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梧桐
近日,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宣布,其下屬的技術動力公司順利完成了陶瓷插板的衝擊試驗,改裝甲板將是未來俄羅斯軍隊防彈衣的主要材料之一。該複合材料據稱可順利抵擋住7.62mm穿甲彈的衝擊,未來將裝備到俄羅斯陸海空三軍使用。不過,這種複合裝甲在中國原來早都有了,中國維和部隊已經使用很久了。
那麼所謂的陶瓷材料到底是什麼,又是因為什麼廣受各國熱衷。事實上,陶瓷裝甲也不是什麼神秘的物件,但其絕不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陶瓷。陶瓷材料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10年代末,當時有個名叫霍普斯金的陸軍少校發現,如果在鋼板等護甲的表面塗上一層薄瓷釉便能大大提升裝甲的防護能力。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複合陶瓷裝甲便出世了。最早大規模使用複合陶瓷材料的就是在蘇聯軍隊中,美軍在越南戰爭中也廣泛的將這種裝甲使用在直升機,坦克和個人防護上。
目前各國軍隊以及市面上常見的陶瓷材料有氧化鋁陶瓷,碳化硼陶瓷和碳化矽陶瓷等。其中前三種在軍事上應用的最廣泛,畢竟成本決定出路。陶瓷裝甲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其重量僅為鋼製裝甲的60%左右,但其強度卻是鋼裝甲的3-4倍。所以不管將其打造成車輛裝甲還是個人護甲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作戰時輕便而且防護係數高。那麼陶瓷材料為什麼比鋼製裝甲要好?它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當高速的穿甲彈在撞擊到防彈陶瓷的瞬間,撞擊就會產生壓強非常大的衝擊波,而高壓衝擊波就會向著防彈陶瓷以及彈頭延伸,這種衝擊波都足以碾碎彈頭本身。正因為防彈陶瓷的強度特別高,所以在這種衝擊波的壓力下防彈陶瓷和彈頭都會破碎,破碎之後的防彈陶瓷就會卸掉彈頭絕大部分的衝擊力,破碎的彈頭也再沒有力量能夠穿透裝甲。所以防彈陶瓷用在個人防護上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不像鋼板受到衝擊後對人體的破壞性很大。很多鋼製護甲在受到子彈的衝擊後雖然可能不會穿透但會對內臟造成很大的衝擊,而陶瓷裝甲就不會。
2007年,美國海豹突擊隊隊員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時,遭到一處院落的當地武裝手持AK-47步槍射擊,首當其衝的隊員Mike就連中13槍,後而被當地武裝人員拉到院落中繼續和剩餘的突擊隊員對峙。正當Mike的隊友考慮用不用手雷進行反擊時,Mike本人卻從昏迷中甦醒,快速持槍將數名當地武裝全部射殺。後來大家都稱其為「人形自走掛」,為什麼能開掛?就是因為身上穿了防彈陶瓷。
防彈陶瓷也被廣泛的用於坦克裝甲,其中德國的豹-2坦克就採用的是陶瓷裝甲,外加特種樹脂以及橡膠組成的裝甲防護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防住反坦克飛彈的衝擊。當然了,現代的坦克還有爆炸反應裝甲,自身鋼製裝甲等。陶瓷裝甲除了防護穿甲彈之外,還能防護類似RPG火箭彈的金屬射流。金屬射流一旦衝擊到防彈陶瓷上,裝甲就會碎成細小的碎塊造成金屬射流失速,讓其破甲程度大大降低。
此外,防彈陶瓷可於凱夫拉縴維搭配使用,這也是目前我國部分軍隊以及外派維和部隊身上常見的防彈衣主要構成。防彈陶瓷和凱夫拉一硬一軟,一個收縮一個破碎,一個減速一個摧毀,這樣的搭配就讓常規的穿甲彈也無法傷其身。其實防彈陶瓷也可以民用,例如某些高檔炮車或者飛機,只是相對較少,而且陶瓷的範圍也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