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軍《「對話」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集美·阿爾勒巡迴講座

2020-11-25 澎湃新聞

黃慶軍《「對話」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集美·阿爾勒巡迴講座

2020-11-18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對話」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

嘉賓

黃慶軍(攝影師)

主辦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廈門市圖書館

時間

2020年11月21日(周六)9:30 am

地址

廈門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 二樓報告廳

關於講座

本次講座黃慶軍將介紹知名系列作品《家當》,以及羅伯特·弗蘭克先生對《家當》作品的評價,首次公開展示黃慶軍2012年-2016年在羅伯特弗蘭克工作室、紐約華人街、布魯克林等地拍攝的弗蘭克先生的照片和視頻資料近百件,以及弗蘭克先生獨特的籤名畫冊資料等。

報名方式

關注廈門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編輯文字「集美阿爾勒」發送至公眾號報名

關於嘉賓

黃慶軍(攝影師)

1971年9月生於大慶市,現生活在北京,自由藝術家。主要代表作品《蒸汽機車》和《家當》系列。1994年,作品《鋼廠運煤人》獲聯合國環境攝影優秀獎。1998年被評為柯達專業反轉片十佳攝影師,2020獲得佛羅裡達攝影博物館第十屆年度國際攝影大賽等諸多獎項。作品曾受中國中央電視臺2套、美國《紐約時報》、紐約彭博新聞社、美國連線、英國BBC等多家國內外媒體報導,受邀參加紐倫堡DB博物館、德勒斯登交通博物館、巴黎Photoquai攝影雙年展、紐約Aipad攝影畫廊博覽會、巴黎攝影展、2015雅典攝影節、新加坡國際攝影節、連州攝影節、2019微眾銀行我們的家當藝術展、2020芬蘭赫爾辛基攝影節等地的影展。出版《家當》、《黃慶軍》作品集。

關於展覽

展覽名稱:2020集美·阿爾勒《共鳴:致敬羅伯特·弗蘭克》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陳榮輝、韓磊、黃慶軍、盧恆、駱丹、莫毅、鳥頭小組、王軼庶、魏來、姚瑤、曾翰、周強、朱浩

策展人:今木

展期:2020年11月27日—2021年1月3日

地點: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

羅伯特·弗蘭克被譽為曾經改變西方攝影史發展方向的人,他最為著名的由83張照片構成的攝影集《美國人》(The Americans)被奉為顛覆傳統的攝影經典。本次展覽為大家呈現了希帕畫廊和藝術家黃慶軍、榮榮所收藏的弗蘭克攝影原作,還呈現了影上書房所收藏的弗蘭克出版物。伴隨著這些珍貴作品,我們還集結了十三位(組)中國攝影師的作品一同展示。這些藝術家形成了一組自1980年代以來近40年的中國攝影人的個體實驗樣本,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體現出了將攝影作為藝術語言的自覺性。他們在看向西方的同時,尋求著自身本土經驗在世界藝術史中的價值對位。在這些可貴的探索過程中,中國的藝術創作者跨越了時空的局限,在不同時代和不同面向上,與羅伯特·弗蘭克形成了複雜且細膩的震顫與共鳴。我們以此展覽向羅伯特·弗蘭克——這位具有開創精神攝影先驅致敬。

黃慶軍,《草原:家當》,內蒙古,2007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黃慶軍,《城市:家當》,北京,2019年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2020集美·阿爾勒攝影季巡迴講座|廈門站

就要和大家見面啦!

5場講座、12位分享嘉賓

帶你深度了解展覽策劃與藝術創作

參與講座將有機會獲得

三影堂精美禮品

快來參加吧!

主辦: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廈門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

特別協辦:法國阿爾勒攝影節

展期:2020年11月27日-2021年1月03日

開幕周:2020年11月27日-11月29日

地點: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集美新城市民廣場展覽館

觀眾可以通過「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官方微信公眾號在線購票:

限量早鳥票:50元,(9月22日-11月22日在售)

開幕周三日票:100元,(限11月27-29日使用)

展覽通卡: 120元;單日票:80元;

團體票:60元(10人及以上);

優惠票(學生、教師和軍人、醫護人員): 50元。

取票方式: 憑購票二維碼到展覽前臺兌換

學生/教師/軍人/醫護人員憑有效證件取票。

*所有紙質票從11月27日開始現場進行兌票

兌票地點: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 、集美市民廣場展覽館。

早鳥票預售啦!

請掃描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全文進行購買。

展覽通卡正式發售!掃下方二維碼購買!

展期內不限次數,不限天數,無限看展!

