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打脫殼穿甲彈的PDW嗎?瑞典CBJ-MS衝鋒鎗了解一下

2020-12-12 輕兵器

關於PDW,我們沒必要把它神秘化,不要人為地給它畫框框,更沒必要強行區分PDW和小型衝鋒鎗有什麼區別,其實PDW就是一種增強版小型衝鋒鎗。有一些PDW的設計非常簡單,槍還是原來的衝鋒鎗,只是換一種增強彈藥,提高對有防護目標的殺傷效能,比如瑞典的CBJ-MS衝鋒鎗。

瑞典CBJ-MS衝鋒鎗

研發概況

CBJ-MS衝鋒鎗的設計者是瑞典輕武器設計師伯蒂爾·詹森(Bertil Johannson),此人早年在美國工作,1983年的時候設計過一種「維京」(Viking)衝鋒鎗。「維京」衝鋒鎗採用T字布局,彈匣插在握把裡,機匣是圓形鋼管制造的,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待擊,基本結構與以色列「烏茲」、捷克Sa.23/24、美國英格萊姆MAC-10等戰後小型衝鋒鎗非常相似。如果是20世紀50年代設計出這樣一種衝鋒鎗也許還算成功,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種設計顯然是落伍了,所以「維京」衝鋒鎗並沒有賣出去,伯蒂爾·詹森又回到了瑞典。

伯蒂爾·詹森設計的「維京」衝鋒鎗

回到瑞典後,詹森成立了一家CBJ技術公司,並且通過人脈關係掛靠在卡爾·古斯塔夫兵工廠名下,繼續他的槍械研製工作,經過十來年的研究,CBJ公司推出了一款自己的PDW——CBJ-MS衝鋒鎗。CBJ-MS這個名字即「CBJ模塊化系統」,CBJ Modular System的縮寫,包含槍和彈兩個子系統,槍就是CBJ-MS衝鋒鎗,彈藥則採用一種特殊的6.5x25mmCBJ脫殼彈。此時卡爾·古斯塔夫公司已經與CBJ公司脫鉤,所以CBJ公司拿著這個CBJ-MS項目到處遊說,希望有新的大廠商接盤,瑞典薩伯·博福斯公司就一度對這個項目感興趣,但後來薩伯·博福斯公司又覺得沒啥前途,合作黃了,所以到今天為止還是CBJ公司自己到處兜售這個CBJ-MS系統,前途……很不明朗。

瑞典軍隊到目前為止並未裝備CBJ-MS,這是CBJ公司網站上的宣傳照。

CBJ公司虛擬的場景,CBJ-MS裝備機場警衛。

「瑞典版烏茲」

CBJ-MS是一個槍、彈系統,其槍械部分結構乏善可陳,這是一種T字布局的衝鋒鎗,外觀與以色列「烏茲」迷你型衝鋒鎗很相似,尤其是方形截面,帶橫向衝壓加強筋的機匣,更是神似「烏茲」。該槍比「烏茲」迷你型多了個傾斜的前握把,握把頂部向前延伸呈鉤狀,防止射手的手朝上握越過槍口發生危險,還有槍託結構與「烏茲」迷你型不同:「烏茲」迷你型是摺疊槍託,不用時向右摺疊,而CBJ-MS用的是鋼絲彎折而成的伸縮槍託,結構與美國M3衝鋒鎗槍託非常相似。

「烏茲」迷你型

CBJ-MS,和「烏茲」還真挺像的。

由於CBJ-MS設計較晚,定型已經是2000年,此時戰術附件導軌已經普及,所以CBJ-MS的機匣頂部有一條貫通的戰術導軌,可安裝光電瞄準鏡等戰術附件,不用瞄準鏡時也可用機匣頂部的機械瞄具瞄準。因為有了這條導軌,CBJ-MS的拉機柄不能像「烏茲」那樣布置在機匣頂部,而是布置在機匣尾部,即機匣尾部那個黑色喇叭形零件。插入實彈匣後,射手只要向後拉動這個黑色喇叭形拉機柄就能帶動槍機後退,鬆手後槍機與拉機柄一同復進,完成首發裝填。該拉機柄是非隨動的,不會在射擊時伴隨槍機一起前後運動。

