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新詞典】「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

2021-01-12 內蒙古新聞網

  【「十四五」新詞典】

  作者:劉躍進(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明確強調要「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這充分體現了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所面臨的深刻變化,是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進一步升華。

  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是一對具有矛盾關係的概念。傳統安全是指與戰爭、軍事、強力政治密切相關的安全領域;非傳統安全指冷戰後期,特別是冷戰結束後出現的新型安全領域。目前學界一般認為,國家安全所主要包含的16個領域中,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屬於傳統安全領域,非傳統安全包括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以及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極地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新型安全領域。

  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關注一些非傳統的安全問題。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世紀之交確立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從而在安全保障問題上強調了非傳統措施和手段的重要性。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作出的「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的判斷,特別是2004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針對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的新情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完善國家安全戰略,抓緊構建維護國家安全的科學、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有效防範和應對來自國際經濟領域的各種風險,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顯示出黨和政府在重視傳統安全問題的同時,逐漸把各種非傳統安全問題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

  在從安全威脅角度明確使用「傳統」與「非傳統」表述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時,首次把「傳統」與「非傳統」用在了國家安全構成要素上,要求「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此後,習近平總書記還把「傳統」與「非傳統」更廣泛地運用到了安全威脅因素、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事實上已經形成「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系統思想。

  統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首先要深化關於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認識,深刻體察當今時代傳統安全要素與非傳統安全要素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客觀現實。一方面,傳統安全例如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等,已經包含和融合了許多非傳統安全要素;另一方面,許多非傳統安全要素又直接與傳統安全密切相關。同時,還有更多的國家安全要素,如國民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資源安全等,其本身就兼有傳統與非傳統兩個方面,是傳統與非傳統的融合。無論是國家安全理論研究,還是國家安全實際工作,都要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國家安全構成要素上的傳統與非傳統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複雜情況。

  統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還要認識到威脅國家安全的因素,在當前更明顯地呈現出傳統與非傳統相互交織與滲透的特徵。對此,黨和政府在21世紀初就有明確認識,反覆強調要注意「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的新情況。從傳統威脅來看,當前我國外部軍事威脅依然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外部政治顛覆雖難撼動我國的國家安全,但內部發生的領導幹部濫用權力、貪汙腐敗、脫離群眾等問題,依然是威脅國家安全的嚴重問題。從非傳統威脅來看,外來的和內生的恐怖主義、生物威脅、文化破壞等,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種嚴重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具體來說是一種嚴重的生物安全威脅。

  統籌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還需要在統籌傳統安全手段與非傳統安全手段的同時,把各種非戰爭、非軍事、非對抗的非傳統手段和措施置於首選地位,把傳統的對抗、軍事、戰爭等作為萬不得已時的「保底手段」。無論是世紀之交我國提出的新安全觀,還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都特別強調非傳統安全手段的運用。新安全觀強調的是國與國之間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總體國家安全觀進一步強調各國要「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當然,為了鞏固國家安全防線,我們也需要強化軍事、情報、反間諜、保衛等傳統安全手段。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3日14版)

相關焦點

  • 陳文清在人民日報撰文:統籌發展和安全,築牢國家安全屏障
    這是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之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統籌發展和安全再次作出重要部署。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論述,推動相關重要戰略部署落實落地,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 楊學軍: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呈現疊加交織的新態勢
    首先,我代表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和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對受邀參加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的各位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對長期關心北京香山論壇的朋友們表示誠摯問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計劃年內召開的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推遲舉行,很多新老朋友無法如期相聚。
  •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五) 2020-11-30 18: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們所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繼續創造「兩大奇蹟」,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一)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和目的,沒有發展就沒有真正的安全。
  • 「十四五」新詞典:城市如何「更新」?
    「十四五」新詞典:城市如何「更新」?「十四五」時期,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亟須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贏,打造更具韌性的幸福城市、活力城市、平安城市。「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化道路怎麼走?關鍵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
  • ...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譜寫「兩大奇蹟...
    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注重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係,就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對在複雜環境下更好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
  • 「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十四五」新詞典:「科技自立自強」 2020-12-23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期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根本遵循
    新時期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根本遵循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2 星期六 劉文儉    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
  • 郴州:圍繞落實「三高四新」戰略統籌抓好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劉志仁一行實地調研飛鴻達新材料公司、郴州經開區創新創業研發基地,市政府秘書長周亦彬參加調研活動。劉志仁一行還來到了飛鴻達新材料公司、郴州經開區創新創業研發基地,實地調研了項目建設進展、運營和招商以及安全生產工作情況。
  •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張孝成在2020年市安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指出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  本報訊 12月8日上午,2020年市安委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市政務中心召開
  • 市政府常務會議要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安全防範各項工作
    12月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傳達貫徹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九項重點工程推進視頻會議精神,研究城市公共運輸專項規劃等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真學真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
  • 《中國金融》|「十四五」規劃的政策信號
    ;「十四五」規劃對GDP目標有所淡化,更注重美好生活、文化等軟性指標;「十四五」的核心發展理念是「雙循環」戰略,主要抓手是擴內需、促消費;「十四五」改革任務依舊繁重,已然步入「深水區」,重點是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十四五」的產業政策更突出創新、更突出科技自強、更突出提升產業鏈水平、更突出國家安全。
  • 習近平: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國家安全工作是黨治國理政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國泰民安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 面向「十四五」謀篇布局統籌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近期,國內學者對信息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已經做了很多較為深入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但是,自創新基礎設施提出以來,針對創新基礎設施的內涵和發展路徑仍然缺乏解讀和深入研究。本文將從釐清 3 類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與關係入手,分析當前創新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挑戰,為在「十四五」時期高效布局創新基礎設施提出政策建議。
  • 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這樣說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就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工作部署,對在複雜環境下更好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黨建網微平臺整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這一方面的部分重要論述,一起學習。
  • 習近平:必須統籌抓好南北方江河安全度汛
    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習近平指出,當前,全國防汛進入「七下八上」階段,長江流域中上遊地區降雨仍然偏多,黃河中上遊、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發生較重汛情,必須統籌抓好南北方江河安全度汛,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堅持預防預備和應急處突相結合,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協同配合,抓實抓細防汛救災各項措施
  • 《同學 你早》第548期: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說明中的一段重要論述。  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
  • 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同時還指出:「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全面提高國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這為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提供了方法論指引。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歷久彌新的問題。
  • 習近平: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國家安全工作是黨治國理政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國泰民安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把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同經濟社會發展一起謀劃、一起部署,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促進國際安全和世界和平,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
  • 構建大安全格局 牢記習近平這10點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發展和安全高度重視,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國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保持了我國國家安全大局穩定。此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就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10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