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一聲啼哭,新手爸媽開始了新的徵程。
如果妊娠期是對媽媽的考驗,那寶寶出生之後就是對一個家庭的考驗,沒有一對父母是準備好的,育兒的過程中總是「麻煩」不斷, 孩子的「吃喝拉撒」變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
說到「吃」那不得不說說吐奶了。每次寶寶一吐奶,家長是心驚膽戰,可又找不到方法解決,有的寶寶甚至吐到周歲,寶寶一吐奶大人孩子都難受。
寶寶吐奶別不上心,別把小事變成大事
小李家喜得貴子,全家的生活全都圍著寶寶轉,真的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精細的餵養和照顧讓人挑不出來一絲問題。
就是這樣的精心餵養下,本以為寶寶被保護的很好不能出任何問題,但一個嚴重的問題發生了,讓全家人驚慌不已。
可就在寶寶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出現了吐奶的現象,嘔吐物成塊狀並伴隨有稀便。
小李夫婦著急帶寶寶去醫院,可卻被奶奶攔下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孩子奶奶憑藉著「多年經驗」認為孩子都吐奶,過段時間就好了而且孩子太小不能去醫院。
可就是這一耽誤,孩子出現高熱驚厥,這才給孩子送醫院,醫生給的意見是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從這個事情看切忌不能「諱疾忌醫」,沒有那誰生來就是做父母的,要學習並相信科學。
什麼是吐奶呢?吐奶分為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病因: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全,吞咽協調性差,胃腸道消化器官不發達,導致胃腸蠕動性差。病理性病因:病理性要考慮內科和外科,病因複雜,所以一定要經過精確的檢查來確診。出現這4種情況的時候,立刻帶娃上醫院
◆ 身體發育緩慢
這一情況典型的表現就是:體重不增,有的嬰幼兒食量大,越吃越多,幹吃不胖。
身高停滯增長,有的家長說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後,感覺長得越來越慢,比同月齡的寶寶小很多,這時不要自己想應及時就醫。
◆ 無規律反覆吐奶
有的家長說餵完奶也給寶寶拍嗝,寶寶也打嗝了,怎麼說吐就吐了,而且是「想吐就吐」毫無預兆,讓人措手不及。
這樣反覆吐奶並且無規律可循,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 嘔吐物異常
生理性吐奶的嘔吐物多數是原乳汁。如果寶寶的嘔吐物顏色變為綠色、黃色,甚至伴有血樣。嘔吐物的形狀變成塊狀、泡沫液體等時要及時就醫。
◆ 精神、身體發生變化
精神上可變現為:食慾下降,精神不濟,無緣無故的哭鬧,有的甚至出現意識障礙。
身體上表現為:稀便、少便並伴有腹脹;肌張力高導致弓背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
如何避免寶寶出現吐奶得情況?
孩子一病,家長是手忙腳亂,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針對吐奶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拍嗝。
有的家長也知道這個辦法,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把寶寶的嗝拍出來,拍不出來嗝家長又擔心又急躁,總有一種不拍出嗝誓不罷休的架勢。
拍嗝也有「大學問」
★ 時間
什麼時候餵奶什麼時候拍嗝這個很重要。最好的就是孩子邊吃邊拍,將孩子的不舒服「扼殺」。
暫停、結束餵奶時,給孩子調整一下姿勢,幫助寶寶找到適合自己的姿勢,減少空氣攝入。
孩子睡著時,也要給寶寶拍嗝,將寶寶側放並輕輕拍打後背,這時寶寶會更舒服,減少吐奶的機率。
★ 方式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寶寶以趴臥姿勢放在大腿上,輕輕的拍打或者撫摸後背,直至嗝被拍出來為止。
將寶寶放於肩頭,拖住屁股,手掌微籠,保證手掌不直接接觸寶寶的背部,自下而上輕輕拍打,效果立竿見影,這也是拍嗝最容易的姿勢。
★ 技巧
扶住寶寶的腰和頸部,讓寶寶坐起來,身體保持前傾的狀態,也是自下而上輕輕拍打,這種拍嗝方法不建議小月齡寶寶嘗試。
拍嗝掌握技巧很重要,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新手爸媽可以去育兒中心實際操作學習一下。
寶寶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呵護,當寶寶生病時,家長一定要做到重視但不極端,關愛寶寶成長的每一步。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經常性的吐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