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不解:耕種面積比中國多4000萬公頃,糧食產量卻相差一半

2020-12-17 迷鹿鼎記

雖然現在世界總體處於和平的狀態,但是國際形勢也處於劇烈的波動之中。很多國家都抓住了這個難得的和平發展的契機,儘可能的強大自身。中國無疑是這些國家中的佼佼者,但是印度的發展也不容小覷。其實很多西方的專家非常看好印度的發展前景,他們認為印度有著極強的潛力。目前印度的平均人口年齡只有30歲左右,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國家,同時印度的人口也處於迅速的增長之中。只不過印度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國內的農業水平發展太差了,很有可能供養不起自己的國民。印度人不解:耕種面積比中國多4000萬公頃,糧食產量卻相差一半。

如果單從人口上來說,印度有著很大的發展優勢。但是印度對於人口發展的配套設施卻做得非常差勁,不談水電這些基礎的民生設施,光是溫飽問題,現在還依舊困擾著很多印度民眾。對於印度這種人口大國來說,保證糧食的供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中印的人口差距差不多在5000萬,但是我們的國土面積卻是印度的三倍。所以從表面上來說,印度糧食不足,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但實際上印度的耕種環境要比中國優越不少,印度的土地非常肥沃,幾乎每一寸土地都是可以耕種的。但從耕地面積上來看,印度要比中國多上4000萬公斤。

所以說,印度在更加優越的環境之下,年均糧食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這個是一個讓很多印度人非常費解的事情。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造就了這個奇葩的現象呢?專家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印度本身的制度,就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同時印度的氣候,也是造成糧食產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首先就從印度的制度來說,印度本身工業體制的薄弱,讓印度很難適應現在的農業發展秩序。農業生產是需要一套龐大的工業體系來維持運轉的,不光包括種苗的選育,還有化肥的製作,以及後續的運輸儲藏問題,都需要用工業體系來解決。在這個方面,印度是遠遠不如中國的。同時印度的基建,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農業說到底還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在遇到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如何能夠維持糧食的產量,這就看各國的水利工程做得怎麼樣了。

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可不是白得的,我們歷來對於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設都是非常重視的。雖然印度現在同樣也是產糧大國,但是,目前的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在靠天吃飯。同時印度實行的是佃農種植制度,農民根本無法享有豐收帶來的收益,所以種植的積極性也不高。不過將這種事情全面推到印度的體制問題上,也是太過片面的。只不過在新中國剛剛建國的時候,中國的糧食產量就已經是印度的兩倍。雖然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兩國的農業產量都在提高,但是這個比例卻始終沒有變過。

