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智能運維雲平臺即將建成

2020-12-12 騰訊網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消息,「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運用」專用雲平臺將於12月底建成。該項目立足雲運用模式下的數據存儲、共享、管理、查詢需求,形成一個支撐大橋業務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多源異構數據處理與服務的一體化平臺。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經過6年前期籌備和9年建設,留下了大量可資借鑑、提煉和總結的工程檔案,包括工可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過程、監理、諮詢、第三方檢測和測控數據、科研以及工程管理的檔案數據。目前,這些檔案文件以工程竣工驗收的標準和格式基本完成了歸檔組卷工作,包括文本文件、圖紙、視頻、音頻、內部刊物、正式出版物等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約2.3萬卷。

建設期工程各個標段的工藝工法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申請的專利數超過500項。整理、提煉和總結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歷史數據,對於打造行業標準,特別是對未來跨海島隧集群工程建設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目前,港珠澳大橋仍處於試營運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出了打造數位化大橋和智能化運維的營運目標,在主體結構感知(結構健康監測)、土建和機電維養、交通組織(應急處置)、智聯平臺等方面承擔了科技部「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運用」的科技專項攻關任務,為此服務的專用雲平臺建設項目於今年9月開建。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實現5G網絡全覆蓋
    今後在港珠澳大橋上你就能感受得到。日前,在經歷了 30 天的緊張施工後,港珠澳大橋 5G 通信網絡建設圓滿完成,並以全優指標通過了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至此,港珠澳大橋 5G 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 5G 信號全面覆蓋。
  • 堅守港珠澳大橋
    他們的呼聲不斷從港珠澳大橋戰「疫」一線傳來。    在世紀工程、口岸一線,他們是挺身而出處置疑似染疫旅客的海關關員,是毅然「逆行」護送湖北籍旅客入境的邊檢民警,是用真情服務傳遞口岸溫度的青年志願者。    邵梁是珠海市青年文明號集體——港珠澳大橋海關旅檢一科查驗組的號長,也是該關疫情防控專業技術組的一員。為應對集中性的疫情風險,有5年黨齡的他主動請纓,首個完成了對有發熱體徵的染疫嫌疑人的醫學排查。    「14天內是否去過湖北?」「是否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
  • 首票「跨境一鎖」貨物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順利通關
    首票「跨境一鎖」貨物經港珠澳大橋口岸順利通關 通訊員供圖 海關關員驗核電子關鎖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珠海9月2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張廣耀 陳琳 陳爽 俞波)繼8月16日港珠澳大橋口岸開通珠澳貨運功能後
  • 解讀中國基建背後的利器|隧道|港珠澳大橋|中國尊
    遇 水 搭 橋自從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開工以來,這項龐大的工程就一直受到世界媒體的關注。港珠澳大橋有一段是要經過海底隧道的,這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2012年10月19日,世界最大、國內第一外海施工的深水碎石整平船「津平1」號抵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施工現場。
  • 曾讓全世界佩服的港珠澳大橋,通行車輛寥寥無幾,車主:沒資格!
    中國建造的大跨度橋梁數量就佔了世界總量的一半甚至更多,現在只要談到中國橋梁,就像是一張國家的一張代表名片,享譽全世界,而「港珠澳大橋」創造了多個世界紀錄,也拿了不少世界第一,攻破了許許多多的難關。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創下了8個「世界之最」,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用鋼量達到了42萬噸,最精準的深海對接,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深度無人對接,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
  •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厲害了我的國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的奇蹟,剛開始施工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青睞,但最後還是交出了讓所有人滿意的答卷,這其實是我國投資基礎設施的決心和心血,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今天我要說的是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厲害了我的國。
  • 港珠澳大橋舉行開通儀式 民眾期待「一小時生活圈」
    中新網10月23日電 綜合報導,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23日在珠海口岸舉行,24日上午9點正式通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政府已為大橋開通準備就緒,通往各口岸區的接駁道路最快23日下午啟用,行駛大橋的首班車將於24日上午開出。三地居民已迫不及待地想要體驗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便捷。圖為從香港大嶼山遠眺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線與東人工島。
  • 210萬個口罩在港珠澳大橋口岸「零延時」通關
    港珠澳大橋海關快速驗放16車口罩。俞波攝 鄧媛雯 攝中新網珠海2月17日電 (鄧媛雯 龔忠年)17日下午,由珠海某公司從境外採購的210萬個口罩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零延時」完成通關手續。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設立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快速通關專用窗口,特辦速辦即辦,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貨物24小時通關運作優勢,搭建24小時熱線電話、微信等服務平臺,指派專人負責值守,保持電話暢通,第一時間響應企業需求,解答企業在辦理海關手續時遇到的問題。港珠澳大橋海關關員正在驗放口罩。
  • 港珠澳大橋首梁成功架設 現場安裝像搭積木(圖)
    1900噸重的組合梁在中山拼裝後運送至珠海  昨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首節組合梁被穩穩地安裝在伶仃洋中的橋墩之上,港珠澳大橋首梁的成功架設標誌著施工實現了由水下施工轉向水上施工,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橋梁施工取得了裡程碑式的突破。
  • 港珠澳大橋的作用是什麼?想上橋體驗該如何做?通行攻略看過來!
