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很常見,可出現這4種情況的時候,家長抓緊帶娃上醫院

2020-12-24 大米粒媽咪

帶娃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一聲啼哭,新手爸媽開始了新的徵程。

如果妊娠期是對媽媽的考驗,那寶寶出生之後就是對一個家庭的考驗,沒有一對父母是準備好的,育兒的過程中總是「麻煩」不斷, 孩子的「吃喝拉撒」變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

說到「吃」那不得不說說吐奶了。每次寶寶一吐奶,家長是心驚膽戰,可又找不到方法解決,有的寶寶甚至吐到周歲,寶寶一吐奶大人孩子都難受。

寶寶吐奶別不上心,別把小事變成大事

小李家喜得貴子,全家的生活全都圍著寶寶轉,真的是捧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精細的餵養和照顧讓人挑不出來一絲問題。

就是這樣的精心餵養下,本以為寶寶被保護的很好不能出任何問題,但一個嚴重的問題發生了,讓全家人驚慌不已。

可就在寶寶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出現了吐奶的現象,嘔吐物成塊狀並伴隨有稀便。

小李夫婦著急帶寶寶去醫院,可卻被奶奶攔下了,真是應了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孩子奶奶憑藉著「多年經驗」認為孩子都吐奶,過段時間就好了而且孩子太小不能去醫院。

可就是這一耽誤,孩子出現高熱驚厥,這才給孩子送醫院,醫生給的意見是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從這個事情看切忌不能「諱疾忌醫」,沒有那誰生來就是做父母的,要學習並相信科學。

什麼是吐奶呢?吐奶分為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

生理性病因:嬰幼兒身體發育不完全,吞咽協調性差,胃腸道消化器官不發達,導致胃腸蠕動性差。病理性病因:病理性要考慮內科和外科,病因複雜,所以一定要經過精確的檢查來確診。出現這4種情況的時候,立刻帶娃上醫院

◆ 身體發育緩慢

這一情況典型的表現就是:體重不增,有的嬰幼兒食量大,越吃越多,幹吃不胖。

身高停滯增長,有的家長說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後,感覺長得越來越慢,比同月齡的寶寶小很多,這時不要自己想應及時就醫。

無規律反覆吐奶

有的家長說餵完奶也給寶寶拍嗝,寶寶也打嗝了,怎麼說吐就吐了,而且是「想吐就吐」毫無預兆,讓人措手不及。

這樣反覆吐奶並且無規律可循,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

嘔吐物異常

生理性吐奶的嘔吐物多數是原乳汁。如果寶寶的嘔吐物顏色變為綠色、黃色,甚至伴有血樣。嘔吐物的形狀變成塊狀、泡沫液體等時要及時就醫。

精神、身體發生變化

精神上可變現為:食慾下降,精神不濟,無緣無故的哭鬧,有的甚至出現意識障礙。

身體上表現為:稀便、少便並伴有腹脹;肌張力高導致弓背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

如何避免寶寶出現吐奶得情況?

孩子一病,家長是手忙腳亂,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針對吐奶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拍嗝。

有的家長也知道這個辦法,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把寶寶的嗝拍出來,拍不出來嗝家長又擔心又急躁,總有一種不拍出嗝誓不罷休的架勢。

拍嗝也有「大學問」

★ 時間

什麼時候餵奶什麼時候拍嗝這個很重要。最好的就是孩子邊吃邊拍,將孩子的不舒服「扼殺」。

暫停、結束餵奶時,給孩子調整一下姿勢,幫助寶寶找到適合自己的姿勢,減少空氣攝入。

孩子睡著時,也要給寶寶拍嗝,將寶寶側放並輕輕拍打後背,這時寶寶會更舒服,減少吐奶的機率。

方式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寶寶以趴臥姿勢放在大腿上,輕輕的拍打或者撫摸後背,直至嗝被拍出來為止。