沒找到真槍操作畫面,找到個遊戲畫面湊合一下。

CBJ-MS採用簡單的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待擊。雖然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待擊這種組合結構簡單,但射擊準確性較差,採用這類原理的武器大多都是近距離子彈噴筒。考慮到不同用戶的需要,CBJ-MS還提供一種閉膛待擊自動機組件,可整體替換原先的開膛待擊組件。有趣的是「烏茲」迷你型也有開膛待擊和閉膛待擊兩套擊發機構,可根據用戶需要選擇,所以說CBJ-MS還真是高度參考了「烏茲」的設計。

CBJ-MS衝鋒鎗內部結構,該槍採用自由槍機原理,復進簧和復進簧導杆布置在槍機上方。

CBJ-MS衝鋒鎗有兩套保險機構,一是扳機護圈後上方有一按鈕式的手動保險,按鈕可左右推動,控制保險和發射;另一個保險是握把前緣的握把保險,操作方式類似H&K P7手槍的握把保險,只有確實握緊,把握把保險向內壓,扳機才能扣動。該槍有單連發射擊功能,但無單連發選擇杆,而是像AUG突擊步槍那樣通過控制扳機行程來控制單連發,輕扣扳機就是單發,一扣到底就是連發。

CBJ-MS衝鋒鎗的握把保險和手動保險

供彈具方面,CBJ-MS衝鋒鎗最常用的是20發或30發雙排雙進彈匣,但CBJ公司還研發了一種100發彈鼓,該彈鼓上半部分與普通彈匣一樣,插在握把裡,下半部分是一個圓柱形,圓柱形軸線與槍管同軸,相對握把來說朝前拐,從側面看是一個L形。

裝了100發彈鼓的CBJ-MS衝鋒鎗,該槍還設計了一個可拆卸兩腳架。

CBJ公司官網上該槍使用兩腳架的宣傳照很多。

綜上所述,CBJ-MS就槍械本身而言,與早幾十年設計的「烏茲」衝鋒鎗並沒有本質區別,如果就拿這麼個東西吹成PDW的話那是難以打動用戶的。CBJ-MS作為一個「模塊化系統」,更大的賣點是它的彈藥。

6.5x25mmCBJ脫殼彈

按照CBJ公司官方網站上的說法,他們覺得發射步槍彈的突擊步槍、短突擊步槍在室內近戰中不夠靈活,發射手槍彈的衝鋒鎗、手槍則彈頭侵徹防護目標的能力又差,要突破這一矛盾,必須研發一種新彈種。CBJ公司沒有像FN、H&K那樣研製一種縮小的步槍彈,而是在9x19mm手槍彈的基礎上拉長彈殼並縮口,研製出一種帶脫殼穿甲彈頭的6.5x25mmCBJ彈。由於6.5x25mmCBJ彈和9x19mm手槍彈尺寸近似,膛壓近似,所以CBJ-MS衝鋒鎗的槍管被設計成可更換的,只要換掉槍管,槍機和彈匣都不用換,就能在6.5mm口徑和9mm口徑之間隨意切換,這也就是CBJ-MS衝鋒鎗「模塊化」的來歷。

