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2020-12-15 騰訊網

芬蘭M1931「索米」衝鋒鎗

「索米」衝鋒鎗是由芬蘭的萊迪在其設計的M26衝鋒鎗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並用其國家的名字命名(「索米」是由芬蘭語中「芬蘭」一詞演變而來)。該槍問世後名氣不大,但在蘇芬戰爭中以其性能和戰術使用而名聲大震,並深深「傷害」了蘇軍,也影響了蘇軍的裝備建設。大容量彈鼓,以及拉機柄在射擊時固定不動的設計是該槍最大的亮點,也影響了其它衝鋒鎗的設計。優質選材和嚴格的加工工藝標準使「索米」的射擊精度和可靠性甚高,在連發時射擊非常穩定,以其優異的性能成為二戰衝鋒鎗的佼佼者。但也正因它複雜的加工工藝和昂貴的材料,不適合大量生產,在二戰時期的總產量不超過8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配有多種供彈具,容彈量最多的為70發彈鼓。

蘇聯PPSh-41「波波沙」衝鋒鎗

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師斯帕金有一句名言:「將一件武器設計得很複雜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設計得很簡單卻是極其複雜的事情。」 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正是如此。該槍用於取代PPD衝鋒鎗,外形明顯有「索米」的影子,但在內部構造上卻不同,只是借鑑了「索米」的70發大容彈量彈鼓,並增加了1發儲彈量。該槍結構簡單,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製成,槍管膛內鍍鉻,可靠性和耐用程度都很高。其槍管外的散熱筒前端稍超出槍口並向下傾斜,具有制退和防止槍口上跳的作用,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900發/分,是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衝鋒鎗,達500萬支。

蘇聯PPS-43「波波斯」衝鋒鎗

蘇聯PPS-43 「波波斯」式衝鋒鎗於1943年正式列裝,到二戰後停產時約生產了100萬支,有許多國家裝備。該槍在外形、結構以及加工工藝上已具備現代衝鋒鎗的一些特點。它大部分零件採用鋼板衝壓、焊接、鉚接而成,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可靠性和勤務性都很好。該槍發射7.62毫米手槍彈,沒有配用彈鼓,由35發弧形彈匣供彈。有效射程200米,理論射速650發/分。

美國M1928 「湯姆遜」衝鋒鎗、 M1 / M1A1 「湯姆遜」衝鋒鎗

美國衝鋒鎗發展較早,第一支「湯姆遜」衝鋒鎗M1919式1919年問世。在二戰中開始大量使用的是M1928A1式,其後在其基礎上又相繼發展了M1和M1A1式,M1系列湯姆遜衝鋒鎗在外觀上與M1928湯姆遜衝鋒鎗最明顯的區別就是:M1的拉機柄在機匣的右側,而M1928的拉機柄在機匣頂部。M1A1槍管處無散熱圈和槍口減震器,不能用彈鼓。M1A1式和M1湯姆遜衝鋒鎗區別,M1槍託上有一貫穿銷釘。

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40多萬支「湯姆遜」。該槍在中國也有許多仿製品,俗稱為「湯姆槍」。該槍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有效射程200米,配用多種供彈具,彈鼓最大容彈量100發,具有火力猛、威力大的特點。但缺點是結構複雜,太長太重,不易加工,造價高。

M1928

M1928A1

M1

M1A1

各型湯姆遜衝鋒鎗

美國M3衝鋒鎗(蓋德衝鋒鎗),綽號「黃油槍」

二戰初期,「湯姆遜」衝鋒鎗已然落伍,急需一種衝鋒鎗來替代,於是M3於1942年「走馬上任」,其後又有了改進型M3A1。M3/M3A1大量使用金屬衝壓件,結構簡單,製造工時比「湯姆遜」低一半有餘,因此造價低廉,單價只有20美元。二戰結束時,M3/M3A1大約一共生產了60多萬支。M3採用摺疊式槍託,發射11.43毫米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該槍理論射速只有450發/分,連發射擊時更容易控制穩定性,但也被一些士兵抱怨射速太低。