將寶寶放於肩頭,拖住屁股,手掌微籠,保證手掌不直接接觸寶寶的背部,自下而上輕輕拍打,效果立竿見影,這也是拍嗝最容易的姿勢。

技巧

扶住寶寶的腰和頸部,讓寶寶坐起來,身體保持前傾的狀態,也是自下而上輕輕拍打,這種拍嗝方法不建議小月齡寶寶嘗試。

拍嗝掌握技巧很重要,沒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新手爸媽可以去育兒中心實際操作學習一下。

寶寶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呵護,當寶寶生病時,家長一定要做到重視但不極端,關愛寶寶成長的每一步。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經常性的吐奶嗎?

相關焦點

  • 頻繁吐奶致4月齡寶寶僅10斤!寶寶吐奶雖常見,但這些異常需重視
    朋友家濤濤已經4個月了,但是體重只有10斤。濤濤從出生後便有吐奶的情況,媽媽起初以為是生理性吐奶,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吐奶並沒有有所緩解,反而愈發嚴重。前幾天濤濤媽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孩子原來是牛奶蛋白過敏了。蛋白過敏會引起孩子的腸道不適。濤濤由於長期吐奶導致營養無法吸收,身高體重已經遠遠落後於同齡孩子,處於瘦小的水平,這讓媽媽後悔不已!
  • 寶寶吐奶是正常的嗎?初穎羊奶粉提示:出現這幾種情況需警惕
    相信很多新手媽媽一定有這樣的疑問,寶寶總是吐奶到底是不是正常?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專家提醒,寶寶吐奶溢奶通常不用過分擔心,但是如果出現以下這幾種情況,則需要家長提高警惕!吐奶對小的孩子來是非常常見的。但是主要的因素考慮兩個情況:第一個叫生理性,第二種叫病理性。生理性叫溢奶,也叫生理性的胃食道反流;病理性是病理性的胃食道反流。
  • 寶寶吐奶怎麼辦?寶媽餵奶時注意這4個方面,吐奶問題迎刃而解
    在帶娃的媽媽中,很多媽媽發現寶寶都是有「吐奶」的情況,在帶娃的過程中這個就成了困擾,所以特別是在新生兒時期,寶寶經常會在吃完奶後吐奶,有的甚至會出現噴射性的吐奶,這確實會讓寶媽很苦惱,一天有時候達到很多次,換衣服有時候一天好多次,在冬天的時候頻繁的換衣物可能會導致感冒著涼,有時候吐的嚴重的時候
  • 寶寶吐奶屬於正常,但出現這四種狀況寶媽要重視,別讓小事變大事
    寶寶吐奶出現異常,寶媽緊急送醫院小陳的寶寶平時非常健康,可就在前不久,寶寶在吐奶的時候,嘔吐物居然出現塊狀,這樣讓小陳非常擔心,畢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原本小陳想帶著寶寶儘快去醫院,可家中的老人卻覺得寶寶吐奶沒什麼大事,而且寶寶還小,沒什麼事情最好少往醫院跑,於是就讓小陳緩一緩,可這一緩不要緊,寶寶開始排稀便。
  • 寶寶吐奶,拍嗝只是常規處理方法,這3招也可以預防寶寶吐奶
    很多小寶寶都會吐奶,這件事雖然很常見,但是卻會讓寶媽很頭疼,因為奶對於寶寶來說特別重要,已經喝進肚子裡的奶卻又吐了出來,寶寶不僅遭罪,而且也無法吸收奶裡面的營養。有人說寶寶吐奶是正常現象,只要給寶寶拍嗝就行了。
  • 寶寶經常吐奶,什麼原因引起,家長一定要找準症狀
    寶寶吐奶一般分為兩種情況: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生理性吐奶是嬰兒期的正常現象,孩子發育不成熟的一種表現,賁門鬆緊度下降或者發育不完善,而幽門發育良好,吃得過飽或者吸入了空氣的時候奶就會反流,從食道返流到口腔裡來,造成吐奶。而病理性吐奶是因身體疾病引起的吐奶。比如寶寶腸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腦部疾病,都可能會引發吐奶,症狀也會更嚴重些,呈噴射狀。