6.5x25mmCBJ彈(左)和9x19mm帕拉貝魯姆彈(右),注意前者彈頭頂部的預刻槽。

6.5x25mmCBJ彈的彈頭由塑料彈託和直徑4mm的鎢合金彈芯組成,結構與反戰車火炮的旋轉穩定脫殼穿甲彈(APDS)非常相似。由於這種彈頭重量很輕,只有2g,所以初速很高,在CBJ-MS衝鋒鎗上發射初速能達到830m/s,出膛後塑料彈託前方預刻槽破裂,彈託與彈芯分離,只留下細小的彈芯以很高的速度飛行,擊中目標時彈芯的截面比動能很高,擁有很高的侵徹力,能在230m處擊穿標準的CRISAT靶板(20層凱夫拉+1.6mm鈦合金板,模擬蘇制防彈衣),在50m處能擊穿7mm厚裝甲鋼板。很輕的彈頭還帶來一個好處,就是CBJ-MS衝鋒鎗的後坐衝量很小,連發射速也適中,在700發/分左右,槍口跳動小,射手很容易打出精度不錯的點射。

6.5x25mmCBJ彈,下方是發射後的彈託與彈殼。

50m距離上對7mm裝甲鋼板射擊,7.62和5.56mmNATO彈都沒有打穿,6.5x25mmCBJ彈一槍一個洞。

為了提高對軟目標的殺傷效能,儘可能製造更大的傷道空腔,CBJ公司還研製了一種6.5x25mm勺尖彈。勺尖彈多見於歐洲一些小口徑試驗槍彈,這些槍彈彈頭小、動能偏低,靠增大速度的方式提高動能有物理極限,於是採用彈尖部不對稱,類似湯勺的彈頭,用刻意製造翻滾的辦法儘可能提高彈頭動能釋放的比例。6.5x25mm勺尖彈的彈頭結構與普通彈類似,還是脫殼鎢芯彈,只是鎢芯尖部被削去一塊,所以擊中人體時特別容易翻滾失穩,製造的創傷也更大。

用CBJ-MS衝鋒鎗發射勺尖彈射擊肥皂塊的空腔剖面,空腔擴張段出現得很早,穿深也很可觀,達到270mm以上。

同等距離上5.56x45mmNATO步槍彈射擊肥皂塊的空腔剖面,空腔直徑還不如6.5x25mmCBJ勺尖彈。

為應對室內近戰、室內靶場訓練等特殊環境,以及運用於微聲武器的需求,6.5x25mmCBJ彈家族中還有低侵徹彈、易碎彈、亞音速彈等特種彈,也有空包彈、教練彈等輔助用彈。

從左到右:普通彈、勺尖彈、全口徑低侵徹彈、全口徑亞音速彈、低侵徹訓練彈、易碎彈(靶場訓練用)、空包彈、教練彈。

6.5x25mmCBJ彈除了侵徹力強,動能釋放高,後坐力小等優勢外,還有一大優勢就是體積小。該彈在近距離擁有遠超過手槍彈的殺傷效能,但體積重量又與手槍彈相仿,遠小於步槍彈,因此在攜行具內可塞更多的彈匣,提高單兵攜彈能力。

從上到下:9x19mm帕彈、5.56x45mm步槍彈、7.62x51mm步槍彈和6.5x25mmCBJ彈。

彈藥攜行具的一個隔倉能裝3個M16步槍彈匣,但CBJ-MS衝鋒鎗彈匣能裝6個。

CBJ-MS系統前景

CBJ-MS的脫殼彈設計頗有亮點,能讓如此小的彈頭擁有如此高的侵徹能力,這無疑反映了設計者的聰明才智。為了儘可能爭取傳統手槍彈市場,也為了將脫殼彈技術推廣到其他槍械上,CBJ公司做了很多嘗試。

首先是將CBJ-MS衝鋒鎗的模塊化槍管移植到其他武器上,設計出一種模塊化槍管套件,讓各種9mm口徑手槍、衝鋒鎗更換槍管後就擁有發射6.5x25mmCBJ彈的能力。目前CBJ公司已經設計了SIG-Sauer手槍、Glock手槍、MP5K衝鋒鎗和MP9衝鋒鎗的6.5mm槍管套件。

其次是將脫殼彈技術移植到其他口徑的槍彈上,比如7.62x51mm步槍彈和.300BLK步槍彈,著重提高這些槍彈的穿甲能力,用來對付輕裝甲目標。

將6.5x25mmCBJ脫殼彈(中間)技術移植到7.62x51mm步槍彈(兩側)

