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製造的衝鋒鎗,發射穿甲彈,你管這叫自衛武器?

2020-12-22 騰訊網

PDW,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率先提出的概念,擴寫出來應該為Personal Defense Weapon(個人防衛武器)。PDW最初考慮的目標群體是炮兵、坦克兵、後勤兵,他們需要操作各種設備,不能像步兵那樣拿著長武器,所以PDW的要求是體積小,同時又具備一定的殺傷力。

CBJ-MS,瑞典設計師於21世紀初設計的衝鋒鎗,也是一款定位為PDW的武器。傳統的T型槍身,像UZI、Mac10等都是類似的布局,並且設計師還為其開發了專門配套的6.5×25mm CBJ彈。

槍長565毫米,伸縮槍託關閉時長363毫米,槍管長200毫米,空重2.8公斤。供彈具可以分20/30發彈匣和100發彈鼓,最高射速700發/分鐘,有效射程150米,而如果安裝瞄準鏡的話,可以提升到400米,已經不輸突擊步槍了。

機匣頂部自帶一段皮卡汀尼導軌,如果想打遠程射擊,可以安裝光學瞄準鏡,而如果想要近距離突擊,可以安裝全息瞄準鏡、雷射指示器、戰術手電等配件,靈活性很高。

採用衝鋒鎗裡最常見的自由式槍機和開膛待擊原理,這樣的組合能帶來相對穩定的性能,但缺點是槍口浮動大,導致射擊精度很差。不過CBJ-MS顯然是個例外,伸縮槍託、兩腳架,這些都能幫助射手更好地掌控衝鋒鎗。

此外,CBJ-MS配套的彈藥不簡單。

這款6.5×25mm CBJ彈很有意思,它是在9×19mm帕拉貝魯姆彈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主要就是縮小9mm帕彈的瓶口直徑,使之能夠安裝6.5毫米的脫殼穿甲彈頭。

換句話說,雖然是6.5毫米口徑的子彈,但它的裝藥量卻是9mm帕彈的水平,子彈的初速得以增加,所以才能打得更遠,而且又是鎢合金內芯的穿甲彈頭。

圖中左邊是6.5mm CBJ彈,而右邊是9mm帕彈。

根據官方數據,6.5mm CBJ彈的槍口初速能達到830米/秒,50米開外,它足以擊穿7毫米厚度的鋼板,而且要注意一點,CBJ-MS可是衝鋒鎗,一旦它開始設計,那麼打出的子彈必定不可能只有一發,哪怕穿甲彈頭的停止作用不強,但如果命中的數量足夠多,依然足以殺死敵人。

6.5mm CBJ彈也算是大家族了,穿甲彈、勺尖彈、易碎彈、亞音速彈、空包彈、教練彈等等,既有殺傷力強大的作戰彈種,也有訓練時使用的輔助彈種。

6.5x25mmCBJ彈除了侵徹力強,動能釋放高,後坐力小等優勢外,還有一大優勢就是體積小。

回到標題上的問題,CBJ-MS怎麼看都是進攻武器吧?為何會被定位成個人防衛武器呢?很多人可能存在一個誤區,個人防衛武器的威力必定弱於進攻武器,這其實是不對的。

在歐美國家民間,個人防衛的意思就是「用手中的武器幹掉入侵者(竊賊之類),從而保護家人」。想要快速幹掉入侵者,那麼武器的威力自然不能太弱,甚至有不少像CBJ-MS這樣的,乾脆發射的就是穿甲彈。

不過很可惜,除了瑞典國防軍曾小批量列裝外,CBJ-MS從未獲得過一單國外的生意。因為CBJ-MS只能發射配套的6.5mm CBJ彈,後勤彈藥補給始終是個大問題,加之CBJ-MS價格昂貴,性能與短管突擊步槍重疊,還沒有達到打動各國軍方的地步,所以銷量慘澹,幾乎快被人們遺忘了。