因為氣候原因,同樣是制約印度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我國四季分明的現象不同,印度全年只分兩個季節,旱季和雨季,適合種植的時間並不多。同時印度本身的氣溫也非常高,會造成大量水汽的蒸發,所以印度其實也是一個比較缺水的國家。有人疑惑,為什麼廁所一直在印度難以普及,民眾的生活習慣固然是一方面,缺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印度的農作物生產,高度依賴氣候,只要季風來臨的時間出現一點偏差,就有可能對糧食的產量造成極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印度人懵了:我們從事農業的人這麼多,糧食產量卻比中國少?
    發展到現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一個國家的農業水平能夠產生的 影響是巨大的,至今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還是農業為主,能夠主打工業還有科技的國家的其實不多,像是中國,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不管的出口,連進口也是。
  • 印度人:中國人太天真,耕地面積比印度少,還自稱是農業大國?
    印度是一個人口數量非常龐大的國家,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如今已經有著13億的人口,更是即將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所以經常能在印度的交通工具上,看到「人掛人」的場面出現,著實讓人哭笑不得。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印度雖然只有中國國土面積的一半,但是當地可耕地的面積,卻比中國還多。就有一位印度人直言:中國人太天真,耕地面積比印度少,還自稱是農業大國?
  • 全國4000萬公頃玉米,一畝少收1斤是多少?足夠一個縣的產量
    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大約是全世界的22%,玉米總產量佔全世界的24%,今年我國的玉米種植總面積約4000萬公頃出頭,其中東北佔我國玉米總面積的1/3。漏掉的玉米,一畝會有多少呢?種植戶會去撿回來嗎?農民從地裡撿回來的玉米,在東北一天能撿4、500斤我也向東北的朋友求證過,這個現象多不多?朋友說,在東北隨便撿,沒人管,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我們知道,東西土壤好,地塊大,人均耕地6畝多,超過全國人均耕地好幾倍。現在東北土地流轉得也比較多,一家種幾百畝、上千畝的有的是。
  • 印度三分之一的領土面積,依靠什麼來養活13億人口,原來是這樣的
    但是根據一些專家的推測,在不久的將來,印度這個國家的人口應該會超過中國在這裡大家要知道的事印度的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畢竟這麼多的人口,他們國家要用什麼來養活十三億多的人?家的印象裡,印度向來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但印度卻取代了泰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 2020年糧食又豐收!
    糧食單產增加0.9公斤今年入汛以來,中國南方地區發生多輪強降雨過程,造成的多地發生較重洪澇災害,對於糧食單產影響有多大?統計局方面表示,儘管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和颱風對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各地加強田間管理,積極抗災減災,農業災情對糧食生產影響有限。
  • 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糧食播種面積止跌回升國家統計局還公布了今年的糧食播種面積: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6768千公頃(17.52億畝),比2019年增加704千公頃(1056萬畝),增長0.6%。其中穀物播種面積增長0.1%。
  • 雲南省2020年糧食產量較上年增長1.38%-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據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雲南省糧食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喜獲豐收。
  • 哈薩克斯坦為何成糧食出口大國?人均耕地面積全球第二
    收割小麥糧食收中亞地區給人的印象是地廣人稀,草場廣闊,糧食缺乏。但是實際上中亞大國哈薩克斯坦是不折不扣的糧食生產大國,2018年糧食總產量為2280萬噸。考慮到本國人口只有1800萬人,因此這樣高的產量不僅能夠滿足本國需求,而且還有大量糧食出口。2018年糧食出口量為900萬噸,主要出口糧食種類為小麥和大麥,出口出口到俄羅斯、伊朗、中國和其他中亞國家。
  • 雲南省2020年糧食產量較上年增長1.38%
    摘要:據國家統計局雲南調查總隊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雲南省糧食總產量達1895.86萬噸,較上年增長1.38%,喜獲豐收。
  • 2019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達到7503萬噸,科技助力糧食產量不斷增長
    一、黑龍江糧食生產優勢分析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之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亞麻、甜菜、烤菸等經濟作物的主產區,肩負著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在中國,每9碗米飯,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黑龍江是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
  • 日本耕地面積連續減少 糧食自給率目標恐難實現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28日報導,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日本全國耕地面積為454.9萬公頃,較去年同期減少0.3%。報導指,日本糧食自給率多年下滑,可能將依靠進口解決農作物產量不足的問題。
  • 古羅馬的糧倉埃及,為何如今陷入糧食危機?
    但人均耕地面積卻從50年代的0.16公頃減少到0.12公頃,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標準0.37公頃。從氣候上看,埃及國土絕大部分位於熱帶沙漠氣候地區,年降水量極低,但蒸發量非常之高。這就導致了農業灌溉用水得不到穩定保障,難以進行大規模生產,事實上整個埃及的用水都非常緊張,85%以上的水要進行回收利用。
  • ...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82公斤/畝...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152萬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82公斤/畝,比上年增加0.9公斤/畝,增長0.2%。
  • 面積不到我國三分之一,卻能養活13億人,印度是怎麼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國民足有13億多,人口基數僅次於我們,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就會問了,印度地處南亞,地形狹窄,整個印度的國土面積也不到我們的三分之一,印度是怎麼做到用這麼少的土地,養活13億人口的呢?要知道,在雜交水稻出現之前,我們可還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糧食危機的。
  • 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根據2020年的最新數據,印度擁有約13.6億人口,是全世界人口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中國的14億人口。要如何養活這麼多人,讓他們都吃飽飯,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從國土面積上來看,印度位列全球第七,約有298.0萬平方公裡。但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印度是全球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約為156.2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印度有超過一半的國土可以用來耕種。
  • 四川糧食再獲豐收 今年全省糧食增產5.7億斤
    從糧食播種面積來看,2020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達6313 千公頃(9469.5萬畝),比2019年增加34千公頃(51萬畝),增長0.5%。從單位面積產量來看,2020年全省單位面積產量5588公斤/公頃(372.5公斤/畝),比2019年增加17公斤/公頃(1.1公斤/畝),增長0.3%。
  • 印度面積僅有中國三分之一,為啥能養活13.9億人?專家:5點原因
    印度地處東亞地形狹窄,整個印度國家的面積才只有中國的1/3而已,中國在雜交水稻開始之前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糧食危機。那麼印度又是怎樣依靠如此少的土地,來供養13.9億人口的呢? 一、印度可耕種土地面積十分廣闊 雖然印度的總體面積較之於中國比較少,但是這並不妨礙印度的可耕種土地面積廣闊。要知道,中國的這些廣袤的土地,並不是全都能夠用來作為耕地的。山地高原丘陵都不能用來耕種。
  • 中國糧食產量年年豐收,為什麼卻從「出口國」變成「進口國」了?
    每年進口上億噸,中國長期成為了糧食淨進口國這些年來,中國糧食年年豐收,糧食產量已經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除了每年的新糧,中國還有大量的儲備糧,庫存稻麥可供全國吃一年以上。但奇怪的是,糧食年年豐收,糧倉滿滿,中國卻從之前的糧食「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
  • 印度遊客豪橫表示:公路面積比中國還多一半,真相令人哭笑不得
    :公路面積比中國還多一半,真相令人哭笑不得!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道路建設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中國因為愛修道路橋梁而被稱為「基建狂魔」,眾所周知,中國的道路總裡程為484.65萬公裡,而高速公路的裡程為14.26萬公裡,居世界第一,可見中國是多麼熱愛修路,但對於這樣的數據,印度教授表示不滿,甚至更直白:中國的道路只有印度的一半以上,甚至自稱是一個強大的基礎設施國家?
  • 見證「十三五」|人均年糧食量超470公斤,23年後再回應:糧食安全無憂
    全球經濟與秩序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加,糧食安全問題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人口佔世界的近1/5,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4。國際社會曾一度對中國糧食安全表示擔憂或質疑。今年我國糧食生產又經歷了疫情、洪災、颱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國內也出現了糧食安全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