採用脫殼彈技術的.300BLK步槍彈

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採購CBJ公司的槍械和彈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模塊化槍管、脫殼彈等新技術雖然擁有不錯的性能,但對陸軍戰鬥力提升卻沒有根本性影響。

以CBJ-MS衝鋒鎗為例,論性能肯定好於傳統的9mm衝鋒鎗,特別在彈頭侵徹力方面提高了一大截,能擊穿輕型防彈衣,但即便將CBJ-MS衝鋒鎗全面裝備軍隊二線人員技術兵種,一旦這些人與敵機械化步兵遭遇,靠CBJ-MS衝鋒鎗還是打不贏,對戰鬥進程不會產生根本性影響。鬧了半天就是,你整這麼個東西,腦筋動了不少,性能也的確提高了,但最後得到啥好處了呢?很少。

既然如此,在如今後冷戰時代爆發大規模戰爭可能性極小的情況下,自然也就沒什麼國家有動力全面換裝CBJ-MS衝鋒鎗和6.5x25mmCBJ彈了。這是CBJ的困惑,也是所有類似新口徑PDW的困惑——作為一種增強型衝鋒鎗,各種新PDW武器的性能的確比傳統衝鋒鎗更好,但改變啥局面了嗎?並沒有,最後這些新PDW無不落一個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相關焦點

