前的這一幕讓在場的人驚恐萬分。
三毛,用絲襪上吊自殺了。
據當時的檢驗,警方也做了現場還原,情景應當是這樣的:
當時衛生間的牆內鑲嵌了一根用於掛吊瓶的鐵鉤,身高163cm的三毛,將絲襪掛在了鐵鉤上,再將頸部掛在絲襪上,在馬桶的上方自盡身亡。
馬桶兩邊安裝了扶手,若三毛在臨死時有一絲悔意,她就可以免於這場痛苦的行為,可最終她依然放棄了自救,在這漫長的時光中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這種做法確實令人有些匪夷所思,而且三毛也沒有留下任何遺書。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三毛
圖片均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