蓄力五年,更多精彩匯聚第六載!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於2015年由中國攝影界領軍人物榮榮(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聯合創始人)與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時任法國阿爾勒攝影節主席薩姆·斯道茲聯合發起,由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和廈門市天下集美文廣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經過五年的打造,攝影季已經成為了中國攝影領域不容錯過的盛事,迄今已吸引了30萬餘名觀眾(2019年參觀人數增長至7萬)。

每年秋季,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的精選項目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廈門,由於公共衛生安全的危機,今年夏天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遺憾停辦,本屆集美·阿爾勒攝影季的如期舉辦顯得尤為珍貴。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黃慶軍《「對話」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集美·阿爾勒巡迴講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開幕周活動全揭曉|2020集美·阿爾勒11月27日不見不散
    (地點:集美市民廣場展覽館)17:30-17:45 《共鳴:致敬羅伯特·弗蘭克》,由策展人今木導覽。往屆專家見面會現場圖往屆專家見面會現場圖15:00 - 16:30 對談|與大師同行——紀念羅伯特·弗蘭克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嘉賓:黃慶軍、今木、王軼庶*免費入場往屆開幕周講座現場圖
  • 羅伯特·弗蘭克原作展出,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今日廈門開幕
    攝影/新京報記者陳婉婷 其中包括1場紀念於2019年去世的攝影大師羅伯特·弗蘭克的特別展覽,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藏家故事」展覽,1場呈現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以及2場「在地行動」展覽。
  • 《中國攝影》雜誌雲課:精讀羅伯特·弗蘭克即將上線!
    《中國攝影》雜誌雲課:精讀羅伯特·弗蘭克即將上線!《美國人》封面,史泰德(Steidl)2008年出版「精讀羅伯特·弗蘭克」是中國攝影·雲課推出的首期課程,課程與《中國攝影》雜誌2020年2月刊專題「迴響與共振:致敬羅伯特·弗蘭克」互為支撐、補充,在雜誌專題基礎上進行了多向度的音視頻內容拓展。
  • 影像中的不屈意志,「阿爾勒攝影季」26場展覽集美集結
    與此同時,「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日前正在廈門集美舉辦。8個單元,26場展覽,87位藝術家,組成了本年度集美·阿爾勒的陣容。「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獲悉,攝影師沈綺穎憑藉《保持沉默的大多數》和《流沙志》系列在11月29日下午揭曉的「集美·阿爾勒發現獎」摘得該獎項。提名沈綺穎的策展人認為,「對於攝影來說,我想唯有在拍攝的那個動作和圖像中找到人生行跡、心靈所向,才是真意。」
  • 重磅福利|2019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邀請你來看展!
    展出中國或亞洲重要的攝影收藏家的重要藏品。今年在集美·阿爾勒邀請到韓國首爾攝影博物館,將展出他們的重要收藏品: 群展《浪漫的,憂鬱的》(策展人:孫英珠、金善英), 包括布拉塞、馬裡奧·賈科梅利和約瑟夫·寇德卡等攝影大師的作品。
  • 用攝影表達人類的不屈意志:2020集美·阿爾勒攝影季開幕
    「攝影,能夠為人類的信心與未來做些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26場展覽是人類對於病毒的某種形式的回擊,也是人類信心的一種證明。這不是冒險。這是人類的不屈意志通過攝影的表達……」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評論家顧錚在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開幕式上說。11月27日,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在廈門正式拉開帷幕。
  • 二十世紀美國攝影標誌性攝影家 羅伯特弗蘭克
    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1924年—2019年9月9日),出生於瑞士,美國攝影師,弗蘭克是20世紀攝影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他以自己的第一本攝影集《美國人》一舉改變了現代攝影的方向,稱為現代攝影聖經,奠定了自己在攝影史上無可爭議的大師地位。而這一切距他離開自己的祖國瑞士才只有11年。提出了「非決定性瞬間」。
  • 羅伯特·弗蘭克和路易斯·法雷爾(上)