德國MP38/40衝鋒鎗

MP是德語「衝鋒鎗」的字母縮寫,德國最早的MP18因其槍管外的多孔氣冷散熱筒在中國被稱作「花機關槍」。而MP38是世界上第一支採用摺疊槍託和用鋼材、塑料製成的衝鋒鎗,被稱為最早的「現代衝鋒鎗」,戰後許多衝鋒槍的設計都受到了它的影響。針對MP38的不足,通過改進一些結構和加工工藝,又誕生了MP40等型號。MP38/40的各項性能和其它衝鋒鎗相比都很「中庸」,但整體性能優良,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20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2發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00發/分。

英國「司登」衝鋒鎗

「司登」衝鋒鎗擁有幾個二戰之最:結構最簡單,做工最粗劣,造價最低廉,外形最醜陋。該槍是英國應對德國入侵威脅而研製的,有多種型號,其中的一型還是二戰中唯一可以安裝消音器的衝鋒鎗。該槍的幾「最」也概括了它好和壞的特點。它的設計是「多、快、省」的代表,結構以及加工製造極其簡單。但其供彈具和保險裝置的不可靠也常常引來罵聲。它在二戰中產量達400萬支。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32發彈匣供彈。因這種槍從側面插彈匣,因此在中國被俗稱為「偏插梭」。

義大利貝萊塔M1938A 衝鋒鎗

義大利雖然是衝鋒鎗的發明國,但其後因對衝鋒鎗的戰術使用不明確,因此較長時間內少有建樹。M1938A是義大利著名的多產設計師圖利奧·馬恩戈尼於1938年研製的一型非常成功的衝鋒鎗,有Ⅰ、Ⅱ、Ⅲ型。Ⅰ型是原型槍,裝有摺疊式刺刀;Ⅱ型將散熱孔改為圓孔,在扳機護圈內增加了一個連發射擊扳機保險;Ⅲ型取消了刺刀,設計了新的槍口防跳器,並將活動式擊針改為固定式。雙扳機機構分別控制單發和連發。該槍發射9毫米手槍彈,由4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150米,理論射速550發/分。

捷克斯洛伐克ZK383 衝鋒鎗

ZK383於1933年獲得專利,二戰期間不僅裝備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軍隊,還是比利時的制式衝鋒鎗,一些南美國家也曾裝備該槍。該槍特點 是射擊精度較好、有兩種射速可調,並能夠快速更換槍管。通過更換不同質量的槍機,使該槍的射速在500發/分和700發/分之間轉換。還有就是它還配用兩腳架,不用時摺疊到前護木內,這在當時的衝鋒鎗中很少見。該槍發射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0發彈匣供彈,表尺射程100~800米。

澳大利亞「歐文」衝鋒鎗

「歐文」衝鋒鎗由澳大利亞陸軍中尉歐文設計,1941年被澳大利亞軍隊正式採用。經過幾次改進,該槍有幾種改型。該槍射擊精度高,風沙等惡劣 氣候條件下動作可靠、耐用性能優良,性能遠超同期生產的「湯姆遜」等衝鋒鎗。但其缺點是外形和槍重都較大,製造成本較高。該槍共生產了約45000支,在東南亞叢林地帶作戰中非常有效。採用9毫米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由33發彈匣供彈,採用世界上非常少見的彈匣裝在槍的上方的方式,彈殼向下拋 出。該槍表尺射程為91.5米,理論射速根據型號不同而不同,最大為700發/分。

瑞典M45衝鋒鎗

瑞典M45衝鋒鎗通常稱作卡爾·古斯塔夫衝鋒鎗,於1944~1945年由瑞典卡爾·古斯塔夫步槍廠(已併入FFV軍械公司)研製,用於裝備瑞典軍隊,曾向埃及、印度尼西亞、愛爾蘭等國出口。目前,該槍已停止生產,但瑞典軍隊仍在繼續使用。該槍發射9毫米M39手槍彈(派拉貝魯姆手槍彈),可配裝36發或50發彈匣,射速600發/分。