    相信大家對港珠澳大橋並不陌生,今年是港珠澳大橋開通的第二年,小編對於港珠澳大橋的建立通車至今還是覺得很驕傲,因為它不僅是珠海的地標象徵,也是拉動港澳兩地的重要橋梁。那麼大家知道港珠澳大橋的作用是什麼嗎?港珠澳大橋的建立通車會帶來什麼影響?想去港珠澳大橋體驗,有什麼方法上橋呢?
  • 港珠澳大橋最強通行指南來了!
    被英國衛報評為" 新的世界七大奇蹟 " 之一的世界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明天!通車了!相信花粉們也和花花一樣感到炒雞激動!行駛在港珠澳大橋的風光有多震撼?港珠澳大橋能看到360°無敵海景,大橋設置了幾個觀景平臺,站在這裡遠眺,像騎上了一條巨龍蜿蜒而來,一頭扎進了浩無邊際的太平洋。在日落時分,你更是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在金燦燦陽光的照射下,光和影的相互映襯更是迷倒眾人。
  • 港珠澳大橋和「紅色前哨連」: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  ——港珠澳大橋和「紅色前哨連」的故事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  這個冬天,到珠海看港珠澳大橋,成為許多遊客出行的熱門選擇。  2018年10月,歷時14年設計與建設,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 帶娃遊,港珠澳大橋乘車攻略
    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港珠澳大橋是個奇蹟般的存在。帶小朋友遊玩港澳的時候,順道穿越下港珠澳大橋,從珠海到達香港,或者從澳門去到香港,是一項有意義的體驗活動。大橋開通快一個月,運營有條不紊。上周五蛀牙自己親自體驗了一番。出發前有很多疑問:比如如何到達港珠澳大橋珠海人工島?帶孩子過關是否方便?到香港那邊如何轉車?
  • 港珠澳大橋 - Chinadaily.com.cn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 港珠澳大橋,歷經5年前期設計,9年建設,終於在10月24日通車啦!它的開通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下面,請跟雙語君一起看看外媒如何報導這座載入人類工程史冊的大橋吧!
  • 又一超級工程開建,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
    又一超級工程開建,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中國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肖海珠介紹,甬舟鐵路跨海主體工程採用「橋+隧」組合方式,主跨1488米的西堠門公鐵兩用橋和全長16.2公裡的金塘海底隧道是項目控制性工程,建設難度堪稱世界級,被譽為「鐵路版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合建橋梁和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
  • 港珠澳橋「5G+北鬥」通過驗收測試!
    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日前通過驗收測試,標誌著大橋5G通信網絡全線開通,實現橋區內地部分5G信號全面覆蓋,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3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5G網絡全覆蓋將為大橋開展沉浸式觀光遊覽、高清人臉識別、無人駕駛等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而且5G將攜手北鬥、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
  • 乘坐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需滿足這些條件
    乘坐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需滿足這些條件金羊網  作者:錢瑜  2020-07-18 經批准的公務商務豁免人員、跨境司機、跨境學生以及符合粵港兩地隔離醫學觀察互認政策的人員
  • 港珠澳大橋沒有加油站,汽車沒油了咋辦?看中國設計師的厲害!
    相信,港珠澳大橋無人不知,畢竟這座橋位於中國境內,而且連接了澳門,廣州珠海和香港。雖然這座橋只有短短的55公裡,但是它的建造周期長,建造難度大,耗時好幾年,從最早期的計劃提出,建設地點選擇,到建造提案通過和最後的施工,是從09年到19年,這大概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可是,這座橋上是沒有建加油站的,汽車沒油了咋辦?看中國設計師的厲害!
  • 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
    來源:央視原標題: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公司發布公告稱,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由5月8日起恢復有限度服務。公告顯示,恢復有限度服務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對開澳門口岸的穿梭巴士每天共有6個班次,最早班次是10時30分,最晚班次是20時10分。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香港)有限公司和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曾於4月4日共同發出通告稱,為了配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港澳線由2020年4月6日零時起暫停營運。
  • 港珠澳大橋從夢想到現實——兩代工程專家的四次相遇
    新華社香港10月23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從夢想到現實——兩代工程專家的四次相遇  新華社記者 李濱彬、顏昊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伶仃洋上,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一條巨龍靜臥碧波,成為連通粵港澳三地、服務大灣區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脈。  此時此刻,兩位大橋有緣人將被歷史銘記——最早倡議興建大橋的香港著名實業家、工程專家胡應湘和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分處港珠澳大橋的東西兩側,今年83歲的胡應湘與61歲的林鳴共同眺望伸向海中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