相關焦點

  • 見過打脫殼穿甲彈的PDW嗎?瑞典CBJ-MS衝鋒鎗了解一下
    「維京」衝鋒鎗採用T字布局,彈匣插在握把裡,機匣是圓形鋼管制造的,自由槍機原理,開膛待擊,基本結構與以色列「烏茲」、捷克Sa.23/24、美國英格萊姆MAC-10等戰後小型衝鋒鎗非常相似。如果是20世紀50年代設計出這樣一種衝鋒鎗也許還算成功,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種設計顯然是落伍了,所以「維京」衝鋒鎗並沒有賣出去,伯蒂爾·詹森又回到了瑞典。
  • 美國首推單兵自衛武器,PDW旨在裝備三線人員,取代傳統衝鋒鎗
    單兵自衛武器(Personal Defence Weapon,簡稱PDW)的概念,最初是在1986年美國戰備協會舉辦的年會上提出的,後美國本寧堡步兵學校在《美國輕武器總規劃》中正式提出開發PDW的設想,其目的是取代手槍、衝鋒鎗和短突擊步槍。根據該規劃的要求,PDW的裝備對象是駕駛員、操作員、司令部人員、裝甲兵、工兵、無線電員、飛行員、後勤人員或維護保養人員等。
  • 單兵自衛武器PDW概念的形成和沒落
    話說單兵自衛武器這玩意很多人都有個概念,腦中也會忽然浮現出P90、MP7啥的,但這個概念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可能並不會了解的那麼細。這也是一個兄弟希望我好好嘮嘮這個事兒,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捋捋PDW的形成以及為啥到今天還沒成氣候的原因。
  • 單兵自衛武器彈藥爭鋒,三款手槍彈優選,五種步槍彈穿甲更優
    這款彈藥和MP7單兵自衛武器同時推出,問題在於其價格高昂外加由於彈丸的殺傷力其實頗為有限,MP7在特種部隊一般用取代MP5SD微聲衝鋒鎗用於摸哨,主要是因為其外彈道特性要比9mmPara彈更好,H&K研發配套的手槍失敗更導致消費市場推廣受限,目前使用該武器的多為特種部隊這類不差錢的"土豪"單位。
  • 從遊戲到現實,使命召喚16全武器介紹,衝鋒鎗篇
    MP5不光是COD系列,在現代題材的射擊遊戲裡幾乎沒拉下過,遊戲中這這把槍是伸縮託,而且沒有三發點射功能,因此判定為MP5A3。附帶surefire 628戰術手電護木憑藉滾柱延遲半自由槍機帶來的高精度和可控性,在60年代推出時恰好又趕上了反恐的熱度,繼而成了反恐武器的代名詞。
  • 戰鬥民族換新式手槍,彈容量追衝鋒鎗,射程100米,用9mm穿甲彈
    託卡列夫手槍在俄軍服役的時間已經超過70年了,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老古董,但你別看它老,它的威力除了沙漠之鷹外鮮有敵手。不過託卡列夫也有很多缺陷,為此俄軍一直在研製這款手槍的替代品。2019年6月,俄軍宣布新款手槍即將量產替換託卡列夫手槍,而這款手槍就是蟒蛇手槍。
  • 戰鬥衝鋒鎗UMP45,搶奪MP5的王位,新一代衝鋒鎗的霸主
    UMP45衝鋒鎗戰鬥衝鋒鎗UMP45其實對於戰鬥武器這個概念,本身就模稜兩可,任何武器設計出來都可以用於戰鬥,只不過UMP45在設計之初考慮的使用環境有所不同。上世紀下半葉,世界主要的衝鋒鎗大多採用9毫米彈藥,而且這些槍型的設計初衷主要以自衛、警用、特種使用為主;例如著名的烏茲衝鋒槍,它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給裝甲兵、駕駛員等提供一種輕型自衛武器,而MP5衝鋒鎗也主要瞄準警用市場、反恐作戰等。
  • 捷克人的奇思妙想,發射中間威力彈的AK衝鋒鎗,只比沙漠之鷹手槍重...
    Sa.81 Krasa(美人)衝鋒鎗,捷克斯洛伐克人發明的武器,誕生於1978年,定位是單兵自衛武器,主要列裝給炮兵、坦克兵或一些二線兵種。雖然名字叫做美人,看上去體型也比較嬌小,但千萬不要小瞧Sa.81衝鋒鎗,因為它發射的是7.62×39mm中間威力步槍彈。
  • 世界十大性能突出衝鋒鎗
    它的設計初衷確實是作為一種雙用途武器,既可像衝鋒鎗那樣雙手抵肩連發射擊,又可像手槍那樣單手不抵肩單發射擊,它既可以作為近距離戰鬥中的突擊武器,也可以代替手槍作為個人防衛武器。其大小很適合被車輛司機或飛機駕駛員攜帶或使用。
  • 明明中國56衝是自動步槍,卻為什麼非要叫他衝鋒鎗?
    ,在老班長解讀56式衝鋒鎗使用的時候,他作為一個軍迷,當仁不讓地站出來質疑:衝鋒鎗是單兵雙手握持,可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槍,56式發射的是步槍彈,不應該稱為衝鋒鎗,應該叫自動步槍! 這把56衝給軍武菌留下了深刻的軍旅記憶 要說這個話題也是軍迷界的老問題了:為什麼把56衝這種明明是自動步槍的武器叫做衝鋒鎗
  • HK UMP9衝鋒鎗