  • 寶寶吐奶怎麼辦?家長要找到吐奶的原因,再進行科學護理
    十個寶寶九個吐奶!特別是新生兒時期的小寶寶,吐奶情況很常見。每個父母幾乎都遇到過寶寶吐奶的情況,弄髒衣服不說,看著寶寶的難過的小表情,父母們很是心疼。這一段時間,小編收到不少新手媽媽們的私信,關於寶寶吐奶的情況較多。有的寶媽表示,寶寶剛滿月,就出現吐奶情況,而且是特別嚴重:經常出現剛吃完奶,奶瓶還沒有放下來。
  • 寶寶吐奶,媽媽別總去拍背了,用這幾種方法,可減少寶寶吐奶次數
    有了寶寶後,寶寶會出現各種小狀況,常常弄得寶媽措手不及,其中有一項挑戰就是寶寶吐奶,寶媽們時常很苦惱,認為自己已經很用心了,寶寶喝完奶,就去拍背,但還是不見效果,依然吐奶,這種情況讓不少寶媽頭疼,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有效果呢?
  • 寶寶經常吐奶?可能是你的拍嗝方式不對,難怪寶寶老是嗆住
    文丨任林(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小可是一名新手寶媽,在她坐月子的時候一直是親媽在幫忙帶娃,這讓她有種錯覺,「帶娃看起來也沒有那麼麻煩!」可是出了月子後,親媽回了老家,小可這才體會到了帶娃的辛苦。
  • 寶寶吐奶怎麼回事?誰讓你總用這2種錯誤方法,叫娃多遭罪
    因為兩家人關係不錯,所以經常帶孩子在一起玩,這天我照常去他們家玩,正巧碰見鄰居在給孩子「拍嗝」,寶寶嘴巴裡還有一些沒咽進去的奶水,側身躺在床上,寶媽還用力地拍,這方法真是錯大發了。聽鄰居說,孩子剛躺著吃完奶,翻了幾個身就吐奶了,本想著拍一拍能好,沒想到越來越嚴重。
  • 寶寶吐奶並非無緣無故,以下四件事寶媽沒做好,寶寶就很容易吐奶
    寶寶吐奶並非無緣無故大部分寶寶在一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吐奶的情況,但隨著一天天長大,寶寶吐奶的情況就會慢慢減少,不過很多新手寶媽就會非常好奇,寶寶怎麼會出現吐奶?難道是吃多了?寶寶吐奶並非無緣無故,主要原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的生理原因,另一種則是病理原因。
  • 明明給娃拍了嗝,為啥還會吐奶?寶寶拍嗝有講究,新手父母來看看
    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母乳和配方奶,就是平時的口糧,而這些對於寶媽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哄娃神器。如今隨著網絡的發達,很多有了寶寶的寶媽,開始通過網絡上的內容,來學習一些育兒知識。特別是針對在餵奶之後,需要給孩子拍嗝這件事上,在網上學了很多的拍隔技巧。
  • 寶寶吐奶怎麼辦?找準原因才能「對症下藥」,5個小妙招解決問題
    養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對於新手寶媽來說,沒有經驗往往會在很多小事上手忙腳亂,比如說孩子吐奶。其實在寶媽們眼裡的吐奶,很可能是兩件事,一是真正的吐奶,二是溢奶,這是兩種不同的情況,需要採取的應對措施也不同,寶媽搞不清楚很可能沒法解決問題。
  • 寶寶吐奶別只傻傻的拍背了!兒科醫生教你正確應對方法
