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也是資源緊缺,為何二戰德國大量裝備衝鋒鎗而日本不能?

2021-01-08 騰訊網

日本在衝鋒鎗領域的起步本身就要晚一些:日本軍部在1935年的時候才要求南部槍械廠負責衝鋒鎗的研發工作;經過五年左右的試製,終於在1940年定型了一款衝鋒鎗並定名為「百式衝鋒鎗」,次年裝備部隊。而百式衝鋒鎗也是日本在二戰期間唯一量產的一款衝鋒鎗。

反觀德國,雖然義大利人在一戰的時候就通過改進為後來衝鋒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德國人很快就設計出了適用於單兵的衝鋒鎗——伯格曼MP18式;所以毫無疑問德國是衝鋒鎗領域的先驅之一。進而二戰後,德國更是大量裝備了諸如MP-35、MP-36、MP-38、MP-40等經典衝鋒鎗。在許多人看來,衝鋒鎗全自動的擊發方式更加便捷,攜帶相對輕巧、火力輸出也更加密集,理論上在戰爭中也應該更具殺傷力。那麼野心勃勃的日本當年為何沒有大量研製和裝備衝鋒鎗呢?坦白講,原因是多方面的。

日俄戰爭期間,因為日軍裝備的30式步槍(俗稱金鉤步槍)無論是射程還是射擊精度都要優於俄軍當時裝備的滑膛槍,所以自此以後步槍基本上就在日軍陣中受到廣泛青睞且佔據了主力武器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軍始終對步槍的認同感要高於衝鋒鎗。在他們看來,如果在保證訓練得當、提高步槍和彈藥質量的前提下,那麼就有可能在戰場上做到百發百中;反觀衝鋒鎗在需要大量的彈藥支持的情況下卻無法保證高效的射擊精度,這在日軍看來是極其不划算的。東鄉平八郎曾經在日俄戰爭後就說過:「一門百發百中的大炮遠勝過一百門百發一中的大炮」。而這句話也被引用到了日本選擇步槍和衝鋒鎗的態度上。

當年為了保證後續補充到前線的士兵能夠儘可能出色的使用步槍,日軍的新兵訓練時間都相對較長:一般為期三個月,第一個月練習拼刺刀,後兩個月則以射擊練習為主。而相比之下蘇聯因為前線人員缺失嚴重,所以新兵訓練周期短,這就使得沒有時間練習槍法的蘇軍不得不大量裝備衝鋒鎗。

另一方面,日本當時的資源確實有限,所以大本營認為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日本本土的資源十分有限,佔領區的工業基礎又十分薄弱,因此掠奪的資源一般都需要運回國內進行再次加工。但是考慮到衝鋒鎗工藝複雜、製造成本高且需要消耗的彈藥多,所以就被排除了。

與此同時,日本的戰術思想也是影響其對待衝鋒鎗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日本仍舊沿襲著一戰時的戰術思想,即在保證步槍精準射擊的同時由機槍進行火力壓制。為了儘可能完美的實現步槍和機槍的組合、節省彈藥,日軍當年可謂是頗費心思。比如大正11式輕機槍,就專門設計成與步槍通用的彈藥,這樣做即減輕了生產負擔,而且兩種槍型在必要時可以使用對方的彈藥。

還有日軍受武士道精神始終堅持的白刃戰。與步槍相比,衝鋒鎗幾乎無法或者不利於安裝刺刀,而拼刺刀又是日軍戰術組成的重要部分,這種矛盾顯然降低了衝鋒鎗在日軍心目中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當年非常喜歡給自己的槍械安裝刺刀,甚至連機槍也不放過。有趣的是日本自己當初試製百式衝鋒鎗時竟然也為其設計了刺刀座。

還有一點就是日本的工業水平。雖然日本當時在亞洲獨佔鰲頭,但其在全世界範圍內仍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比如同時期百式衝鋒鎗量產後才生產了一萬多支,而美軍的湯普森衝鋒鎗產量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支。

總而言之,日軍當初沒有像美、德、蘇等國那樣大量生產、裝備衝鋒鎗是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