    --羅伯特.弗蘭克 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和路易斯·法雷爾(Louis Faurer)的個人品格、生活背景和職業生涯都不相同,但還是作為朋友相處了五十年,這些年裡兩人的人生道路和專業取向存在差異,將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是對人類世界獨特的闡釋和對彼此照片的相互尊重。
  • 羅伯特·弗蘭克和哥特哈德·舒爾(下)
    (續上期)點擊查看羅伯特・弗蘭克和哥特哈德·舒爾(上)點擊查看羅伯特・弗蘭克和哥特哈德·舒爾(中)大概是在1958年早期給哥特哈德·舒爾的一封信中,弗蘭克以「親愛的哥特哈德·舒爾——給您帶去困擾的那篇文章現在變成了一封『真正的信』。
  • 羅伯特·弗蘭克和路易斯·法雷爾
    原創 安妮·威爾克斯 凡是攝影本文翻譯自《looking in》一書1924-1954羅伯特·弗蘭克和路易斯·法雷爾翻譯:魏連軍(安徽,網名:山坡羊)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攝影師的生活不可能是漠不關心
  • 羅伯特・弗蘭克和沃克•埃文斯(1)
    弗蘭克的技巧充斥著他的個人特色:敏捷、大膽、篤定、極其不拘小節,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不符合所有的攝影技法。他就像一位渾然天成的大師,欣賞他的作品是一種愉悅。我可以將他的風格比作一種專業行為。如果手握一把錘子,那他完全可以快速精準地敲幾下,就將釘子釘上。但如果不是很細心,雖然木板也會被釘牢,但木板上一定會留下錘子的痕跡。
  • 羅伯特·弗蘭克和路易斯·法雷爾(下)
    --羅伯特·弗蘭克 續上篇 對兩人來說,搬到紐約是逃離一種生活又有意識地尋求另一種新生活。法雷爾曾說他來紐約的原因和弗蘭克離開瑞士一樣:「他必須這樣,就像我必須這麼做,其他人也必須這樣」。
  • 羅伯特·弗蘭克和哥特哈德·舒爾(中)
    然而,在那年結束之前,海倫·吉舉辦了「偉大的攝影照片」——一個包括了一組哥特哈德作品的展覽,由弗蘭克提供給她,同時還有比爾·布蘭德(Bill Brandt),弗蘭克,塔格納和其他人的一些作品。紐約時報的攝影作家雅各布·德欽在觀完「戰後歐洲攝影」後,高度評價了哥特哈德的「爪哇男孩」。這張影像也讓弗蘭克印象深刻,成為瑞士攝影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 芝加哥的旁觀者:羅伯特·弗蘭克
    美國攝影家羅伯特·弗蘭克有著與眾不同的觀察方式,他與卡蒂爾-布列松「決定性的瞬間」截然不同的拍攝方式,以及一本專題攝影集《美國人》所掀起的軒然大波,令世人矚目。他們繼而群起攻之,幾乎使弗蘭克陷入滅頂之災。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認識到弗蘭克的深刻之處;而且這樣一種反叛的方式對年輕一代的攝影創作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也因此讓都市的紀實攝影走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弗蘭克於1958年開始製作電影。第一部影片《採摘我的雛菊》是在畫家阿爾弗雷德·萊斯的合作下製作的,由克勞亞克解說,被認為是美國獨立電影業的典範作品。
  • 羅伯特・弗蘭克和沃克·埃文斯
    弗蘭克的技巧充斥著他的個人特色:敏捷、大膽、篤定、極其不拘小節,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不符合所有的攝影技法。他就像一位渾然天成的大師,欣賞他的作品是一種愉悅。我可以將他的風格比作一種專業行為。如果手握一把錘子,那他完全可以快速精準地敲幾下,就將釘子釘上。但如果不是很細心,雖然木板也會被釘牢,但木板上一定會留下錘子的痕跡。
  • 羅伯特・弗蘭克和沃克•埃文斯(4)
    弗蘭克的技巧充斥著他的個人特色:敏捷、大膽、篤定、極其不拘小節,在某種程度上,似乎不符合所有的攝影技法。他就像一位渾然天成的大師,欣賞他的作品是一種愉悅。我可以將他的風格比作一種專業行為。如果手握一把錘子,那他完全可以快速精準地敲幾下,就將釘子釘上。但如果不是很細心,雖然木板也會被釘牢,但木板上一定會留下錘子的痕跡。
  • 26場展覽2000件作品亮相 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開幕
    昨天上午,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正式啟動,帶來26場精彩展覽,呈現來自法國、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各國共87位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約2000件攝影、影像裝置、影像出版物等各類作品。今年,受疫情影響,在法國本土的阿爾勒國際攝影節遺憾停辦。
  • 《Looking in:羅伯特·弗蘭克的<美國人>》
    1953年,在長達六年焦躁不安的漫遊後,無比灰心的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回到紐約。
  • 羅伯特・弗蘭克和傑克・凱魯亞克(下)
    原創 翻譯:江舟 凡是攝影| 凡 | 是 | 攝 | 影 |本文翻譯自《looking in》一書 羅伯特・弗蘭克和傑克・凱魯亞克(下)翻譯:江舟(山東)羅伯特·弗蘭克,瑞士人,謙遜低調,友好和善,舉起他的小相機,按動快門,他用膠片譜寫了一曲美國生活的悲歌,也因此儕身於這個世界的悲劇詩人行列。弗蘭克和凱魯亞克 1959年弗蘭克和凱魯亞克似乎很快就惺惺相惜了,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之間沒有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