    許多媽媽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剛餵完奶,不過是換了個紙尿褲寶寶就「噴奶」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寶寶為什麼那麼容易吐奶呢?其實,這是由寶寶的胃部發育特點所導致的。溢奶、吐奶的區別如果寶寶在吃奶時,因為吃得比較快或者哭鬧等原因,導致同時吸入了大量空氣,使得胃內壓力升高,就會將一小部分剛吃進去的奶液擠壓出來,導致胃中的奶逆流回食道,溢出嘴角,或從嘴角流出少量奶液,這就是溢奶。通常溢奶的量比較少,且多發生於剛餵完奶後。溢奶是小月齡寶寶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不影響生長發育,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完善,到了1歲左右時大部分會消失。
  • 寶寶「吐奶」了怎麼辦?第一步不是「拍嗝」,很多家長都搞錯了
    然而對著餵寶寶的次數多了,寶寶難免出現吐奶的情況,這讓小李這位新手寶媽非常著急,並且立刻給寶寶拍嗝。然而拍嗝的效果不僅不理想,反而讓寶寶一直在咳嗽,並且因為咳得難受哭了出來。小李見狀也慌了陣腳,好在寶寶哭沒多久就停下來了。在晚上的時候小李便把這件事分享給自己的閨蜜聽,畢竟閨蜜已經當了好幾年的寶媽了,育兒經驗比自己要來得豐富。
  • 寶寶吐奶怎麼辦?新手爸媽不要急,關於吐奶的解決方法都在這裡啦!
    吐奶對於 1 歲以下的寶寶來說,是比較常見且正常的現象。 小寶寶腸胃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其胃的位置呈水平位,且胃容量很小,加之賁門部位的肌肉較為鬆弛,幽門肌肉緊張,一旦攝入稍多的奶量,便可誘發吐奶。
  • 寶寶反覆吐奶怎麼辦?這4種拍嗝方法一定要牢記,越拍越好
    寶寶打嗝是比較常見的症狀,當他吃奶過快或者吸入冷空氣時,植物神經就會受到刺激,從而使膈肌發生突然收縮,引起迅速吸氣並發出嗝的一聲,當有節律地發出此種聲音時,就是所謂的嬰兒打嗝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寶寶喝完奶之後,由於胃裡下部是奶,上部是空氣,會造成胃部壓力,出現吐奶現象。
  • 生娃前需要準備好的必備物品,去醫院時心不慌,對自己和寶寶都好
    懷孕生子對於女性而言,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尤其對於首次生娃的女性而言,既緊張又興奮,在期待小寶寶誕生的時候,也不知不覺中,準備了不少待產的物品。但是預產期臨近,開始準備待產包了,哪些東西應該帶去醫院,就成為了比較糾結的事情,如今陪護的人員有限,如果拿太多東西,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
  • 寶寶吐奶怎麼辦?常見餵養問題,專家一次性解答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但嘔吐和吐奶是有區別的。吐奶,是寶寶吃完奶後,偶爾的情況下,奶順著嘴角流出,或隨著打嗝流出,或情緒興奮、動作幅度較大時,猛地從口腔、鼻孔湧出,而寶寶並沒有不適的情況。若發生吐奶,我們應該先觀察寶寶吐奶的程度,然後根據程度輕重,讓寶寶側臉後拍寶寶的背,或是讓寶寶俯臥在大人腿上,用力拍寶寶的背,讓奶液流出。怎麼預防寶寶吐奶?
  • BB又吐奶了?試試這些好法子
    到達胃這一站後,賁門就會通過收縮,來防止胃裡面的食物逆流回食道。但是因為寶寶還小,賁門發育在性能上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呢,所以進到寶寶胃裡的奶水才會逆流回食道,最終被吐了出來。大部分寶寶吐奶都是由於這個生理原因,如果吐奶沒有影響到寶寶的生長情況和體重增長,那麼等待寶寶發育成熟,不妨也是一種解決辦法。生理性吐奶一般在寶寶4-6月齡後會逐漸緩解啦,媽媽們不用太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