  • 瑞典製造的衝鋒鎗,發射穿甲彈,你管這叫自衛武器?
    CBJ-MS,瑞典設計師於21世紀初設計的衝鋒鎗,也是一款定位為PDW的武器。不過CBJ-MS顯然是個例外,伸縮槍託、兩腳架,這些都能幫助射手更好地掌控衝鋒鎗。 此外,CBJ-MS配套的彈藥不簡單。
  • 這國120毫米脫殼穿甲彈被第一個禁止進口
    而這101項禁令中,當頭第一個就是禁止120毫米脫殼穿甲彈的進口。不過很多人都注意到,目前該國作為絕對主力的T72和T90坦克,主炮的口徑都是125毫米。而該國只有一種重型主戰坦克採用的是120毫米線膛炮。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瓊坦克。於是有人就問了,既然禁止了阿瓊使用的進口版120毫米脫殼穿甲彈,為何不把125毫米的進口穿甲彈也一起禁了。其實該國的這個禁令雖然有些另類,還不止到R智的程度。
  • 與其使用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為什麼不直接縮小坦克炮的口徑呢?
    與其使用尾翼脫殼穩定穿甲彈為什麼不直接縮小坦克炮的口徑呢?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令很多坦克炮的技術人員感到棘手的問題,不是大家不想縮小坦克炮的口徑,只是現在的技術條件沒法保證在縮小坦克炮的同時保證炮彈的穿甲能力。與之相反的是,隨著坦克的防護能力越來越強,反而只能增大坦克炮的口徑以使用更強穿甲能力的尾翼脫殼穿甲彈了。
  • 從一坨鐵到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常見的炮彈類型及殺傷原理分析
    我們先從最沒技術含量的來-物理動能彈藥AP-穿甲彈:Armor Piercing,早期的AP就是一坨沒有技術含量的鐵,和以前一坨圓彈丸的區別無非就是頭部變尖了。當然一般用比普通鋼更硬一點的材料製成。但穿透後毀傷感人,所以在裡面又加了點炸藥,但無所謂了,反正全稱為AP。但是這貨打斜面裝甲非常不靠譜,很容易跳彈,於是就有了下面這玩意。
  • 9毫米穿甲彈能穿透防彈衣嗎,怎麼樣?
    防彈衣就是人體的護甲,而穿甲彈又是針對護甲出現的彈種,目的就是擊穿護甲,可以說護甲和穿甲本身就是一對矛盾。至於說9毫米穿甲彈能不能穿透防彈衣,這個真不一定。1.先說說穿甲彈。穿甲彈是一種靠炮彈或者子彈的動能擊穿裝甲防護的彈藥,之所以能夠穿甲是因為穿甲彈使用硬度很高的合金鋼芯。一般分為普通穿甲彈、被帽穿甲彈、脫殼穿甲彈、穿甲燃燒彈等。一般槍械用的都是被帽穿甲彈,大口徑步槍也有用脫殼穿甲彈的。2.再說說防彈衣。防彈衣又叫避彈衣,避彈背心,防彈背心,避彈服等,有軟體、硬體和軟硬複合體三種。
  • 武器談:以色列鐵拳主動防禦系統,可攔截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舉報   據8月18日以色列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的「鐵拳」主動防禦系統最新宣傳片,顯示其可以攔截包括120毫米「尾翼穩定託克穿甲彈
  • 坦克剋星穿甲彈!哪國穿甲彈最好:美國能穿800毫米,中俄呢?
    自此,穿甲彈便成了各國必須突破的技術,以防未來戰爭中坦克的巨大威脅!事實上!坦克的性能與否也會和穿甲力度有很大關聯,打不穿敵方坦克的裝甲終將被拋棄,根本談不上戰鬥力有多高,所以這幾年世界各國也是在這方面下了功夫,花了很多心血。還有,在坦克的穿甲火力上,美國的穿甲彈可以打800毫米的深度,俄羅斯可以打700毫米的深度,我們中國的穿甲彈可以打多少毫米的深度?
  • 15輕坦最新炮彈,世界最強105mm穿甲彈,2公裡擊穿600mm裝甲
    比如就有配備給在去年國慶70周年閱兵中首次大規模公開亮相的國產15式輕型坦克的新型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我們可以獲悉,此彈就是此前公開亮相於外貿場合的國產BTA2型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自用版。
  • 中美俄3國穿甲彈對比:美能穿800毫米,俄700毫米,猜中國多少?
    要知道一輛主戰坦克如果火力不達標的話,那麼即使這輛坦克得到防護和機動性再優異也沒有用,也會因為打不穿敵方坦克的裝甲而被拋棄,根本就無談戰鬥力多高,因此這些年世界各國也是在此領域下足了功夫,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其中。今天我們就以中國、美國、俄羅斯這3大軍事強國的穿甲彈進行對比,究竟哪個國家更勝一籌?
  •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步槍」,奧地利AMR/IWS反器材步槍
    話說之前就有人提到過,既然反坦克炮打從二戰結束之後就逐漸從線膛變成了發射脫殼穿甲彈或者破甲彈的滑膛,從而穿深有了長足的進步,那麼反坦克步槍這玩意能不能也走這條路。這還真有,今天要聊的奧地利AMR/IWS就是一桿發射通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反器材武器。
  • 碎甲彈、穿甲彈和破甲彈的作用原理動畫演示
