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餵寶寶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寶寶吐奶的事情,不過不少家長第一時間都會選擇給孩子拍嗝,想說通過這樣的方式舒緩寶寶吐奶的問題,然而有時候拍嗝完卻發現效果並不太理想。
案例:
小李作為一名新手媽媽,在餵奶的時候顯得格外笨拙,不過因為她特別小心翼翼且謹慎的關係,所以一直以來都由她自己照顧寶寶。然而對著餵寶寶的次數多了,寶寶難免出現吐奶的情況,這讓小李這位新手寶媽非常著急,並且立刻給寶寶拍嗝。
然而拍嗝的效果不僅不理想,反而讓寶寶一直在咳嗽,並且因為咳得難受哭了出來。小李見狀也慌了陣腳,好在寶寶哭沒多久就停下來了。
在晚上的時候小李便把這件事分享給自己的閨蜜聽,畢竟閨蜜已經當了好幾年的寶媽了,育兒經驗比自己要來得豐富。聽完這件事後閨蜜表示,寶寶吐奶的時候第一步不是拍嗝,如果這麼做的話會導致寶寶更加難受,反而會哭得更厲害。
小李的閨蜜表示,如果想要避免寶寶吐奶,或者說吐奶之後該如何處理,應當先認識寶寶為什麼會吐奶,這樣才能避免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呢?
原因一:餵奶姿勢不對
如果說寶媽在餵奶的時候姿勢不對,那麼會讓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吃進許多的空氣,從而導致寶寶吐奶。
這是因為寶寶的胃部因為發育還未完全,容量較小,無法同時容納吃下來的奶水和空氣,所以寶媽抱孩子的姿勢如果不對,那麼寶寶就會經常吐奶了。
原因二:寶寶吃太多的奶
寶媽在餵寶寶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寶寶的胃部容量有限,如果第一次餵奶的時候不是因為吃太多的空氣,那麼家長就要在後面調整寶寶的餵奶量了,不然的話下次還會繼續吐奶。
因此,我們家長在餵寶寶奶的時候,寶寶頻繁吐奶怎麼辦?其實可以通過餵前準備避免寶寶吐奶,因此家長要做好這些準備,才能防止寶寶一而再再而三地吐奶。
家長要做好哪些準備?
一:確認嘴裡的奶量
顯然,寶寶吐奶的時候第一步不是"拍嗝",很多家長都搞錯了步驟,要先確認寶寶嘴裡還有沒有奶水,如果有的話,先把嘴巴裡的奶水清理完再拍嗝,這樣才能防止寶寶二次嗆到。
二:餵奶角度很重要
家長餵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抱寶寶的姿勢,這裡建議寶媽在餵奶的時候傾斜一定的角度,或者說把寶寶的頭部和上半身稍微墊高,因為這有助於寶寶的奶水在喉嚨的位置積壓而無法順利到達胃部。
三:少食多餐
因為寶寶的胃容量不足,如果食量太大的話寶寶無法一次性消化,甚至會出現吐奶的現象。因此,家長可以採取少食多餐的辦法,通過這樣的辦法逐步替代多食少餐的餵養方式。
家長在了解寶寶餵奶該如何進行後,對於這個脆弱的小生命,我們家長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呢?家長務必做好相當的功課,才能為我們的寶寶保駕護航。
這些地方家長也需要注意:
1)孩子的保暖工作
為了保證寶寶的體質和健康,家長一定要注意溫差對寶寶的影響,因為我們大人對於溫差並不會特別敏感,所以每次溫度對寶寶造成健康上的威脅時,家長很難第一時間發現。
為了寶寶的健康不被影響,家裡常備體溫計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排除"感冒"的危機。
2)寶寶的紙尿褲"危機"
寶寶的紙尿褲家長一定要經常查看,因為有時候寶寶排洩了卻無法通過言語表示,加上有的寶寶還不懂得用啼哭表達自己的狀況,因此常會有寶寶排洩了但是家長卻不知道的情況,那麼,很容易因為沒有及時處理而對寶寶的皮膚健康造成影響。
3)寶寶的睡眠姿勢
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些小幅度的動作,這些動作有可能把裹在身上的被子扯到臉面上,因此家長要注意不要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否則可能讓寶寶因為口鼻被捂住而缺氧,甚至有窒息的危險發生。
寶寶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過於脆弱,所以為了家裡這位新成員順利健康地成長,家長一定要做好全面地準備,了解孩子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一帆風順的童年。同時,也能讓寶寶在嬰兒時代就培養出一個強壯且健康的體質,遠離生病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