相關焦點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左邊的士兵擁有標準的7 62x54mm莫辛納甘91/30手動步槍,這樣的步槍士兵一分鐘只能發射15發子彈,而他右邊的戰友,裝備了以其47發彈匣而聞名DP機槍,可以達到每分鐘150發子彈的速度,是主要的小隊支援武器,短程火力是兩支pps -41衝鋒鎗,他們每隔幾秒鐘就對目標發射幾十發子彈,兩者都使用71發的彈鼓(右邊的人正在裝彈),PPS-41衝鋒鎗經常給蘇聯步兵提供比德國小分隊重要的火力優勢
  • 二戰中,美軍為何大量裝備M3衝鋒鎗,而淘汰了湯姆遜衝鋒鎗?
    李三萬摘要: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二戰期間,美國研製了新一代的M3衝鋒鎗,並迅速大量裝備部隊,為什麼美軍用M3衝鋒鎗淘汰了戰前就已經裝備,而且性能還不算落後的湯姆遜衝鋒鎗?湯姆遜衝鋒鎗於1920年誕生,在二次大戰期間,湯姆遜衝鋒鎗生產總數達到了140萬支。
  • 二戰德國施邁瑟衝鋒鎗當時世界上最為精緻的槍枝藝術品
    說到一戰時期到二戰時期的德國衝鋒鎗,其實德國第一支衝鋒鎗的出現是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裝備部隊參加大規模戰役的衝鋒鎗,該槍全稱施邁瑟PM18型衝鋒鎗,德國MP18衝鋒鎗裝備完部隊後,隨即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最一次攻勢,也稱1918德國春季攻勢,該攻勢代號皇帝會戰又被稱為
  • 衝鋒鎗版的撕布機,二戰德國科恩茲衝鋒鎗,射速太快難以駕馭
    二戰後期,德國開始生產一系列簡易武器,用來武裝人民衝鋒隊這些缺乏訓練的部隊,在眾多的設計競標中,科恩滋衝鋒鎗算是比較特別的一款,而且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它在戰後很久才為外界所熟知。科恩茲衝鋒鎗由設計師August Coenders獨自研發設計,這位設計師在二戰期間服役於德國軍械公司,一位名叫Heinz-Kurt Schmidt的人曾擔任他的助手,也正是這位助手在戰後向公眾講述了這位幾乎沒有什麼名氣的設計師的一些故事。
  • 二戰時期,蘇德兩軍抵抗,為何都「喜歡」用敵國的衝鋒鎗?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起攻擊,由此拉開了歐洲戰場的序幕,到了1941年6月,憑藉著閃電戰戰術迅速橫掃大半個歐洲的法西斯德軍,根據希特勒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對蘇聯紅軍發動了進攻,這場慘烈的蘇德戰爭,構成了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以極大的代價,牽制了法西斯德軍的勢力,為推動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 二戰時期五大經典衝鋒鎗排名,德國MP40穩坐第一!
    (不喜勿噴,謝謝) 1.MP40 製造國:德國 為了滿足德國裝甲兵和傘兵部隊對近距離突擊作戰的自動武器的需求,德國槍械設計師雨果·施邁瑟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設計出MP36衝鋒鎗,埃爾馬兵工廠的武器設計師海因裡希·福爾默在其基礎上進行改進推出了
  • 德國步兵武器二戰裝備大盤點
    關於二戰步兵武器盤點,之前的幾期咱們盤過日本單兵裝備,美國單兵裝備,今天咱們來盤一下昔日的德國單兵裝備,沒有看過前幾期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現階段主要盤的是二戰步兵武器裝備,後續盤一下現代戰爭電影使用的武器裝備及性能!希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不容錯過!
  • 二戰後期,美軍為何大量換裝了M3衝鋒鎗,而放棄了湯姆遜衝鋒鎗?
    二戰美軍採購湯姆遜芝加哥打字機,是209美元一支,現在聽慣大數目的年輕人對此可能沒什麼概念,那麼我告訴你,當時的美國,工人平均周薪是七美元,500美元可以買一輛汽車,這個還不直觀的話,那麼我告訴你當時到任何一家銀行,你都可以用35美元換出一兩黃金,也就是說每一支芝加哥打字機都值五、六兩金子!
  • 二戰德國Flak 41高射炮,為何盟軍慶幸它沒能完善並大量服役?
    二戰德國軍隊儘管有37手拉機這樣「蹩腳」的高射炮,但他們的20毫米、88毫米、128毫米等幾個口徑高射炮卻出乎預料的強,綜合作戰性能在當時也是世界前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二戰德軍防空炮體系中幾乎沒有提到中口徑偏小的防空炮,難道德軍在37~88毫米之間不存在這類口徑防空炮嗎?
  • 二戰日軍為何寧死不用衝鋒鎗?曇花一現的槍說明:不懂用,用不起
    美軍裝備的M1加蘭德步槍可以8顆子彈連發,一個美軍能壓制日軍幾個人,而且日軍的"萬歲衝鋒"被美軍用衝鋒鎗之類的密集火力化解,這對日軍士兵的士氣打擊很大。而在二戰後期,無論德國還是蘇聯、美國、英國都大量裝備半自動武器,連本來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都有衝鋒鎗。
  • 二戰各國裝備的衝鋒鎗,在戰場上你選哪個?除了百式,哪個都行!
    在二戰中開始大量使用的是M1928A1式,其後在其基礎上又相繼發展了M1和M1A1式,M1系列湯姆遜衝鋒鎗在外觀上與M1928湯姆遜衝鋒鎗最明顯的區別就是:M1的拉機柄在機匣的右側,而M1928的拉機柄在機匣頂部。M1A1槍管處無散熱圈和槍口減震器,不能用彈鼓。M1A1式和M1湯姆遜衝鋒鎗區別,M1槍託上有一貫穿銷釘。 在二戰期間共生產了140多萬支「湯姆遜」。
