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W,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率先提出的概念,擴寫出來應該為Personal Defense Weapon(個人防衛武器)。PDW最初考慮的目標群體是炮兵、坦克兵、後勤兵,他們需要操作各種設備,不能像步兵那樣拿著長武器,所以PDW的要求是體積小,同時又具備一定的殺傷力。
CBJ-MS,瑞典設計師於21世紀初設計的衝鋒鎗,也是一款定位為PDW的武器。傳統的T型槍身,像UZI、Mac10等都是類似的布局,並且設計師還為其開發了專門配套的6.5×25mm CBJ彈。
槍長565毫米,伸縮槍託關閉時長363毫米,槍管長200毫米,空重2.8公斤。供彈具可以分20/30發彈匣和100發彈鼓,最高射速700發/分鐘,有效射程150米,而如果安裝瞄準鏡的話,可以提升到400米,已經不輸突擊步槍了。
機匣頂部自帶一段皮卡汀尼導軌,如果想打遠程射擊,可以安裝光學瞄準鏡,而如果想要近距離突擊,可以安裝全息瞄準鏡、雷射指示器、戰術手電等配件,靈活性很高。
採用衝鋒鎗裡最常見的自由式槍機和開膛待擊原理,這樣的組合能帶來相對穩定的性能,但缺點是槍口浮動大,導致射擊精度很差。不過CBJ-MS顯然是個例外,伸縮槍託、兩腳架,這些都能幫助射手更好地掌控衝鋒鎗。
此外,CBJ-MS配套的彈藥不簡單。
這款6.5×25mm CBJ彈很有意思,它是在9×19mm帕拉貝魯姆彈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主要就是縮小9mm帕彈的瓶口直徑,使之能夠安裝6.5毫米的脫殼穿甲彈頭。
換句話說,雖然是6.5毫米口徑的子彈,但它的裝藥量卻是9mm帕彈的水平,子彈的初速得以增加,所以才能打得更遠,而且又是鎢合金內芯的穿甲彈頭。
圖中左邊是6.5mm CBJ彈,而右邊是9mm帕彈。
根據官方數據,6.5mm CBJ彈的槍口初速能達到830米/秒,50米開外,它足以擊穿7毫米厚度的鋼板,而且要注意一點,CBJ-MS可是衝鋒鎗,一旦它開始設計,那麼打出的子彈必定不可能只有一發,哪怕穿甲彈頭的停止作用不強,但如果命中的數量足夠多,依然足以殺死敵人。
6.5mm CBJ彈也算是大家族了,穿甲彈、勺尖彈、易碎彈、亞音速彈、空包彈、教練彈等等,既有殺傷力強大的作戰彈種,也有訓練時使用的輔助彈種。
6.5x25mmCBJ彈除了侵徹力強,動能釋放高,後坐力小等優勢外,還有一大優勢就是體積小。
回到標題上的問題,CBJ-MS怎麼看都是進攻武器吧?為何會被定位成個人防衛武器呢?很多人可能存在一個誤區,個人防衛武器的威力必定弱於進攻武器,這其實是不對的。
在歐美國家民間,個人防衛的意思就是「用手中的武器幹掉入侵者(竊賊之類),從而保護家人」。想要快速幹掉入侵者,那麼武器的威力自然不能太弱,甚至有不少像CBJ-MS這樣的,乾脆發射的就是穿甲彈。
不過很可惜,除了瑞典國防軍曾小批量列裝外,CBJ-MS從未獲得過一單國外的生意。因為CBJ-MS只能發射配套的6.5mm CBJ彈,後勤彈藥補給始終是個大問題,加之CBJ-MS價格昂貴,性能與短管突擊步槍重疊,還沒有達到打動各國軍方的地步,所以銷量慘澹,幾乎快被人們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