日本百式衝鋒鎗

1935年,日本陸軍在實戰中領教衝鋒鎗的威力後,方才開始式制衝鋒鎗,鮮為人知的百式衝鋒鎗便應運而生。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衝鋒鎗」的名稱,日軍對此槍的正式名稱為「100式機關短銃」,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百式衝鋒鎗共分為前期型、後期型和摺疊槍託型三種,產量分別是1000、1萬和數百枝。該槍全長約900毫米,槍管長280毫米,槍重4.2公斤,裝彈量為30發,射速700發/分。由於該槍始終處於沒有保險的開膛待機狀態,因此走火的危險很大。

國際上設計衝鋒鎗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通過密集的火力給敵人以威懾,但日本陸軍卻對白刃戰有著特別的執著,往往在戰鬥的最後階段拚刺刀。所以,直到戰爭後期,才有一支日本海軍陸戰隊部隊裝備了百式衝鋒鎗,還是實驗性質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日本不適合裝備衝鋒鎗,這使得百式衝鋒鎗一直沒有列為步兵標準武器。

戰術思想落後的日本人認為:步槍打得比衝鋒鎗準,寧可保證步槍和彈藥的質量,也不浪費寶貴資源造衝鋒鎗。另外,日本工業生產力有限,無法大量的製造衝鋒鎗和彈藥。和日軍正好相反的是蘇軍,蘇軍二戰時的衝鋒鎗產量最高,使用最廣泛,前線的步兵幾乎都放棄了步槍而改用衝鋒鎗。原因也很簡單,蘇軍對德作戰是靠人海戰術和武器數量優勢,需要不間斷的用新兵補充戰場損失。所以蘇軍士兵接受的訓練時間很短,不可能去花時間練習槍法。而且對新手而言,衝鋒鎗要比步槍好用多了,製造過程也不那麼講究,因此非常適合蘇聯的國情。