    美國特種部隊都使用.45ACP的手槍替代威力較小的9mm手槍作為自衛武器,而HK公司專為美國特種部隊開發的MK23 SOCOM則主要是作為戰鬥武器而不是自衛武器,但美國特種部隊所採用的衝鋒鎗卻仍然是9mm口徑的MP5;;在使用消聲器時為達到效果常常需要用亞音速彈,但9mm亞音速彈的戰鬥性能不佳,而.45ACP彈大多本身就是亞音速的;而且由於手槍和衝鋒鎗所用子彈不同,對後勤供應也造成不便,因此在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時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該槍在外形、結構以及加工工藝上已具備現代衝鋒鎗的一些特點。它大部分零件採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而成,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靠性和勤務性都很好。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沒有配用彈鼓,由35發弧形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650發/分。
  • 德國軍隊計劃裝備新型單兵自衛武器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6年11月22日刊報導] 德國赫克勒-科赫(Heckler and Koch,H&K)公司將於2007年底向德國空軍和海軍提供1740套單兵武器系統,為其步兵和防禦部隊裝備MP7式單兵自衛武器(PDW)和MG4式輕機槍。
  • 關於衝鋒鎗,我們全都說錯了!在中國,微衝不是微型衝鋒鎗!
    按照《中國兵器工業科學技術辭典》(輕武器分冊)中的明確定義,衝鋒鎗是一種單兵雙手握持,可發射手槍彈的輕型全自動槍。請注意這裡的「發射手槍彈」和「輕型全自動」這兩個關鍵詞,國內對衝鋒鎗的劃分方法是習慣以這兩個關鍵定義作為分類標準的。
  • 可以發射的手提箱,美軍FMG-9摺疊衝鋒鎗,專為秘密特工研製
    當時的美國雷斯公司就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實用的摺疊式衝鋒鎗-FMG衝鋒鎗,幾乎與此同時美國的一個個人武器製造商也拿出了一款更加獨特的摺疊式武器,叫做UC-M21衝鋒鎗,這兩款衝鋒鎗在美國並沒有獲得很好的發展,不過在老對手那裡卻獲得了重視,在上個世紀90年代,俄羅斯在FMG衝鋒鎗的基礎上研發出了PP-90摺疊式衝鋒鎗,並正式量產配備給特工和安保人員使用,這算的上是唯一正式量產使用的摺疊式衝鋒鎗
  • 當然是紹沙衝鋒鎗啦!
    但很多人或許只知道紹沙機槍,但今天狗子要和大家聊聊一戰時候一支不怎麼為人知的武器,紹沙-利貝羅勒衝鋒鎗。戰地1或者使命召喚二戰的玩家應該對這貨不算陌生,但現實當中的這把槍和遊戲中的還是不一樣,所以咱們拋開遊戲先。一衝眼看這把槍就覺得無比詭異,槍託呢?彈匣呢?直接在供彈口下邊插個漏夾是幾個意思?
  • 造型獨特的P90衝鋒鎗,衝鋒鎗中的傻瓜相機
    千萬不要認為每一個美軍士兵每年都要打上萬發的子彈訓練,這只是戰鬥步兵才有的待遇,像裝甲兵、醫護人員等,大部分僅僅掌握槍枝的基本操作。對於這一部分人員,例如裝甲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掌握關於坦克的一切技能,軍隊不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物力,把他們打造出接近戰鬥步兵的作戰技能。
  • 你管這玩意叫手槍?西格紹爾推出的個人防衛型武器,每分鐘發射850發...
    最近幾年,美國頻繁發生槍擊事件,這讓越來越多民眾缺乏安全感,這也導致個人防衛型武器的市場開始紅火起來。所謂個人防衛型武器,其主要共同點其實很簡單,首先是體積要小,可以讓屋主把武器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隨時對付闖入者;其次威力要強,可以在短時間內令闖入者失去戰鬥力,從而保護屋主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 俄羅斯槍械公司趁亂在美國推銷槍枝,這是真的嗎?
    在卡拉什尼科夫USA公司的這則廣告裡,推銷的槍枝叫KR-9卡賓槍,這是一種採用AK步槍結構,發射9x19mm手槍彈的「手槍口徑卡賓槍」(PCC),這種槍的原型倒是俄羅斯的,即俄羅斯PP-19-01「勇士」衝鋒鎗。
  • 79式衝鋒鎗,其魔改堪稱是中國槍械之最!
    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政治環境下,一款莫名其妙的武器誕生了,這就是一款有深深政治烙印的野戰叢林輕型衝鋒鎗,79式衝鋒鎗!一份資料中寫道:一般槍械的研製周期為5-7年,主要研製人員為4到10人,而79式衝鋒鎗的研製時間長達15年之久,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多達幾十人。從誕生開始,對於79衝鋒鎗的各種質疑聲音就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