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法國本土電影票房榜第7名;豆瓣評分8.5,好評率超過88%。
希望這個數據,能讓對這部電影產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導演尼古拉斯·凡尼爾熱愛動物,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點從他過往的作品《最後的獵人》、《狼》、《我和貝貝的歷險》之中就能看出。
《給我翅膀》也不例外。單看這個名字,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夢想」這一層面。但其實除了夢想的翅膀外,電影的主人公打造了一對真正的翅膀在天空飛翔。
電影改編自法國氣象學家克裡斯蒂安·穆萊克的真實故事。在35歲時,穆萊克突然意識到有大量的候鳥在遷徙途中死去,有的族群甚至瀕臨滅絕。為了保護候鳥,他決定通過人工幹預的方式,為候鳥開闢一條安全的、暢通無阻地遷徙之路。
隨後的17年裡,穆萊克培訓了一群失去雙親的天鵝,讓它們將自己視為母親,緊緊跟隨在自己身後。1996年,穆萊克第一次駕駛超輕型飛機,帶領天鵝們飛行,天鵝群緊隨他之後,在空中排成了完美的V字形。
此後多年間,穆萊克帶領天鵝、黑雁、白鶴等候鳥橫穿歐洲飛翔了成百上千次。還將飛翔表演募集到的資金用於拯救一種瀕臨滅絕的野生鳥類。至今他仍然堅持著這項事業。
克裡斯蒂安·穆萊克數十年如一日的信念,以及為候鳥開闢航線的行為,足以讓人熱淚盈眶。
而經過改編的《給我翅膀》則更加浪漫,更加動人。因為故事的主人公變成了一個14歲的小男孩。
14歲的託馬,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後,他跟隨母親一起生活。
不完整的家庭和青春期的來臨,讓他成為了一個十足叛逆的男孩。一心埋頭打遊戲,對母親的話不理不睬。
因為母親出差,託馬被送到了父親身邊。
託馬的父親是一名動物學家,居住在遠離城市的溼地附近,甚至沒有網絡。
一次,深感無聊的託馬意外發現了父親的工作箱,裡面有一隻正在破殼而出的小鳥。
原來,近幾十年間,人類活動增加、溼地減少、獵人大規模捕獵——候鳥固定的遷徙路線變得危險重重。很多候鳥在遷徙途中死去,甚至瀕臨滅絕。
為此,父親開啟了一項「候鳥保護」計劃。他試圖孵化白額野雁,通過人工養育的方式,成為野雁的母親。等到遷徙季節來臨時,駕駛簡易飛機為野雁開闢一條安全的遷徙道路。
這個動人的想法吸引了託馬的注意,他決定加入父親的計劃。
從那天起,託馬每天都圍著野雁,給它取名字,模仿雁叫聲吸引它的注意。甚至學會了駕駛父親製作的簡易飛機。
之後,野雁長大了,遷徙季節隨之到來。因為野雁會把第一次起飛的地方當做家,所以父親打算開車把野雁帶到北極圈,然後帶領他們飛回法國。
然而,這個計劃的實施並不順利。父親起飛後,野雁並不會跟隨在身後,而是在天空胡亂盤旋。
感到失望的託馬,在衝動之下,獨自駕駛飛機起飛,並開始召喚野雁。
這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原本亂飛一氣的野雁群突然圍繞在了託馬身邊。原來——野雁們認定的「母親」是託馬。
就這樣,託馬成為了候鳥遷徙之路的守護者。抬頭看向天空,可以看到駕駛飛機的託馬身後,20隻野雁排成一列緊緊跟隨。
因為越往前飛,氣候越發惡劣。託馬的父母因為擔心緊緊跟隨在他身後。
就這樣一個14歲的男孩,完成了一項不可思議、浪漫至極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