百式衝鋒鎗這個怪胎,就這樣剛剛產生,還沒有來得及經過戰爭的考驗,就和日本鬼子一起,被送進了歷史的墓地。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聯波波莎衝鋒鎗PK德軍MP40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擇哪個?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的攻勢勢如破竹,蘇聯大部分的兵工廠被摧毀,而前線卻迫切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步槍和衝鋒鎗。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生產「最簡單的結構、最經濟的設計、最優良的火力」的衝鋒鎗才是上上之舉。
  • 二戰日軍為何寧死不用衝鋒鎗?曇花一現的槍說明:不懂用,用不起
    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用強大的火力給日本人上了一課,無論單兵火力還是火炮數量,日本都被美國完全碾壓。美軍裝備的M1加蘭德步槍可以8顆子彈連發,一個美軍能壓制日軍幾個人,而且日軍的"萬歲衝鋒"被美軍用衝鋒鎗之類的密集火力化解,這對日軍士兵的士氣打擊很大。
  • 德國也是資源緊缺,為何二戰德國大量裝備衝鋒鎗而日本不能?
    日本在衝鋒鎗領域的起步本身就要晚一些:日本軍部在1935年的時候才要求南部槍械廠負責衝鋒鎗的研發工作;經過五年左右的試製,終於在1940年定型了一款衝鋒鎗並定名為「百式衝鋒鎗」,次年裝備部隊。而百式衝鋒鎗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唯一量產的一款衝鋒鎗。
  • 二戰時期:日本為什麼不動用衝鋒鎗?
    在軍隊當中,武器裝備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配備更加先進的武器才能夠在戰爭中佔據主導優勢,而且今天的武器裝備需要巨大的軍事投入,只要你擁有更加強大武器,那麼你就可以在戰爭中佔據主導權。在二戰時期,日本發動了侵略戰爭,對亞洲各國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侵略,特別是對中國來說,日本在中國大地上所犯的罪行非常多,當時我軍的裝備非常落後,所以遇上裝備精良的日軍,初期自然是毫無還手之力。
  • 突擊步槍問世後,衝鋒鎗退居二線!二戰那些已永遠消失的「經典」
    該槍1941年設計,42年大量裝備蘇軍,而德軍戰場上也繳獲大量波波沙,他們寧願扔了精緻的MP40,可見這款衝鋒鎗的受歡迎程度。PPSh41衝鋒鎗因為波波沙衝鋒鎗與MP40相比,波波沙除了火力持續性高外,還有個主要優勢,就是不容易卡彈,這一點在生死瞬間的戰場上格外重要。
  • 二戰時期各國軍事實力排名,日軍第二,排第一的是哪個國家?
    哪個國家的戰鬥力最強?今天小編就結合二戰各國軍隊的表現,分析一下哪個國家的軍隊能排第一。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不能否認他們沒有戰鬥力,主要是戰鬥意識差。只要他們認為自己完成不了任務,就會選擇投降,或者一般情況下,在戰場上遇到人數比自己多的時候也會選擇投降。而在戰場上,義大利軍隊就像旅行,身上帶著麵包和紅酒。所以義大利軍隊是二戰時期戰鬥力最差的。
  • 多兵種配合的真實戰場 《使命召喚14:二戰》多人哪個師適合你
    《使命召喚14:二戰》即將在北京時間明天中午12點正式解鎖,遊戲中除了更加用心的單人戰役之外,多人模式中也迎來了不少的改動,而且從各個方面都能看出製作組SledgeHammer對於提升玩家們沉浸感的追求。那麼這一次《COD14》中究竟有哪些值得大家了解的內容呢?
  • 二戰時期五大經典衝鋒鎗排名,德國MP40穩坐第一!
    2.湯姆森 製造國:美國 湯普森衝鋒鎗,又稱:湯姆遜衝鋒鎗,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著名的衝鋒鎗之一。二戰期間,湯普森衝鋒鎗生產量達140多萬支,1945年正式停止生產 。
  • 二戰中,日軍為什麼很少使用衝鋒鎗,而是用了40年三八式步槍
    二戰期間,蘇軍的各種各樣全自動槍枝,其總數之多,只有用一個話來描述:泛濫成災,每人必備一支。與蘇聯紅軍和德國軍隊有著幾百萬挺衝鋒鎗,並將衝鋒鎗作為團小組關鍵近距離援助火力不一樣的是。日軍在二戰時期非常少使用衝鋒鎗,一直使用三八式步槍。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李三萬摘要: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衝鋒鎗於1920年誕生,在二次大戰期間,湯姆遜衝鋒鎗生產總數達到了140萬支。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而德國步兵則使用7.92x56mm的毛瑟98K手動步槍,MP40衝鋒鎗和MG34機槍,這時的戰場上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士兵們總是喜歡獲得他們對手的武器,有時還會把他們的表現神話化
