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有一碗熱氣騰騰的耳機,使人垂涎欲滴,特別是在秋冬、春冬季,耳機既能助人取暖,又能使人的胃口大開,煲耳機往往選擇富含蛋白質的動物園原料,比如牛、羊、豬骨等。
做法是:先把耳機洗淨,入鍋後加足冷水,旺火煮沸,在改用小火,慢燉20分鐘,撇沫,加姜、和料酒等調料,使耳機更多的溶解,直至呈乳白色....額不好意思,說跑偏了,這個是煲湯....
煲耳機的目的主要目的是讓耳機的機械系統迅速的老化,動圈耳機的發生系統是有音圈驅動振膜,而振膜是固定在耳機的架子上,從理論上來講,振膜運動應當是一種活塞運動,這需要振膜邊緣有比較大的順性,煲耳機,煲的就是這裡,因為新耳機的振膜邊緣是比較緊的,彈性大順性小,煲耳機的目的是讓他的邊緣活動開,聲音就不那麼發緊了。
下面簡單介紹煲耳機方法。
對於耳機的煲法,其實與煲音響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但是煲耳機要更加小心,如果煲不好的話,會有可能縮短耳機的壽命,甚至對耳機產不可恢復的物理損傷,比如功率過載、振幅過大導致的振膜拍邊。
耳機的振膜和音響的揚聲器一樣,都有它的使用壽命,只不過由於耳機振膜的振幅很小,所以耳機的壽命會更長一點,如果想快速煲耳機,長時間使用大功率驅動耳機,那勢必會縮短耳機的使用壽命。同時還有可能對耳機造成不可修復的物理損傷,因此合適的音量是煲耳機至關重要的一點。
如果你的耳機是非常高檔的,那麼你在煲耳機的過程中要非常的小心,不要用電子音樂,由於電子音樂中低音的成分太強,對於高靈敏的的耳機來說有可能會出現過載,導致不可恢復的物理損傷,總之溫火慢燉味道足。
還有一點事不要用單頻率的聲音去測試耳機,特別是不要用低頻信號。一是由於人耳對低頻反應不靈敏,如果你能聽到20Hz的信號,那麼耳機承受的功率肯定已經超載了,一些功率低的耳機很可能已經出現了音圈變形等現象。
慢煲出好聲,唯一普遍使用的煲耳機方法是「循序漸進」,首先使用一些輕柔的音樂,在較低音量下讓耳機先舒緩10-30小時,然後用大眾的音樂在中等音量狀態煲100-200小時;如果這個狀態下你聽高音不覺得刺耳,變得圓潤自然,中音溫暖親切,低頻也不再是混成一團。那就恭喜,OK了。絕對不能急功近利!
在煲耳機的過程中要留意兩點,第一是不能持續工作太久,音圈是存在電阻的,工作時間久了會發熱、過熱。容易燒毀音圈。最好是每隔2~3個小時停幾分鐘再繼續。二是音量要適中,不能過大,因為振膜是非常脆弱的材料,音量過大,音圈劇烈震動,拉動振膜,會造成音圈鬆脫甚至撕裂。
那麼煲耳機是不是玄學?真的有用嗎?
煲耳機的說法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是因為幾乎沒有一個證據可以表明它到底有沒有用。而且煲耳機也是一個防止退貨的手段,只要你煲到不能退貨,超出退換期,對於商家來講就足夠了。比如7天退貨,你最好煲8天。
但就像小時候飛紙飛機在機頭上哈一口氣一樣,煲耳機同樣成為了一種玄學,大多數耳機愛好者都樂在其中。
而在無名看來,煲耳機這件事並不完全屬於虛假的東西,只是對待耳機的一個態度而已。我們對待耳機變得有些嚴肅,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耳機在煲完之後有質的提升,但也確實存在煲完之後有聲音區別很大的例子。
所以你怎麼看?不妨留言大家一起討論,同時別忘了收藏分享轉發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