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Leica J攝影大師賽」頒獎盛典在上海瑞金洲際酒店舉行。與其他大獎賽不同的是,這是由Jeep與徠卡兩大跨界品牌共同舉辦的中國首個人文攝影大賽。典禮現場,共頒出肖像大獎、非肖像大獎、青年大獎和手機大獎四大獎項,獲獎攝影師不僅可以獲得徠卡相機作為獎品,還將得到與Jeep品牌商業拍攝的機會。
在大賽頒獎典禮開始前,我們有機會採訪到五位攝影師,同時也是此屆大賽的主畫面創意KOL,他們分別是中國唯一徠卡籤約攝影師,同時也是此屆大賽的組織者之一的蘇裡先生;2014阿爾勒發現獎獲得者張克純;《極端逆像》畫冊作者、手機攝影師何雄;2011年徠卡奧斯卡巴納克攝影獎新人獎獲得者黃京;原《重慶晨報》視覺中心記者、自由攝影師張曉。
專訪現場
·Jeep與徠卡怎麼想起做一個攝影大賽?
蘇裡:很多人會問為什麼Jeep跟徠卡合在一起,我找他們之後開始也沒有特別好的解讀,我的最大的解讀是這兩個品牌都比較堅持,有點鑽牛角尖兒,後來我拍了一圈,覺得這簡直跟Jeep太配了。
這個標題起的是向專業致敬。Jeep在後面,開始討論時如果Jeep在前頭那一點問題沒有了,如果這個事兒真的叫Jeep徠卡,很多人會產生疑問,如果叫徠卡J還可以,但是對Jeep來說可能不公平,上面沒有Logo,但是他也接受了。
·大賽的主題是旅途中的人與自然,為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主題呢?
蘇裡:這句話完整的是旅途中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這句話最好的解釋了什麼叫人文,而不是純紀實。純紀實有一個明確的題目或者意義,比如我跟拍你一年,跟拍一個酒店一年,那是紀實類的。很可能你得獎的照片,一下午站花園裡拍出了一個大獎這是有可能的。
被訪人:蘇裡、黃京、何雄(從左至右)
·對數碼後期的看法?
記者:現在有很多人喜歡使用PS、美圖秀秀等軟體,大家是包容的態度還是鄙視他們?
嘉賓:多元化。
張曉:跟拍照是一樣的道理,看你做什麼,是什麼方式,比如你美一下當一個網紅,或者你要做作品也可以,看你做什麼。
嘉賓:它算是工具,把照片怎麼好看,按照他們的要求弄,PS也好APP也好,把它完美的展現出來,這沒有什麼鄙視不鄙視,應該是更包容。
蘇裡:以前的一個黑白暗房電子化,以前做照片暗房也會處理,只是沒有PS方便,很複雜,要遮擋修圖,現在只是電子更方便了。
蘇裡:這只是一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思維模式的問題。到最後還是看個人的情商或者是天賦,比如裁不裁片這事兒,從來沒人教過我們在座的這事兒應該裁應該不裁,我腦袋一過為什麼不能裁,這是個事兒嗎?你在生活當中遇到的事兒好多也是這樣,不用別人多說,你想想就應該那麼做,但是很多人就是別人說是這樣,我就認為是這樣,就信以為真了,越走越歪。還是看個人。
被訪人:何雄、張克純、張曉(從左至右)
·對老法師的現象怎麼看?
記者:我們的論壇裡經常會說一個人群,叫「老法師」,一些年輕的新銳攝影師看不上,但是老法師也看不上對方,這個是不是也跟攝影師的浮躁有關,從您的角度來講有沒有想與大家分享的?
蘇裡:我的電影挺土,因為我在巴黎待過好久,我真正看馬格南長大,到今天回頭再看就沒有那麼神秘了。第一屆為什麼把他們請來,因為中國人是真認,我如果今年花大價錢把MoMA的藝術總監請來,那好多人不投稿了,說你們這個搞的不是攝影而是藝術。有這麼一個契機,我還是覺得思維模式的問題,中國人就愛跟風,這是你說不上來的事情,我還是拿他(黃京)做一個例子,2011年他是得的巴納克,他是華人中的第一個。那是除了荷賽以外的另一個大獎,後來這個大獎開始熱了,大家開始知道了。黃京片子的風格開始被無限複製,中國人特別愛這個,我就找不到一組真正紀實的,像他們這樣拍,或者再老實一點,比如拍煤礦拍的好的,找不著了。就跟你保護行人了,司機就猖狂了,你保護司機了行人就倒黴,你永遠找不著一個特別均衡的東西,這個跟浮躁沒關係,就是跟腦子有關係,打小的教育讓這腦子有問題。
影展現場
·相機應該怎麼選?
蘇裡:相機用到最後對於攝影師來說就是一個心態。他喜歡這玩意,他願意摸著就願意拍,這玩意不順手,其實他心裡永遠明白用哪個相機都能拍,就跟旁邊站一個你不喜歡的姑娘,幹什麼事兒都煩。
最終看圖像是看你表達的意思,你的文章寫的好不能說是不是蘋果電腦打的,這個還是有區別的,看你表達的東西。他們用他們的器材比較順手,包括張曉他用的很雜,他什麼都用,他覺得他要創作的東西用他的工具很貼近很適合他。
影展現場
·關於徠卡相機
記者:蘇老師最喜歡徠卡,有沒有鍾情一款?
蘇裡:沒有,我只要找到玩兒就行了,我只要充分對焦,整個鏡頭都順了,但是還是膠片最好,因為膠片薄,大小拿著,因為我個不高,手正合適。
記者:如果是朋友說你幫我推薦一款相機,你會推薦什麼?
蘇裡:所有相機就是多少錢的,比如五千塊錢的,這都差不多,你喜歡哪個品牌看看模樣就買,如果只推薦徠卡我就說你別買了這玩意給你沒什麼用,要是我不差錢,哪個貴買哪個。他們不太了解器材。
·寫在最後:
通過交談可以看出,不論是大賽組織者之一的蘇裡先生,還是其餘四位攝影師,都有著鮮明的攝影風格,甚至在攝影上的追求也並不相同。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希望通過Leica J攝影大師賽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並加入到人文攝影的行列;讓更多人遵從自己的內心去攝影,而不是去追隨所謂的潮流;讓更多人放棄對器材和攝影后期的偏見,回歸理性與攝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