  • 日軍為何不裝備威力強勁的衝鋒鎗?不是用不起,而是有難言之隱
    日本作為二戰時期的發起國,國力十分強盛,如果沒有點真正實力,恐怕也沒有膽子挑起戰爭,但是有一點非常惹人注意,那就是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士兵幾乎沒怎麼用過衝鋒鎗,當時許多西方國家已經開始使用更為先進的制式武器,但日本卻依舊沿用了之前的步槍,雖然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曾短暫使用過百式衝鋒鎗,但沒過多久就宣布了投降。
  • 和平精英:衝鋒鎗到底哪個最厲害?UMP45略低於野牛!
    導語眾說周知,和平精英作為光子工作室潛心研發的一款大型槍戰類遊戲,光子的團隊們利用真實戰場上的射擊、戰術競技還有槍械裝備等等的一些實戰經驗的結合,可以說是給玩家們帶來了全新的戰場遊戲模式。當然,在遊戲中玩家們注重的就是勝利了,所以對待槍械的使用和特點都是有很強烈的要求。所以,遊戲中的衝鋒鎗UMP45和野牛衝鋒鎗到底哪個更好些呢?
  • 為一戰研製的湯姆森衝鋒鎗,為何卻在20年後才走向二戰戰場?
    希特勒閱兵現場當時德國了在實施「閃電戰」的時候,除了坦克和飛機之外,更主要得益於德軍已經裝備了自己生產的衝鋒鎗,也就是MP38和MP40。到1941年8月,不列顛之戰爆發時,各盟國政府訂購的湯姆森衝鋒鎗總數高達318900支。原本為一戰研製的衝鋒鎗終於要在20年後走向戰場了,作為最早把湯姆森衝鋒鎗用於二戰戰場的英國人,雖然接受這樣一種「黑幫武器」,對他來說多少有些尷尬,但當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卻毫不在意,他甚至通過拍攝一些擺弄湯姆槍的照片來激發英國人的鬥志,而通過實戰的檢驗,英國士兵也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火力威猛的「芝加哥打字機」。
  • 月產衝鋒鎗900支,裝備領先世界20年
    在現代戰爭中,步槍和衝鋒鎗成了普通士兵使用最多的兩種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種當時最先進的武器不斷被投入戰場,作戰方式也在升級換代。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來,由於各國不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新武器的開發和製造,各國軍事裝備在航空技術、重炮坦克、雷達飛彈等領域得到了大幅度的更新和提升。
  • 看完侵華日軍的17種武器裝備,才知道抗戰打的有多難!
    明治三十年刺刀,全長51.2cm,服役時間1897—二戰結束。基於日軍對白刃戰的特殊情懷,南部式衝鋒鎗也裝備了刺刀。 百式衝鋒鎗,服役時間1940—1945,日本自行研製和裝備的第一款衝鋒鎗,也是二戰中唯一量產的衝鋒鎗。
  • 神秘衝鋒鎗:外形怪異性能先進,很多設計存在湯普森衝鋒鎗的影子
    在1918年,德軍率先研製出伯格曼MP18型衝鋒鎗,於是各個國家開始研發這類武器,其中比較具備代表的除了德軍的伯格曼之外,還有美軍的湯普森M1928A1等不同型號。湯普森衝鋒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被研製出來,可是真正到發揮出作用還是在二戰的時候,德軍憑藉優秀的軍事儲備短時間內就席捲了歐洲地區,其中這裡面就包括實力強勁的法國,當時德軍除了擁有專業的空軍部隊之外,陸軍方面還擁有衝鋒鎗這種大殺傷力武器,德軍主要裝備的是MP38和MP40這兩款自研衝鋒鎗。憑藉這些優勢,俄軍將英法聯盟擊退,進而直接到達英吉利海峽。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89乙型坦克主炮能夠500米擊穿25毫米的勻質鋼板,在真正戰場上卻完全不頂用連蘇聯T26坦克都打不過。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工業就非常發達,當時日本的武器裝備,雖然沒有美德等國的精良,但在整個亞洲戰場也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當時,日本幾乎對大半個亞洲地區國家,都展開了侵略。但令人們不解的是,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在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呢?冷兵器相比於衝鋒鎗而言殺傷力小,形成的打擊力度也根本不夠。
  • 二戰德國施邁瑟衝鋒鎗當時世界上最為精緻的槍枝藝術品
    說到一戰時期到二戰時期的德國衝鋒鎗,其實德國第一支衝鋒鎗的出現是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裝備部隊參加大規模戰役的衝鋒鎗,該槍全稱施邁瑟PM18型衝鋒鎗,德國MP18衝鋒鎗裝備完部隊後,隨即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一次攻勢,也稱1918德國春季攻勢,該攻勢代號皇帝會戰又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