    這裡我們就主要講一下反坦克裝甲的三種主要彈藥碎甲彈、穿甲彈和破甲彈的作用原理和區別。穿甲彈是一種動能彈,通常為高密度合金材料重金屬材料,依靠彈丸強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裝甲的炮彈。現代穿甲彈彈頭很尖,彈體細長,採用鋼合金、貧鈾合金等製成,強度極高。現代坦克或反坦克炮多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種炮彈的彈丸內沒有炸藥,依靠穿透裝甲以後產生的熱量和碎片殺傷坦克內部人員和設備。由於穿甲彈需要使用高膛壓火炮來發射以提高初速和威力,穿甲彈的穿透能力主要來源於彈丸運動時的動能,要增大彈丸擊中目標時的動能,就必須提高彈丸的速度。
  • 中美俄穿甲彈對比:美國能穿800毫米,俄700毫米,中國呢?
    因為如果火力不達標的話,坦克的防護和機動性再好也是於事無補,根本打不穿敵方坦克的裝甲,那要主戰坦克又有何用?根本就無談戰鬥力多高。而在坦克的穿甲火力這一點上,美國的穿甲彈能打800毫米穿深,俄羅斯的能打700毫米,我們中國的穿甲彈又能打多少毫米穿深呢?
  • 戰鬥民族換新式手槍,彈容量追衝鋒鎗,射程100米,用9mm穿甲彈
    以往我們一提到戰鬥民族,首先想到的就是AK47突擊步槍和波波沙衝鋒鎗,如果說到手槍,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託卡列夫手槍,這個名字大家不熟,一說54式手槍大家就都清楚了。相比較託卡列夫手槍,蟒蛇手槍的提升是方方面面的,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款手槍有哪幾方面的提升。
  • 鋼鐵洪流的噩夢,德國開始研發新型穿甲彈,穿甲深度將達到1米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德國已研發出來多年並裝備多國坦克部隊的DM63式12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圖片來源於:網絡)日前,德國方面宣布將研發代號為KE2020Neo的新一代12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淺談穿甲彈的侵徹機制
    從俄軍的報導來看,印度方面也僅僅是能夠組裝這種炮彈而已,至於真正解決大口徑穿甲彈國產化問題,恐怕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那麼穿甲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彈種,讓號稱「世界第三」的印度都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呢?
  • 15式輕坦高原練兵,首次展示新型穿甲彈,威力足以擊穿T90
    6月17日,軍媒在報導西藏軍區某部的高原演練中,首次對外展示了坦克兵為15式輕型坦克的尾艙式自動裝彈機進行脫殼穿甲彈補給的畫面。從所補充的穿甲彈的外形來看,其彈託非常的長,差不多有兩個手掌的寬度,比經常露面的DTW-2型105mm脫殼穿甲彈的彈託明顯要長,而與國內廠家向國外用戶推銷的BTA-2型105mm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彈託尺寸和形狀很吻合,所以這很可能是BTA-2脫穿的我國自用版。
  • 中美俄穿甲彈對比,中國究竟處於什麼水平?專家:位次非常可觀
    而在坦克中主要用的是穿甲彈,因為穿甲彈的火力十分強,它們的射擊精準度高,能夠瞬間擊碎鋼鐵等堅硬物質。不過,各國的穿甲彈威力是不同的,那麼究竟哪一國的穿甲彈最厲害呢?首先介紹一下美國。美國目前火力最大的穿甲彈是M829A4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它屬於貧鈾穿甲彈的一種。
  • 一個關於鎢合金穿甲彈彈芯的傳說
    據說,在軍事工業裡,有這麼一大黑科技,「黑到發亮」……相信很多軍迷都知道,美國使用貧鈾合金製造其坦克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彈芯。除了具有高硬度和高密度等特性,貧鈾彈具有別的材料所沒有的很重要的自銳效應。
  • 坦克炮的口徑那麼大 怎麼發射只有30毫米粗的穿甲彈?
    常規的穿甲彈一般採用風帽穿甲彈,但是這種穿甲彈嚴重依賴自轉穩定,因此並不適用滑膛炮。滑膛炮想要取得良好的精度和穩定度,只能選擇具有較長定心長度、密閉性能好並採用尾翼穩定的炮彈。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就是這樣一種具有良好存速性能的次口徑穿甲彈。尾翼穩定穿甲彈的主體結構分為三個部分,彈芯、彈殼和藥筒。
  • 15式輕坦高原戰訓新照公開:新型長杆穿甲彈個頭真不小,威力暴強
    15式輕型坦克選擇了105毫米高膛壓坦克炮作為主要武器,配備的彈型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尾翼穩定脫殼長杆穿甲彈;從近期公開的實彈戰訓能看到,它的交戰距離在1800米左右,這個距離也是脫殼穿甲彈維持高威力的典型距離;分析人士認為,國產新型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長杆穿甲彈在這個距離上的垂直穿深能力,大約在600-650毫米;雖然這個數值不一定能擊穿個別重型坦克的前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