  •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
    德國進攻蘇聯,希特勒讓日本幫忙,為何日本不攻蘇聯反打美國?1941年6月22日凌晨,在蘇德邊境上,突然出現了大批德國坦克,鋼鐵的履帶滾滾向前,此時還沉浸在夢中的蘇聯士兵,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就成為了德軍俘虜。
  • 二戰德國軍人的標誌,5年生產120萬支,並非人手一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戰爭方式(坦克的出現)的改變,二戰對戰雙方,已經由塹壕戰對射,轉變為閃電戰和遭遇戰。尤其遭遇戰已經成為二戰巷戰的主要作戰方式。根據史料記載,二戰遭遇戰作戰距離普遍在100米左右,而且大多沒有心理和生理準備。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種火力強大的槍械。這也是衝鋒鎗這種武器,能得到重用的關鍵。
  • 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二戰時德國不從日本進口一些
    文/寂寞的紅酒零式戰機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戰機之一,被日軍吹捧為「萬能戰鬥機」。由於零式戰機在太平洋戰場上出色的表現,零式戰機甚至被很多網友吹上了天。但有意思的是,雖然零式戰機被吹上了天,但日本的盟友德國人始終沒有從日本進口一架,德國人甚至對零式戰機絲毫不感興趣。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德國人卻不感興趣?首先,在性能上,零式戰機遠遠比不上德國戰機。不要說德國人在二戰後期開發出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即使和德國主力機型 BF109相比也差了一大截。
  • 二戰:日本的零式戰機戰績出色,為何德國不進口一些自用?
    在二戰初期,零式戰機憑藉其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大航程、轉角角度小等優勢,在日本海空兩軍的戰役中都獲得了出色戰績。在當時的美軍眼中,零式戰機就是令人恐懼的「黃蜂」,在這種情況下,零式戰機幾乎被日本國內吹捧到了天上,即使後來優勢漸失,零式戰機依舊在不少人心中封神。那麼問題就來了,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二戰時德國不從日本進口一些自用呢?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時任德國陸軍參謀哈爾德回憶到:希特勒曾經給他說過,要把兵力進行分散,然後穿過伊朗進駐到波斯灣,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洋地區進行會師。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有軍隊,而日本卻只有自衛隊?
    眾所周知,德國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策源地,它們所推行的徵服戰爭,給歐洲和亞洲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正因如此,1945年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美、蘇、英等國,分別對德、日兩國進行深刻的改造,防止兩國再次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二戰開始前,工業產能方面德國已經躍居第二,只在美國之後,比其餘強國高上不少,德國在資源儲備上是很有信心的,為二戰做好了準備。二戰的整個階段,德國的資源供應不上,不是說它的工業基礎不好,德國稀缺的是那些造不出來的資源。這也就是為啥蘇聯會成為德國的重點目標,蘇聯擁有足夠多的資源,如果成功佔據蘇聯,德國就徹底沒有顧慮了,戰爭最後會怎麼樣就真的難以預測了。
  • 二戰英國9元造槍,德國直接拿著鋼管上了!
    在二戰時期,由於工業的發展,這對於軍事力量的進步也是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當時二戰剛剛開打,英國面對德國的閃擊戰,被打的節節敗退,這不僅是因為德軍的軍事素質非常高,更是因為其裝備相對來說要好一些。當時德軍裝備著大量的自動化輕武器,而英國則是在裝備上差距太大,但是湯普森衝鋒鎗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這就逼得英國不得不自己開始想辦法。經過眾多槍匠的研究和考慮,終於是生產出一種相當便宜的衝鋒鎗,這就是司登衝鋒鎗,全身上下47個零件,一根鋼管就是槍身,最重要是成本僅僅9美元,而且威力尚可,在二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文/紀布話說,在二戰初期的納粹德國,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與此同時,大家也會想到他們的元首,正是因為有他的領導,才促使德國不顧一切地發動了二戰。鑑於德軍在二戰中的各種表現,網上曾有很多朋友對希特勒產生了懷疑,認為他是一個穿越者,為何這麼說?