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谷正規:「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繫。」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而造就了大千世界的,則是各種各樣的文化。對於個人而言,自然是對於本國的文化非常的信仰,畢竟我們從小就受到文化的薰陶,或多或少的都會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正是如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觀念,造就了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差異。儘管彼此之間在某些事物方面或許有一些相似之處,但這個相似總是不會太大,畢竟沒有哪兩個國家會擁有非常相同的文化。
一. 不同國家的文化思想差異
文化造就了每個人的思想,我們在什麼樣的文化薰陶下長大,身上也會自然而然的表現出這樣的文化氣息。如果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真誠善良,要為人正直,等我們長大之後也會變成這樣的人。而如果我們從小就受到一些複雜或者說消極文化的影響,那麼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也會表現出消極的一面。文化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人們沒有了思想,那就如同一個行屍走肉,也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文化的意義就在於此,文化為人帶來更多的思想,而這些思想也推動了人們的成長。
文化差異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畢竟我們不能要求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與我們有同樣的文化和思想,而一個國家的文化想要得到更大的發展,其實也需要學習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關於思想層次上的不同,其實表現在許多方面,如果用中國和印度來舉例,那麼這兩個國家的人關於黃金這個物品,則有非常不同的認知。其中相似的一點,自然是中國人與印度人都比較喜歡黃金,但中國人的喜歡是低調而內斂的,印度人的喜歡則是高調又張揚。也正是如此,印度人不解:一條大金鍊子只要1500元,來到印度旅遊的中國遊客為什麼不買?畢竟這樣一個實惠的價格,在中國是肯定買不到的。
二. 中國與印度對黃金的喜愛
黃金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印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身份的一大象徵。中國古代的大戶人家,家中不僅有許多金銀財寶,其中最讓人眼紅的恐怕就是那一條條的黃金,古人也稱之為小金魚。擁有黃金的一般都是非常富貴的家庭,而黃金不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都擁有非常高的價值,戰亂年代有許多人都會選擇將黃金存到銀行,也是覺得銀行能夠有更好的保障。印度也同樣如此,印度其實是一個貧富分化非常嚴重的國家,恐怕所有人對於印度的印象,就是金碧輝煌的宮殿,以及連吃喝拉撒都無法解決的貧民區。
對於印度富人而言,黃金的確是他們身份的一大象徵,而且印度人並不像中國人一樣,時刻謹記著財不外露。相反,印度人就是喜歡將黃金做成飾品帶在身上,而且還是別人能夠一眼就看到的。誰身上的黃金飾品越多,就證明他的家庭越富有。這樣的理念自然是中國人無法接受的,其實這也體現出了中國人為什麼不願意在印度買黃金,哪怕這裡的黃金價格非常便宜。
三. 中國遊客不買黃金的三個原因
中國遊客之所以不在印度買黃金,總而言之也不過就是三點原因。其中兩點原因之前已經提到了,一個是因為印度向來都奉行黃金至上的理念,他們的黃金不像是中國所製成的那樣簡簡單單的飾品,反而是以浮誇和複雜為重點,簡而言之就是儘可能的往一個最大的程度去打造黃金。也正是如此,我們看到印度的那些黃金飾品,基本上都是非常誇張,簡直能夠閃瞎人們的眼睛。這自然讓中國人無法接受,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黃金如果看起來太誇張,會讓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他們認為你有錢,就會想盡辦法的來偷黃金。
尤其是在以前社會治安還不夠好的時候,大馬路上騎車來偷黃金的人不在少數。另外第三點原因,也就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原因,其實是中國人不太認可印度黃金的質量。中國人其實都信仰一種理念,那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如果這個物品賣一個高價,那麼它一定是質量比較好,值得這個價格。但印度黃金實在太過便宜,便宜到讓人不敢相信這是黃金,為了保險起見,中國遊客也不喜歡在印度買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